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集 平等智慧与志愿_入净三昧

2025-02-15 入门起信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开示说:【平等缘者,谓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以平等智慧、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任运相续常无断绝。】(~《大乘起信论》卷1)所谓平等缘,就是诸佛菩萨都用平等智慧与平等志愿,普遍地想要拔济一切众生;这种平等智慧与平等志愿,在诸佛菩萨心里,一直都持续存在著,而不曾断绝过。

上一集讲到平等缘与平等智慧,今天要从平等志愿开始讲。什么是平等志愿?是说诸佛菩萨度众生时,以平等智慧为根本,生起了平等志向与平等愿力。什么是平等志向?是说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所以诸佛菩萨度众生时,不舍一切众生,不论贫富贵贱、聪明鲁钝,都不会放弃,除非众生修证佛菩提的因缘还不具足,那么就暂时先把他搁置,等到未来时节因缘成熟了,还是会回头来度他,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平等志向。

什么是平等愿力呢?是说这种愿力依于平等智慧,于未来无量世中都不会改变,永远这样去奉行,叫作平等愿力。譬如《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里头的 贤天菩萨,他观察到不思议光菩萨的心性仍然很恶劣,悟入佛菩提的缘还不具足,所以暂时把他搁置,先去度化别的众生,等待未来缘熟时,还是会回头来度他,这就是菩萨的平等志向与平等愿力。不思议光菩萨他的修证本来很高,因为瞋心骂詈毁谤贤天菩萨,又不肯悔过,本来是要下地狱的,由于贤天菩萨运用神力暗中护念,所以不必下地狱去受苦;但是身坏命终,就出生在妓女胎中,出生以后立刻被妓女丢弃,被丢弃之后呢,又被狐狼野狗吃掉;九十一劫之中,每一世都受这样的苦报,直到后来遇见了 释迦牟尼佛,才又恢复菩萨身分以及修证上的功德。

诸佛菩萨度众生时,不是从表面上可以看出道理来的,诸佛菩萨会从实质上来观察某个人证道的各种条件是否都具足了;如果还不具足,诸佛菩萨只好暂时把他搁置,等待以后的因缘,这并不是说诸佛菩萨有所偏心。就好像太阳阳光普照,但是有的小草被小树遮住了,有的小树又被大树遮住了,所以照不到阳光,不能怪太阳都不照它们。同样的,诸佛菩萨的平等志愿不是齐头式的平等,而是立足点上的平等,就看众生得度的因缘是近缘还是远缘,每个人的因缘各不相同,不能从表相上去看,因为学佛不是只有这一世,而是过去无量世累积起来的。所以在同修会里佛法的修证很平等,已经明心的同修当中,有博士学位的年轻人,也有小学毕业的老菩萨,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平等志愿。诸佛菩萨不会只想救度局部众生,而是普遍地想要拔济一切众生,即使像天魔波旬那样不断地破坏佛法,佛仍然跟他授记成佛,这就是佛的平等智慧与平等志愿,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所以学佛的首要就是先修证平等智慧,也就是先证得无分别智;有了平等智慧,才能渐渐观察众生实际上的福德因缘,然后生起平等志愿,才能无厌无悔地去拔济一切众生。明心开悟证得平等智慧的条件,除了上一集跟大家介绍的那五个条件:信力、定力、慧力、福德、消除慢心以外,每一次修集福德之后,还要把所修集的福德回向累世冤亲债主,以减少学法的障碍,要以具体的福德作具体的回向,让冤亲债主领受到诚意与回向的功德。也就是说,必须有真修功德来回向给他们,而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回向。譬如:愿以护持正法殊胜功德,回向佛弟子某某某的累世父母、冤亲债主得蒙诸佛菩萨加被,归命佛法僧三宝,悉发无上心,早生善处,修学佛法,同证菩提。这样指名道姓的具体回向,并且发愿希望将来彼此成为佛菩提道上的法侣,生生世世互相扶持增上,当冤亲债主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他想通了就会接受,就会赶快去投胎,就不会再来障碍我们学法。

菩萨由于证得平等智慧,产生了平等志愿,由于平等志愿产生了大悲心,普遍地想要拔济一切众生;这种平等智慧与平等志愿,将会在菩萨心中一直持续地存在而不会断绝。所以明心开悟后,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把它跟明心所证的中道观与实相观搭配一起观行。也就是说,明心后的平等智慧一直持续存在不会断绝,纵然在梦里,那明心所得的智慧也还在,不会遗失,乃至舍报转入中阴身时,这一世所悟的智慧都还在;所以明心的人,舍报后能够正知入胎,不会对来世的父母起颠倒想而入胎,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开悟见道的功德。但是入胎后中阴身就消失,这一世的意识就永远断灭,下一世又是全新的意识,所以出生以后,要再从头开始熏习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这就是胎昧。

破参以后般若智慧进步很快,以前看不懂祖师公案譬如 平实导师著作《公案拈提》,也读不懂般若诸经譬如《心经》、《金刚经》,现在明白了,读起来好贴切。经过一段时间再检查会发现,现在的智慧比起当初破参时的智慧又不一样了,只要真的见道,平等智慧就会任运相续而不断绝,表面上也许不觉得它有在现行,但其实它一直都在,随时影响著明心者的心行与智慧。所以禅宗祖师说:还是旧时人,不是旧行履。明心后还是原来那个人,但是智慧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身口意行跟以前也就不同了。

接著 马鸣菩萨开示说:【以此智愿熏众生故,令其忆念诸佛菩萨,或见或闻而作利益,入净三昧。】(~《大乘起信论》卷1)诸佛菩萨以平等智慧与平等志愿拔济一切众生时,还要教导众生忆念诸佛菩萨,让他们见闻诸佛菩萨的功德,因此对三宝生起信心,修学佛法而证得清净三昧,明心后转依如来藏,从实相法界来看一切法,没有一法可得。所以有时候真悟禅师会说:无佛、无法、无众生。但那是依实相法界来说,不是依现象界。现象界里,明明有佛、有法、有众生,学佛人不可任意模仿禅宗祖师的表相而说没有佛,因为连地上菩萨乃至等觉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念佛,时时刻刻都有佛在心中。譬如《胜鬘经》中,胜鬘夫人发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乃至《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地上菩萨乃至等觉菩萨都心心念念著佛,何况我们更要念佛,为什么呢?因为心中有佛,才会如说而行,才能得到法益;假使心中没有佛,对佛菩萨没信心,甚至抱著挑毛病的心态在学佛,那如何能信受奉行呢?《坛经》,惠能大师开示说:【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学佛人应当努力勤求悟明心性,千万不可悠哉悠哉地浪费光阴,哪一天突然无常来到,下一个念再也起不来,这一世就结束了。如果想要亲证大乘法的精髓,应当虔诚恭敬全心全意来求法,而不是以散心、慢心来求法。

所以用平等智慧与平等志愿拔济一切众生时,还要教导众生忆念诸佛菩萨,让众生见闻诸佛菩萨的功德。诸佛有什么功德呢?契经说诸佛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一个名号就代表一种功德,对这十种功德名号有了认知,那么对佛就会生起无比的恭敬心,对三宝就会具足信心,就会精进修学佛法,渐渐地就能进入清净三昧;进入清净三昧之后,就能随著个人的因缘去断除无明。

什么是无明?无明有两种:无始无明以及一念无明,都含藏在如来藏心中。什么是无始无明?是说对法界实相有所不知,导致障碍修证佛菩提道,又叫作所知障,因为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凡夫、甚至阿罗汉从来都没有感觉到所知障的存在,一直到想要弄懂、想要实证法界实相,才会跟所知障相应。什么时候打破所知障呢?明心开悟就打破所知障,但是明心开悟只是打破所知障,悟后还要继续进修,一直到佛地才断尽所知障。

什么是一念无明?共有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这四种住地烦恼的现行,导致有情轮转三界生死,又叫作烦恼障。见一处住地就是我见的部分,也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是见所断烦恼,也就是三乘见道所必须断的我见烦恼。由于众生对五阴起不如理作意,错认五阴的全部或局部是真实常住的不坏我,时时刻刻都想要作自己、把握自己,这就是标准的我见。假使能够把我见断了,三缚结就断了,就是解脱道的初果。一念无明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住地,这三种烦恼叫作我执,是修所断烦恼,要依见道断我见的见地,历缘对境渐渐修断。

以上四种住地烦恼,都是三界中的烦恼,都是与三界境界相应的烦恼。断除无明烦恼之后,才能得无碍眼──慧眼、天眼、法眼以及佛眼。如果有慧眼,那么对于古今一切的大师他有悟没悟都能了知;如果有天眼,那么就能了知眼前示现的佛菩萨是否为鬼神所假冒;如果有法眼,那么就能简别一切古今大师的所堕与证量果位;究竟成佛时才有佛眼。

接著说什么是三昧,三昧就是三三昧。三三昧有两种:一种是世间三三昧,一种是清净三昧。既然加个清净就表示没有执著。世间三昧就是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以及无觉无观,也就是四禅八定的修证。清净三昧叫作空、无相、无愿三昧,或叫作空、无愿、无作三昧,又分为声闻二乘的三三昧以及大乘菩萨的三三昧。

二乘法是从蕴处界来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法,都是无常必灭,所以是空。既然蕴处界缘起性空,蕴处界所拥有的眷属、财物等当然也是空,只是暂时而有,没有一定不坏的法相,所以空故无相;既然空而无相,又何必在心里生起种种的愿求呢?希望得到这个、又希望得到那个,所得到的一切最后终究一场空;所谓家财万贯带不走,唯有业随身,那么心中就没有愿求,没有愿求,就不必在有为有作诸法上面去造作,那就是无作。这样的现观,就是二乘法的空、无相、无愿三昧。

二乘法的空、无相、无愿三昧,大乘菩萨一样要亲证,但是大乘菩萨另外再从实相心如来藏的本来涅槃性、本来自性性上,亲证三三昧。大乘菩萨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现前观察第八识如来藏空无形色,现观第八识如来藏常住涅槃,虽然能生万法,自身却是空性,这就是空三昧。菩萨由于证得空三昧而能现观如来藏无任何相,所以无相。《金刚经》说不住于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与寿者相,其实是在讲如来藏本来就无相,不是修行以后才离四相,所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之后,有空三昧以及无相三昧,再从这个空以及无相来转依,因此心中不再产生为自己利益打算而出生的愿求;假使有愿有求,都是为了利乐众生,这就是大乘菩萨所证的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刘正莉老师)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静候的智慧 静候的智慧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慈法法师:安居第四十六日(一):当下一念平等安心 慈法法师:安居第四十六日(一):当下一念平等安心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宗舜法师: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 宗舜法师: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大安法师:用平等广大心拜佛 大安法师:用平等广大心拜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海云继梦:从智慧入!随时检视自己的身心 海云继梦:从智慧入!随时检视自己的身心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宣化上人:传授开智慧咒 宣化上人:传授开智慧咒

黄念祖: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 黄念祖: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

净慧法师: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净慧法师: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为什么忍辱即智慧? 为什么忍辱即智慧?

证严法师:有智慧的信任 证严法师:有智慧的信任

证严法师:有智慧 证严法师:有智慧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 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

龚隽: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龚隽: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吕胜强:以智慧为导的“悲增上菩萨”典范──永怀导师 吕胜强:以智慧为导的“悲增上菩萨”典范──永怀导师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净土法门法师:熟透因果,做一;个有智慧的自在人 净土法门法师:熟透因果,做一;个有智慧的自在人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九讲 五根(第三部分)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九讲 五根(第三部分)

中道的智慧生活 中道的智慧生活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五盖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五盖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定·调御五根 舍弃我禅师: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定·调御五根

印良法师: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 印良法师: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

一种智慧的思维 一种智慧的思维

佛法是最平等的 佛法是最平等的

雪漠:作家需要智慧的修炼 雪漠:作家需要智慧的修炼

净土法门法语:这个果,是无量无边无尽的福报,智慧福德圆满 净土法门法语:这个果,是无量无边无尽的福报,智慧福德圆满

衍慈法师:慈悲、智慧与慈善 衍慈法师:慈悲、智慧与慈善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四章 菩萨行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四章 菩萨行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10章 禅定与智慧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10章 禅定与智慧

践行德化教育开启智慧锦囊 践行德化教育开启智慧锦囊

智慧有哪四个层次? 智慧有哪四个层次?

业障清净了,色身清净了,才能开发智慧 业障清净了,色身清净了,才能开发智慧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用好自己的智慧 用好自己的智慧

消除烦恼的方法:平等不二 消除烦恼的方法:平等不二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女友用智慧解救她的老师

智慧第一,大势至菩萨 智慧第一,大势至菩萨

请修善业,不杀生而行放生,因为生命本原平等 请修善业,不杀生而行放生,因为生命本原平等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1)怎样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1)怎样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乔布斯的“极简生活”透着佛教智慧 乔布斯的“极简生活”透着佛教智慧

宁静下来的心一定能产生智慧 宁静下来的心一定能产生智慧

达真堪布: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有智慧的人 达真堪布: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慈悲 有智慧的慈悲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了知咒语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了知咒语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第118集 坚住意识心的认知 余正伟老师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法王如意宝:无论我们从事任何事情,事先都必须运用智慧观察! 法王如意宝:无论我们从事任何事情,事先都必须运用智慧观察!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修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蕴含无穷的奥妙与智慧! 修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蕴含无穷的奥妙与智慧!

达真堪布:有智慧就有方便,有方便就没有违缘 达真堪布:有智慧就有方便,有方便就没有违缘

第118集 如何观如来(下)  正珍老师 第118集 如何观如来(下) 正珍老师

第110集 诸佛无碍智慧功德悉皆同等  正仁老师 第110集 诸佛无碍智慧功德悉皆同等 正仁老师

第095集  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  正国老师 第095集 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 正国老师

第080集 佛说一切诸法平等、非男非女  正元老师 第080集 佛说一切诸法平等、非男非女 正元老师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第118集 宗门的证悟不得违背教门(五) 第118集 宗门的证悟不得违背教门(五)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第084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二)+之二—无量三昧 第084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二)+之二—无量三昧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一定要修智慧 一定要修智慧

达真堪布:能启发你内在智慧的都是佛菩萨 达真堪布:能启发你内在智慧的都是佛菩萨

寂静法师:佛法的智慧,如何用在生活中? 寂静法师:佛法的智慧,如何用在生活中?

达真堪布:智慧和知识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智慧和知识有什么区别?

神通与智慧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