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佛性,拥抱慈悲,拒绝暴利

2017-02-01 藏传法师

我们已经知道人是要追求快乐的了。我们也很清楚爱、情感、亲密、怜悯等感觉能让我们觉得快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追求快乐,都能让心中充满温柔与慈悲,因为这些特质会让我们感觉快乐。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为怀,而且人人都有一颗温柔的心。

佛家的信念中有所谓的『佛性』,强调的就是任何有感情的生物都是温柔、没有侵略性的。我们可以直接运用这样的概念,而不必诉诸所谓的佛性。因为人的感情与慈悲心并不只是宗教领域的观念,也与每天日常的生活有关。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人类的生活模式,由生到死,无不受到感情的影响。从生开始,我们生下来就会吸母亲或某个人的奶,这就是一种情感或怜悯的行为。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与机会,我们就不能存活。这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共感的对象,这样的行为也不会发生。拿孩子来说,如果不是他感觉到给他奶喝的人是有爱心、亲密感情的,或许他也不会喝那个奶。如果不是母亲或任何一个人有感情,奶水或许就不会来了。这就是人生,千真万确的人生。

其次,我们的生理结讲也是比较适应爱与怜悯的感觉。我们明白平静、温柔、正确的思维模式对我们的身体与生理健康有益处。相对的,沮丧、恐惧、不安、愤怒的情绪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爱与怜悯对我们情绪上的健康有影响。只要别人对我们表现温情与爱意时,我们立刻能明白它们带来的影响力。或是我们也可由自己内心出发,看看爱与温柔的心对我们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我们心中充满爱意,并进而诉诸于正面的行为时,我们就会拥有快乐的家庭与社会。

所以人性本善,也因此我们能和谐一致地活出充满温馨的世界。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身边出现的冲突与紧张,这不只出现在个人身上,也出现在家庭中,甚至影响到社会、国家与全世界。也因此,有些人认为人性本恶。他们甚至从历史指出,人类比其他哺乳类动物还残忍。或是说:『是的,怜悯是人性中的一部份,但愤怒也是其中的一种,在人性中包含着这些不同的特质,而且每种特质都占相同的份量。虽然如此,但是仍然要坚信人性的本质是充满善意、怜悯、温柔的。人类的价值也就在这里。愤怒、暴力、侵略性当然会有,但那是较低层次的情绪,而我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情绪是因为我们觉得沮丧,而沮丧则是因为我们没法获得爱与温情的后果。这些情绪并不是我们天性中最基本的特质。

虽然人性中会出现恶的那一面,但许多冲突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些冲突其实都来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挥,或是误用了聪明智慧。比较起其他的生物,我想人体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但是我们有聪明智慧,所以可以发展出许多器具、方法来克服大自然。当人类社会与居住环境越来越复杂时,这时就需要更高的智慧与才能来应对日趋复杂的生存问题了。所以,我相信人性本善,而聪明智慧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如果人类的聪明智慧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下发展出来,而不是从善的出发点开始,结果就真的可能变成具破坏性,带来灾难。

不过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发现冲突是因为人的聪明才智造成的,这时就有必要用人的聪明才智找出解决的方法。当人类的才能、善意与爱心集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有建设性的结果。当我们的知识、教育与爱心结合起来时,我们就懂得尊重他人的观点与权利。这是一种心灵和谐的境界,届时所有的冲突与侵犯都可迎刃而解了。

更新于:2017-02-01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