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孤儿

2014-06-18 新闻资讯

从1996年开始,紫峰寺的方丈释耀概不间断地收养孤儿,至今到底收养了多少孤儿,他也说不清。没有零食、没有游乐园,没有电影,没有父母的疼爱,陪伴这些孩子的只有经书、佛像、收音机里24小时不间断播放的佛乐。偶尔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看《济公》的碟片,沉浸在电视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

5岁的如童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借孤儿事件”后,如童的病得到关注,前往广州医治。现如今,如童能勉强支撑着墙面行走。方丈给孩子们起的名字以“如”字开头,有些像法号,也有些像潮汕人起名中,家族同辈都用一个相同字的习俗。

邱阿姨来寺庙8年了,主要负责照顾刚出生的孤儿和智障儿童。这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她用自己的土方子治愈过不少孩子的疾病,因为来自附近的花园村,孩子们都喊她“花园姨”。

18岁的林勇彬行动缓慢地帮忙干家务活。因患痴呆,他被父亲两三次丢弃至寺庙。目前紫峰寺门口立着木牌,告诫父母和受雇佣代丢婴儿者,“此处佛门圣地,不是孤儿院”。

寺庙的孩子在晾晒衣服。这里的孩子显得有点早熟,虽然是孤儿,却习惯性地去关爱而不是怨恨世界,就好像照顾弟弟妹妹,也皆出自一份内心的“爱”。

12岁如浩正在砍柴准备烧火做饭。寺庙里10岁左右的孩子,都需要负责扫地、拾柴、烧火。在寺庙里,孩子们都要承担一些类似于家务的工作。孩子们吃的菜都是自家种的,其余的所有花销都靠香火钱和善心人士的捐赠以及每个孩子每月700元政府补助。

12岁如浩正在清洗炒菜用的大锅。当记者问及寺庙需不需要资金,生活起居各方面是否缺钱时,方丈答复说孩子们从小要吃苦,所以就不搭载捐赠了。

孩子们饭量特别好,两大锅稀饭,一两个咸菜都吃得特别香。

4岁的如微拿着扫把准备打扫院落。在寺院里年纪小的女孩也会承担一些细致、耗体力的工作。

12岁的如纯(左)和13岁的如璇(右)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在寺庙里,孤儿们情同手足。稍大一些的孩子除了要做家务活,还要照顾更小的孩子。

一名孩子在学习功课。曾经当过教师的义工魏女士每周会来讲半天课,教孩子们最基本的小学语文数学课程,坚持了五年之久。“我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公益”而来,我要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爱,耀概师父终有一天会圆寂,我希望在那时他们遇到困难能把我当成亲人一样,让我来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魏女士说。

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在看书、练字、画画,复习这一周所学的小学课程。15岁的如叶在殿堂前的桌子上写作业。

孩子们早中晚有例行的三次念经,结束上午的念经课程后,他们在房间的课桌上练字。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寺庙,习惯了寺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要出去适应社会并不容易。

周一上午的小学课程学习结束后,11岁的如新背着书包离开教室。孩子们最需要的帮助不是物质上的,而是让他们接受一定的社会化。正如每周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所言,不需要孩子们物质生活和学业上有极大提高,而是让他们知道在需要帮助时社会可以给予关爱。这种关爱是一种长期帮助,从而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目前他们并没有考虑过成年后的未来。寺里读过书的孩子不多,孩子们自尊心强,在外受到歧视,回来也不会说出来。对智力正常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儿来说,未来尚可选择。但对于一些身体残疾和智力严重障碍的孤儿来说,也许留在寺庙里更加适合。

更新于:2014-06-18 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