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2023-12-13 飞锡法师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兼称佛号,以祈胜定,既契之后,心佛两忘,信有之矣!但默念泉澄,即三昧自至,亦何必声喧里巷,响震山林,然后为道哉?

对曰:诚如所问,声亦无爽,试为明之。何者?夫辟散之要,要存于声,声之不厉,心窃窃然,飘飘然无定;声之厉也,拔茅连茹乘策,其后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义一也。近而取之,声光所及,万祸冰消,功德丛林,千山松茂,其义二也。远而说之,金容荧煌以散彩,宝华浙沥而雨空,若指诸掌,皆声致焉,其义三也。

如牵木石,重而不前,洪音发号,飘然轻举,其义四也。与魔军相战,旗鼓相望,用声律于戎轩,以定破于强敌,其义五也。具斯众义,复何厌哉!未若喧静两全,止观双运,叶夫佛意,不亦可乎?定慧若均,则兼忘心佛诚如所问矣。故庐山〈远公念佛三昧序〉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察夫玄音之扣心,听则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欤?言明证者,未若《华严经》偈云:

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

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夫然则佛声,远震开善萌牙,犹春雷之动百草,安得轻诬哉?

问曰:高声下声,称佛名号,敬承其义。十方净土皆有如来,面之西方,何滞之甚耶?

对曰:子问非也。此是方等佛经作如是说,非人师之意也。岂可谤之于方等经欤?

问曰:谨闻教矣,理在何焉?

对曰:亦有其理。如说痴人见观世音有十一面,即设难云:何不安十二面耶?及随其语,又设难云:何不安十一面耶?子欲将东难西,其义若此。犹迷未醒者,即以此身,令其安置,不背一方,则其自悟矣。如其不悟,诚不可化,但可悲矣!

又《胜天王经二行品》明如来八十种好,中有一随好光明功德,名一切向,不背他矣。然佛不可背,常面向于一切众生,非如冤仇不欲相见,慈之至矣,是其义也。智者大师,爰自抚尘之岁,终于耳顺,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大渐之际,令读四十八愿,九品往生,光明满山,天乐递奏,生于净土。面西之义,不亦弘哉?

问曰:面向西方,敬闻教理。般舟之义,义在何耶?

对曰:梵云般舟,此云现前,谓思惟不已,佛现定中。凡九十日常行道者,助般舟之缘,非正释其义也。

问曰:净土妙门,般舟之义,具闻剖析。然近代已来,谁得登于安养之国?既无相报,焉知所诣?望为明之。

对曰:晋朝庐山远法师为其首唱。远公从佛陀跋陀罗三藏授念佛三昧,与弟慧持、高僧慧永,朝贤贵士、隐逸清信:宗炳、张野、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谢灵运、阙公则等一百二十三人,凿山为铭,誓生净土。刘遗民著文大略云:推交臂之濽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如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霄勤,仰思攸济者也。

然后妙观大义,启心正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涂而缅谢,傲天宫以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捐大息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远公制〈念佛三昧序〉六: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移,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若以匹夫众定之所缘故,不得语其优劣,居可知也。谢灵运〈净土咏〉云: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颓年安可寄?乘化必晨征。子问:未见往生相报者,有晋朝阙公则,愿生而来报,后同誓友人在东京白马寺,其夜为公则追忌转经,于时林殿皆作金色,空中有声曰:我是阙公则也!所祈往生极乐宝国,今已果矣,故来相报。言讫不现,支道林赞曰:

大哉阙公,歆虚纳灵,

神化西域,迹验东京。

徘徊霄虚,流响耀形,

岂钦一赞,示以匪冥。

又虞孝敬赞曰:

猗欤公则,先甘法味,

知我者希,其道乃贵,

金光夜朗,玉颜朝睟,

不舍有缘,言告其类。

《念佛三昧宝王论》

【演莲法师译文】

问:方等经中,对于修无上深妙禅定的人,令其常常观想阿弥陀佛眉间白毫,兼称阿弥陀佛名号,以期达到更殊胜的禅定。既契入念佛三昧之后,则心佛两忘,我相信有这个道理。既然如此,只要默念圣号,即如泉水澄清,念佛三味自至。又何必高声念佛,使声音传入于里巷,震动于山林,然后才称为念佛之道呢?

答:你这话固然没错,但高声念佛容易摄心,所以也没有过失。我今试为你说明。你知道为何要高声念佛吗?当念佛时,要排除昏沉、散乱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在声音上用力。声音不够猛厉,其心难免窃窃然、飘飘然散乱无定。声音如果够猛厉,就如同猛力拔除茅草,便能连根随之拔起。尽力念佛一声,所有烦念,霎时顿消,心中当下就能平静如水。这是其一。

就近的方面说,佛声所到之处,即是佛光所照之处,一切恶鬼皆悉远离,故能万祸冰消。而此功德如同千山茂盛的松林一样多得难以胜举。这是其二。

从远的方面说,如唐朝怀感大师精修念佛,见阿弥陀佛放金色光明;道绰大师一生念佛,临终之日,众见化佛住空,天华缤纷而下。这些感应事迹,了若指掌,都是由高声念佛所致。这是其三。

又如搬运木石,因重而不前。众人一齐大声呼号,以声助力,便能飘然轻举。这是其四。

譬如与魔军相战,两阵旗鼓相望,于胜负未分之际,若能高声呐喊,金鼓并震,必能破彼强敌。这是其五。

高声念佛的作用既具有此等众义,又何必厌弃呢?但也不妨喧静两全,止观双运,正好符合佛意,不也可以吗?定慧若是均等,则兼忘心佛,的确就如你所问的一样。是故庐山慧远法师在《念佛三昧序》中说,若论功高易进,当以念佛为先。我常常觉察,只要一听到这种扣人心弦的阿弥陀佛洪名时,心中的尘劳业累全消,所有滞情顿时融化清朗。这种高声念佛,若非天下之至妙,岂能达到如此效用?

若要说明依何经文为证的话,莫如《华严经》偈云:

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

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既然如是,则佛声远震,可以帮助开发众生善根萌芽,犹如春雷之惊动百草,怎么可以轻视高声念佛而加以诬慢呢?

问:高声、低声称佛名号,敬承开示其中含义。至于十方净土,皆有诸佛如来。唯独教人面向西方,岂不是太过于执情了吗?

答:你这所问就不对了。教人常常面向西方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大乘方等经中佛陀金口所说的,并非哪个祖师所出的主意。怎么可以随便毁谤大乘方等经呢?

问:谨闻指教了。但其理由何在呢?

答:当然有其道理。比如痴人见到观世音菩萨像有十一面,就提出责难说:为何不安十二面呢?假如随顺其语安十二面,他又提出责难说:为何不安十一面呢?你要将东难西,也就如同这痴人一样了。

当然,教念佛的人常常面向西方还有一层意思,犹如有人忘失念佛而未能及时醒觉,就教他把身体转向面对西方,这样就容易提醒使其自悟念佛。如其仍然不悟,那就真的是不可教化了,这种人只能令人感到可悲罢了。

又《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二行品》中,明如来身相有八十种好,其中有一随形好光明功德,名一切向不背他。然而佛尚且不背于众生,常常面向一切众生。而众生向佛又不是如对怨仇,为何不愿与佛相见?这可是佛的慈悲之至啊!念佛的人常面向西方,也是这个意思。当年智者大师,自年少出家为沙弥始,终于六十耳顺之年。卧时便双手合掌,坐必面朝西向。至临命终时,令门人弟子诵读四十八愿及九品往生文。其时光明满山,天乐频奏,安详往生净土。那么面朝西向的意义不也非常弘大吗?

问:念佛的人常常面向西方,已敬闻其中所含教理。然而般舟的义理又何在呢?

答:梵语般舟,译为华言为现前。是说思惟念佛不间断,能于定中感应诸佛现在其前。修般舟念佛,以九十日为一期,身行无间,步步声声唯念阿弥陀佛,以助般舟三昧诸佛现前之缘。但这也不能算是正式解释般舟的全部义理。

问:净土微妙法门,般舟诸佛现前之义,已具闻剖析。然而近代以来,念佛的人中,有谁得以往生安养之国?既没有人回来相报,怎么知道他们的去处?希望能为我举例说明。

答:晋朝庐山慧远法师,是我国净土宗的首先倡导者。远公从佛陀跋陀罗三藏法师,授以念佛三昧。(成时法师注:考远公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与缁素一百廿三人结社念佛。历十七年,至安帝义熙二年丙午,佛陀跋陀罗方至长安。后以小故,往庐山。紫阁飞锡法师谓佛陀跋陀罗法师授远公念佛三昧方结社,系未详考。)其后与弟慧持法师,高僧慧永法师,以及朝廷中的贤贵人士,并隐逸在野的清信士,如宗炳、张野、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阙公则等,共一百二十三人,凿山间的石壁刻上铭文,立誓同生净土。由刘遗民著文,其大略云:

推究人生在世,每与佛法失之交臂而沉沦,感悟生命短促,无常之期已在逼近。审虑现报、生报、后报之相催,悉知险难恶趣之难拔。如其现前同志诸贤,之所以夕惕宵勤念佛,正为仰望阿弥陀佛能有所济度啊。然又兼观想阿弥陀佛广大妙相,以启发内心正念观照。期望他日往生净土,妄识因见佛悟道而清新,形体由化生而变革。借着莲华优游于七宝池中,凭倚嘉树秀枝之下以歌咏。常以清旦飘着云衣前往供养十方诸佛,在弥漫着微妙香洁的和风中安度无穷尽的年月。体虽忘安而更加清穆,心超喜乐而以道自怡。俯临三途而远谢,傲视天宫以长辞。立此誓愿,绍承前贤以继芳轨,直至生死大息以为期。悉心体究此道,岂不恢宏广大吗?

又慧远公制有《念佛三昧序》云:何以称为三昧呢?就是思专、想寂的意思。思专,则志向专一而不移。想寂,则气度清虚、神志明朗。气度清虚,则心智恬静而能照见诸法。神志明朗,则凡幽微玄妙之理无不透彻。这思专、想寂二者,乃是自然有其相互作用的符合,如能会而为一,就能达到三昧的妙用。又佛说种种三昧,其名称很多。然而论其功高而易进,还是以念佛为先。如果与平常修习众定的所缘境相比,用不着去评论其优劣,自然可以知晓。

谢灵运《净土咏》云: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颓年安可寄,乘化必晨征。

你今既问未见有人往生净土后而回来相报的事迹,那么,我就随举一例吧。当时参与慧远公莲社的阙公则,他发愿往生后一定回来相报。阙公则往生后,与他共同立誓的莲友们,在洛阳白马寺,夜间为阙公则作忌日诵经回向。其时整个山林佛殿,皆作黄金色。众人皆闻空中有声音说:我是阙公则也。以前在莲社时祈愿往生极乐宝国,今果然满我所愿,故来相报。话说完后就寂然无声。当时有高僧支道林为此作赞曰:

大哉阙公,歆虚纳灵。

神化西域,迹验东京。

徘徊霄虚,流响耀形。

岂钦一赞,示以非冥。

又有名士虞孝敬作赞曰:

猗欤公则,先甘法味。

知我者希,其道乃贵。

金光夜朗,玉颜朝晬。

不舍有缘,言告其类。

念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安法师:《念佛圆通章》念佛见佛 大安法师:《念佛圆通章》念佛见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连自己师父都不要多看,回家老实念佛! 连自己师父都不要多看,回家老实念佛!

这样念佛就不老实 这样念佛就不老实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聋哑人念佛,火车撞摔竟无碍;真诚忏悔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二 聋哑人念佛,火车撞摔竟无碍;真诚忏悔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二

放生、念佛治好了我的两种绝症 放生、念佛治好了我的两种绝症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忠臣孝子一念佛,声音达三界 忠臣孝子一念佛,声音达三界

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 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

放生仪轨:夏日放生宜速行 以志诚念佛持咒为本 放生仪轨:夏日放生宜速行 以志诚念佛持咒为本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大势至念佛 圆通章 要义 大势至念佛 圆通章 要义

简体注音|念佛仪(诵经念佛) 简体注音|念佛仪(诵经念佛)

文钞续编|灾难时令念佛及念观音,是从根本救济之法(赵木木恭诵) 文钞续编|灾难时令念佛及念观音,是从根本救济之法(赵木木恭诵)

放生功德:放生为什么一定要授三扳依及念佛? 放生功德:放生为什么一定要授三扳依及念佛?

寺僧一百多工资其念佛,他说:“佛来了!”端坐合掌而逝 寺僧一百多工资其念佛,他说:“佛来了!”端坐合掌而逝

用计数器念佛与念珠念佛的功德有区别吗? 用计数器念佛与念珠念佛的功德有区别吗?

为念佛把家务全摊派给丈夫,我在学佛误区打转了 10 年 为念佛把家务全摊派给丈夫,我在学佛误区打转了 10 年

我对乌龟念佛号,她竟然听的懂 我对乌龟念佛号,她竟然听的懂

念佛时出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念佛时出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笃信正法,往生极乐——81 岁慈母念佛往生 笃信正法,往生极乐——81 岁慈母念佛往生

念佛感应弗成思议,头上的伤口竟然自动愈合 念佛感应弗成思议,头上的伤口竟然自动愈合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念佛要用真心来念 念佛要用真心来念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游名山不愿西方 游名山不愿西方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