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汉传法师
净慧长老:禅修用功的五关
开始用功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腿子疼,昏沉重,掉举多,方法用不上,信心生不起来,归纳起来不过这五个方面。
腿子是第一关。今天到了第五天,多少有些坐不住了,腿子疼是事实,因为平常没有练习过打坐的姿势,肌肉是紧的,韧带原本适应走路和挂腿子坐的姿势,一打坐盘腿,韧带拉长了就特别疼。有什么方法能对治呢?最重要的是要有成佛的决心,就能把腿子练好。你看释迦牟尼佛坐在那儿稳稳当当的,你说那是石头雕的,坐在那里一万年也可以,但是你要知道佛陀在成道的时候就是这种姿势。打坐是修行的基础,是成道的唯一的姿势,释迦牟尼佛坐的相就叫成道相,转法轮相、说法相都是这个姿势,这是基本姿势。
学佛的人最终的目的是要成佛,要身口意三业与佛相应,与佛平等,才可能成佛,不能只是心里想就能成佛。三业不能够与佛平等,你怎么成得了佛呢?三业里面就包括身业,打坐的姿势练不好怎么能与佛平等啊!要下大决心空掉这个身体,当腿子疼的时候,意念不要在身体内部转,用意念把疼推得远远的,推到海角天涯,观蓝天,观天上的明月,通过观把疼推出去,推出去以后身相就慢慢地空掉,这一关就慢慢可以过。光咬牙没有用,越咬牙越疼,因为咬牙是在疼的地方咬,不能摆脱疼,在疼的时候要摆脱它,就只有把心引向观蓝天,观明月,心不在身上了,心出去在外了,这很有效,你不相信就试试看。当然,这只是对治性的,不是根本的方法,腿子疼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对治,对治完了还得要观呼吸,还得要回到自己的生命本源上来。生命本源就是呼吸,就是身心之间的桥梁。对治腿子疼的方法,一个是下大决心,一个是把心引向外。
第二,昏沉重。腿子稍微好一点,用功有了路子的人容易犯这个毛病。他在那里一坐,腿子不疼了,轻安现前,观照提不起来,坐在那里似睡非睡,落在无记昏沉当中,昏沉睡魔来了。稍微能够用功的人要注意,昏沉来了的时候特别要提起觉照,提起觉照要身心结合,肩膀轻轻地摇晃一下,好像提精神一样,然后把腰和身子往前倾斜一点点,然后再复原,让尾闾打开,眼睛睁开一下,不要把眼睛合上,这样就能够驱散睡魔,精神马上就起来了。提起觉照,这个时候不能随着昏沉睡过去。
第三,掉举多。掉举就是心里的妄想,掉下去又举起来,心里上下翻腾。初用功的人坐在那里不是腿子疼就是打妄想,而且还想得特别多,稍微有一点佛学知识的就到处牵强附会,我是不是开悟啦?是不是这个东西就是呀?没有什么佛学功底的人,什么都想,想他的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这个月工资该怎么支配,年关要到了,哪些东西该怎么花钱,庙里又要供养,这几个钱花不过来。上学的人在打妄想,做生意的人也在打妄想,老太太坐在那里同样有妄想,不知道孙子这两天怎么样,有没有人带,哭了没哭?都在想这些事,东想西想。和尚也想,和尚想什么呢?住在这个地方,不住吧毕业证拿不到,要拿这个毕业证每年冬天这三个七实在是难熬。这三个七确实很难熬,总有个别的人到了要打七的时候就想逃脱,不想这是一个基本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一个和尚不经过这种训练,就总是心粗气浮,俗气除不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俗气。没有住过禅堂的人和住过禅堂的人一走就看出来了,第一次打七的人和打过几个七的人一走,你也能看得出来,僧格的外在表现是很明显的。当然了,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一点点妄想,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着毕了业以后怎么办?考不上佛学院又怎么办?究竟到哪儿去?什么问题都有,什么问题都来了。平常不打坐好像什么问题都没有,一打坐,陈年的老账全翻出来了。
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要把眼睛稍微合上一点,用方法好好的来把心收摄住,不要随着妄想跑了。一个念头起来了,哎呀,我在打妄想,哎,这个妄想不能打,再也不能打。不能够像这样对付,像这样越对付妄想越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呢?不要理它,不理自退,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用什么东西来觉呢?用方法来觉,把意念拉回到用的方法上来就行了,不要管有妄想还是没有妄想,把意念死死的盯在方法上,妄想自自然然的就会淡化。要想在短时间里没有妄想,那做不到,不要说三个七,三十个七也不可能。有的修了一辈子,坐那里还是妄念纷飞。那修行就没有可能成功吗?不是的,或者跟着妄想跑,或者是想尽办法跟妄想作对,是因为方法不对头。既不能跟着妄想跑,又不能跟妄想作对,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方法上来,念起即觉,一觉即破,妄念自然就淡化退化,自然被降伏了。
第四,功夫用上不。腿子不疼了,昏沉也不多,掉举好像隐隐约约的不明显,但是功夫却用不上,总在选择,究竟是念佛好还是参禅好?是数息好还是持咒好?在方法上徘徊不已,捉摸不定,有人修行一辈子没有成就,毛病就出在这儿。不要妄想哪一个法门最殊胜、最便捷、最便宜,修行没有便宜,无有近道可走。现在宣传修净土法门最容易,不过是相对而言,念六字洪名或者四字洪名片刻时间做到一心不乱都不容易,要做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哪里有便宜可捡呢?一定要相信药无贵贱,不是贵的药吃了就灵,便宜的药吃了就不管用,药无贵贱,对症则良,只要治这个病对症了,药都是好药。病是具体的,药要对症,没有说一味药能够把所有的病都治好。如果有这种药,佛就不说八万四千法门。当然了,有的地方说过,所谓众生有病就是一种病,要服药也就是一种药,那都是从理上来讲,那是从佛法的平等性来讲。修行固然要理解佛法的平等性,但更要理解佛法的差别性,因为每个人的根基有差别,所以要从差别上修,不是从平等上修。从平等上修,无修可修,因为众生的业障和根基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根基并不是平等的,所以要在差别上修。一定要认定一个方法,死死地咬住不放,这样用功才能上得了路。
第五,信心不足。信心不足有几种情况,初学佛、初出家的人是一种情况,对学佛修行信心不足,究竟修行有什么好处?学佛有什么好处?打坐有什么好处?他对这些问题没有完全的认同,还没有完全搞明白。第二种情况对自己信心不足,我来到柏林禅寺打禅七,根基是不是适合修禅宗啊?天天讲这些道理,好像不可捉摸,究竟适合不适合我?不管是哪种情况,信心具足是修行的根本前提,只有具足了信心,修行才有保证,才有出发点。既然出了家得遇佛法,就要相信,佛祖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有什么用?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多年,佛教的教化基本上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会到你家里去把你拉过来:你来当和尚吧!你来学佛吧!你到庙里来烧香吧!不会这样,学佛的人都是自觉自愿地走到庙里来,特别是想出家的,来了以后,不见得马上就收,还要左一个考验,右一个审查,搞得不好三两个月就得回家。为什么呢?佛法认为一切的东西都要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勉强不能成事,强扭的瓜不甜。佛教在施行教化的时候,就体现了这种自觉自愿。佛教的教化是希望众生自己能觉悟到:我要学习佛法,我要信仰佛法。自己有了修学佛法的迫切需要才能发起心来,所以说修行以信作为保证,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没有信一切都无从谈起。最后这个问题是根本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坚定信心,用对方法,排除昏沉掉举,过好腿子这一关,真正地起步修行。
(文字节选自净慧长老“净慧禅话”《柏林禅话》)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一、明心与明觉「动」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明海法师:2007年 第十五届夏令营 禅修指导
明海法师:“如实知自心”是佛法与禅修的目标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的禅修听禅
明海法师:生活中的禅修——《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讲解
净因法师:禅修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离苦得乐
净土法门法师:真用功的人,念这个经,遍遍体会不相同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三
林崇安: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五一去牛首山经行禅修还能品禅茶
圣法长老:奢摩他(止)及毗婆舍那(观)禅修问答(一)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4)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人死了还有没有来世?让禅修拯救流转生死的众生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自己把烦恼留下来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以自我中心生出比较心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下)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上)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四章 胜义
清净禅修.第十三届庐山禅茶会报名启事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专注和放松轮番交替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放松
宗萨仁波切:当禅修想到美女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专注于红色光团
贤崇法师:禅修中的认识论与价值观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如果您禅修大圆满的功德,少于朝山、转经、念诵的功德,那我就要用自己身上的血和肉来为您作补尝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索达吉堪布:哪怕半个小时也可以,一定要禅修。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舌尖上的“禅修”:探访申城寺院里的隐秘素食
虚云老和尚《用功的入门方法》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精勤不懈地用功
星云法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星云法师:禅修法门
关于无法用功拜佛的建议
雪漠:没有禅修便没有证悟
真正的信仰、爱、修行和禅修是什么?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三、水泡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九、雪山猿猴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十、狂风和客舍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二、六种动物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目录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一、小苦树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四、阿难的证得预流果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十一、水流大树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十二、阐陀的疑惑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五、罗睺罗的求法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六、大海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八、狗儿和斑色鸟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七、守田人和国王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十三、紧兽树
用功修行,可是业障不断现前,是不是所学方法不对?
秘密用功的法门
77附录:禅修疑难解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雪漠:不真正禅修,便无法证悟
黄念祖:你自个儿用功,就解决问题了
道澄尊者:慈心禅修法
佛学修行:为什么要修习四念处禅修_修习四念住的用处和利益
央金拉姆:禅修,不多人知道的两个秘密
禅修需调五事
初学佛的人当如何用功呢?
修好禅定原来需要从这里用功
用功的入门方法
用功和修行
用功读书、慎选朋友
渴望进步是禅修最大的散乱
继续往前用功
不怕苦、不怕难,用功修行!
徒弟用功真不错
用功一辈子,临终前却业障发现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你越用功越精进、道力越增高,魔障越大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闭关禅修十问&生活小趣
最平庸的事,也能成为深度禅修!
打坐禅修,牢记这四个关键要点,对自己有好处
禅修:提示实相与疗愈身心
禅修不能被「缠」住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在「心念未起之时」用功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为何用功却与道不相应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阅藏的用功方法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