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2适度的精进(三项要领)

2024-08-22 南传人物

3-2适度的精进(三项要领)

从佛陀本身证悟之前的修行方法,以及证悟之后教导弟子的方法来看,佛陀一向赞叹适度的精进。禅修者如果能把握三项要领,就能做到适度的精进。这三项要领如下:

第一项要领──平静

静坐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平静,心不平静就谈不上静坐。佛陀开示说:「身平静的人住于快乐;快乐的人心能专一」,因此保持心情平静既是修行止禅培育定力的先决条件,也是修行观禅的重要基础。在静坐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正念是否保持得久、妄念是否发生得多,心情都不应该受到影响,只应该继续保持平静。

在实际禅修当中,接续前述的佛随念之后,将注意力放在心脏部位,平静地感受心由心脏部位生起。让那样生起的心平静地保持觉知,无论当下有什么身心现象发生, 都只是静静地知道就好。当没有任何特殊的身心现象生起时,就轻轻地觉知当下平静的状态。继续保持那样的平静的觉知一段时间。当心能如此保持平静时,精进就没有太过强。

第二项要领──觉知

这里所说的「觉知」特别指「觉知呼吸」。佛陀在谈到入出息念的每一部经里几乎都提到:「他只是保持正念地吸气,只是保持正念地呼气。」意思是应当保持单纯的正念,觉知呼吸。

接续上文,禅修者的心继续保持平静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呼吸,那时就让心照着那样继续知道呼吸。那样的觉知是自然的觉知,没有丝毫勉强。当心能如此保持觉知呼吸时,精进就没有太过弱。

如此觉知呼吸时,禅修者会知道有时吸气比较明显、呼气比较不明显,有时呼气比较明显、吸气比较不明显,有时吸气与呼气都明显,有时吸气与呼气都不明显。无论呼吸呈现出什么情况,都只须要照着所呈现的样子如实地知道它就好,不要加以评判或控制。

如此觉知时,禅修者的心不会跟随呼吸跑入身体内,也不会跟随它跑到身体外,只会在觉察到呼吸的当处知道它。如此就不需要去注意呼吸与皮肤接触的触点,因为需 要谈到触点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心随着呼吸跑进与跑出。由于同时知道呼吸与触点的心是比较不专一的,所以当心不随着呼吸跑时,不去在意触点而只觉知呼吸,如此能使心更平静与专一。

第三项要领──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自然的呼吸」。保持平静的心觉知呼吸时,应当照着当下呼吸本然的样子去觉知它,不要有任何控制。呼吸不明显时,应当照着不明显的样 子觉知它,不要感到不满意,也不要企图使呼吸变得明显。有一分清楚就觉知一分,有两分清楚就觉知两分,如此呼吸就会自然。呼吸自然时,身心才会自在。

身体会照着需要而自动调整呼吸,如果禅修者控制呼吸的话,由于不符合身体的正常需要,因此久了之后会造成身体的种种不适,乃至出现病态。保持自然的呼吸不但符合禅修的原则,而且符合健康的原则。

自然的呼吸往往是千变万化的,因为身体状态时时在变,所以对呼吸的需求量也时时不同。当禅修者以平静的心觉知自然的呼吸时,不必在意呼吸如何改变,只须轻轻 地知道呼吸即可。任由呼吸的形态如何千变万化,禅修者都知道那就是呼吸,保持这样的正念就够了。如果能留意只是保持「轻轻的」觉知,通常呼吸就会自然,觉知呼吸时也会感到身心自在、舒服。

当禅修者懂得觉知自然的呼吸时,可以不需要用数息法,因为数息法比较容易使心变粗、变得不安定,比较费力,同时也容易不知不觉地控制呼吸,使呼吸不自然。万一觉得必须用数息法,那麽最好只用短时间,心比较收摄时就改用随息法,单纯地觉知自然的呼吸。

五根与七觉支的平衡

当禅修者把握这三项要领,以平静的心轻轻地觉知自然的呼吸时,当下的精进就是适度的精进,当下的正念就是最佳的正念。这时禅修者已经做到五根与七觉支的平衡。

先就五根的平衡来说:禅修者对禅修方法与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才能如此善用,这种信心是「信根」;必须运用充分的理智才能如此掌握这三项要领,这种理智是 「慧根」,如此禅修者的信根与慧根达到平衡。必须付出适当的精进,才能继续保持觉知自然的呼吸,这种精进是「精进根」;持续保持对呼吸的正念时,定力会渐 渐加深,这种定力是「定根」,如此禅修者的精进根与定根达到平衡。让心不偏离这三项原则的正念就是「念根」,正由于这种念根强而有力,才能继续保持其他两 对根的平衡与茁壮。

再就七觉支的平衡来说:「念觉支」即是上文所说的「念根」,它使心不偏离三项原则,藉此来平衡以下的两对觉支。「择法觉支」是心了知呼吸,这与上文的「慧 根」是同义词。「精进觉支」即是「精进根」,它策使心保持觉知呼吸。「喜觉支」是对呼吸的喜悦,它可以有轻重程度的不同。一般而言,当择法觉支与精进觉支 持续作用时,喜觉支经常伴随着生起,只是其明显的程度未必都能令禅修者觉察到它的存在而已。当禅修者持续地觉知呼吸时,这三项觉支就会愈来愈强而有力。

「轻安觉支」就是心情保持平静,这能使身心保持舒适地觉知呼吸。「定觉支」就是心专一于呼吸,不去在意其他的任何目标。「舍觉支」就是心平衡不偏差的状态,既 不偏于兴奋,也不偏于沮丧;既不执取呼吸,也不排斥妄念。当禅修者的心保持平静,呼吸保持自然时,这三项觉支就会愈来愈强。

如此,当禅修者既能觉知呼吸,也能保持心平静与呼吸自然时,以上两对觉支就保持平衡。然而,有时禅修者会由于热衷于觉知呼吸而使心不平静,呼吸不自然,这时 择法、精进、喜这三觉支太过强,轻安、定、舍这三觉支太过弱。平衡它们的方法是将太强的欲求完全放下,以平静的心轻轻地觉知自然的呼吸,如此七觉支又能达 到平衡。

有时禅修者会由于禅修时太安稳舒适而使心对呼吸的觉知变弱,这时轻安、定、舍这三觉支太过强,择法、精进、喜这三觉支太过弱。平衡它们的方法是提起对呼吸的 兴趣,保持对呼吸的觉知,然后让心平静地继续觉知自然的呼吸,如此七觉支又能恢复平衡。如此,在修习入出息念时经常保持七觉支的平衡与茁壮,禅修者渐渐就能 体会佛陀在《入出息念经》中所说的「修习与多作入出息念能圆满四念处;修习与多作四念处能圆满七觉支」。

七觉支的平衡能保持得愈久时,正念就会持续得愈久,禅修也进展得愈好。七觉支平衡的保持正是禅修功力的所在,而加强这种功力的方法就是经常练习掌握上述那三项要领。三项要领的掌握愈善巧与熟练,禅修就愈进步。

更新于:27天前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Revate尊者:证入禅定 Revate尊者:证入禅定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前行 第一节 调身 1-2放松与自然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前行 第一节 调身 1-2放松与自然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认识业力、烦恼?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认识业力、烦恼?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若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入碗内食用是重要的事,你怎么没照着做?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若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入碗内食用是重要的事,你怎么没照着做?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心道法师:精进的生命 心道法师:精进的生命

80.你们要精进 80.你们要精进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净土法门法语:愈是精进修行的人找麻烦的就越多,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愈是精进修行的人找麻烦的就越多,为什么?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七品 精进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七品 精进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恒强法师: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恒强法师: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15 年双癌症遇正法绝处逢生,精进修行从悲苦走向幸福! 15 年双癌症遇正法绝处逢生,精进修行从悲苦走向幸福!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护正行 毁YIN书 功名显耀 护正行 毁YIN书 功名显耀

放生问答:放生问答之基础知识篇 放生问答:放生问答之基础知识篇

放生仪轨:放生基础知识问答 放生仪轨:放生基础知识问答

礼佛要领|拜佛及问讯动作图解 礼佛要领|拜佛及问讯动作图解

掌握这五个要领,轻松完成十万遍大礼拜 掌握这五个要领,轻松完成十万遍大礼拜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第040集 三士道错误的建立基础 甘正祺老师 第040集 三士道错误的建立基础 甘正祺老师

吃素三部曲 吃素三部曲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东林高贤记——佛驮跋陀罗尊者 东林高贤记——佛驮跋陀罗尊者

风水零基础:过路阴阳(金锁玉关) 风水零基础:过路阴阳(金锁玉关)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第056集 克期取证 精进共修 第056集 克期取证 精进共修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非常好的学佛修道基础(不长)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非常好的学佛修道基础(不长)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达真堪布:精进地断除三恶趣之因 达真堪布:精进地断除三恶趣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