为何达摩祖师要拆了刚建好的茅篷

2021-08-22 传喜法师

达摩祖师,在印度贵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继承王位,但达摩祖师觉得最值得追求的还是修行,看破了遂出家了。出家前,拜了一位当时最有名的长者为师,长者让他先去野外建一个修行的茅篷。

达摩祖师身为太子,对如何建茅篷一窍不通,经过重重失败、摸索后,终于建成了。达摩祖师看着自己建好的茅篷,忽然意识到要修行,是依靠这个茅篷吗?

修行最重要的是这个心,心要依寂静处而住,心能够寻找心灵寂静的方法,这才是真正修行要依止的,所以,达摩祖师又把自己千辛万苦建的茅篷给拆掉了。

这时,给他送饭的人看到了,觉得很惊奇,看着他好不容易才把茅篷建起来正替他高兴,怎么瞬间又拆掉了呢?想不通,就跑回去禀报给祂师父;因为师父答应达摩祖师,如果茅篷建好了就给祂剃度;师父听后,却点头: 觉得这个三太子知道了建茅篷的真正含义。就给他剃度了。

我师父悟公上人常言:娑婆世界,不如意事常八九;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有位祖师曾这样问弟子:遍观大地,犹如荆棘,怎样才能安全地走在这世界上呢?徒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带把镰刀,走到哪就把路开辟到哪;有的说,给大地铺上毯子,种种回答,师父听了都摇头。

后来,师父说要想在这个世上走到哪都不扎脚,不可能走到哪都把地修平整,把荆棘、瓦块都捡掉,最好、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你自己脚底下绑层厚厚的皮。

祖师的这个方法,现在已普遍使用了,那就是每个人都穿双鞋子。 同样,要让我们这个心静下来,不是说要把蚊子、知了全部赶走,而是收住自己的心,放下万缘,心自然会慢慢静下来。

古人说:夏练三伏,冬修三九。我以前跟着家人下放在农村时,离我们住处不远,原来有座寺庙,***时遭毁,但这个地方竟修出过一位金刚不坏身,据说还是位居士,他是解放战争时逃兵难躲到这寺庙里来的,就在这里刻苦修行。

听年纪大的人讲,夏天再热,正中午时他跑到太阳下去打坐,晚上跑到菜地里去打坐喂蚊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圆寂之后肉身不腐,直到寺庙毁坏,这个肉身自然也难保。

佛陀给这个世界取名娑婆世界,翻译成中国话就叫堪忍世界。

怎样在这个世间堪忍? 忍有四个状态:从强迫的忍,进一步修到不是很难过,能够完全受得了,这个忍已不是很烦恼了,最后达到连忍的感觉都没有。这种修行是要自己摸索的,师父也可以传,但你自己也要去实践、去摸索。

比如在我们庙里,晚上你在这边坐下来,你别想着这是寺庙,哦,富丽堂皇的一个地方,你可以观想这里是个废墟或是一个乱坟冈,或是一座千年古刹,荒芜人烟,一片破败,我就坐在这个废墟里。一这样想的时候,心就很容易静了下来,非常安静。

过去老禅师有个比喻,就像很老的一个香炉,很久没人点了,冷冷的灰,就那种状态。明明你住的是一个好屋子,却坐在里头观想:这是一个漏风漏雨的破屋子,如此观想,会有一颗什么心呢?

这个心就非常容易引发一种无常的状态。另外,当你这样去想时,同时也超越了你对身体的这种执著,因为你想着既然这座千年古刹都已是一片废墟,那这个身体又会怎样呢?你对这个身体的执著会自然减少。

如果真的为了求道,睡在路边或在一个露着天的风雨都不遮的地方,这个道心自然就会提高起来。如果睡在五星级宾馆里,那就是放逸的心。为什么受八关斋戒的时候不坐卧高广大床? 就是要戒除放逸的心。

毋庸讳言,修行是非常耗时间的。所以,修行要有一个暇满难得的人身,这个人身要有充裕的时间,物质少不要紧,但不能没有时间,即便再富贵,若没有时间还算个穷人哦。一定要给你自己时间,欢喜修行,安贫乐道!

道的传播仰赖人,比如一个古建筑,若知晓它的人没有了,也会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更不要说这个无形无状的道了。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除了前面说的,要怎样在这个堪忍世界里,训练我们的心能够寂静、适应这种状态,最根本的就是作为一个弟子怎样去亲近善知识,所以师徒之间有个怎样的缘分就尤其重要。

2024-02-04 21:54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青牛精是老君的坐骑,如来佛为何不敢明说?金丹砂是关键! 青牛精是老君的坐骑,如来佛为何不敢明说?金丹砂是关键!

宣化上人:为何要受持五戒? 宣化上人:为何要受持五戒?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邪淫的你为何发不了财?深度解析邪淫与财富的关系! 邪淫的你为何发不了财?深度解析邪淫与财富的关系!

邪淫的人那么多,为何戒成功的却很少? 邪淫的人那么多,为何戒成功的却很少?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大安法师: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大安法师: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善导大师:信愿法师:《观经》注疏者甚多,为何采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修学? 善导大师:信愿法师:《观经》注疏者甚多,为何采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修学?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为何藏式佛珠形状多为桶珠? 为何藏式佛珠形状多为桶珠?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的习性为何没带来今生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的习性为何没带来今生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开示和偈子 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开示和偈子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宣化上人:人为何有恶梦? 宣化上人:人为何有恶梦?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金刚萨埵为何能帮众生消业 金刚萨埵为何能帮众生消业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净土法门法语:为何佛教徒一见面就合掌称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法语:为何佛教徒一见面就合掌称阿弥陀佛?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轮回真实案例:婚姻为何成战争? 轮回真实案例:婚姻为何成战争?

夏日为何不能饮生蜂蜜? 夏日为何不能饮生蜂蜜?

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法界法师:达摩初祖驾到 达摩祖师:法界法师:达摩初祖驾到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1集 作人为何要学佛? 第001集 作人为何要学佛?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为何世人多把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为何世人多把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出了三途的众生为何又回来了 出了三途的众生为何又回来了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一生广修功德福报,为何堕为蛇身? 一生广修功德福报,为何堕为蛇身?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