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松蔚教授: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2020-07-30 更多文章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第310期明觉 文:侯松蔚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语出无畏洲尊者(Jigme Lingpa,1729–1798)《功德藏》。意思是善业或恶业的大小,主要视乎心思意念,实际做出的事相仅属次要。

笔者上次於〈汉藏净土法门要义〉一文中反覆强调善心,正是因为业力的轻重并非单单取决於事件本身,还取决於发心、方式、对象等,当中以发心最为重要。不论修持何种甚深法门,若缺乏良善的发心、相应的善行,功德则十分有限。藏地流传著一个公案,谓某人精进修持财富本尊,已经能亲见财尊,却因为缺乏布施的善业,除了乞食时比别人多获一块酥油,甚么也得不到。

若仅希求自身安乐,行持成佛之道亦只会有声闻之果;若仅求现世利益,修习大乘解脱之法,也只能获得少许有漏福报;若混杂五毒烦恼,或以损人利己的动机而行,更可能沦为邪道!

过往,阿底峡尊者(Atisa,982–1054)听说一名没有菩提心的喜金刚(密乘的高深法门)瑜伽师仅证得小乘初果,为之庆幸,并说:「这是缺乏菩提心所致,甚至有修喜金刚而堕入地狱的!有人没发菩提心却念诵许多忿怒本尊咒,后来变成恶魔或堕入地狱。」的确,印度某个修大威德金刚(也是密乘的高深法门)的瑜伽师,死后转生为魔鬼来到藏地,被阿底峡尊者施食驱赶回去。诚如冈波巴大师(Gampopa,1079–1153)所言:「若不如法行持佛法,佛法反而会成为进入恶趣之因。」

相反,即使被认为是「小乘」的法门(实际上,大、小乘分界是行者的发心,并非法门的内容)乃至所谓的一般「世间善行」,怀著出离心去做,都能成为解脱之因;怀著菩提心去做,更是圆满正觉之因。

宗喀巴大师(Tsong Kha pa,1357–1419)《道次第摄义》有言:「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能转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偈中「金汁」指传说中能点石成金的神物,比喻菩提心能把本来看似微小的善业,转化为广大的资粮。例如《贤愚经》记载的贫女难陀,仅供一灯,但因为发愿灭除众生垢暗,众多灯中唯独其灯不灭,更蒙释尊授记将来成佛。

「发菩提心念诵一遍真言,功德远胜於没菩提心而供养整个世界的珍宝」之类的教言,我们或多或少都从各大上师处听闻过,但要实践并不容易。每天24小时中,睡眠用了三分一时间,上班或上学又用了三分一,余下三分一用於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我们只从中抽出少许时间修持或行善;做的时候,善心又不特别强烈,甚至没有纯粹的善心……如是者,我们自以为累积了许多善业,其实功德并不多。

另一方面,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生起五毒烦恼,每次多是辗转反侧、持续思维;而且往往是真心诚意、咬牙切齿地爆发恶念,故我们自以为没做过甚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实际上却累积了不少恶业。由於甚少检讨反省,更不会忏悔改进,遂令恶业日益增长。

何况,并非每名修行人都曾研习足够的经论,未必了解圣教量的善恶标准,仅以一己好恶为凭,难免有误。某些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错的总是别人;尤其当涉及利益时,损人利己也感到天经地义,觉得不过是维护本来自己「应得」的东西而已。因此,造作诸多恶业,仍然「问心无愧」……

阿底峡尊者住世时,经常问人们:「已生善念否?」我们亦不妨经常抚心自问,免得无常骤至,才惊觉自己恶多善少。

良好的发心,不啻像「金汁」般可增益善业或修持,它本身就有广大功德。龙青巴尊者(Longchenpa, 1308–1364)《大圆满心性休息》曰:「以慈心故无瞋恚,能获报身圆镜智……以悲心故无贪执,现证法身妙观智……以喜心故无嫉妒,能获化身成作智……舍心故无我慢痴,证体性身法界智。」

慈心即愿众生得乐,悲心即愿众生离苦,喜心即随喜赞叹,舍心即平等看待。大乘行者具此「四无量心」,已能息除瞋恨、贪执、嫉妒、我慢等烦恼,身心安乐;并种下将来证得佛陀四身四智之因。

所谓菩提心,就是以慈心、悲心为基础,发起「为利众生愿成佛」之愿心,其功德更无量无边。《大宝积经》云:「菩提心功德,若有色方分,周遍虚空界,无能容受者。」

寂天菩萨(Santideva,685–763)《入菩萨行论》也说:「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智者弥勒谕善财:觉心利益无限量。」

综观上述善恶利弊,真正的修行人自当如理思维、如法行持。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言:「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倚仗於心故,当恒精勤於善心。」

※ 本文作者为香港能仁书院客座助理教授,本港多个藏传佛教道场之译者、干事、顾问等。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一念善恶人畜分途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一念善恶人畜分途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第49集 即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第49集 即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第005集 善恶标准?善因得恶果? 第005集 善恶标准?善因得恶果?

谁都不希望被误导 辨别名师与明师的差别 谁都不希望被误导 辨别名师与明师的差别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第101集 宗喀巴说“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之错谬 陈正源老师

虚云法师开示录-众生与佛的差别 虚云法师开示录-众生与佛的差别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星云大师:经济的繁荣需要企业大小共存 星云大师:经济的繁荣需要企业大小共存

善恶一念间

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 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

释门法戒录: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后魏 慧嶷) 释门法戒录: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后魏 慧嶷)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胎娠差别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胎娠差别类

修法,不管大小法,都要具三个要点 修法,不管大小法,都要具三个要点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八、恶意欺僧 悭妇罪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八、恶意欺僧 悭妇罪报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取舍善恶与观五种圆满矛盾吗? 达真堪布:取舍善恶与观五种圆满矛盾吗?

破戒果报故事: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破戒果报故事: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索达吉堪布:学佛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索达吉堪布:学佛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看透善恶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看透善恶

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善恶的一念之间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善恶的一念之间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善恶有无之间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善恶有无之间

躲避别人恶意纠缠的处世秘诀 躲避别人恶意纠缠的处世秘诀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一节 大小弟子 互不相害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一节 大小弟子 互不相害

宽运法师:佛与众生的差别在哪里 宽运法师:佛与众生的差别在哪里

星云大师宽心:善恶一心 星云大师宽心:善恶一心

此四种布施供养,所获福报与供养佛陀没有差别 此四种布施供养,所获福报与供养佛陀没有差别

达真堪布:随喜时拿钱多少与功德大小有关系吗 达真堪布:随喜时拿钱多少与功德大小有关系吗

达真堪布:随喜时拿钱多少与功德大小有关系吗? 达真堪布:随喜时拿钱多少与功德大小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