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信佛,不是那么容易的

2022-09-13 地藏菩萨平台

用我们自己的思想体会,比如你回家乡对你的亲友,你劝他信佛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即使他当面不说,他背后认为你这是迷信,怀疑。

很多人就这样说,就直接跟我说:你们说你们是学智慧的,你们一点智慧都没有!那肉吃起来多好吃,营养又好,你们不吃肉,什么肉都不吃。你跟他讲杀生道理,你给他讲老虎是血食的,有些动物都吃血食的,你愿意不愿意把你给它吃?就将心比心。你可设种种方便跟他讲,一个靠自己功德,二种你也得善调伏、有智慧。

你看第八品,阎罗王问佛说:地藏菩萨那么大智慧、那么大的道德,在地狱把众生度出去了,一出去他就忘了,他又造恶又回来了。为什么不一次把他直接度好?这在下文第八品讲到,我们想想就知道了。

同时你劝他,像咱们讲《法华经》,常不轻菩萨见到人都称他未来诸佛,众生并不接受。他不但不认为是善意,他认为是挖苦他,所以众生心很难。但是得要你自己明心见性开悟了,自己明了了,知道性体,跟众生同一体性。因此付出来的耐心——耐心就是忍耐、忍辱——还有精进心,一回不听劝他十回,十回不听一百回,总要把他转变来信。这个就很难很难。

所以改变一个人、帮助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先从我们自己说,我们依着《地藏经》教授的方法来调和我们自己,这些个分身地藏菩萨他们现了无尽的身来说很多的方便,但是很难,他不信。佛法是唯信能入,就已信的能够健康成长也很难。现在我们这在座的四众弟子都是信佛的,我们自己感觉我们自己接受佛法的程度又如何?就体会到那些个菩萨来教化众生的时候,他的付出很难。

像我们道友有很多感觉着自己很愚痴,这是客气。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修道当中,闻法之后,自己感觉着没有什么成就。昨天我给几个新的发心道友剃发,我就是那样想,就这一关很难,出家这一关没有善根的很不容易。闻了就信,信了而且能行,这是过去的善根成熟了。

有的不是这样,他不但不信,他要谤毁。有的暗钝。暗钝就是他没有智慧,在黑暗当中;在黑暗当中,就说他心里头没有智慧、没有光明,就如在黑暗。那不是一时两时地就能把他度脱得了,得“久化方归”,必须熏染很久。像我们现在都在熏习当中,这是二种熏习,咱们现在都是在这熏习,用净法熏习你那染法,用善根力消除过去的不善的因果。这不是短时间。有的业重,他根本对三宝“不生敬仰”,还谤毁。

佛这是向那些化身地藏菩萨介绍,说我也如是广设方便来教化众生,我知道教化众生是很难的。有的有善根的,你给他一说佛法、觉悟的方法,教他明白觉悟的方法、断烦恼证菩提的方法,他就听着信了,信了而后就去做,这是好的。有的业障重的,那不容易,要经过很长时间,“久化方归”。

我有时候给那些道友授三皈,看来很简短,半个钟头三皈就受了。就这么短暂的时间,他不晓得经过多少生才能感得受个三皈,不是那么容易的。

受完了,你问他,给他去讲,他听着还是很难得领受的。受完了,已经有了信心了,你问他:你受完三皈领受感觉如何?有的感觉很欢喜,有的流泪悲伤,那是忏悔,这都是好现象。有的像傻子一样,你问他,受就受了,他跟着就受了,你念他听了,完了他不知道做什么,别人劝他来的。咱们看三皈多简单,这样暗钝的人都很不容易。

佛也如是教化,说我也分身千百亿去教化人,不是容易事情,必须得有耐心,一个智慧,一个大悲。利根的人,“或有利根”,他一听到他就信了,信了就能行。

平常授完三皈,我跟他们讲:你每天早晨、晚上都要不离开三皈。到晚上什么事情没有了,睡觉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至少念十遍;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叫什么意思?在你二十四小时,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眠的时候,乃至包括夜间睡着了,就是念念不离开三宝的意思;念念不离开三宝,念念就增长善根。

咱们念《阿弥陀经》,十六尊者的当中有个周利槃陀伽。那是遇到佛,不是遇见佛,我看他很困难了,换了多少老师——那些大阿罗汉教他,给他作师父,他记不到。咱们一个扫把,他念到“扫”,“把”忘了;念到“把”,“扫”忘了——念“扫把”念不成,钝到什么程度?那些大阿罗汉给他当老师都不行,后来佛根据他的善根,再假佛的加持力,像周利槃陀伽也是证得阿罗汉果了,尔后他就开悟了。

还有佛的堂弟,他叔叔的儿子提婆达多,不但不信,一直害佛,出佛身血,身陷地狱。所以这些形容着,佛向这些化身菩萨说利生不是容易的,得有大悲,得有智慧。有没有不得度的?在经上说,《因缘经》上讲,佛住在祇园精舍,东邻老母就是不信,一生也不信,随便怎么教导她不信,而且还谤毁。她跟佛住邻居二十五年,就是不信,那个业障该多重?等于不见不闻。这种例子很多的。

像这类众生,“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所以分无量的身来度他。所以在《佛说处胎经》的时候,佛向智积菩萨讲:我成就了佛身,变化自在了,没有做不到的事,乃至堕畜生类,到一切众生类——我去化度众生,鱼、鳖、虾、蟹都有我的化身。

所以佛问弥勒菩萨说:你的心所念的,有哪个地方你感觉着相识——就是很熟练的,有哪些个地方不相识?弥勒菩萨怎么答复呢?举手弹指之顷,把手一举,弹个手指甲,举手弹指之间,具足了三十二亿百千念。一举手,一弹指,这中间起了好多念头?三十二亿百千念。这种微细的念头,我们是不知道的。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了,佛让他这么样说,就知道你那个心识当中的念头极微细。你凡夫怎么能觉察得到?所以佛告诉你,一切放下,不要执着。

佛跟弥勒菩萨讲,每一个众生有这么微细的念头,佛都能入,去教化他。所以如来为什么分那么多身?在大乘教义里头讲,释迦牟尼佛并没入灭,无量身云。佛跟地藏菩萨也这么讲,你现在分身无量化众,“吾亦如是”,我跟你一样的,我现在还在化无量身,就是利益众生去。所以“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更新于:2022-09-13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