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无相念佛之 第三章 第四节 学佛人应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

2022-11-24 无相念佛

第三章 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

第四节 学佛人应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续谈知见之二)

禅宗第四祖道信禅师说: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以上摘录道信禅师的话,目的在于去除或降低行者对于色身、名号、声音、妄念的执著。

世间人大多被贪、瞋、无明等三毒所遮蔽,以致不能亲见佛性,因而贪于色、声、香、味、触,或贪于财色名食睡;常不能恭上敬下。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财势身力不足以抗衡时,便思背地中伤报复。若身力财势强大,则公然强取豪夺。种种贪瞋之身口意行,皆因无明所致。由于无明,不见众生法界之实相,以物质世间为实有,而生执著。不见自性之空性妙有,以致执此幻有之五蕴身为我,因而造作诸业。上焉者行善求生天国,中焉者行善求此生之声名福报,下焉者伪善、欺世盗名,乃至巧取豪夺。因此之故,攀缘之心不断,念念贪瞋无明。

若亲见自性,悟境不退者,则见本具佛性之真空妙有,世界身心之真实感顿失,于世界身心不生执著,自然不起三毒心,不造恶业。我人凡夫,当思维身心无常、世界无常,一切皆是因缘假合,暂时而有,终归磨灭。若于日常生活中随事思维无常,并于打坐时深入思维身心及世界之无常,可以减轻吾人对于世界身心眷属财物名利之执著,减少三毒心之作用,则攀缘心可以降低,较易安住于念佛之正念中。

于此五浊之世,若有修定、参禅、修净土、乃至种种法门,欲求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并回向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者,极为难能可贵;而修者多,成者少,多因缺乏正知正见及希求感应,以致觉观不断。此觉观心使念佛人或修禅习定者难得一心不乱,便成念佛修禅之障碍。

以下由浅入深,略谈觉观,俾行者建立正确知见,在修学过程中,自知抉择,行者务请详阅思维。

念佛人因希求感应,则时时观察念佛之时有无异状,心起觉观。若见光、闻声、嗅香、身心轻安,便起心攀缘,浮动不定。欲得一心不乱,极为困难。间或有人持唸佛名,得至妄想不起,彼时心中欲定,不欲唸佛名号;而以不闻定法,知见不具故,心中挣扎,为佛号之持唸或舍除而烦恼,以致不得一心不乱。若具知见善根,此时即知放舍佛号,安住无相念佛之境界。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心轻安,能不以为喜,心不浮动者,久久练习,日日不断,终至日常生活中,动静二时亦能无相念佛,得见介尔初心,乃至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何庆如之。凡此皆因能离粗劣觉观,是故能得。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

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所述贪瞋无明等三毒为害,实无二致。而参禅者偶有自视利根之人,私心鄙视念佛人,认为念佛人根器较劣,信心与知见,二俱不足,是故念佛求生诸佛所化净土。殊不知念佛人中亦不乏上根人,常念至心无所念,无佛可念,而定心宛然。

亦有少数参禅者,不但鄙视念佛人,亦对共修禅者乃至其他道场修禅者,心存慢意,谓己胜彼。不肯下心倾听对方之经验与心声。于三毒之上复加慢心,因慢心故瞋恚转盛。此种慢心,为害禅者及修定者甚巨。若不去除,终日在人我之间分别高下;欲求定心乃至见性,犹如凡夫登天,甚难甚难。

而攀缘心之障碍禅定,对于初心行者及老修行者几无二致。初学禅定者,往往在修行过程中,遇有外境声音,便起心攀缘,心猿意马。待觉知时,早已是十万八千里了;欲得禅定,遥不可得。至于老修行,往往执著佛法及轻安境界,念念不住,攀缘不已,欲求定心,甚难可得。欲除此攀缘之心,动中静中俱各有法可修,本书则介绍动静皆宜的无相念佛法门,以无相忆念拜佛及持名念佛为初期之权巧方便,即可得入。

觉观心,不但是修定者之烦恼,也是参禅者之大忌,兹分述如下:

一、修定者通常用数息法,摄心于一连续境。初时粗心散乱,是故一息一数。以十为度。周而复始。待数到心不攀缘时即改为随息。随息不已,心归统一。此时亦无粗觉观,有智者即善用微细觉观,于统一之心起各种微妙境界时,善知抉择,选择其中一种善妙境界,使心安住。若能久久安住,心复转细,即应渐渐弃舍微细觉观,乃能入于未到地定。若得未到地定,练习纯熟,于性障消除时,即得于觉观分明之中入于初禅,因初禅功德,受于触乐,所谓一心觉观喜乐。若到末后阶段犹执著觉观而不肯舍弃,则不能入未到地定。不修未到地定,难入初禅,何况二、三、四禅?是故修定人初期当舍粗觉观,系心一法,后起细觉观,使心安住微细境。娴熟安住后复应舍离微细觉观,乃能证得未到地定及初禅。修二、三、四禅及四空定时亦复如是。行者以善知觉观,能离粗就细,末后能舍,乃能入定,证得诸禅。并于六识幻化之境界现前时,善能诃责对治,不为所动。若执著于觉观心者,即被六识变化之境界迷惑,心起贪爱,魔得其便,导入歧途;致妄言证得圣境或诸禅境界,求升反堕。或与鬼神往来,为鬼神所扰,不得定心,不能深入诸佛境界。

二、参禅者更须摒除觉观。若觉观不断,则工夫不能打成一片,疑情不起不深。欲入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注七)的阶段,尚且不能,何况打破疑团,开悟见性。

博山无异元来禅师,是明末的一位大禅师,著有宗教通说一卷。是宗门与教下俱通的一代高僧,有博山和尚参禅警语传世,指示参禅之人应当如何做工夫。于其文中处处阐明觉观之失,乃至说到不得将心待悟。参禅之人于心起疑情时,若有待悟之心,即不能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若无进入此境界之工夫,欲自求明心见性,甚难甚难;唯有依赖宗教俱通之善知识来引导逼拶,而此种善知识甚为难得。

博山禅师又说:做工夫时,只知疑情不破,再无别念。若有丝毫别念,则伤乎慧命。乃至说到:余云别念,非但世间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别念。又岂但佛法中事,于心体上取之舍之,执之化之,悉名别念矣。参禅为何如此?实因觉观之心,乃是大忌。觉观不断,则话头常失,疑情不起,遑论参禅。

念佛人亦然,须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要心心相续的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澄清寂静,心中无所缘念;也就是说不再攀缘佛的形相、名号,以及佛号的声音,乃至连忆念之一念亦不攀缘。道信禅师并举大品经为例来说: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换句话说,无论行者修行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以第一义为根本,不执著色我,乃至不执著受想行识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于世间一切乃至出世间之一切法皆不执著,无一念系缘,便是无所念。这种清净澄寂而无所缘念的心,才真是念佛心,这是理一心的境界,是实相念佛的境界。亦如彭二林居士之华严念佛三昧论所述:【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念佛到理一心的境界,必因禅净双修,体究念佛,亲见念佛是谁的本来面目,而悟境不退,时时刻刻能以心眼照见自己本具的佛性,日月经年,永不退失。此种境界不但念佛人不易成就,参禅人亦鲜有能到者。套句黄蘖希运禅师的话: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五人。是故参禅人切莫轻鄙念佛人,亦莫轻忽无相念佛法门。此门可深可浅。浅者得事一心,一般参禅人尚且不一定得。深者不但理一心,乃至能得究竟解脱、等觉、妙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头便说: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与大势至菩萨同修念佛圆通法门的菩萨,有无量无数同时参与楞严盛会,而由五十二位菩萨为代表,偕同大势至菩萨顶礼佛足,再由大势至菩萨说出此一念佛圆通法门。何以由五十二位菩萨代表而不用其他的数目呢?此中具有很深的含意:这一句表明了此种法门之可浅可深,利钝兼收。从最浅的凡夫菩萨初信位开始到十信圆满,及贤位菩萨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上至圣位的初地至十地,乃至即将成佛的等觉妙觉位菩萨等,无量无数,皆同修此念佛圆通法门。可见此一念佛圆通法门之殊胜。

本书所述之方法,能帮助行者从有相的散乱心念佛,到达事一心念佛的阶段无相念佛。使行者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亦能净念相继的无相念佛,这是一种动中的工夫;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一心不乱地无相念佛,则静坐之中便容易一心不乱。至于能否达到理一心的地步,那就要看行者往昔善根慧根、因缘果报,以及是否能排除事障、消除性障而精进修持了。

行者修习此一念佛圆通法门而初步成功即事一心的无相念佛,于将来舍弃报身时,欲往生极乐世界之实报庄严土或方便有余土,随意感应,必得往生(注一);唯除眷恋世间、不舍眷属财物事业,或未与诸佛别愿相应(注八)。若能具备善根福德资粮及方便善巧者,深入修习至理一心及更深境界,则欲往生诸佛净土亦可得生。若不欲生诸佛净土,亦可自住唯心净土。得事一心者即无相念佛修成者,固然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可即生深入修学更深境界,借以提升莲品,得以早日回入娑婆,救度苦难众生。

参禅人若不欲深入念佛圆通法门,则可将此法门作为敲门砖,用过即弃(其实此法胜逾金玉);亦如渡河需要船,到岸不用舟。以此法门修成动中工夫后,即已具备看话头、参公案的能力。此时参来,踏实稳当,绝不会着不得力。所以真心参禅者,若未具备看话头的能力,切不可因为不喜欢此一法门初期的方便善巧拜佛及持名,而放弃此一修习动中工夫的绝妙法门。行者修此,可得动中工夫,工夫既得,便回禅门,大益修禅,何乐不为?复有一利:修此法门,适宜动中修。每天只需早晚各十分钟至二十分钟拜佛,对于忙碌的现代学佛人,最适宜不过了。以上所说,行者务必心领神会,得其精义,然后依第四章所述的看来平淡无奇的方法和次第,精进练习,必能修成无相念佛。不但求生净土有望,亦可随缘参禅,体究念佛,其乐何如。

------------------------------------------------------------------

注七、

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谓参禅人,心生疑情,努力参究,住于疑团之中而浑然不知周遭一切事物,犹如睁眼瞎子一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譬如回家时、在路上参禅,走过家门而不知。又如坐中参禅,眼前人来人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至离此境界始知眨眼,始闻音声;方知刚才进入见山不是山的境界之中。此境界亦名黑漆桶,亦名疑团。

注一、

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各具九品往生也。

注八、

诸佛别愿:四弘誓愿是诸佛通愿。别愿者谓过去现在诸佛随其因地时之因缘互不相同、而为众生所发之不同于通愿之愿。诸佛别愿互有出入不同,故称别愿。

学佛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如何对治学佛后的另一种烦恼? 如何对治学佛后的另一种烦恼?

学佛感悟: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美好的未来 学佛感悟: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美好的未来

婚内出轨的女人,学佛后怎样了? 婚内出轨的女人,学佛后怎样了?

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一个“倒霉蛋”“亚健康”弱女子的学佛感言 一个“倒霉蛋”“亚健康”弱女子的学佛感言

从唐玄奘的大爱情怀谈学佛“戒色”之难 从唐玄奘的大爱情怀谈学佛“戒色”之难

学佛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学佛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引发的学佛感悟 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引发的学佛感悟

小孩学佛好吗?看看这 12 岁女孩的善良就明白了 小孩学佛好吗?看看这 12 岁女孩的善良就明白了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高速公路上的死里逃生,我不再徘徊诚心学佛 高速公路上的死里逃生,我不再徘徊诚心学佛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二节 五教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二节 五教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学佛改变了心态,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学佛改变了心态,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改强为弱,以扬代压”学佛妈妈如是引导叛逆期儿子 “改强为弱,以扬代压”学佛妈妈如是引导叛逆期儿子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学佛感悟:忏悔清净罪业生命重获新生 学佛感悟:忏悔清净罪业生命重获新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精怪”纠缠十几年,我在学佛中自救救它 “精怪”纠缠十几年,我在学佛中自救救它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很麻烦吗?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很麻烦吗?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学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学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快乐学佛却学成了抑郁,问题出在哪? 快乐学佛却学成了抑郁,问题出在哪?

学佛之人该如何面对老鼠?看看我和小老鼠的故事 学佛之人该如何面对老鼠?看看我和小老鼠的故事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接引亲友学佛要及时,等不得 接引亲友学佛要及时,等不得

四千万人中的幸运儿  学佛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四千万人中的幸运儿 学佛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远离焦虑的四个密码,您知多少? 远离焦虑的四个密码,您知多少?

现代版“袁了凡”,我在学佛中破了大师“神算” 现代版“袁了凡”,我在学佛中破了大师“神算”

学佛,真能带给我快乐吗? 学佛,真能带给我快乐吗?

十八年婚姻路,回味甘甜只在学佛后 十八年婚姻路,回味甘甜只在学佛后

拜托,正因为我年轻才更要学佛 拜托,正因为我年轻才更要学佛

您若不试试,怎可能感受到学佛之好呢? 您若不试试,怎可能感受到学佛之好呢?

学佛知见辩证:法脉传承如驾车 学佛知见辩证:法脉传承如驾车

一个虔信真主的屠夫自白:早该放下屠刀立地学佛了 一个虔信真主的屠夫自白:早该放下屠刀立地学佛了

“一万小时成功定律”适用于学佛修行吗? “一万小时成功定律”适用于学佛修行吗?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相随心变,学佛转运,秘在何处? 相随心变,学佛转运,秘在何处?

劝诫家人反成仇,学佛明理得自由 劝诫家人反成仇,学佛明理得自由

如果他们在学佛,也许这起家庭悲剧不会发生 如果他们在学佛,也许这起家庭悲剧不会发生

真情故事: 丈夫家暴阻妻学佛, 忍辱十年终缔和谐 真情故事: 丈夫家暴阻妻学佛, 忍辱十年终缔和谐

学佛之路,您能坚持多久? 学佛之路,您能坚持多久?

网络时代,唯真诚学佛才能结缘真佛法 网络时代,唯真诚学佛才能结缘真佛法

透过胃痛恶化为胃癌的悲剧说学佛误区,也许您也在其中 透过胃痛恶化为胃癌的悲剧说学佛误区,也许您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