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ate尊者:证入禅定

2024-08-29 南传人物

一、准备工作:

当修习入出息念(安般念)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入出息念有正念,而且是以自然的方式,通过自然地注意气息才可以在禅修上有进展。

什么是自然的气息?究竟要怎样才能体验到自然的气息?这是许多初学者都遇到的困难,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的气息。

在修入出息念之前,我们都在呼吸着,在修入出息念的时候,我们也同样在呼吸着。但是,在修入出息念之前,我们的呼吸是很放逸的,不知道气息而呼吸,我们在呼吸的时候没有注意气息,但我们还在呼吸,那时候是在自然地呼吸。

而在修入出息念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呼吸。但是那个时候,很多初学者刻意地去呼吸,于是他们的呼吸就变得不自然了。

所以要提醒大家,当你们要修入出息念的时候,就让呼吸像平常一样,差别只是在修入出息念之前,我们是没有专注气息而呼吸,现在是专注气息而呼吸。

对于那些修入出息念的禅修者而言,好的开始就是先要平静心,如果心平静下来后,那气息就自然地变得很自然了。建议初学者先培养起平静的心,唯有当心平静下来后,才开始修入出息念,这样就可以修得更好。

究竟要怎样培养平静的心呢?可以通过散播慈爱。您首先坐下来,以舒适的姿势,挺直自己的身体,头挺直,放松您的身体,放松您的心情。

然后去注意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快乐,这样散播慈心给自己:希望我能够快乐,希望我能够快乐

希望自己能快乐,以这样的方式散播慈心一会儿,您再去注意一个尊重的人,男众禅修者应选择男性,女众禅修者应选择女性,以他(她)作为目标散播慈心。

对禅修者而言,由于没有定力,他们不能看到这个被尊敬人的影像。无论如何,只要注意您想要散播慈心的人就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散播慈:希望他(她)能够快乐,希望他(她)能够快乐

如果您能很有正念地散播慈心给他(她),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您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当您发现心已经平静下来,在那个时候,您的气息其实就变得自然了。

于是,您就在鼻端的范围内去觉知气息,可能您会感觉到气息在鼻端的某一个范围,无论您感觉到在哪里都好,您就在那个地方专注那个气息。

在您专注气息的时候,当它粗时,注意因为心已经平静了,气息也自然了,如果您如实地专注气息,那个时候您才可以真正专注在自然的气息上。

当我们的心比较活跃的时候,气息其实是不自然的,如果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或是我们在取其他目标的时候,那时的气息也是不自然的。

所以,我们应该先保持平静的心,或者先培养起平静的心,散播慈爱的目的是要让心平静下来,尤其是在每一座开始的时候。这是需要先做的准备工作,以便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始。

二、入出息:

当开始专注入出息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心,持续地放在呼吸这个目标上。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或好的或是坏的,都要知道心面对的目标。

譬如我们在看一本书,要知道这本书的内容讲什么,我们就需要把心放在书本上。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突然间有一阵很响的声音,那时我们的心,就跑去取那个很响的声音作为目标了,我们会想这是什么声音?从哪里来的?谁发出那阵响声?

这时,我们没有在看书,而是在想那个声音。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是应该看书的!同样的道理,当你在专注呼吸时,心一离开呼吸这个目标,你就忘记了呼吸,而在想别的东西。于是,我们就不能知道呼吸了。

为了要让心,能持续的放在呼吸这个目标上,我们需要培育正念,正念就是不忘失要做的事。如果我们忘了将心放在目标上,我们就没有正念了,就不知道在干嘛了。

如果要让心放在目标上,我们需要精进力,如果不付出一点努力,是无法把心放在目标上的。所以在修习入出息念时,我们需要有正念,需要付出许多精进力。

由于正念不足,杂念就会生起。当出现很多杂念时,我们需要使用数息的方法。在数息时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知道入出息。

很多禅修者用数息方式时不知道入出息,不知道入出息而数:入出一,入出二一直数到八。如果不知道气息而数,在呼吸进和出的时候,从入出一,数到入出八,这样做其实是心在打妄念。

我们要小心的是,当用数息方式的时候,要觉知入出息而数,知道入出息后,我们才数一、二、三,这样就不会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事情了。

通过觉知气息后我们才数息,如果能这样做,数息的方法是很好、很有用的。在开始打坐的时候可用数息的方式,直到发现没有数息也可以专注呼吸,那时才可以停止数息。

当杂念起来时我们就数息,当知道自己没有数息也可以很单纯地注意气息,那时就可以停止数息的方法了。

三、长短息:

如果能专注入出息半小时,我们就可以去专注长短息。不需要去标记长或短,只是专注它,专注在气息上。

当它是长的时候,知道我正在专注长的气息,而不需要标记它,当气息变得短的时候,只是单纯注意气息,知道我现在正在专注短的气息,不需要去标记它。

在修入出息的过程中,气息是不断地在改变,从长趋短,从短趋长,自然地在改变着,因为那时还不是去专注长短息的正确时间,所以老师不指示学生去专注长短息。

通过读书本上所给的指示,有些禅修者一开始修入出息念时就从专注长短息开始,他们不应该这样做,他们应以单纯的方式专注气息,只是通过标记入和出,只有能持续专注呼吸半小时后,才可以去专注长短息。

什么是长息、短息呢?当我们在慢慢地呼吸时,气息是长的;当我们在急促地呼吸时,气息是短的。这是了解长短息最容易的方式,我们根据气息的改变专注长短息。

四、全息:

如果能专注长短息半小时以上,那时我们可以去专注全息。全息的意思,是从开始到尾端知道气息,在触点的地方去了知它。

当我们气息出的时候,将会碰触到某个地方,气息流过时会停留在那个地方。比如说,手指是气息所碰触到的地方,当气息经过的时候,气息就会碰触到这个地方,过后气息就停在那边,从开始的时候到尾端,气息都是出现在那个范围。

更详细地从头到尾了解气息之前,禅修者普遍上是很粗略地知道气息,当他们能持续专注长短息的时候,大概四、五十分钟,他的正念就更强了,那时候如果去专注全息,他们可以做到。

有些禅修者即使正念很强,还是不能知道全息,有些只是知道气息的开始,有些只是知道气息的中间,有些只是知道气息的尾端,有些只是知道开始和中间,有些只是知道开始和尾端,有些只是知道中间和尾端,有些就可以从头到尾都知道。

所以当老师建议禅修者,指示去专注全息时,您尝试去尽力专注就好了。《清净道论》里说,有一些人只会知道开始,有些知道开始和中间,有些知道中间和尾端,有些知道开始和中间,有些知道开始、中间和尾端三个部分。

如果您只知道呼吸的开始阶段,您就满足于这样的觉知就好了。如果突然刻意想知道整个全息,您将会发现修不好,因为正念还不够去了解全息。

对您来说,自己能做到的、能觉知某个阶段的呼吸,满足就好。等将来正念加强后,当心慢慢地越来越强时,您就自然可以知道全息了。

五、微息:

当您在专注全息的时候,在某一些阶段,您会发现气息变得很微细。当气息变得很微细的时候,几乎全部禅修者都遇到困难了气息不见了。

我们其实还是在呼吸,只是因为气息太微细,我们的正念跟不上微细的程度,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感觉不到气息了。那时应提醒自己说:我还是在呼吸着,只是因为正念不足,所以我不知道气息。

接下来,您只需要等候,在之前知道气息的那个范围耐心地等着。这时,您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有些禅修者由于感觉不到气息,会感到不开心,他们又去造作改变一些东西,甚至刻意去呼吸,以便让气息明显,如果这样做就不会进步。

气息不见了,就需要用正念的、平静的心在之前的地方等待就好。如果您在那儿等,很正念地看着,您就会感觉到有一些东西,似乎在那个范围移动着,但是很柔和、很微细、很小。

如果您感觉到好像有些东西在这边移动,其实那个就是您的气息,那个时候就如实地专注它。当气息变得微细的时候,您需要有满足的感觉,几乎大部分禅修者不喜欢这样的状态,因为他们很难保持这样的专注,这种不喜欢的感觉,其实是不正确的态度。

当气息变得很微细的时候,我们应明白能够经验到微细的气息,其实是在进步着,由于这样专注目标的进步,气息就会变得微细,我们进一步地进展,就能专注极微细的气息。

唯有我们能保持专注微细气息长一点时间,我们的定力才会有所提升。当气息变得很微细的时候,您需要很有正念,但要平衡利用您的精进力:如果放逸,气息也会不见;如果用太大的精进力,气息同样也会不见。

您需要平衡正念与精进力,需要保持平静的心,唯有这样,您才可以长时间专注微细的气息。能够长久一点专注微细的气息,您的定力将会更好,持续地专注微息的意义是培养定力。

当气息变得微细后,在开始阶段我们可能会觉得是微息,如果能持续地的专注微息,迟一些,您会发现微息比之前的微息更微细,微息是越来越微细的,我们对气息要如实地保持正念、专注。

当气息变得微细的时候,我们就不应用全息专注法了,即使要知道微息都这么难,如果我们去专注微细的全息,就会遇到困难。当气息变得微细的时候,就只是如实地专注它,知道它就好了。当正念变得更强大之后,您才可用全息的方式来专注微息。

六、光与禅相:

当您能持续地专注气息一个小时以上,即使您专注长短息,或者是全息,这个时候光都可能会出现。

当光出现在您专注长短息的时候,气息已经微细,光或者是禅相,就可以作为培养禅那定力的目标了。

如果光出现,但气息不是很微细,那时我们还不能专注禅相,您需要等,直到气息变得微细。当气息变得微细,您还需要等,直到气息跟光结合在一起。

当气息跟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时还是不能去专注禅相,我们需要等光与气息的结合,至少维持在半小时。

如果此结合能维持半小时,我们就可以说结合已很稳定,这时才可以去专注禅相,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了。

什么是光与气息的结合呢?您在之前是专注气息的,当光跟气息结合的时候,您就在同样注意气息的地方,去注意那个光。于是,气息跟光就变得一体。

如果您作意气息里看到的光,都是一体的结合,等到结合能够维持半小时,您才可以转移注意力到禅相。如果能持续地专注禅相,您的定力就会越来越强!

但如果不能持续地专注禅相,您的禅相可能会变弱,您的定力也会变得弱了,那时您就应该转移注意力到气息上,就好像平常做的,通过专注气息,等到禅相变得更明亮后,您才转移去专注禅相。

七、证得禅那:

定力和禅相的强度,是以持续地专注来培养的。如果您能保持长时间持续地专注禅相,您的禅相就会越来越亮,定力也会越来越强,禅相就变成似相了。

似相是很明亮、晶莹剔透的,似相是证入禅定的目标。如果您能够保持,持续地专注似相一小时、两小时,那您就可以证得禅那了!

更新于:22天前

点赞

相关阅读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正定 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正定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前行 第一节 调身 1-2放松与自然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前行 第一节 调身 1-2放松与自然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2适度的精进(三项要领)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2适度的精进(三项要领)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认识业力、烦恼?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认识业力、烦恼?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若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入碗内食用是重要的事,你怎么没照着做?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若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入碗内食用是重要的事,你怎么没照着做?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10章 禅定与智慧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10章 禅定与智慧

恒强法师: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恒强法师: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禅定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需要打坐 禅定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需要打坐

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东林高贤记——佛驮跋陀罗尊者 东林高贤记——佛驮跋陀罗尊者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第082集 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第082集 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第081集 宗通非禅定(一) 第081集 宗通非禅定(一)

尊者降龙记

48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48 严阳善信尊者悟道因缘

二十徒劳行--十三:若常沉掉,修禅定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三:若常沉掉,修禅定徒劳也

想使心安住在禅定状态,就念这个佛号! 想使心安住在禅定状态,就念这个佛号!

闻佛者,闻世尊者,闻如来者,闻一切智者,所得功德胜彼无量不可计数! 闻佛者,闻世尊者,闻如来者,闻一切智者,所得功德胜彼无量不可计数!

太恐怖了!禅定中发明的投胎转世的惊天秘密! 太恐怖了!禅定中发明的投胎转世的惊天秘密!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长老尊者舍利弗传 长老尊者舍利弗传

大迦叶尊者回答:人有来生吗? 大迦叶尊者回答:人有来生吗?

当曲登巴尊者转世的故事 当曲登巴尊者转世的故事

佛教人物故事:愚路尊者 佛教人物故事:愚路尊者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学佛网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 禅定品90 具蹼救弟--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 禅定品90 具蹼救弟--学佛网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佛教禅定与养生 佛教禅定与养生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护眼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护眼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的足迹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的足迹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毡布迦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毡布迦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外甥僧护尊者的故事(身心的安顿)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外甥僧护尊者的故事(身心的安顿)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周利盘陀伽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周利盘陀伽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昆得利给喜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昆得利给喜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的足迹-笛沙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的足迹-笛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