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三、身心的现象的特别性质与共同性质

2024-08-24 南传人物

三、身心的现象的特别性质与共同性质

昨天,我已经跟你们解释如何有规律地经行走禅,那就是清楚的觉察在走一步之中,每一个阶段即:提起、跨出、放下、接触、压下,当你能够观察得很好,准确专注于这些阶段,你应该观察每一个动作之前的意念﹝动机﹞,那就是在一步里的每一个阶段,提起之前有个意念;跨出之前有个意念;放下之前有个意念;但在接触之前没有意念,这是因为当你把脚放下之后,不管有没有意念要跟地面接触,你的脚底自然的与地面接触,所以你不需要去注意观察意念,但是在你还没有把脚压下之前,有个意念。

意念是一种心理状况,在巴利文称为﹝nama﹞;而物质现象是﹝rupa﹞;精神﹝心﹞是﹝nama﹞;物质是﹝rupa﹞,任何心的状况,(nama),它是导致脚的提起。同样的,是意念导致脚的跨出;是意念导致脚的放下,是意念导致脚的压下,意念就是如此在这些脚步的阶段之前产生。这不只是发生在这些脚步的阶段,在每一个身体的动作之前,也有一个意念。因为有一个意念,你才会把手举起来;因为有一个意念,你才把手放下来。是意念致使你把手伸出去,是意念致使你的手弯曲,意念就是如此。有意念才会去做任何动作,所以在任何动作还没有开始之前,如果你知道有一个意念升起,你就要观察这个意念,譬如说:当你要从座位站起来﹝之前﹞,﹝你的心﹞是想要站起来,就是意念。所以你可以观察意念,意念﹝那就是意念站起来,意念站起来;然后才站起来﹞,接着观察站起来,站起来。当你要坐下之前,你有意念要坐下,你应该观察这个意念:意念、意念,然后观察坐下,坐下。当你把食物送到口边之前,是有一个意念要把食物送到口边观察这个意念,然后观察提、提,把食物送到口边的动作;当你把食物送到接近口边时,你得张开口,你有意念要把口张开,当时你应观察意念、意念,然后观察张开、张开;当食物在口里时,你要咀嚼,你有意念咀嚼、咀嚼,当咀嚼完毕时你要把食物吞下之前,你有意念要吞,用心注意意念、意念,然后用心注意吞下、吞下,其它的意念和动作也是如此的用心注意。在每一个行动与动作之前,都有一个意念要动。如果你知道的话,你就用心注意意念、意念,或是想要、想要。如果你没有觉察到,你不必用心注意它,如果你能把一切的动作和行动放慢,你将能容易觉察到意念﹝意念产生之后,才有动作或行动,当时你要用心注意意念,意念等等。﹞当你习惯的用心观察意念之前,与接下来的动作,而定力足够深时,你将能正确了解意念是如何与动作的相连关系,这种了悟,也就是正确了解意念与动作的相连关系,这就是内观智慧。这内观智慧是你能体验到的,当你用心﹝深入地﹞观察意念,用心尽力去注意意念时,你就会知道有意念的生起,当没有意念生起时,就不必用心去观察,不必去寻找它。如果意念自然的生起,而你知道它的生起,你就用心注意它,如意念提起、意念跨出等等,要发现这个意念,你须要把一切动作和行动的速度放慢下来,越来越慢。此刻我们随时在认知心的状况,或是身体动作的程序,我们用心标明﹝或翻译给目标一个名称﹞或用心注意目标,这将能帮助我们的心,很准确及密切地观察目标。

所以你应该尽力,依照目标的本来样子去观察,用心注意。当腹部上升时,你就用心注意上;当腹部下降时,你就用心注意下,当你感受疼痛时,你就用心注意为痛、痛、痛。在观察时,心对着那真正的疼痛感觉注意为痛、痛、痛,当你把脚提起时,你应该知道脚真正提起的过程,同时心标明为提起,当你知道有意念生起时,是心觉察到有个意念,你就用心注意意念,然后再提起等等。你应该训练自己用心标明或用心注意一个目标,当一个目标生起时,用心注意或用心标明并不是非常重要,但在习禅学习的初期,将能帮助心很准确、密切的集中注意力于目标上,有些习禅者还不习惯用心注意、用心标明,他们只是觉察目标如实的存在;并没有进一步用心注意或标明。

当他们开始训练自己要用心注意每一个目标时;他们很难去认清目标,因须要用心注意,而心却没有真正去观察那个目标。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已经能熟练认清目标时﹝标明和用心注意目标﹞,他们发觉借着用心标明或是用心注意来认清目标的能力将变得锐利且能深入目标。借着用心标明或是用心注意的意念,定力也会越来越深。如此的话,习禅者在认清目标时;心的状况或是身体动作的程序,尝试用心标明和不用心标明,他将会发觉到用心标明和不用心标明的差别;那种方法比较有效力的得到定力和内观智慧。所以最初时,你应该用心标明,但若是你的定力足够深时,身和心的现象,一个接着一个,非常迅速的生,非常迅速的灭。一个目标的剎那生灭是如此迅速,所以用心注意与标明的速度可能跟不上生灭的速度。在这阶段,你暂时不必用心注意,不必用心标明,只须觉知当下发生在身与心的原来样子就好,当你在习禅中得到相当深的体验时,譬如说,在生灭随观智或是在行舍智,你可放弃用心注意或用心标明,因你的心在觉知或是在观察时,注意力已能集中目标,这是因为你已经习惯如此。当你证悟了最高的一个果位时,你将袪除或根除导致你痛苦的一切消极心里状况,和一切烦恼。当一切心的烦恼,在你证悟最高的一个果位而被袪除之后,你将不会再感受到心的痛苦或是身的痛苦,也就是达到苦的止息了,修毗婆舍那的目地就是要达到一切苦的止息。要证悟最高的果位并不困难,但假如我们不能证悟到最高的果位,而只体验到一些观察,这也将能袪除一些致使心中痛苦的烦恼或消极的心里状况。如此痛苦也将减少。

在修毗婆舍那或做正念的训练,我们应时时记住这一点,在修毗婆舍那时,最重要的是不可遗漏,要完全觉知到每一个妄想、概念、意见,心中的影像,或是任何心理状况,或是任何心里情绪。如果一位习禅者遗漏掉,没有用心观察这些心理状况或是情绪,他将不能得到深的定力,他的心将不能很好地深入观察现象,这是因为当这些致使心散乱、干扰注意力的妄想生起时,他没有用心注意这些妄想,妄想就一直不停的生起,生起之后,又持续不停,当这些妄想持续不停时,你的心将不能深入的观察任何目标,这些令心散乱及干扰的思想,任何思惟以正念观察,或觉知的方法,观察之心必须加强且集中,妄相将不再持续,所以每一次你在思考、辩论时、成见的思考,心中有着影像,你该用心观察,用心注意为妄想、妄想;想、想;幻想、幻想;看到、看到等等,一直到这些念头消失,才重回观察主要目标,用心观察思想的过程是不要让它持续下去,但是真正的目地是要正确了解这些思想程序的真实本质。

当心在胡思乱想时,不要把心拉回来观察原来的目标,这并不是修毗婆舍那或正念训练的方法,这是修禅定的方法。当毗婆舍那修行者能够专注,把任何心的状况或是身体动作的程序观察得很好时,他在这段时间内或在某种程度时能够感受清静和轻安。若定力再加深,内观智慧产生,就能透视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当奢摩他修行者,能够如实地专注观察单一目标时,他也能感受到清净和轻安,这是因为在当时心已远离一切烦恼和障碍,心不散乱了。

虽然这两种修行者,当他们能很专注地观察目标时,都会感受到清净和轻安,但这两种修行法是有差别的,当奢摩他修行者认真及专注地观察目标时,他会感受到清净和轻安,不过这些感受只是暂时而已,当他的定力中断,或是因为没有专注观察目标时,烦恼或障碍立即侵入心中,例如,贪可能侵入心,欲可能侵入心;贪求可能侵入心,瞋恨或忿怒可能侵入心。如此,你的心马上被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污染,此时奢摩他修行者再也不能享受清净,轻安了,但毗婆舍那修行者,当他认真地专注观察任何心的状况或身体动作的程序时,若定力够深的话,内观智慧同时生起,而透视到当时被观察心的状况或是身体动作程序的真实本质,正确了解这些现象的真实本质。在当时不只是定力的产生,内观智慧也在心中生起,正确了悟任何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所以,心中就没有烦恼,烦恼在那时被袪除一部份,我们称为部份之袪除。这是被定力与内观智慧袪除,内观智慧能袪除烦恼,因它能透视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正确了悟它。所以当毗婆舍那修行者的心远离烦恼时,他将会感受到快乐、清净和轻安。如果他的体验非常明显,这种体验不会完全消失。当他停止用心观察目标,或是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目标时,他便不能体验到这种了悟或智慧。事后如果他回忆起这种体验,那就是透视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之内观智慧,将在他的心中重新呈现,正如好象是当时的体验,在那一刻,他的心也是没有烦恼,远离一切烦恼,而感受快乐、清净和轻安。奢摩他修行者停止习禅之后,并不能得到这种利益,所以这也是两种修行法不同之处,即是你不能证得任何果位,假如你只能体验一些内观智慧,这种体验不会完全消失,每一时你回忆起,因这些体验已切记在心中,所以好象是在当下的体验,你同时再感受快乐、清净及轻安等等,这也是修毗婆舍那的好处。

唯有你的精进之力足够强,你才能以正念观察每一次在当下生起的每一个心里状况,或身体动作的程序,尤其是正念观察一切举动和动作时,我的意思是指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在用餐、洗澡、穿衣、换衣、行走、如厕等等一切举动的动作,如此你的正念才能持续不中断,非常锐利且强,这持续不中断的正念是引起深度定力的原因。当正念持续不中断时,心能平静又深入地观察每一个心的状况或身体动作的程序,如此你才能得到深的定力。深的定力是引生明显地透视身心现象的原因,所以当定力变得深时,内观智慧力生起,透视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这种智慧我们称为毗婆舍那智慧。当我们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时,我们了悟到这些现象两种性质,一种是身心程序的特别性质或是身心程序的单独性质,另外一种是身心程序的共同性质或普遍性质。当我们的心深入地专注任何身心程序时,此时心从一切烦恼和障碍中清净出来,因心的清净或具有定力,同时生起的内观智慧力变得锐利,透视力也强,这内观智慧力让我们了悟身心现象的特别性质或称为单独性质;和普遍性质或称为共同性质。

每一个心的状况有它自己的性质,特别性质或单独性质,每一个物质或是身体的现象也有它自己的性质,称为特别性质或单独性质。而每一个心的状况和身体动作的程序,同样都具有三种性质。每一个心的状况都是一直在变,生起及灭了;同样地,每一个身体动作的程序也是在生起时迅速的消失,所以是无常。如此,所有心的状况和身的现象都具有这种无常性质,这种无常性质是属于共同性质或普遍性质,不只是无常的性质,一切心的状况和身体动作的程序也具有苦的性质和无我的性质,所以这三种性质,无常、苦和无我属于普遍性质或共同性质。

没有深的定力,内观就没有透视力,也就不能了悟这三种性质,只有在深的定力辅助之下,内观具有透视力,才能透视和体验这三种普遍或共同性质。不过,在内观了悟或正确了解这种普遍或共同性质之前,先了悟在当下被观察任何一个心的状况或身体动作程序的特别或单独性质。

所以在这里,根据阿毗达摩论,简单的解释一些身心现象的特别性质或单独性质。所谓的身体,主要是四大组合起来,在某一部经典里,佛陀开示说:所谓的「人」是由六界组成的,这六界包括四大及精神和空间,所谓精神是指心识,只有一个而已,但物质却有四大,当这四大聚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有空隙的,这空隙称为空间。

什么是四大?四大是地、水、火和风,在巴利文地大是Pathavi Dhatu,水大是Apo Dhatu,火大是Tejo Dhatu和风大是Vayo Dhatu。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特别或是单独性质,如果我们说地大,我们是给于硬和软的性质一个名称,所以当我们说地大,是指明硬和软的自然本质。当我们在用心观察身体的任何一部份,任何身体现象,将会体验到硬和软的性质;水大的特别性质是流动和粘合,当我们在修毗婆舍那达到深的定力时,我们会觉察这两种性质,流动和粘合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的身体;火大﹝或更正确的说,是温度﹞的特别性质是热或暖和冷,当我们的心能够专注地观察任何身体现象,我们也能体验到热或暖和冷的性质;最后一个是风大,它的特别性质是动作,移动、震动和支持,在密集禅修之后,我们是在体验风大的性质:动作、移动、震动和支持,它导致一切动作的连续性,当我们正念观察身心时,能观察到这些性质:动作、移动、震动和支持,也就是风大。

当我们用心注意腹部的起伏上下时,会感受到腹部的上升和下降,有时我们会感受到它慢慢的上升和慢慢的下降,这些上升的程序和下降的程序只不过是移动动作罢了,有时它也有支持的自然本质,所以观察腹部起伏上下的目地,是要正确了悟风大的特别性质和共同性质。若我们的定力足够深,我们透视及体验到腹部的移动时,会发现它只不过是一种移动的自然程序,一个移动接着一个移动,腹部的下降也是如此。我们了悟到这只不过是一种过程,因我们正确了解腹部的移动只不过是上升与下降移动的自然程序,我们就不会把这些移动认为它属于一个人、一个众生、男人或女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已正确了解这些移动,是自然移动的程序,经由我们亲身体验移动的自然程序,透视风大特别性质的内观智慧会越来越深,越来越纯熟。每当我们用心观察腹部起伏上下,所观到只有自然上下移动的程序。这种对风大特别性质的正见,能把我们的心,从有一个人或一个众生的邪见,清净出来,也把我们的心从贪欲、瞋恨、忿怒等等的烦恼中清净出来,这些导致我们受苦的烦恼所以能生起,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我或灵魂、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概念。当修行者经由亲身体验,正确了解只不过是一种自然过程,因有着对风大特别性质的正见,烦恼也不会在心中生起,如此的话,你的心也会从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压力、恐惧、失意、忧伤、不安等等,清净出来,而且越来越清净,修行者就能过着某种程度的安祥、快乐的生活,这就是修行者在毗婆舍那所体验之利益,越深的体验,你的心就越清净;越清净的心,你将过着更安祥、快乐的生活。

最后祝福大家正确了解修毗婆舍那的利益,以最大的努力去达到能透视你的目标生起时确实状况,及达到一切苦的止息涅槃。

更新于:27天前

点赞

相关阅读

食素——美丽身心的选择 食素——美丽身心的选择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第四十四节 特别的教化 第四十四节 特别的教化

营养专家:餐后吃糖可瘦身 有助抗痴肥现象 营养专家:餐后吃糖可瘦身 有助抗痴肥现象

四月廿八|恭迎药王菩萨圣诞吉日!祈愿众生身心安康,平安顺遂! 四月廿八|恭迎药王菩萨圣诞吉日!祈愿众生身心安康,平安顺遂!

恒传法师:为什么已学佛三年多了业障还一直现前,令我身心皆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清净? 恒传法师:为什么已学佛三年多了业障还一直现前,令我身心皆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清净?

洛桑陀美仁波切:远离是非,身心清净 洛桑陀美仁波切:远离是非,身心清净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东林寺为什么特别强调计数念佛,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东林寺为什么特别强调计数念佛,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演习3 身心合一 一 正念观身 演习3 身心合一 一 正念观身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国庆假期避尘嚣,调养身心入古刹 国庆假期避尘嚣,调养身心入古刹

107 天完成十万遍“磕长头”,我身心蜕变 107 天完成十万遍“磕长头”,我身心蜕变

深忏往昔恶业,重修婆媳关系,大礼拜帮助我身心恢复健康 深忏往昔恶业,重修婆媳关系,大礼拜帮助我身心恢复健康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常持诵《心经》 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常持诵《心经》 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达真堪布:业障特别深重的人,今生有机会成就吗? 达真堪布:业障特别深重的人,今生有机会成就吗?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十大舒压素食,让身心更健康 十大舒压素食,让身心更健康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宽运法师:吃出自然 吃出健康──健康身心 从茹素开始 宽运法师:吃出自然 吃出健康──健康身心 从茹素开始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共同亲自听闻大乘经典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共同亲自听闻大乘经典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初皈依者常有的现象 初皈依者常有的现象

超越自我的身心

当你修行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当你修行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身心高层的污染靠《地藏经》清除 身心高层的污染靠《地藏经》清除

手淫对身心的24个损害

在这十日念圣号、诵经的功德特别不同 在这十日念圣号、诵经的功德特别不同

素食让你的血质特别健康

佛说人在临终时投胎到哪一道的现象

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后言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后言

星云法师:佛教对[身心疾病]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对[身心疾病]的看法

素食7日功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 素食7日功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