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2021-01-03 净界法师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第一个,破除虚妄。我们平常在修学的时候,都是根据我们的情绪。我们看别人拜佛拜得不错,很有感应,就也去拜佛。你依止这个动机,一辈子不可能把佛拜好,你是缘外境的殊胜而去用功的。这个人念佛很有感应,你也去念佛,那没有用的。

在《楞严经》的观念,所有的修学,要透过你内心的智慧的观察,要由内而外地从你内心发动,不能从外境而来。由外面而来的,到最后很容易被外面所破坏。就像阿难尊者一样,他刚开始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结果他还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所破坏,因为他没有找到他的本性。

所以,首先要破除我们过去习惯性去使用的这个攀缘心。这个地方是我们所要破除的,所谓的七处破妄。

第二个,开显真实。阿难尊者被破到最后,他自己说:那我的心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佛陀说:还有!佛陀先破,然后再立,说你的心就在哪里、在哪里,在眼睛叫作见性,在耳朵叫闻性。佛陀从十个地方来开显,我们的真心是随时存在的十番显见,只是我们没有去认识它而已。

第三个,真妄不二。佛陀刚开始把真跟妄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妄、什么是真,最后告诉你:其实妄的本质就是真,只是迷跟悟的差别。当你迷惑的时候,全真成妄;当你悟的时候,全妄即真。所以,你今天要回家,不是把妄想舍弃掉,你只要不随妄转,妄想就会转变,即妄显真,就路还家。

换句话说,整个三卷半的思想,蕅益大师给它一个总结,就是让我们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要用功,这两句话一定要把它参透。

首先你要知道妄想的本性是空的,你面对妄想的时候要知道,它是缘生缘灭的,它不真实,它不是本来有的,它是后来才有的。如果妄想是真实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

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不是说:哦,真实有一个妄想,然后我们真实把它消灭,不是这样子的。而是我们觉悟了以后,妄想自己消灭掉,像那个水泡一样,太阳出来,它自己消失掉了;其实太阳不出来,它也是不真实。妄想是本空,真心是本有。

2024-02-04 21:55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楞严经》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邪淫让我永远考不上重点学校 邪淫让我永远考不上重点学校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宣化上人:《楞严经》揭示十类可怜愍者 宣化上人:《楞严经》揭示十类可怜愍者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三个瞎姑娘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三个瞎姑娘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

智者大师:达照法师:智者大师说的度众生的三个锦囊妙计 智者大师:达照法师:智者大师说的度众生的三个锦囊妙计

惟贤法师答:《地藏经》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学地藏菩萨发愿? 惟贤法师答:《地藏经》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学地藏菩萨发愿?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三个男人在屋外,一个女人在屋内..... 三个男人在屋外,一个女人在屋内.....

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 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

难怪唐僧西天取经,只收了三个徒弟,你看他们名字连起来是啥意思 难怪唐僧西天取经,只收了三个徒弟,你看他们名字连起来是啥意思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学佛的三个过程:认心、修心、用心! 学佛的三个过程:认心、修心、用心!

关于算命的三个真实小故事 关于算命的三个真实小故事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年轻妈妈必学:这三个重要期的早教方法,直接关系你宝宝的一生 年轻妈妈必学:这三个重要期的早教方法,直接关系你宝宝的一生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佛教故事:三个上海男人的创富故事 佛教故事:三个上海男人的创富故事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三个过路人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三个过路人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如果你做事常常半途而废,请自问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如果你做事常常半途而废,请自问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来藏而建立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来藏而建立

念佛是谁,重点是在「谁」字上面 念佛是谁,重点是在「谁」字上面

寂静法师:影响人生命运的三个关键因素 寂静法师:影响人生命运的三个关键因素

《楞严经》卷一 《楞严经》卷一

《楞严经》卷二 《楞严经》卷二

《楞严经》卷三 《楞严经》卷三

《楞严经》卷四 《楞严经》卷四

《楞严经》卷五 《楞严经》卷五

《楞严经》卷六 《楞严经》卷六

《楞严经》卷七 《楞严经》卷七

《楞严经》卷八 《楞严经》卷八

《楞严经》卷十 《楞严经》卷十

《楞严经》卷九 《楞严经》卷九

福建三明市确定两处佛教寺院为对台交流重点寺院 福建三明市确定两处佛教寺院为对台交流重点寺院

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接受“菩提心”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接受“菩提心”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快来试试:感受空性的三个办法! 快来试试:感受空性的三个办法!

修法,不管大小法,都要具三个要点 修法,不管大小法,都要具三个要点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索达吉堪布:修行之路的重点在哪里? 索达吉堪布:修行之路的重点在哪里?

陈大惠:三个经典比喻和三句名言 陈大惠:三个经典比喻和三句名言

日常的佛心行禅:三个筛子 日常的佛心行禅:三个筛子

“朝阳仁波切”真假难辨?这三个小故事告诉你真相 “朝阳仁波切”真假难辨?这三个小故事告诉你真相

彭鑫博士:损伤元气的三个方式

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面对逆缘的三个绝招! 面对逆缘的三个绝招!

《楞严经》里辨别邪师的方法

三个药方防暑湿 三个药方防暑湿

寂静法师:财富、地位、名声的三个要素

杀生果报真实不虚 纪实三个家庭的十年 杀生果报真实不虚 纪实三个家庭的十年

素食与三个宗教的关系 素食与三个宗教的关系

圆瑛法师:修持《楞严经》、楞严咒的感应 圆瑛法师:修持《楞严经》、楞严咒的感应

达真堪布:自观为佛的时候要具足哪三个条件? 达真堪布:自观为佛的时候要具足哪三个条件?

三个开启智慧的布施小故事 三个开启智慧的布施小故事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三个魔的诡计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三个魔的诡计

心若至诚,念佛则灵:一位居士经历的三个念佛感应 心若至诚,念佛则灵:一位居士经历的三个念佛感应

人生诸多不幸的三个根源

日常三个小动作教你护眼 日常三个小动作教你护眼

[拉珍文集] 重点在内密灌顶是真是假 [拉珍文集] 重点在内密灌顶是真是假

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 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学佛的三个步骤

释迦牟尼佛是如何降服三个敌人 释迦牟尼佛是如何降服三个敌人

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 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

三个佛教公案:龙的存在并非传说 三个佛教公案:龙的存在并非传说

佛与人生:戒邪淫时有哪些误区_戒邪淫时的三个误区 佛与人生:戒邪淫时有哪些误区_戒邪淫时的三个误区

国家重点立项课题“非遗邱氏中医外治疗法”培训总部上线 国家重点立项课题“非遗邱氏中医外治疗法”培训总部上线

三个豆子一起煮,湿气没了,脾胃好了,人都精神了! 三个豆子一起煮,湿气没了,脾胃好了,人都精神了!

佛学修行:在家坚持做定课的三个诀窍 佛学修行:在家坚持做定课的三个诀窍

佛学常识:如何持名念佛_持名念佛的三个方法 佛学常识:如何持名念佛_持名念佛的三个方法

佛学入门须知:佛经那么讲的那么好,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 佛学入门须知:佛经那么讲的那么好,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

初学佛者容易陷入的三个误区 初学佛者容易陷入的三个误区

佛与人生:戒色难不难_戒色的重点是什么 佛与人生:戒色难不难_戒色的重点是什么

“非遗邱氏中医外治疗法技术理论与临床应用”获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立项 “非遗邱氏中医外治疗法技术理论与临床应用”获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立项

佛与人生:如何戒邪淫?戒色的三个阶段 佛与人生:如何戒邪淫?戒色的三个阶段

人生有这三个节点,没?把握好就糟了! 人生有这三个节点,没?把握好就糟了!

搞懂三个关键问题,就不易被“假活佛”所骗 搞懂三个关键问题,就不易被“假活佛”所骗

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

人生中的三个「三」

《楞严经》是佛的真身 《楞严经》是佛的真身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