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七:从僧团的分裂到部派佛教的形成

2024-01-21 摧邪显正

佛教宗派总说

在阿难的时代,不过世尊入灭几十年,可是整个教团就已经变质了,教团当中败坏到竟然阿难找不到一个可以继承正法的人,所以最后阿难便把法传给了边地罽宾国的末田地。

即使是世尊在世的时候,佛教也从来没有成为过印度最大的宗教;因为,传统吠陀思想的婆罗门教,跟印度原住民的这一些新沙门主义六师外道,后来渐渐地融合而成了印度教,这才是印度文化的主力。譬如说佛陀年轻的时候,整个印度都是笼罩在这两股思想之下,一切的宗派都从这两个思想当中衍生出来。等到 佛陀出世弘法以后,大家还记不记得? 佛陀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评破这一些六师外道;甚至是亦步亦趋,外道们到了哪一个大城说法, 佛陀就跟在后面随之破斥。

而现在的考证发现,许多在佛法中护教的国王,例如频婆娑罗王、阿阇世王,他们的作法是平等地对待传统的印度教徒,以及新出现的佛教徒,并非是佛教一支独大。例如,像是阿阇世王身边的御医耆婆,同时也是佛陀的御医,他本身的身分,就是新沙门主义外道的这一个Lersi鲁士的修行人,只是说他特别擅长于医术。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说,像耆婆医王,他是菩萨示现为外道,混在外道之中,以度化这一些外道众生;因此他才会介绍阿阇世王,说 佛陀是我们唯一的依怙,于是要阿阇世王去归依 佛陀。但是这也反映出,当时外道才是整个国家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大的宗教。

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那在 佛陀灭度了以后又是如何呢?传统上,我们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当作是佛教史上最大的护法国王。许多的佛教典籍里面都记载着,他是如何的大兴佛教,如何的让佛法兴盛于全世界;他派出的佛教弘法团,甚至把佛教传到了中国等等。其实这一些都是佛教徒自己的记录,如果对比着其他人的文献,包括阿育王自己派人刻在金属、刻在石头上的这一些铭文,就会发现事实不完全是如此。阿育王同时支持着印度一切的宗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宗教;虽然他个人似乎是比较醉心于佛教,但是佛教的力量,并没有驾凌在其他的宗教之上;代表民间非佛教的力量,包括阿育王身边的王宫大臣们,是非常强大的。

如果说阿育王----最大的护法之王,这个时候他已经用政治力介入了佛教的弘传,尚且如此;那么在两千五百多年当中,根据持平的证据,佛教可以说从来没有拥有压倒性的力量。印度教才一直是印度文化的主力,只是它有的时候沉潜于民间,有的时候活跃于政治舞台上。这就是告诉我们,佛教自己如果衰败了,弟子们无法继承到佛的正法,那么外面外道的力量就会像排山倒海一样的渗透进来;然后菩萨们就只好转世出世,重新的正本清源。整部印度佛教史,大抵上就是这样的情况,不断地在轮回。

前面说到,佛才入灭不久,阿难长老还在世的时候,佛所嫡传的核心教团----摩掲陀国的教团,就已经开始在转变了;正法渐渐地失去,邪僻之法成为主力,连阿难长老本人也无力改变;即使是他在入灭之前显出了种种的神变,也改变不了这种趋势,所以只好把法脉传给远方边地的教团。当然这也是因果所使然,注定要出现的结果;然而它的背后原因,也是因为证果之人多半会往生到他方天界的世界。例如在经上说:证得初果须陀洹的人,就会人天往返,此生结束以后,就直接往生到天界去了,二果三果皆是如此,四果人则是直接去入涅槃了。大菩萨们跟着佛又去了他方世界弘法,所以就会有这种情形出现。

各位认为:在阿难入灭以后,再接下来的印度佛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是比较好呢,还是比较糟呢?整个佛教僧团中,没有证果的凡夫多,证果的圣僧少,接下来的僧团,似乎被这一些未证言证、增上慢的凡夫僧给把持了;而凡夫僧们彼此又互相不服,所以僧团就会一再的分裂,成为部派佛教,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有这么多种有关于佛法第一义谛的见解。至于菩萨僧团虽然未曾分裂,但是以在家人为主力的菩萨僧团,向来没有固定的组织,以宗族的型态散居于各地,所以一向是默默无闻的。

那我们先停下来历史的探索,来谈谈后来的佛教中,有关第一义谛,也就是佛教终极的思想,它出现了哪些的种类。玄奘法师对于这一些未证言证、不了义的部派思想,作了完整的整理,藉着翻译《异部宗轮论》这一本书来阐述。而真正的佛法正法的了义思想,也放在他的各种著作当中,以《成唯识论》集其大成。对于五时三教的法义,窥基完全同意,并且把 佛陀前后三个阶段所说的三教说,把它说为三时。也就是窥基大师所说的三时,是依循着 佛在《解深密经》里面所说的三时法教;这个部分,玄奘法师把它说为三种法轮,三者的基本纲领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位真正亲证了真如如来藏的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时候所必然采用的次第,也就是先说解脱道,然后说般若总相智、别相智,最后才是不共三乘的唯识一切种智。

窥基并且参考了当时印度佛教的变化,把各个时期流行在印度的法教,将它们整理起来。把这些思想由浅至深,由外道的凡夫地,讲到学佛的凡夫地,由二乘的解脱道,最后是究竟大乘的成佛之道;将各个宗派的第一义谛分为八种,叫作八门宗义,它函盖了古今中外一切佛门中的中心思想。例如,基大师在《说无垢称经疏》里面说到八宗,就是所有佛教的宗派都会采用的、由浅至深的八门宗义。

八门当中前四门纯粹是二乘的性质,它们分别为:

第一个、我法俱有宗:谓犊子部等,彼说自我与外法两种,都是实有法,立三聚法:一、有为之聚;二、无为之聚;三、非有为非无为聚。前二聚是指外法,第三聚是指自我。另外还有五德藏法:一、过去;二、未来;三、现在;四、无为;五、不可说。自我即是不可说之法,不可说是非有为非无为。主张这种观念的,主要是指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这五种小乘部派的立场。这些部派以三聚法和五德藏为实有,三聚法中现在法以及五德藏里面的未来、无为,这个乃是外在的法;三聚法中,非有为非无为这一聚法,以及五德藏里面的不可说,乃是指内在的我。这些部派它是以我、法俱实有为其宗义,也就是说,不管是外在的诸法,或是内在的自我,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不能够说它们是没有。

第二宗、有法无我宗:谓说一切有等,主张外在的诸法是存在的,但自我不存在。他们认为,外在的诸法可以分为两类:一、名法;二、色法。或者又把外法分为四类所摄:过去、未来、现在以及无为法。或者把外法分为五法所摄: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这一支部派主张一切法皆是实有,但是在法中却找不到我的这个法;因此说,一切有部它是以有法无我,当作是它的宗义。这种思想主要是一切有部、雪山部、多闻部,这三支小乘部派的立场。特别要讲到的是说一切有部,这是所有二乘部派当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一支,几乎可以代表二乘宗主流的思想。

第三、法无去来宗:谓大众部等,说有现在法及有无为法,而过去法、未来法体无用故。他们主张在一切法中,现在跟无为这两个法是实有的,过去法和未来法没有实体,也没有实用;因此说,他们是以法无来去当作是宗义。这主要是大众部、鸡胤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饮光部,这七支部派所用的。

第四个、现通假实宗:彼说无去来世,现在世中诸法,在蕴可实,在界处假,随应诸法,假实不定,成实论等经部别师,亦即此类。这主要是指说假部的主张,他们认为,不但过去法和未来法无有,在现在诸法中只有五蕴法,也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法的本身可以说是真实的;但是十二处----六根、六尘,或者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加六识,这也是虚假之法。因此说,它是以现通假实当作宗义。

以上的四宗,只有小乘采用这种宗义;下面的第五跟第六这两门,兼通小乘与大乘,也就是说小乘跟大乘的宗派,都有这样的主张。他们分别是:

第五、俗妄真实宗:谓说出世部等,世俗皆假,以虚妄故;出世法实,非虚妄故,这是说出世部的立场。这一个部它主张所有世俗的法,包括五蕴法在内,都是虚妄的假有法,不是真实法,只有出世间法是真实法;因此说它是以俗妄真实为宗义。

第六、诸法但名宗:谓一说部,一切我、法唯有假名,都无体故,这是一说部的立场。一说部主张,一切存在的法,包括自我以及外法,都是没有实体的,但唯有假名。是说由于我与法都没有实体,那没有实体的话到底有什么东西呢?如果说要有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你我心中对于这个法的认知,除此之外是没有的,也就是性空唯名。因此说,它是以诸法但名,任何的法都只有名义,以此为宗义。这其实就是指中观的应成派思想,Mādhyamaka Prasagika这一支,这个思想是源自于印度教中辩论术的法则。到底它跟佛教有什样的关系呢?一般的人都说,中观应成思想是佛护论师Buddhapālita所创立的,其实这是一代传一代不求胜解的一个错误;因为这种技巧是早就已经存在于印度教,以及部派的佛教里面了。这个思想大大的影响了后来的佛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后来佛教非常深远,可以说是破坏佛教的中观应成派思想(Mādhyamaka Prasagika)。我们说到这个想法,这样的一个宗义,它最早是源自于印度教里面有关于辩论术的法则;然后,一般人都说中观的应成思想是佛护论师(Buddhapālita)所创立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严格来说,是佛护论师使用了这一种随应破而成的技巧,在当时声名大噪;从他开始,把这种技巧变成了是大乘中观宗的一支流派。早在部派佛教的时候,这一种技巧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说。

谈到这一边,可能有观众从前面的基大师所说的八宗一路说过来,观众已经觉得头昏脑胀了:明明是同一位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佛法,怎么会弄得这么复杂呢?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呢?答案我们前面已经提示过了,佛教为什么会衍生出有这么多的宗派,那是因为没有得到三乘菩提的正见。所以早在阿难入灭之前,最核心的僧团里面,就已经各有见解、各自为政;反而把俱解脱阿罗汉,同时也是地上菩萨的阿难,把他给当成老年痴呆症了。大家还记得吗?当初 佛灭的时候,经典结集、负责诵出经典的人就是阿难,因为他参与了,他也记得 佛所说过的一切法。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年老的阿难就被僧团当成是老年痴呆了!既然不信受阿难所说的话,那可想而知,也就失去了三乘菩提正确的见解了。所以阿难没有办法,只好选择了在远方边地的末田地尊者,当作是教法的住持者。这一件事情,就代表了印度核心的僧团已经无法救药了,即使阿难殚尽思虑,也找不到可以继承教法的人了。

或者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乘佛法的各支部派,各自都宣称自己的祖师是亲随佛学习的大阿罗汉。比如说说假部,宣称他们是继承迦旃延的教法,而饮光部呢,说他们是继承迦叶尊者所传下来的法,法藏部干脆说自己是直接继承于佛陀的教法。这些小乘的部派,彼此对立又联合,合纵连横,又一再的分裂。各位可以想一想,如果各支部派真的都是他们所宣传的这些大阿罗汉所传下来的法脉;那么这一些阿罗汉祖师们,都是同样的在释迦世尊面前受教,都是世尊所印可的阿罗汉,断尽了我见、我执,断了四种住地烦恼,证得了十八界的空相;那么为什么阿罗汉们所传下来的教法,彼此会相差如此之大,甚至彼此搞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呢?这是因为,这些部派当中大部分的情况,就是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会了佛陀所说的二乘菩提;然后将自己所学的世俗的这些教法、外道的思想,把它引入到佛法里面,作为自己的所依,却说这个叫作佛陀的教法;所以部派彼此之间才会水火不容。

就好像前面说的,当阿难还在世的时候,阿难的教团竟然就已经变质了,把阿难当成是老年痴呆症;所以阿难仔细观察僧团里面,竟然连一个人都找不到可以来继承衣钵,所以只好把法传给边地的菩萨来继承。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一代之中就已经有如此大的质变,更何况是几百年之后的教法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没有再来菩萨来复兴的话,福薄的众生是没有办法绍隆世尊的教法的。不论是二乘菩提,或是大乘菩提,其实都是如此。

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现在锡兰跟南洋地区的小乘佛法,宣称自己是佛陀直接传承下来的原始佛法;大部分的民众不了解,也就跟着一起这样子说。然后就认为,南洋地区的南传佛法,代表了世尊所传授的二乘佛法;北传的佛法呢,就是世尊的大乘佛法。报章杂志也就这样子引用报导,积非成是,三人市虎。却没有想到,现在的南传佛法,只是代表了部派佛教上座部里面、说分别部里面的赤铜鍱部的锡兰支派罢了;而且,根本是在五世纪以后----严格来说是十一、十二世纪以后,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虽然自己号称自己是最原始纯净的佛法,可是就实际上,不论是教法的内容,还是时代的延续上面,都是后来才出现的思想。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智慧,没有真正佛法的正知见,那就会引入错误的教证与理证----教证就是经论教法上的证据,理证就是推理应理所成的证据。把自己非量的测度,当作是现量的证量,这是两千多年来,学佛人常常不慎落入的地方。

我们回到基大师的八门宗理,其中第七、第八两门,这两门宗义纯粹是大乘的性质,只有大乘的宗派会采用。它们分别是:

第七、胜义皆空宗:谓清辨Bhāvaviveka等,明说空经以为了义,说一切法世俗可有,胜义皆空。这就是自续中观(Mādhyamaka Svātantrika)这一派的中观论师的立场主张,这一派里面代表的人物,在印度后期最出名的是清辨,所以传入了中国以后,就以清辨当作是代表的人物。这些主张自力量的中观论师,以演说空义的佛典为当作依据。他们主张,一切法以世俗的层面来看,可以说是有,但是如果就胜义的层面来看,那就是空。因此说他们是以胜义俱空为宗义。

第八、就是最究竟的,也就是佛陀本人所主张的----应理圆实宗:谓护法等,弘扬《华严》、《深密》等经,虽说二谛,随其所应,具有空理,圆妙无阙,实殊胜故。(《说无垢称经疏》卷一)这是护法菩萨瑜伽行派论师的立场,这些论师他们是以《解深密经》、《华严经》当作根据;他们相应的这个道理,兼有空与有两个方面,圆妙无阙,真实殊胜;所以,说他们的宗义是应理而圆实,以真如如来藏法立为第一义谛,万法皆由真如所生。

那么二乘佛法是断尽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证得五蕴、十八界的空相,成就四果阿罗汉,这个目标是非常清楚的。可是为什么搞到后来,变成二乘的宗义至少有六种胜义谛呢?而大乘的佛法是为了成就圆满的佛果,竟然会出现三种的胜义谛。这八种宗见就造成了佛教内部的混乱,它是混乱的根源。这也就是,各位还记得吗?前面 佛所预记的。 佛说在祂灭度以后,天魔波旬会穿上佛的袈裟,进入佛法中来破坏佛法。

就表面的原因来看,是由于各支宗派一开始就已经不明白空相与空性的关系。其实一切世间的法,所显示出来的相貌叫作空相----空性之外相,也就是诸法的生住异灭。佛说万法皆因缘而生,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世间法的背后,并不是无因就可以出生的。那这个因在哪里呢?比方说,我们过去生如果常常以香花供佛,今生的容貌就会庄严。在过去生所造下来的因,是怎么样延续到今生的果报呢?今生的果报是生灭法的空相,这个空相是依什么而显现的呢?佛又说:诸法由业种遇缘而生。能够执持业种从过去生来到今生,能够执持的,那祂一定是心法而不是色法,所以,是依靠持种识。这个持种识就是今生能入胎的入胎识,这一点在《阿含经》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佛说:【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长阿含经》卷十)

佛说:阿难啊!肇因于这个入胎识,才会有五蕴名色之法,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入胎识不入母亲胎中,还会有胎儿的五蕴名色身能够长大吗?阿难回答说:不行的,世尊!佛又说:如果这个入胎识入胎了,但是没有作用,这个胎儿还能成长吗?不行的,世尊!如果这个入胎识住入胎中,又出来了,胎儿就会败坏,那么胎儿的五蕴名色身还会继续长大吗?不行的,世尊!佛最后就作了结论:阿难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入胎识的支持与作用,还会有胎儿的名色身体吗?阿难回答说:那就不会有胎儿,世尊!

世间的一切法就是五蕴法,五蕴法能够存在而运作,是因为有入胎识,有本识在背后支持着。因为入胎识就是能够执持业种的识,依着持种识,也就是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的因,遇到了缘,所以才会有因缘果报。所以,世间的五蕴法叫作空相,它只是一种相貌罢了;而背后支持着世间法能够存在,而能够运作的,叫作出世间法,简单的来说就是空性。空的本性祂支持着空相的运作,名色法的这些空相,它不会是无因而生,而是依赖着入胎识空性而生成的。二乘人修习五蕴空相,断尽烦恼而入涅槃,大乘人藉由空相来探讨背后的空性----入胎识。这样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弄清楚,那就会出现了窥基大师所说的前七种不正确的宗见见解了。

七种错误的宗见之中,与大乘佛法有关的是后三种。最后的一种应理圆实宗,也就是真如本心这样的一个见解,是 释迦世尊的本怀,也是三乘佛法的核心,是纯净无误的见解。

第七种胜义俱空宗,也就是自续自力量,又叫中观自续派,又叫中观经量派。从名称上各位就可以看出,这一派的人,他们支持经典上面所说的万法不是断灭,不会无因出生,有本际;可是五蕴、十二入、十八界都是缘生缘灭,为了让自己不堕入断灭论,所以一定会有一个依自力来活动运作的空性存在。可是这个诸法能够自相续,本际的自力量,也就是空性,这到底是什么,他们并不清楚;最后就会把断灭的六识境界拿来套用上来,其实他们自己知道,这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一支中观的自力量----中观自续派,最后大部分的祖师会倾向应理圆实宗,也就是真如法性。所以这一支到了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新的综合品,叫作中观瑜伽行派。也就是说,他的心中其实是支持有一个本际的,只是他没有办法真实的证得。

至于伤害大乘佛法最深的,就是基大师所说的诸法但名宗,也就是不立自宗、随应破的应成中观了。只是这种应成中观从一开始,它自己就已经告诉别人了,它不是一种哲理,它只是一种辩论的技巧罢了。

更新于: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