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种不善的业 佛陀说你一定要避免!

2018-02-07 藏传法师

《回归本然》31

“十不善业”的第五种不善业是“两舌”。

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暗中的。公开的挑拨离间就是当事人都在场的情况下,直接破坏他们之间的和谐;暗地里的挑拨离间,就是私底下在一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两面挑拨,导致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被破坏,甚至反目成仇。如果这么做了,两舌的罪业也就形成了。两舌的异熟果是依罪业的轻重程度而堕入不同的恶道。同行等流果是生来就喜欢挑拨离间。感受等流果是人际关系很差,人缘不好。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确实是这样,虽然心地很善良,但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与他人相处,这其实是过去世两舌的果报。

“十不善业”的第六种不善业是“恶口”。

恶口就是指看到他人的缺点,心生嗔恨,然后加以指责,把他人的缺点统统都指出来,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我们说出口的话,若是使他人受到刺激,感到伤心和痛苦,便都成了恶口。恶口的果报跟妄语、两舌是相同的。

“十不善业”的第七种不善业是“绮语”。

绮语主要是指干扰他人修行的言谈。举个例子来说,当他人正在非常认真地念咒、打坐,或是非常投入地修持时,你偏要上前跟他讲一些他喜欢听的话,使他停止修持来跟你聊天,这就是很大的绮语。

在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喜欢闲聊,一天到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话题多种多样,涉及女人、男人、战争、生意、电脑游戏、赌博、娱乐圈的八卦、以及刚刚读过的无聊小说,甚至毒品等等,这些跟佛法没有任何关系的话语都属于绮语。我们讲了这些绮语以后,内心很容易散乱,不容易平静,会导致各种分别念的产生,只会增加修行的障碍。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三种不善业分别是:贪、嗔、邪见,这些都属于意识层面的非福业,我以前讲过很多,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这里我们只要稍加温习就可以了。

“贪欲”主要指对他人所拥有的事物产生欲望。比如见到他人财产丰富、美女环绕、权高位重,或是拥有很好的名誉,心里就非常想拥有这些,并产生出很强的占有欲。“嗔恨”就是对于不顺自己心意的外境,或人或事,生恨生怒,简单地说就是生气发火。“邪见”主要是针对因果和三宝来说的,也就是说既不相信因果的存在,也不相信三宝的存在,或是对三宝的功德产生质疑,就是邪见。

从异熟果的层面来看,贪欲导致堕入饿鬼道,嗔恨导致堕入地狱道,而邪见导致堕入畜生道,但是如果邪见的果报比较严重,也会堕入地狱道。我们之前提到过,嗔恨要用慈悲心来对治;贪欲要用清净观或思维无常来对治;邪见要靠听闻佛法来对治,也就是多阅读经书,跟随善知识闻思佛法,培养对佛法的信心,然后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修行佛法。

对我们人类来说,对治贪、嗔、邪见还是有办法的,特别是对于学佛的人来说,会更容易一些。但是,对于其他众生有没有办法呢?答案是没有。动物身上也有贪、嗔、邪见,却无法对治,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听闻佛法,更不可能修持佛法。因此,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现在所具备的条件,努力对治,远离十不善业。

在分别了解了这十种不善业之后,我们再从整体上来看一看。在这十不善业当中,最大的罪业是杀生和邪见。而除了意识层面的贪、嗔、邪见以外,身和口的七种不善业不一定永远不善,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外在的行为而已,如果心中具备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身和口的七种不善业都是允许的。

这里我要再多说两句,对于小乘来说,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这七种不善业永远是不善的,但是对大乘的修行者来说,尤其是一些大成就者,这七种不善业其实是被允许的。因为他们心中至少已经具备了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外在的行为虽是不善,但内心却是为他人着想的,这也是大乘的一个特点。当然,关于这一点,只限于菩萨,我们凡夫是做不到,也是不被允许的。

十不善业最大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道,即便是获得了人身也会多病短命等等。总之,做了十不善业,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尽力控制自己,停止这些恶业,还要想办法让他人也停止这些恶业,对已经做过的恶业要深深忏悔。

在我们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仅仅是断除十不善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去奉行十善业。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奉行呢?

我们不仅要做到不杀生,还要爱护生命,经常放生,这样才能体现大乘修行者的精神;

不仅不偷盗,还要广结善缘,布施财物;

不仅不邪淫,对于戒律还要表里如一地守持;

不仅不妄语,还要做到实话实说,言出必践;

不仅不两舌,还要想办法用善巧圆融的方式,让有矛盾的人能和睦相处;

不仅不恶口,还要经常说一些好意且柔软的话,让他人心中生出喜悦;

不仅不生贪欲,当看到他人获得富贵、取得成就时,还应发自内心地随喜;

不仅不生嗔恨,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利他之心;

不仅不生邪见,还要对任何宗派的修行者都保有虔敬之心,听到他们的功德和修证之后,不但不诽谤非议,还要像听到佛陀亲口宣讲一般,对他们产生信心。

以上讲的十善业,我们不但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好好修持,还要努力让他人一同修持。当看到他人修持十善业时,我们要发自内心地随喜,如果能这样,由此获得的结果跟自己修持是一样的。

当然,在善业与不善业之间,还存在一种业,它既非善,也非不善,我们称之为无记业。无记业产生于日常行住坐卧间的任何时候。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生命都浪费在了无记业上。而它所产生的感受往往是既不快乐又不痛苦的,就像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一般,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纯粹地浪费时间而已,因此,无记业也是我们需要抛弃的一种业。

总之,善业我们需要尽量增上,不善业我们需要立刻停止,无记业要尽量转化为善业,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我们宝贵的人身。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索达吉堪布: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一定要如理如法 索达吉堪布: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一定要如理如法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说有十种行为,定能延长寿命 佛说有十种行为,定能延长寿命

在超市里,或在任何地方见到杀生,也一定要有这个行为 在超市里,或在任何地方见到杀生,也一定要有这个行为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索达吉堪布:哪怕半个小时也可以,一定要禅修。 索达吉堪布:哪怕半个小时也可以,一定要禅修。

吃十种爽脆的蔬菜轻松美白 吃十种爽脆的蔬菜轻松美白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放生功德:放生为什么一定要授三扳依及念佛? 放生功德:放生为什么一定要授三扳依及念佛?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超度亡灵一定要请出家人念经吗? 超度亡灵一定要请出家人念经吗?

无畏与鼓声:两位孩童发心,获得佛陀授记 无畏与鼓声:两位孩童发心,获得佛陀授记

这十种方式,最能累积德 这十种方式,最能累积德

虔心祈请佛陀加持,我救的不只是一只准备炖汤的鸡 虔心祈请佛陀加持,我救的不只是一只准备炖汤的鸡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第71集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第71集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文殊菩萨出生时的十种瑞相 文殊菩萨出生时的十种瑞相

佛陀返乡宏法 佛陀返乡宏法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任何生死关头一定要记得念佛 任何生死关头一定要记得念佛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略谈佛教对外道的论析--佛陀所行 略谈佛教对外道的论析--佛陀所行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第五十五、佛陀的无记回答 第五十五、佛陀的无记回答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总摄十种分别心 总摄十种分别心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身体很多病想要好的人,一定要先戒掉这件事 身体很多病想要好的人,一定要先戒掉这件事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