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集 定业真的不可转吗?

2024-02-04 学佛释疑三

陆正元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定业真的不可转吗?

修学佛法的入道初门,就是要先能够深信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造作良善的身口意业,必定会有可爱的异熟果报;同样的,造作恶业也必定会受恶果。那么这些善恶业,怎样叫作定业或者是不定业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当中有开示说:【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这意思是说:怎样会造成果报决定呢?如果说,我们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是决定报。第一种心境是:经常造作,而毫无悔意;第二种是:专心一意地去造作,而心不犹疑;第三种则是:喜欢作,所以乐于去造作;第四种是:发下誓愿,心意决定而去造作;第五种则是:造作之后,心中十分的欢喜快乐。如果我们是以这五种心境去造业的话,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就都会成为果报定的定业;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以上面这五种心境去造作的话,那么所造作的业就是属于果报不定,以及受报时间不定的不定业了。所以我们如果修学了佛陀正法,深信善恶因果,圆满了菩萨十信位,并且发起了成佛的大菩提心以及四宏誓愿,并且以深信心、誓愿心、专注心、乐作心、欢喜心、无悔心等心境,来修学六度四摄等菩萨行,那么这些业行全部都会成为无漏善的定业,一定功不唐捐而能够早成佛道。

反过来说,如果听信了邪师的邪教导,执着错误的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来造作恶业的话,譬如说:毁谤说没有善恶因果、没有六道轮回、没有佛道可成;或者是毁谤真善知识;或者是说邪淫的男女双修可以即身成佛等等;而且还自以为是在护持正法,因此信心坚定欢喜乐作而毫无悔心;像这样的话,就会成为不可转的无间地狱的定业,在死后一定会到无间地狱长劫受苦的。就如佛陀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当中开示说:【彼诸有情若得耳闻诸佛名号堕恶趣者,无有是处,唯除定业不可转者。】尤其是今生所造作的恶业,在死前都没有忏悔灭罪的话,那么在死后这些收藏在如来藏中的恶业种子,就会转变成为异熟种而成为定业,那么即使在未来世听经闻法、精勤修学、广为流通正法会得到很大的功德,但是过去世所造的定业因缘成熟的时候,还是要受报而难以逃避的。

譬如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当中开示说:【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现在不为毒药所中、刀兵所害、火所焚烧、水所漂溺,乃至不为四百四病之所殀殁,除先定业,现世应受。】就是在说这个道理。但是今生所造作的恶业定业,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恶业种子,在死之前还没有转成异熟种子,都还是有机会转变的,都可以经由发露忏悔等善业因缘来改正弥补的。例如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当中开示说:【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这意思是说:如果在造业的时候,有上面所说的五种心境,就会使得果报成为决定业;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异熟果报,会在下一世来受报。譬如会往生到善道或恶道去、寿命的长短、相貌、色身的庄严与否、智力、健康状态、有多少福报可受用等等,这种在未来世会受报的业果,就称为是生报;若是在下下世以后才会受报的,那么就称为是后报。

佛陀说我们所造作的定业,原来应该是后世才受报的业果,如果有善心以及智慧因缘力的话,那么就可以转变成为不定业,而在现在世就先受报,这样子该受的重大恶报就会转成轻报。这就像是贷款的利息一样,如果我们期满再还的话,利息一定就会比较多;而如果提前还的话,利息就可以付得比较少。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师子吼菩萨请问佛陀说:世尊啊!如果善业果报是无尽的话,那么毁谤大乘方等经典,犯五逆罪,或是犯了杀盗淫妄等四重禁戒,乃至是不信因果业报,无惭愧心的一阐提人,这些犯极重罪业的人,他们的恶业果报何时能够尽呢?若不可尽的话,那么他们有可能见佛性,乃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吗?佛陀就回答说:我过去之所以会这样开示,是因为有许多众生的心中,对于业缘果报轻慢不信;我为了度化这些人,除断这些人的邪见,所以我在当时才方便开示说:一切作业,无不得果。然后 佛陀就在即将示现入灭之前的大般涅槃法会当中,作了究竟正理的开示;佛陀说:造业有轻重之分,无论是轻业还是重业,都可分为决定业以及不决定业。如果说,恶业一定有果报恶果的话,为何那位应该要堕入地狱的屠夫,气嘘旃陀罗反而升到欲界天去享天福了呢?杀害了九百九十九人的鸯掘摩罗,他又为何能够得到解脱果呢?所以实际上,有些业一定会有果报,但是也有一些业不一定会得果报的。有智慧的人可以把极重的地狱业,转为现世轻报;但是愚痴的人,却可能把现世轻业,转为地狱的重报。

佛陀接着又说:即使是定业,也不是真的无法转的。世尊说:【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这意思是说,一切的圣人之所以修道,就是为了可以破坏定业,转变定业成为轻报,并且把不定业转为无报、不受报。如果说所造的一切业,所得的果报都是决定性,而完全不可转变的话,那么修习圣道就没有意义了。

佛陀接着又说:有智慧的人,因为他的善根深厚,坚固不动摇,所以才能够使得重业转轻;而愚痴的人因为不善根深厚,所以才会使得轻业转成重报。因此说一切善恶业,其实没有所谓的定业,而全部都是不定业啊!佛陀也在《大般涅槃经》中很详细地说明了阿阇世王忏悔灭罪的故事。阿阇世王因为听信了提婆达多的建议,害死了父王频婆娑罗王,然后又放出五百头的醉象,要杀害佛陀,这些都是属于五逆重罪,应该要下无间地狱长劫受苦的;但是他在佛陀入灭前,善根显现,忏悔灭除罪业,他又听了大臣耆婆的苦劝,即时来到了佛陀跟前,听受了罪性本空的究竟正法,而且发起了大菩提心,因此灭除了无间地狱的重罪。佛陀在最后才说:阿阇世王早在毘婆尸佛的时代,就已经初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了,从那时候一直到现在,都还不曾堕入地狱受苦过。原来阿阇世王是一位早就发大菩提心的菩萨,他今生所造的罪业,都只是配合佛陀演出一场无生大戏,来摄受众生进入佛道罢了。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当中,也为我们开示说:【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佛陀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要努力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所谓修身:就是修正我们的身行;修戒:是特别注重持守戒律,不轻易去毁犯;修心:则是改正自己心中的想法、观念,以及修学禅定;修慧呢,则是修学解脱慧、佛菩提慧,而使得自己的心念转变为清净性。由于这四种修行的关系呢,就会清楚确定善恶因果会有果报的道理,心性也就会因此逐渐转为清净;所以就能够转变重业为轻业,而且能够使得本来应受轻业的果报变成不必受报。

譬如说:我们遭遇到像是辟支佛、阿罗汉、证悟菩萨等的大福田、大善知识的时候,起了善心供养,或者是跟着他修学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这都是会有无量功德的;那么之前所造作的大恶业,比起这个大功德,相形之下就变小了,所以往生的时候就会先受这个人天善报。如果我们又继续大力的布施、护持正法、修集福德的话,那么功德就会越来越大;而之前的恶业呢?就会不断地往后推延,而且和大善功德相比的话,就显得更小了。如果说我们想要早些净除这些大恶业,不想往后推延的话,也可以经由真心的忏悔灭罪而转为现世轻受,甚至是不必受报的。

窥基大师他在《瑜伽师地论略纂》当中,对于这个道理作了补充说明,他说:【今大乘中,业信同彼阿阇世王五逆之业,既忏悔已,绝不受果,则是生报可转灭义,时报俱不定也。鸯掘摩罗,转地狱业于人中受,报定时不定,义亦同之。】窥基大师的意思是说:在大乘法之中像那阿阇世王他虽然造作了五逆重罪,但是既然他去到佛前真心忏悔了,也已经依着佛陀的教导如法忏除罪业了,所以就不会再受到无间地狱的恶果。这就是原来未来世该受的生报,可以转化灭除的道理,成为受报的时间以及业报都不定的业;另外像鸯掘摩罗他听信了他师父的邪见,而去杀害了将近一千人,但是在佛陀的开导下,也转化了原本的地狱定业,所以来世可以再出生为人,而在人间受报;这是转为果报定,但是受报时间不定的业。

这两个例子的道理是相同的,从以上的说明,我们应该要明了,没有定业是不可转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多鼓励人,如果之前因为无明现起,犯了毁谤无菩萨藏如来藏,或者毁谤善知识等五逆十恶的重罪,心里不应该想说:反正大恶业造都已经造了,也已经成为定业了,来不及收回来了,那么我再多造一些也没差了。我们是应该要好好地对众忏悔,因为这些业在往生之前,都是还来得及消除未来世长劫的地狱恶果的;即使我们在造作的时候,是心得决定的,定业也同样是这样,可以经由忏悔转化的。千万不要像 佛陀所说的愚痴人,一不作、二不休,继续造作下去,这样甚至会将今生的轻业转为来世的重罪,那么就真的是愚不可及的人了。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当中也有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所以当我们明了了定业可转的道理。不但是今生所造的定业,应该要深自悔责、发露忏悔、后不复作,即使是过去世所造作的定业,无论是业果已经现前,还是尚未现前,我们也都应该要经常努力的,依照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当中所说的:【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样的忏悔偈来忏悔灭罪,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么无论是定业还是非定业,无论是今生所造,还是过去生所造的罪业,都会在我们如实地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努力忏悔下,逐渐会由定业转为不定业,由重业转为轻业,乃至会由轻业转为无报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说明到这里为止,感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色身安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吃素≠减肥 跟风减肥但8项注意你不可不知: 吃素≠减肥 跟风减肥但8项注意你不可不知:

修行,不可忽略的“毛毛雨 ”和蝴蝶效应 修行,不可忽略的“毛毛雨 ”和蝴蝶效应

放生:动物之殇 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放生:动物之殇 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放生:印顺导师: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印顺导师: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机不可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机不可误

福慧二轮,不可暂废 福慧二轮,不可暂废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一: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一: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二:从失传的《制恶见论》到《成唯识论述记》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二:从失传的《制恶见论》到《成唯识论述记》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四:日本“一向宗”的武田军----本愿念佛法门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四:日本“一向宗”的武田军----本愿念佛法门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五:元、明、清帝王们的“欢喜佛”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五:元、明、清帝王们的“欢喜佛”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七:从僧团的分裂到部派佛教的形成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七:从僧团的分裂到部派佛教的形成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不可不知的9个素食减肥捷径 不可不知的9个素食减肥捷径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佛经不可不读,五大好处不可不知! 佛经不可不读,五大好处不可不知!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青梅子不可随便给 青梅子不可随便给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佛教故事:禅·看开:防人之心不可无 佛教故事:禅·看开:防人之心不可无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青梅子不可随便给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青梅子不可随便给

宽运法师:香尘不可贪 宽运法师:香尘不可贪

念佛三昧宝王论|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第七 念佛三昧宝王论|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第七

念佛三昧宝王论|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第二 念佛三昧宝王论|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第二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五、竭诚礼师 不可忘本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五、竭诚礼师 不可忘本

佛教故事:禅·看开:不可四尽 佛教故事:禅·看开:不可四尽

才华和时机是成就事业不可否定的定谛 才华和时机是成就事业不可否定的定谛

怎样布施才可以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 怎样布施才可以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不可轻视的东西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不可轻视的东西

佛陀对波斯匿王开示-不可轻视幼小 佛陀对波斯匿王开示-不可轻视幼小

佛教故事:法音集:死不可避 佛教故事:法音集:死不可避

佛教故事:法音集:不可不慎 佛教故事:法音集:不可不慎

现代因果实录:佛制不可改变 现代因果实录:佛制不可改变

梦参老和尚:关于定业可不可以转和四圣谛的答问 梦参老和尚:关于定业可不可以转和四圣谛的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