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2023-03-29 金明

甲、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

诸位:世界是个大舞台,而人类生活在这大舞台的范围内,既是这大舞台上的演员,同时又是这大舞台下的觐众。不是吗?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边儿在演戏,一边儿在看人家演戏吗?而戏剧的演出,有时悲哀,有时欢乐,忽焉离开,忽焉会合,情节的更变,时时不同。同样的,人生对于做人的态度与处世的见解,也是因人而异,并不一致。例如:

第一、有些人所处的环境恶劣,遭遇坎坷,因之以为这现实的世界是污浊的,社会是龌龊的,人生是痛苦的!而且认定这些污浊、龌龊的痛苦,都是固定而不能改善的。所以,他向现实的环境低头。

第二、有些人所过的生活优裕,环境舒适,因之感到这现实的世界是美满的,社会是良善的,人生是快乐的!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过著放荡纵乐,花酒麻雀的生活。

第三、有些人以为人生的苦乐,环境的良寙,都是命运注定的。而主宰我们命运的权力,又是操在现实世界以外的神手中,因此必须求神。

第四、有些人认为人生的痛苦,社会的恶劣,都是由于我们身外的一种势力所造成的。所以欲求改善,必须向其斗争,极力斗争,不断斗争。

第五、有些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也不悲观,也不乐观,但是痛苦时,却伤心的如丧考妣;快乐时又欢喜的得意忘形。他不求神,但是事情不能解决时,却遇庙便投,见神就拜;他不斗争,但是有机可投时,却又摇旗呐喊,自命前进份子。

以上五种人,对于人生的见解,从佛法的观点说,都有偏差,都与事实不符,所以也都不足为训。为什么?第一种向现实痛苦的环境低头,是悲观厌世的人生观。这种人一旦走投无路,他会想到自杀。第二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是醉生梦死的人生观。他对世界不谋改善,对人生不求进步。第三种相信命运操在神的手中,是求哀乞怜的人生观。他对现实的社会人生,没有自力更生的勇气。第四种要向身外的势力斗争,是盲目冲动的人生观。虽有勇气,但因认识错误,行为不当,势将加剧社会人生的痛苦。第五种不悲不乐,又悲又乐,这也不像,那也不是,没有定型,无以名之,就叫做颟顸笼统的人生观。这种人自己没有主见,随著环境而转,是很危险的。所以要求人生正确的见解与所应持的态度,以及消除人生痛苦,解决人生问题,必须从佛法中去寻求。

乙、从佛法的观点看人生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依这个世界而生存的,同时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以在哲学上往往说到人生观时,也牵涉到世界观去。这人生与世界,在佛法中,总名叫世间。而由这世间,再分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类以及一切有生命者。而器世间则指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因为人生不能离开世界,世界与人生,有著极密切的关系,所以佛法上说到世间,也就包括宇宙和人生了。

虽然,佛法浩如烟海,而其对于宇宙人生的说明与指示,又是多方面的。在这一两个钟头的讲述里,说不了多少,所以我现在只提出其与人生最密切的几点,来跟大家互相研究:

一、缘起的人生观

宇宙现象,万有陈列,推究所因,众说竞起:西洋的哲学家,有主唯心,有主唯物,有主一元,有主二元等。印度的宗教如梵天派,主万有皆以梵天为本源。哲学如数论派,主神我与自性和合,便生形形色色的万有。胜论派则主万有的本源为极微,起于空间。这些学说,虽也不无他们的理由,好像荀子所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以骇众人之耳目者。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恰好群盲摸象,各人都只摸到其一端,便以为得其全体的真象了!实际上,都未能彻底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

从前,印度有个聪慧博学的青年宗教学者,叫做舍利弗。他跟另一个青年宗教学者叫做目犍连的,很是要好。他俩时相过从,研究学理。同时每人都有一百个学生,在跟他们学习。然而他俩虽然都有渊博的学问,却总认为自己还没有获得究竟的真理。于是相互约定:那一个有著特殊的见闻,都得互相通知,以资切磋。

有一天,舍利弗进王舍城,遇到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马胜比丘,舍利弗看他那威仪庄严的风度,一望便知道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宗教家,心里肃然起敬!于是,他很有礼貌地问道:请问大修行者的大名?您住在什么地方?您的老师是谁?您老师教你什么道理?马胜比丘合掌而很谦虚地答道:我蚪马胜,住在竹林精舍,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陀,是一位彻底觉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大导师。佛陀时常宣说甚深微妙的道理,惜我修学的日子不久,还不能领悟得那么多。只是常常听见佛陀说:万有皆从因缘生,这就是佛陀的中心理论了!接著,马胜比丘便把万有因缘生的道理,向舍利弗解释一番。这位博学多闻的舍利弗,虽然通达当时印度的各种宗教与哲学,却从未听过这样圆满透彻的道理。他听了马胜比丘这一席话,立刻解悟到佛陀的真理。这时,他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于是回去邀同目犍连,带领了两百个学生,一同从佛出家。后来,成为佛陀门下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的两个大弟子。

万有因缘生,佛教的术语也叫一切法缘起。一切法就是宇宙万有。那么缘起是什么呢?缘,是关系和条件的意思:起是生起。缘起,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互相摄持的关系而生起而存在的。例如:

A、一棵树的生长,一定要有一粒树的种子,这叫做因。同时必须有土壤、肥料、水分、温度、空气种种条件,帮助种子生长,这叫做缘。由于因缘的凑合,这棵树才能生起与存在,这叫因缘生,也叫缘起。进一步说:生长这棵树的种子和水土等因缘,本身还要靠别的因缘,因缘又要靠因缘,这样推究上去,可以牵涉到宇宙万有。从另一方面说:这棵树可以培植风景,长大后木材可以砍来做家具,而家具又可以供人应用。由因缘所生的树,又可以做别的东西的因缘。这样推究下来,物物相助,又可以关涉到宇宙万有。万物助长于一物,一物又可以关连到万物,宇宙万有,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互助关连的关系之网。

B、一个人的产生,除了自己的业识为亲因之外,还必须要有父母为助缘。而父母的本身,又要有父母为其所由生之缘。这样从纵的方面推上去,其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是无穷的。生下来后,又必有衣食住的需要,因之就跟农夫与工人发生了关系。而农夫与工人又必须要有其他的关系,方能生存。这样从横的方面推开来,其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又是无尽的。所以一个人的生命,如就其当体观之,不过是五六尺之躯而已,其在世界人群中,真同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然若进一步的从其所牵涉关系的各方面推之,则纵观无穷,横观无尽,几乎和全体人群都有发生关系。这个人生社会,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互相关连的缘起之网。

基此缘起真理,宇宙间的所有形形色色事事物物,大至地球,小至原子,其所以能成长与存在,都是从种种关系条件凑合而成的。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可以完成自己,不必等待其他的肋缘来完成的。同时也没有一样东西,能够离开其他事物关系而可以独自存在的。

缘起,是阐明宇宙万有实相的真理。这种真理早已存在,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出来的。不过真理虽然早已存在,却从来没有被人发现,直到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觉悟成道时,才被发现。这好像万有引力的原理早已存在,等到十七世纪时,才被牛顿发现。水的汽力原理早已存在,等到十八世纪时,才被瓦持发现一样。

释迦牟尼佛生于印度,当时印度的思想学说,极为复杂,对于宇宙人生的解释,异论纷纷,莫衷一是。在那各派对人生的解释中,邪因论与无因论是最重要而也最普遍的两种主张:邪因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冥冥中已经注定的。它抹煞了人生自力更生的行为价值。无因论则以为人生的智愚贫富,都是偶然或者自然而然这样的。它抹煞了人生自作自受的善恶因果。这些自以为是的谬说,混乱了当时印度的思想界。使当时的人民,搞得混淆不清。等到释迦牟尼佛倡说缘起真理,思想界的耳目为之一新!这缘起的真理,像一粒定水珠,把像一塘混浊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而对那些徘徊在歧途上的人民,指出一条人生真理的康庄大道。

二、互助的人生观

互助,是一种美德,也可以说是:人生应有的行为。可是、一般人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

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淘汰,以生存竞争为原则。后来,俄人克鲁泡特金创互助论,他说:人生具有自然的同情心,所以大家都有社会的自觉。就是下等动物,也有社会的意识。故生物进化中,个体与群体,其利益始终是互相调和的。惟其互相调和,始能逐渐发展而有今日。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指出人生的互助,是因为彼此都具有自然的同情心,这是从生物进化的现象事实立论的。在佛法中,更进一步的,说明其互助事实的所以然。换句话说:就是说明人生之所以互助的原理。

人生互助的原理是什么?就是缘起。因为根据缘起真理,人生社会,是一个互相关连的缘起之网。个人的存在,是缘起于群众的,不能离开群众而孤立。群众与己,己与群众,是互助生存的。群众是自己生活的来源,而自己是构成群众的份子。为群即所以为己,害群亦适以害己。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至为密切,而彼此的互相影响亦很大。个人的健全与精进,能够促使社会良善与进步。而良善与进步的社会,也可以促成个人健全与精进。反过来说:个人的懦弱与坠落,会使社会退化与腐化。而退化与腐化的社会,也会使个人懦弱与坠落。所以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社会人群。

人生是缘起的,而缘起的人生,便是互助的人生。所以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为个人的享受,乃在求个人的健全,以谋全体社会的大幸福。因为社会包括了个人,社会得到了大幸福,个人的幸福也在里面了。要是我们只顾个人的幸褔,而不顾社会幸福,甚至妨害社会幸福,那么社会的幸福被害了,结果个人的幸福也得不到。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为全体社会谋大幸福中去求个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这叫做利他则成自利。要是你想从损害全体社会大幸福上去求个人的幸福,那就好像饮了毒汁以求止渴,虽得凉快一时,终必自招灭身之祸。这叫做害他则成自害。

总之,根据缘起真理,人生是互助生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不要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忘记了我们所依存的社会群众。应该将个人融化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

三、无我的人生观

无我,是佛法的精义。在很多佛经里面,都阐明这无我的道理,教人无我。梁启超先生说:佛说法五十年,其法语以我国文字书写解释今存大藏中者,垂八千卷,一言以蔽之,曰无我。

虽然,我们要详明地部析这无我的道理,而且不但要给听讲的人听得明白,同时还要大家接受这个道理,那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平常一般人之所认为我的,就是每个人的自身,假使这个我没有了,那不是连每个人的身体都没有了吗?这还了得!所以无我不容易讲,这种道理不容易使人接受,原因是佛法说无我,跟平常一般人的常识是恰恰相反的。

但是,佛法所阐明的无我道理,不但是很深很有意义,同时又是合于科学原则而与事实相符的。根据佛法的无我,用科学的推理方法,来推究一般人常识上所认为自我的,到底是指什么东西呢?这样一推究,一般人常识上所认为自我的,立刻就发生动摇了。例如我们问他(一般人):你以什么为自我?他一定不是指著鼻子,就是拍著胸堂答道:这个不是我是什么?他的意思是认定这个身体就是自我,而鼻子或胸膛是做全身的代表罢了。尽管大家都认定这身体是自我,但是依佛法的观察与科学的解剖,事实上却找不到这一个叫做自我的东西。它的实在情形是这样:

(一)根据生理学来讲:一般人所认为自我的身体,不过是五脏、六腑、筋肉、骨骼、血液........各组所构成的集合体。而这构成集合体的各组,又是由很多很多的细胞组织而成的。所以实际说来,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由很复杂的小集团所构成的大团体罢了,里面并没有自我这个东西在。

再说:这个大团体里面的一切,都是时时刻刻在生灭变化,并没有固定的。它不断地把这团体以外的东西吸收进来,溶化成为这团体里面的成分。同时又把这团体里面的成分,排泄出去,变成不是这团体的东西。就是组成我们全身的各组单位的血液细胞,也是新陈代谢,不断地在变换的。据生理学说:人体细胞,经过了几多天后,已通通改换过了。假使你认全身的细胞为自我,那么一个人不是有千千万万的我了,断无此理!而且前一刹那的自找,到次一刹那便被拌泄出去成为非我了。而平时我们不承认为自我的营养料,一经吸收变成血液细胞时,又成为自我了。这样,自我忽成为非我,而非我忽成为自我,在这我与非我之间,实在不能指定那一种为自我。

人身的集合体里面没有我,组成集合体的各组单位当然也没有我,甚至从许多血液细胞中也找不到我。那么你也许以为我就在呼吸之间吧?然而每个人身体上所发生的呼吸,这口气还没有呼出时,是自身里面的东西,一呼出去,就变成自身以外的东西了。如果呼吸是我,那么这个我就忽焉在内,忽焉在外;而且一呼一吸,前后相续,没有一口呼吸是相同的。这样,一个人又不是有数不尽的我了?岂有此理。

再说:依物理化学讲,人的身体,是由氢,氧.....若干种元素所组成的。从佛学上说:人体在物质方面,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结合而成的。我们身体上的皮肤筋骨,属坚性的地大;涎血便汗,属湿性的水大;温暖热度,属暖性的火大;呼吸气息,属轻性的风大。如果你说每一种元素每一种要素都是我,那么这个我不是有好多个了。而且这化学上的各种元素与佛学上的四大要素,不是我们身体里面才有,身体外面的好多地方,还多得很。要是这些元素要素通通是我,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我了,这更不成话!

所以,一般人认为身体上有个自我,实在是常识上的谬误,一经科学与浅显的佛学推究,便不能成立了。

(二)进一步说:一般人或以为人在物质上没有自我,也许我就在精神上吧?然而精神有好多种的作用,你到底是指那一种,或者你说:感觉痛苦与快乐的,那就是我。这样,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所谓痛苦与快乐,不过是心理的现象罢了,苦乐的后面,并没有自我。

(三)也许你说:能够感觉苦乐的不是自我,那么能够想像事物的,应该是我了。这又同样不对,要知道:想像是一种联想的印象,也是心理的一种作用,想像的后面,也没有我的存在。

(四)你或者说:人生的行为既有善恶,那么能够行善作恶的,那就是我。其实人行善作恶的行为是有的,但是人生之所以有此行为,乃是由于其认识的心为主动,并不是什么我。

(五)说到这里,你可能以为:那么,能认识的心就是我了。这要知道:在唯识学上,能认识的心,计有八种之多,那么一个人就有八个我了,断无此事!何况心是念念变易生灭的,若说前念是我,前念已灭;若说后念是我,后念未生;若说现在的念是我,也在刹那变灭:究竟我在何处?

一般人在常识上,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我。其实,这所谓我,用科学的方法推究起来,不过是物理、生理、心理的三种现象罢了。用佛法来分析它,实在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在生灭相续,那里有我?

佛学上说:五蕴的蕴字,是积聚的意思。而那色、受、想、行、识的各别意义是:变碍为色,领纳为受,取像为想,造作为行,了别为识。把变化障碍的东西积聚为一组,叫做色蕴,乃至把明了分别的作用积聚为一组,叫做识蕴。色蕴是属于物质的,而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的。不过在这四蕴中要是加以分别,那识是精神的主体,而受、想、行三种,乃是精神的附属。在上面所讲述的各则中,标有(一)、(二)、(三)、(四)、(五)数字的,就是如次指色、受、想、行、识五蕴。一般人以为每人有个自我的,通常是从这五蕴和合的身体上生起执著,其实它只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凑合体而已,那里有我?

我们的身体,是由五蕴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根本就没有我。所以佛经上说:五蕴无我。梁启超先生说:所谓无我者,非本有而强指为无也。又说:佛之无我说,其实脱离纯主观的独断论,专用科学的分析法,说明我之决不存在。质言之:则谓吾人所认识为我者,不过心理过程上一种幻影,求其实体了不可得。更质言之:则此无我之断案,实建设于极确实极致密的认识论之上。

根据缘起真理,人的生命,是由于精神、物质、社会种种的因缘条件而生起存在的。除了这些因缘条件,根本没有一个独存实在的自我。因为一切是缘起的,所以是无我,无我是缘起的必然结论。一般人因为不明了缘起真理,执著有个实在的自我,因之自私自利,只求自我的扩大与发展。要是能够正确地解悟缘起真理,打破我执,一切自私的锢蔽消除了,思想正确,行为也就符合正义。

四、识变的人生观

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拿一切法因缘生唯识现,做它的中心。其余的学说,好像都是从这中心放射出去的光芒。以上缘起、互助与无我之说,都是从一切法因缘生这一论题略申其义的。从此以下,我想再进一步,略述一切法唯识现的要义。

识就是心,所以唯识也可以称为唯心。但这唯心,却与西洋哲学的唯心论,大异其趣。因为佛法上说唯识,识有八种;而西洋哲学的唯心论,不管是主观唯心论也好,客观唯心论也好,其所谓心,都是在八识的第六识中绕圈子,根本不懂第七和第八两种识。还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主观唯心论否定一切外物的存在,而唯识论虽然也说外境非有,却是说宇宙万有都不离识的关系,并不否定事物的存在。

唯识的识,它的意义比哲学上知识论的识,和心理学上与感情意志对举的知识的识,都广阔得多。识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眼识就是视觉,耳识就是听觉,鼻识就是嗅觉,舌识就是味觉,身识就是触觉,意识依于末那识,而起缘虑思维的作用。末那翻译为意,就是思量。阿赖耶翻译为藏,含藏一切种(种子是人生善恶行为的潜势力)。

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虽能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但它们本身不能形成有系统的知识。能够前后贯穿,由各种经验中得到有系统的知识者,是第六意识。这六种识行相较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体验得到。那排在后面的第七和第八两种识,则其行相微细,不是平常人所能体验得到的。惟有心理学上所谓潜意识与法国柏格森博士所谓生命之流,似乎摸到第八识的边缘。此外,不但那些主张唯心论的哲学家不认识它,就是那些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家,也都茫然。但是从唯识学上说,这后面的两种识,却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我们平常所谓客观的宇宙,其实是第八识的相分。而平常所谓主观的自我,其实是第八识的见分。这道理不但是平常一般人体验不到,就是要理解它,也要费一番工夫。整个宇宙人生,都离不开第八识,都是第八识所变现的。不过每个人的身体是由各变的,而宇宙万有则属共变罢了。在这各变与共变之间,还有进一层的分析:各人的身体,虽是由各人的第八识自变的,但是除了眼、耳等净色根(视神经、听神经等)乃为纯粹自变自用外,其他身体部分,也为他人的共变共用。至于宇宙万有,虽然通通都是共变的,但是其中仍有一部份,虽属共变而不共用,好比房屋园林等,各人有各人的所有权。每一个识,都有它的所缘之境;而于缘境之时,必有其所依之根。并且除根以外,还要等待其他的缘。这是各识缘境必具的条件,也就是缘起的原理。有些人不明白这识变必须待缘的道理,听到字宙万有是唯识所变的,觉得不以为然!他想假如一切东西可以由识所变的话,那每个人都有识,而识又是随时都在的,那么现在我的榴梿瘾起了,想变几个榴梿来尝尝,为什么变不出来?这简直是把识变的变,看做变把戏变魔术的变了。其实,就是变把戏变魔术,也要有其变把戏变魔术的条件,也就是要待它的缘。我们知道,要盖一间房子,很多材料都具备了,只是缺少一个砖头或一条木块,也会使房子的工程不能完成。识变的道理,也是一样。不要说随心所欲要变就变不可以,就是已具备了很多种重要的条件了,仅仅是缺少一种所谓不足轻重的缘,还是不能使识生起。举个例说:我们看书,需要眼识。书已经有了,可是眼识要生起,必须具足九种缘:根、境、空、明、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书已经有了,只算是具备了九缘中的一种境缘,还要等待其他八缘。要是在晚上,即使这八缘中已有七缘,只差明的一缘,还是不能使识生起。必须再加光亮的明缘,才能使眼识生起。这是只从眼识缘境(看书)方面说的,如果要理会那本书的内容,那又关涉到第六意识的范畴了,而意识又要有意识的待缘。再从作为识生起的各种缘说,那缘的本身,还要等待其他的缘。就拿上面所讲光亮的明缘来说,不管是电灯也好,煤油灯也好,它能够发光,还要具备很多条件。不但电流被阻或煤油不够不会发光,就是电灯或煤油灯上的任何一种机件坏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它不能发光,而间接也就影响到眼识不能生起。所以从这推广开去,一识的生起,直接间接所牵涉的条件,实在是多至难以计算的。绝对不能想变就变,毋须待缘的。

唯识学上所说宇宙万有,都是由识所变的,世界上没有离识实有的事物存在。这种道理,对于普通一般人,颇难接受。因一般人都认为宇宙万有,明明是离识而实有存在的。这里,假使有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提出两个难题,证明现实境界是离识实有的:

A以空间证明境界是离识实有的 境界是各有其一定的处所的。例如我们要参观南洋大学,一定要到星洲的裕廊律。如果说这些境界都是由识所变的话,那么,识随我们的身体,我们在星洲既然可以看到南大,在吉隆坡或马六甲应该随处都可以看到南大了。可是事实不然,要参观南大,一定要到星洲的裕郎律,才可以看到。这就证明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B以时间证明境界是离识实有的 时间是有其先后的次序的。例如农历每月十五晚上,除了阴天有云时外,我们都可以看到圆满的月亮。可是到了初一就看不到了。如果说这些境界都是由识所变的话,那么每月初一晚上,我们仍有识在,为什么不变个月亮来欣赏欣赏呢?这也证明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以上这两个难题,在因明学上,可成两个论式:

A:宗: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

喻:如现见南洋大学。

B:宗: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

喻:如现见圆满的月亮。

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这两个难题,他的主要论点是:现实的境界,是有处所和时间决定的,所以不是由识所变,而是离识实有的。这在普通一般人看起来,好像是言之成理,而且也是符合事实的。可是从论理学上观察起来,他的论据便有毛病了。因为用现见之境有空间和时间的决定,来证明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那么我们在梦中所见之境,也不是有空间和时间决定吗?可是谁都知道,梦中所见的境界,不是离识而实有的。所以主张万有都不离识者,可以这样的答复他:

A空间如梦非离识而实有的 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处所决定的。好像我们人在吉隆坡或马六甲睡,梦游南大,汽车到了星洲裕廊律,抬头一望,南洋大学校门矗立著。一直进来,便看到一座一座巍峨壮观的南大建筑物了。等到游毕,离开南大,汽车直向新山驶去。这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处所决定,但是那里是离识而实有的!

B时间如梦非离识而实有的 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时间决定的。好像我们在农历月初晚上睡,梦见参加中秋节的月光会,看见一轮圆满的月亮挂在天空,分外光明。同学们有的歌唱,有的舞蹈,其乐融融!这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时间决定,但是那里是离识而实有的!

这个答覆,在因明学上,可成两个与上面相反的论式:

A、宗:境界非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

喻:如梦见南洋大学。

B、宗:境界非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

喻:如梦见圆满的月亮。

讲到这里,为了要说明上述论点的过谬所在,我来讲述一些因明学的规则。明白了这些因明学上的规则,再来观察上述的论据,它的弊端便了如指掌了。

因明,是一种论理学,创于印度。印度古代学者,常常用它来作辩论的规则。现在许多中学的文选中,都有选入宗白华先生的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那篇文章。在那篇文中,说到古印度学者的态度,真是令人佩服极了!他们是绝对的服从真理,猛烈的牺牲成见。当时他们的辩论,就是用因明学做他们的辩论规则,这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要是那一方辩论失败了,立刻认输,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从这里,就可看到因明学为当时的学者所尊重了。佛教很多论典,都用因明学来破邪显正。所以懂得因明,对于研究佛教各种论典,有很多的方便。

因明入正理论开宗明义,到出八门二益,有首颂曰: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理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因明的论式,称为三支比量宗、因、喻。略似逻辑学的三段论式大前提、小前提、断案。不过因明学乃为谈论的规则,而逻辑学则属思考的法式。作用有别,故其排列先后的次序也不同:宗如断案,因如小前提,喻如大前提。

宗上的文字,通常可以分为三段,例如上面所立的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这个宗,前面的境界是主语,中间的是是连接语,后面的离识而实有的是述语。在因明学上,前面主语,共有四个专门名词,我们现在只叫它做前陈好了。后面的述语也有四个专门名词,我们现在只叫它做后陈好了。前陈叫宗依,后陈也叫宗依。前陈后陈用连接语联合起来,称为宗体。立宗的条件,前陈的宗依,要立者(说话的人)和敌者(对话的人)共同准许。后陈宗依,也要立敌共许。联合为宗体时,却要立许而敌不许。

因有三个条件,是很要紧的:第一、因的性质,必须要遍满于宗体上的前陈宗依。第二、因的性质,对于后陈宗依品类相同的东西,决定要有。第三、因的性质,对于后陈宗依品类不同的东西,要完全没有。上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立的两个论式中,他的因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及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都不符因的第三个条件,这是因为它对于后陈宗依品类不同的东西,不是完全没有。

宗上的过失有九种,因上的过失有十四种,喻上的过失有十种,合起来叫因明学上的三十三过。这里只举因过,因上的过失分三类;不成有四过,不定有六过,相违有四过,计有十四过。不定六过是:一、共不定,二、不共不定,三、同品一分转异品偏转,四、异品一分转向品偏转,五、俱品一分转,六、相违决定。上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立的两个论式中,他的两个因,都是犯了共不定的过失。所以他的论式,是属于似能立。换句话说:他的论式,便成为有了过失的论式,不能成立了。

犯了共不定过的因,他的毛病是范围太大了,对于宗上后陈宗依的意义的同品和异品都有其关系。所以在立者(说话的人)说起来,虽然是言之成理,但是敌者(对话的人)却可以用立者同样的理由(因),成为相反的言论(宗),这就是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上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提出的理由(因),是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和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这理由(因)虽然可成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的言论(宗),但是用同样的理由(因),也可成境界非离识而实有的的相反言论(宗)。其所以叫它做共不定,就是这个因,随于两可,也可成是,也可成非。是非的意义共一理由,是以不定。

前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立的两个论式,因犯共不定过,在因明学的八门中属于似能立。但是那后面主张万有都不离识者,为了要反驳他,也立了两个跟他相反的论式,这在八门中属于那一门呢?是不是真能立?不是,是真能破。

像这样的诘难辩论,在成唯识论与唯识二十论等论典中,很多很多!从这可以证明:佛教唯识学上的万有都不离识的道理,是通过论理学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好像建立在盘石上的稳固基础,不管怎样汹涌的潮水冲来,它总是巍然不动的。

这种唯识思想,对于人生,有其决定性的作用。人生如果切实了解万有都由识变的道理,而识又即我们各人的身心,那么我们各人都有解决现实种种问题的能力。人生虽有许多痛苦缺陷,但那痛苦缺陷不是无可补救的,决不向痛苦的环境低头!而且那痛苦缺陷不是注定的,也不是神的责罚,所以求哀乞怜不是办法,必须立志自力更生!唯识之于人生,实在有很高很圆满的改善进步的价值!

五、正觉的人生观

普通一般人有没有觉悟呢?有!做强盗的知道行为有错,弃邪归正;做小偷的知道所做不该,洗手不干;坏人醒悟,浪子回头,这些人都算是觉悟了,不过只是人事上的部分觉悟。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觉悟的境界,就比前较高了,但还是在人事上而已。诸葛亮的大梦谁先觉;庄子的蝴蝶梦,这些觉悟的境界是更高了,但是仍囿于世间的范围。庄子似乎略为超胜,然而也摸不著正觉。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惟有释迦牟尼佛陀,证得正觉,而佛法是正觉的指南!

觉,是对迷说的。所以说迷是凡夫,觉就是佛。从佛的慧眼看来,我们人生都是在迷梦中过生活。不过人生的这个梦,正如诸葛亮所说,是个大梦。我们大家都有做过梦,也都知道梦是幻化不实的。不过当做梦时,却以为它是真实的。比如梦见军队打仗,飞机轰炸,的的确确有听到隆隆的炮声,轧轧的机声,甚至嗅到火药的气味,触到飞来的弹片,惊慌极了!凡此种种,在你正当做梦时,似觉那声音历历在耳,那战况明明在前,甚而感到那弹片触及处,还有些微隐隐作痛。所以在作梦时,认为这情景是逼真的,是实在的。等到一梦醒来,才知道这一切原无所有。这梦时之所以会觉得情景逼真,实在是我们第六意识的梦昧力所促成的。

由于一般人都有梦的经验,也知道那梦境是幻化不实的。所以佛陀说法,常常拿梦来做比喻,以显示人生就在觉时,所见所闻的种种境界,也如梦境一样,幻化不实,都是由识变现的。主张万有都由识变者,也是常以梦喻,来纠正不接受唯识真理的人的思想。

然而,一般人成见已深,积习难改,总认为梦境与醒境,是迥然不同的,岂可同日而语。例如:梦中的境界,在梦未醒时,的确是误认为实有的。但是一觉醒来,立刻知道它是幻化不实,而为梦力所变现的了。如果我们于醒觉时,见闻种种境界,也如梦境一样的是由识变而非实,为什么现在很多很多觉醒著的人们,没有一个生起现见境界是幻化不实的认识,而且,相反的,大众都觉得它是实有的呢?

一般人有这样的见解倒不要紧,最怕的是固执。如果你不固执,能够抛弃成见,平心静气去探讨人生宇宙的真相,最后你必定会接受真理。要知道:现实人类在见闻上所认识的一切境界,其所以没有一个人曾经把它当做幻化不实看待,这是因为现实人类每个人都处在生死长夜的无明大梦中,从未醒悟过呀!他未醒悟而在无明迷梦中过生活的人们,以颠倒的错觉去认识一切,自然会把它当做是实有的。这与梦中不了梦境的虚假,其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能从生死长夜的无明大梦中醒觉过来,去除那颠倒的错觉,生起无分别智的正觉,自然就会认识一切是假非实,识所变现了。唯识二十论说: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所以,一般人不知外境是假,并不是境界本身真有它的实性,而实在是我们大梦未醒未证正觉,不能觉了罢了!如果我们断尽无明烦恼,得证正觉,然后回观这生死梦中的境事,原是幻化不实而执为实有,定会哑然失笑!窥基大师在唯识二十论述记中,为了解释这种疑难,曾立下面这个论式:

宗:生死梦识所缘之境皆非实有。

因:许梦境摄故。

喻:如极成梦境。

宗上生死梦识所缘之境,意思是在生死长夜无明大梦中识所缘的境界,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种种事物。因上许字,是因明学上的简别语,就是敌者(对话的人)不许,而立者(说话的人)自许的意思。喻上极成梦境的极成一词,即是至极成就,意思是立敌双方都赞成的。这一论式,说明我们在这人生大梦中所见所闻的事物,都不是离识而实有的。这在我们未得正觉的现在,虽未能证知,但在论理上,已证明这道理的正确性,毫无疑义,可以成立。

从佛法的观点看,人生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酣于迷惘的生活,一种是趋向正觉的生活。迷惘的生活,是昧幻为真的。本来是幻,却信以为真。遂致处处受到束缚,处处感受苦恼,恰如春蚕作茧自缚一样。至于正觉的生活则不然,他知幻为幻,而任运以尽其幻的作用。所以处处是自由解脱,处处是光明大道。正如看活动的影戏一样。人生惟有正觉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同时也惟有正觉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

丙、结说

佛法是以人生问题为出发点的,其主要目的,在使人生认识缘起真理,破除我执,达到人群与社会真正互助的合理生活。

人生事业以至宇宙万有,一般人不是以为创造力操在冥冥的神手中,便是认为这能力存在于一切机械物质里面。然而依前者的见解,人必听命于人以外的神指挥,失却了人生固有的自由能力;依后者的见解,世界便成一部大机械,而人生是这大机械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份子而已。我们明白了唯识的道理,便知道这两种的见解,都是知识上的谬误!其实,一切物理与生理的现象,是不离心理的作用与活动的。人生事业的创造力,既不是听命于神,也不是听命于机械的物质,而是由人自己把握的。所以我们欲求真正美满的人生,应由改进生活著手。依佛陀所指示的人生生活正轨去实践,把不正的旧思想与不良的旧习惯革除,而代之以正确的新思想与良善的新习惯,这就是以实现真善美统一的、圆满正觉为目标的人生理想生活。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婆婆刻薄令媳妇心生毒誓,恭闻佛法一记棒喝转恨为孝 婆婆刻薄令媳妇心生毒誓,恭闻佛法一记棒喝转恨为孝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从宇宙之浩瀚,看人类之渺小,人生有多苦短? 从宇宙之浩瀚,看人类之渺小,人生有多苦短?

学习佛法后,我的生意、家庭更兴隆更温馨的亲身经历 学习佛法后,我的生意、家庭更兴隆更温馨的亲身经历

因为有了佛法,尽管生死别离却满怀幸福 父亲在一片悠扬佛号声中吉祥往生 因为有了佛法,尽管生死别离却满怀幸福 父亲在一片悠扬佛号声中吉祥往生

沉浸在佛法的海洋里,丈夫戒除网瘾重新启航 沉浸在佛法的海洋里,丈夫戒除网瘾重新启航

人生的春天与镜台山的春天,竟是两重天 人生的春天与镜台山的春天,竟是两重天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上篇:彷徨转为淡定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上篇:彷徨转为淡定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下篇:痛苦转为安乐 佛法,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金门——下篇:痛苦转为安乐

第三十九、佛法的修根 第三十九、佛法的修根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快乐忙碌填充不了空虚,抑郁迷茫交际时我遇到了佛法 快乐忙碌填充不了空虚,抑郁迷茫交际时我遇到了佛法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极乐之光:佛法应知:经.律.论 极乐之光:佛法应知:经.律.论

说吉话祥:适时闻佛法 说吉话祥:适时闻佛法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人生百味已尝尽,人到中年何去从? 人生百味已尝尽,人到中年何去从?

佛法僧三宝:第十一课、佛法的内容 佛法僧三宝:第十一课、佛法的内容

高考追思与人生大考:曾随波逐流的我,如今主动掌握命运 高考追思与人生大考:曾随波逐流的我,如今主动掌握命运

如何才能在佛法修行中不为魔所恼? 如何才能在佛法修行中不为魔所恼?

不幸患上骨髓肿瘤,佛法挽救了死亡边缘的我 不幸患上骨髓肿瘤,佛法挽救了死亡边缘的我

明师难遇,佛法难求,且行且珍惜 明师难遇,佛法难求,且行且珍惜

佛法让我走出人生的阴霾 佛法让我走出人生的阴霾

静波法师: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静波法师: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佛法是经比赛斗法获胜后才允许传入中国的 佛法是经比赛斗法获胜后才允许传入中国的

学习佛法首先在实修 学习佛法首先在实修

达真堪布:不要以佛法给自己施加压力 达真堪布:不要以佛法给自己施加压力

网络时代,唯真诚学佛才能结缘真佛法 网络时代,唯真诚学佛才能结缘真佛法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学会放下,人生不难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学会放下,人生不难

星云法师:佛法修行中的感应是这么回事? 星云法师:佛法修行中的感应是这么回事?

不计较的人生,天更广,路更宽 不计较的人生,天更广,路更宽

观世音菩萨大悲心加持法会,见证佛法真实不虚受用匪浅 观世音菩萨大悲心加持法会,见证佛法真实不虚受用匪浅

从佛法角度揭开 NBA“失业球员”贾维尔·麦基逆袭的秘密 从佛法角度揭开 NBA“失业球员”贾维尔·麦基逆袭的秘密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人生红绿灯 人生红绿灯

换个角度看人生,天宽地阔 换个角度看人生,天宽地阔

人生无常,珍爱时光 人生无常,珍爱时光

西行朝圣之旅,得遇真正佛法 西行朝圣之旅,得遇真正佛法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人生八苦从哪里来?在哪里了?一个佛门初学者的苦苦探索 人生八苦从哪里来?在哪里了?一个佛门初学者的苦苦探索

人生最大的需要是什么? 人生最大的需要是什么?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佛法告诉你怎么转苦为乐!你想继续被痛苦追着跑还是转向跟着快乐走呢? 佛法告诉你怎么转苦为乐!你想继续被痛苦追着跑还是转向跟着快乐走呢?

二十载光阴假修行,得遇佛法开示走出不杀生的误区 二十载光阴假修行,得遇佛法开示走出不杀生的误区

找准人生的定位,女人学会为自己而活 找准人生的定位,女人学会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