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2014-08-25 佛学入门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于伽伽池边,当时正值十五日月满之时。佛陀露地而坐,大众围绕,彻夜说法。佛陀对舍利弗说:“现在各位比丘,都减少睡眠,各自精进,等待听我说法。只是我这几天得了背痛的毛病,想稍微休息一会再为大众说法。你现在可为诸比丘说法。”舍利弗按照佛之嘱托,对诸比丘说法。舍利弗说:“佛现在身体欠佳,现在我来代佛宣法,我所言说,都是佛法正义,义味具足,梵行清净。众等应当谛听,并深思维。”在众比丘欢喜听法之后。舍利佛分别为众比丘讲了十上法。在这些法中,舍利弗重点向众比丘讲了八懈怠法和八精进法。本文就对八懈怠与八精进法解说如下。

一、八懈怠法

八懈怠法是指比丘不愿精进用功时,为自己所找的八种偷懒懈怠的借口。舍利佛在经中向众比丘详细解说了八懈怠法:

“何谓八懈怠?比丘乞食不得食,便作是念:我于今日下村乞食不得,身体疲极,不能堪任坐禅、经行,今宜卧息。懈怠比丘即便卧息,不肯精勤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是为初懈怠。懈怠比丘得食既足,复作是念:我朝入村乞食,得食过足,身体沉重,不能堪任坐禅、经行,今宜寝息。懈怠比丘即便寝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懈怠比丘设少执事,便作是念:我今日执事,身体疲极,不能堪任坐禅、经行,今宜寝息,懈怠比丘即便寝息。懈怠比丘设欲执事,便作是念:明当执事,必有疲极,今者不得坐禅、经行,当豫卧息,懈怠比丘即便卧息。

懈怠比丘设少行来,便作是念:我朝行来,身体疲极,不能堪任坐禅、经行。我今宜当卧息,懈怠比丘即便卧息。懈怠比丘设欲少行,便作是念:我明当行,必有疲极,今者不得坐禅、经行,当豫寝息。懈怠比丘即寻寝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是为六懈怠比丘。设遇小患,便作是念:我得重病,困笃羸瘦,不能堪任坐禅、经行,当须寝息。懈怠比丘即寻寝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懈怠比丘所患已差,复作是念:我病差未久,身体羸瘦,不能堪任坐禅、经行。宜自寝息,懈怠比丘即寻寝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

对于那些在修道上不愿精进用功的人来说,他们始终都能为自己的偷懒行为找到借口,从而为自己的苟且偷安找到理由。上面舍利佛所列举的八种懈怠的理由,都是懒散放纵的比丘为自己所做的开脱。比如上面所说,乞食的比丘因为没有化得所需的资粮,便为自己逃避修行找出理由——我于今日下村中乞食不得,身体疲惫不堪,无法进行坐禅、经行之事,所以我应该躺下来好好休息一番,虽然自己想通过精进用功来达到自己所渴望实现的目标,但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色身,我现在还是休息吧。有的甚至还为自己的偷懒从佛经中来寻觅理论支持:诸如“法-轮未转,食轮先转”。自己现在饥肠辘辘,怎么能够静心修行呢?饥饿的人为自己寻找懒惰的理由有时还能被人理解,而那些已经饱食之人也会为自己的懈怠寻找理由。饱食之人认为,自己在村子之中乞食,吃饭过多,行动不便,不能适应坐禅、经行的活动,所以也应当多休息,至于渴望成就的道业那就等到以后再说吧。

不仅从饮食上找原因,有的懈怠之人还常常会从日常事务中为自己开脱。有的比丘做了一点事情,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就不愿意再精进用功了。他们会认为自己因干活劳累,不能胜任坐禅、经行等修行活动,所以还是要先休息,等恢复体力之后才能更好地修行。有的还美其名曰: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他们做了一点事情就会为自己的清闲找理由。而那些将要从事劳作的人也不例外,他们会认为自己明天要做许多事情,今天的修行就免了吧,他们认为自己先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才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劳作。至于修道嘛,来日方长,以后再说吧。

有的人因为自己行脚归来,便自思维:我行脚回来,身体疲惫不堪,暂时还是不参加坐禅、经行等共修活动吧。所以,他们就去休息了,虽然他们当初曾经信誓旦旦地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但是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还有的将要行脚,也不愿精进用功。他们于是便想,我明天要行脚,那时一定十分辛苦,我的修行今天可以暂停一下,以便自己好好休息,这样才能完成行脚的任务。他们认为修行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就的,既然是需要长期才能完成,占用一点时间休息还是可以理解的。

不同的人都能为自己的懈怠找出足够的理由。有的人生了个不影响正常修行的小毛病,却觉得自己得了了不起的贵恙,继而小病大养,至于坐禅经行的事情,以后有的是时间。他们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安下心来恢复建康。这类人在僧团当中不在少数,因为别的理由都不可以逃避精进用功,我生病了你总不能再逼我修道吧,不然别人还会说你不人道。生了小病的人如此,小病初愈的人也会为自己找理由:他们会认为自己刚刚病愈,身体还十分虚弱,不适宜精修用功,否则不利于自己身体的恢复。因此,他也能够冠冕堂皇地躲过禅坐、经行等活动了。

修行其实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是用不着别人来督促的。修行的成就最终得益的是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如果我们修行人不愿诵经、禅修,不过是“贫人数他宝,自无半分文”,你永远也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二、八精进法

舍利佛在列举了八种懈怠之人为躲避精进用功所说的理由之后,接着从上述八种懈怠理由的反面向众比丘讲述了八种精进之法。经云:

“云何八精进?比丘入村乞食,不得食还,即作是念:我身体轻便,少于睡眠,宜可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便精进,是为初精进比丘。乞食得足,便作是念:我今入村,乞食饱满,气力充足,宜勤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寻精进。精进比丘设有执事,便作是念:我向执事,废我行道,今宜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寻精进。精进比丘设欲执事,便作是念:明当执事,废我行道,今宜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便精进。精进比丘设有行来,便作是念:我朝行来,废我行道,今宜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寻精进。精进比丘设欲行来,便作是念:我明当行,废我行道,今宜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便精进。精进比丘设遇患时,便作是念:我得重病或能命终,今宜精进,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便精进。精进比丘患得小差,复作是念:我病初差,或更增动,废我行道,今宜精进坐禅、经行。未得者得,未获者获,未证者证。于是,比丘即便精进坐禅、经行。”

舍利佛在经中所讲的八精进法是与八懈怠法相对而言的。八精进之第一、二精进与乞食有关。一是到村中乞食不得之人,他们始终专注于道业,当他们没有乞到食物,不是以饥饿躲避修行,而是认为没有进餐,正好身轻体便,还不易昏沉,是用功的最好时间,因此,他们会精进坐禅、经行,不浪费一点时光,以便修有所证。而对于已经乞食得足的比丘来说,他们会认为自己乞食饱满、气力充足,正好趁精力充沛之时,精进用功,成等正觉。

对于参加劳作的比丘而言,他们因为心中有道,并不将自己参加劳作作为躲避用功的理由。而是认为自己因为劳作占用了修道的时间,荒废了自己的道业,现在应当将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所以,应当抓紧时间修禅。还有一些将要参加劳作的比丘,他们会认为劳作会占用自己禅坐、经行等用功的时间,因自己参加劳动,有可能荒废自己的道业,因此,应当在没参加劳动前抓紧时间用功,如此,才不会浪费修行用功的时间。说不定,开佛知见就在这加紧用功的短暂时光中。

与行脚比丘偷懒相反的是,一个有道心的比丘,他不是将自己行脚作为懈怠道业的理由,而是认为自己因为行脚,并无所获,荒废了道业,现在应当精进禅坐、经行,以积功累德,成就佛道。而那些即将行脚之人也因为自己将要行脚,会占用自己禅坐、经行的时间,可能会荒废道业,他们认为在自己没有行脚之前,更应该精进用功,证得尚未证得的道果,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对于患病的比丘来说,他们由于认识到人生无常的道理。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说不定自己生了重病,不日将死,趁自己还没死的时间,抓紧时间禅坐、经行。说不定就是在未死前的一瞬间,就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还有一些患病初愈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生病妨碍了道业,现在正好疾病痊愈,适合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修持。在他们心中,即使一瞬间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岂不见,历代禅宗的高僧大德,常常是在茶杯落地、锄碰竹子、河中见影的一瞬间大彻大悟的。

舍利佛之所以在千二百五十比丘云集一起之时,向众比丘讲说八懈怠法与八精进法,目的是为了告诉众比丘,人生时光十分有限。众人应当道心真切,善用一切时间来禅坐、经行,而不要为自己懈怠道业找借口,辜负出家的初衷。对于现代的修道者来说,不论你是在家还是出家,都应当从舍利佛尊者所说的八懈怠法和八精进法中得到警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精进用功,这样,你才会道业有成。

更新于:2014-08-25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