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集 各宗地位略判的先行概念

2023-12-12 宗通与说通

由 正纬老师开示:各宗地位略判的先行概念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从今天开始的几个讲次,将由我为大家讲解《宗通与说通》第七章、各宗地位略判。在进入《宗通与说通》第七章的正式内容之前,应该要先跟大家交代一些基本的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因为我们等一下既然要讲到宗派的这些事情,理论上要对这些名词要先有一些了解。首先我们看看宗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宗就是宗旨的意思,也就是最高指导原则,或者是讲的是核心义理的意思。比方说,我们说卫生署这个组织,它成立的宗旨就是要促进及保护全民的健康福祉,所以这个是它成立的宗旨。所以在卫生署整个运作的期间,它都不能够偏离、不能够违背这个宗旨。又譬如说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的宗旨,也是一样要推行消费者的教育,增进消费者的地位,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样的,在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运作的整个期间,它也不能够偏离这些宗旨。所以,宗旨对一个组织来讲,或是对一个学派来讲,它始终都是核心的事情,不能够轻易的改变的。

那么教的部分呢?教就是所谓的教法或是教化,也就是教导弟子学习的方式。在世间法来讲,我们可以说,你在教导弟子们学习音乐、学习科学、学习文学等等;而出世间来讲,我们可以说,佛陀如何教导弟子们种种的教法,都是教的范围。所以我们说,佛教其实指的就是 佛陀的教导。那 佛陀的教导,比方说里面还有所谓的四不依,也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个是四不依的内容。

那门的部分呢?我们说门就是所谓的分类的意思。所以,如果我们说教门或是法门的时候,我们指的就是 佛陀的所有教导,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佛法。如果讲到宗门呢,指的就是 佛陀所有教导的核心义理。所以我们如果有谈到宗这个字的时候,表示它就是一个核心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我们接下来就当然会问到,佛教有所谓的核心义理吗?我们来看看,我们说学佛、学佛,学佛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最起码的,我们希望要能够消除烦恼,要能够解脱生死;甚至我们说,对于大心的菩萨来讲,我们希望最终就是要和佛一样,成就无量功德,摄度无量众生。

那既然学佛有这样的目的在,我们首先就要问:真的有诸佛吗?还是佛只有 释迦牟尼佛一个佛呢?我们来看看,经中的实际上的记载的确有许多的佛菩萨。比方说,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面有记载:【如是十佛成正觉,各坐七宝菩提树,前佛入灭后佛成,不同化佛经劫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这个经文的部分表示了有十尊的佛前后成正觉,那就告诉我们了的的确确有不只是 释迦牟尼佛一尊佛,其实有很多的佛。类似的经文还有很多。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上,也有许许多多的学佛人有了许多跟佛菩萨感应的事实。所以,其实确实是有许多的佛。

那么这一些诸佛所证的内容又是如何呢?我们接下来再继续引一些经文给大家看。首先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又有说到:【诸佛以法为大师,修心所证菩提道。法宝三世无变易,一切诸佛皆归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有提到了法宝三世无变易。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这表示说诸佛的法宝不管是过去、现在乃至于未来,它都是不变易的。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部经文是《方广大庄严经》里面有记载:【获得胜甘露,无上大菩提,同诸佛如来,所证真实法。】(《方广大庄严经》卷十)这里面的经文讲的是同诸佛如来,跟过去的诸佛一样,所证的都是一样的真实法。然后我们再看《大般若经》里面的经文写说:【若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证得法,我亦当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五十九)这里面又再次显示了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所证得的法。那么一个大心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就要有这个心念,就是说这些诸佛所证得的法我当然也是会证得。

所以这些经文显示了什么呢?一方面,它告诉我们确实有诸佛存在,并且它还告诉我们诸佛所证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法同一味,所以才会说法宝三世无变易。另外,在这些经文里面也强调了我今亦复然,得如是妙法,或者说诸佛所证得法,我亦当得;这个表示说,所有按照 佛的教导、按照 佛的开示确实修行的菩萨们,到最后也必然会证得跟诸佛一样的境界。除了诸佛之外,其实我们有深入修菩萨道的同修们,大家应该也都会知道,诸菩萨的各个修行的位阶,关键所证的内容也都是一样的。比方说菩萨七住明心,破参明心所证得的如来藏的总相,这个总相的内容不仅跟佛经一致,并且每一位破参明心的菩萨讲起来这部分的总相内容的时候,也都是一样的,所以也一样是法同一味。所以我们说学佛呢,学佛一定要能够亲证。所谓的亲证就是要亲自的体验、亲自的证明。那要体验什么呢?要体验,亲自体验证明菩萨道的各位阶,并且最后一定是要亲自的体验证明佛陀的果位。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究这些亲自证验的内容呢,有一些人说诸行无常是唯一永不灭的理法,或者说无常才是宇宙唯一永恒的理相,或者甚至说世间唯一的真理就是无常,这一些话我们在外面常常会听到。这一些关于无常的认知,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些无常,所以他们会觉得必然没有所谓的常住的性质,所以用无常似乎就可以推导出空的性质出来;这个部分其实指的就是基于现象界的无常所来的空的认知,我们就把它叫作现象界的无常空。那么也有一些人说:佛教的真理啊,是万事万物乃相互依恃而存在,所以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独立的存在;那正因为它们是相互依赖而存而显,所以也必然没有哪一个事物有独立的性质,这样不是也是正好证实了所谓的空吗?所以呢,这个部分也是一样,它是基于现象界的彼此事物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观察到无自性,而得到所谓的空的认知,所以这个部分我们把它叫作现象界的无自性空。可是在这里要跟各位菩萨说,如果你真的按照 佛的教导,依蕴处界十二因缘仔细去观行的话,等到你观行了,有到位之后,你就会知道现象界的无常空、现象界的无自性空,并不是解脱修行的核心。

实际上解脱修行的核心,我们首要还是要回到所谓的三法印,也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个法印来验证看看,我们所证悟的、所体验的这些道理,到底是不是符合真正要我们体悟、要我们证悟证验的。从三法印的实际内容来看,实际上诸行无常这一印里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现象界的无常空;同样的,诸法无我的这个印也远远超过了所谓的现象界的无自性空;更何况现象界的无自性空跟无常空这两件事情,都还没有触及到所谓的涅槃寂静这一个印。那么我们说三法印,三法印的全体也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个法印,它是整体的、不可或缺的;凡是您如果有按照 佛的教导确实去作观行的话,您就会知道三法印确实缺一不可的。那么三法印全体所指向的证果,就是在《阿含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的离欲、灭尽、涅槃,这是真实的解脱;或者我们如果更进一步的话,就会证到所谓的八不中道的总相,那就是真正的自在。

以上所讲的三法印,或者讲到的灭尽、涅槃,或是八不中道等等,这些就是诸佛所证不会随着时空流变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这些内容,过去诸佛所曾经证得,现在诸佛也应该会证得,未来的诸佛同样证的部分也是这些道理;所以这些道理并不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有所变化。那么实际上呢,以上我所讲的这些总相的内容,也是诸菩萨起修时所需要证悟的。所以,由此我们就要跟大家说,佛法的的确确有不变的核心要义,这个也就是佛法不同于世间的诸多的哲学或是律法的其中之一。所以我们说学佛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们要确实依循 佛的教导,这样子我们就必然可以亲证真实的解脱、真正的自在;而且这里面谈的解脱与自在,它的内涵不是只有现象界的无常空、无自性空。实际上只有按照这样真正的去观行、去证悟,才可以了解到真正的空的义理,这个空的义理并不是无常空跟无自性空所能含摄的。关于这些的教导就是所谓的法门,所以我们回到我们刚才讲的部分,就是说宗门是不会改变的。

那至于法门呢?我们说法门就是 佛陀的教导。既然是教导,既然是教法,那一定会视当时的环境跟当时的对象,而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比方说关于三法印里面的第一个法印诸行无常这个印,如果要教导人家能够认清、认识这个印的话,我们可以说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讲,我们可以让他来观察世事是如何的无常,乃至于观察现象界诸般事物的无常;再学得久一点,我们可以看他的状况,比方说可以让他依着世间的老、病的现象,来让大家能够看到身、口方面这个两个行的无常;甚至可以说藉由死的观行,能够让大家观行到意行的无常。所以光是诸行无常的这一个道理,要让弟子们能够顺利的能够学习的话,教导的方式就会顺应弟子当时的心性状态而有所不同。

同样的,三法印里面的第二印诸法无我印呢,谈到诸法,其实也可以从眼、耳、鼻、舌、身、意诸法一一的切入,并且又可以适应从学的人到底是眼的方面容易入,还是耳的方面入等等,而有不同的侧重范围。比方说,可以从眼见的方式开导他,让他去体会到诸法是如何的无我;或者从耳闻声音的方式,让他能够体会诸法是怎么样的无我性等等。所以从这些例证我们可以看到,法门就是 佛陀的教法。既然是这个教法,一定是要观机,要看看学的人他的根机如何,要调整说法的内容,所以我们说是要观机说法。

那另外一个比喻,就是所谓的因病与药,也就是看这个患者得了什么病,然后就开什么药。这个就是把世间的医生,医生在从业的时候因病与药的方式,拿来比拟说 佛陀在说法也是一样的;要看众生患了什么病,就说什么样的法,就如同给什么量、开什么样的药方一样。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来看,其实经论也不外乎就是佛菩萨的教法,那有关于《华严》、《阿含》、《般若》等等的这些经论,其实也都是适应众生的根器,而有所不同的侧重。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其实指的就是什么?就是佛门里面的许多的教法;既然是教法,既然是因病与药,当然是会因应目前的对象而有所不同。

比方说我们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也看到 佛陀在教舍利弗的时候就说到(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说:如果是炼金师的儿子,那么你应该要教他数息法;那同样的浣衣之人的话,你应该要教他修白骨观。这样子因应他的根器去教他,这样子他才容易入于解脱的境界,这个是在《大般涅槃经》里面所记载的。所以呢,关于这些教法的内涵,的的确确是要因应求法众生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有些人就会说:既然是这样子的话,那是不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呢?关于这些人,有一些人甚至会说: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横看成岭侧成峰,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通,只要一门深入,即可证无上菩提,乃至成佛。这些说法到底是对或不对呢?

我们来看看,还是回归教法的本质,就是要观机说法、因病与药;可是这个教法既然是如此的话,时机、对象、病因一定都有所不同。我们举例来说,假如说我们现在有肠胃炎的药跟头痛的药,依据本意来说,治疗疾病的药物皆有相同的目标,也就是要免除病痛,使人恢复健康;所以从他的药物的本意来讲,的的确确肠胃炎的药跟头痛的药是一样的。可是肠胃炎的药却不等于头痛的药,因为当我们头痛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治头痛的药,不能拿肠胃炎的药来治头痛,反之亦然。

所以呢,如果我们谈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比喻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反思:如果它根本不是通往罗马的大路,那怎么办呢?又如果罗马只是所谓的一个休息站,那又怎么办呢?再来说,一般人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也应该要反思:如果你在看的时候,你的眼睛本来就不健康了,那么你横看、侧看也一样看不清楚呀!同时,即便你的眼睛好了,你在横看、侧看的时候,还必须要确定说你所看的是不是究竟的那一座山,你去登那座山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说,从这些例子我们晓得,我们再回到因病与药来解释。也就是,肠胃炎的药跟头痛的药它的利益是相同的要使人恢复健康,可是它的功能作用却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看,患了什么病就应该要吃什么药。

同样的,但是我们要回头来检视,我们大家真正希望的是要有全面的健康,对不对?所以我们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通的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应该要把它稍微修改,变成八万四千正法,每一法都有用途。也就是说,佛法的修证就如同我们希望追求全面的健康一样,应该是一个全面性的修行、全面性的修证,应该要根据我们现在所欠缺的、所需要修证的内涵,我们有所侧重;但一旦我们修正过了之后,我们要再往下一步走的时候,我们就要看看下一步到底侧重的又是什么样的内涵。

我们在这一章里面所会看到的宗派,包含所谓的三论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唯识宗等等,这些宗派其实都有所侧重。比方说三论宗,就是以三论作为一个宗派建立的基准,宗派所有的论说都以三论为基准。这些宗派既然都是专擅修习特定的法门,显然它也跟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很像,也就是说,它都是根据众生所患的是什么样的毛病,所以需要用什么样的法门来对治。可是,正如我前面讲的,我们希望有全面性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要全面性的修证。也就是我再提醒大家一下,就是八万四千正法每一法皆有用,佛法的修证也是如同一样,我们要追求全面的健康,所以我们佛法的修证,也应该要全面性的修证,不可偏废。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面,我们第一个很重要要把握的原则就是全面性的修证佛法。第二个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我们要知所从来、监古知今。也就是,我们要看到古圣先贤们,他们在宗派里面所成立的学说,所着书、所写出来这些道理里面,有没有因为固守在宗派的范围里面,忘记了全面性修证佛法的大前提,而导致于他们所修证的内涵有所偏差。这个是我们在底下章节里面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些内容。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2024-02-04 21:51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沉香在宗教中的地位 沉香在宗教中的地位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大安法师:净土宗在佛的一代时教中占据何等地位 大安法师:净土宗在佛的一代时教中占据何等地位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93集 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刘正莉老师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02集 禅宗地位之判教 蔡正礼老师

第093集 如何从我与无我中入不二法门  正贤老师 第093集 如何从我与无我中入不二法门 正贤老师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用哲学概念“体、相、用”解读《心经》 用哲学概念“体、相、用”解读《心经》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索达吉堪布:福报大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可是他们往往不幸福 索达吉堪布:福报大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可是他们往往不幸福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

日常的佛心行禅:婚姻:一个数学概念 日常的佛心行禅:婚姻:一个数学概念

[拉珍文集] 需要理清的几个概念 [拉珍文集] 需要理清的几个概念

莲素会养生素食概念中环境最高雅的餐厅 莲素会养生素食概念中环境最高雅的餐厅

传递环保概念,斯洛伐克的绿色素食餐厅 传递环保概念,斯洛伐克的绿色素食餐厅

69佛教对于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69佛教对于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寂静法师:财富、地位、名声的三个要素

佛教名词:弥勒佛是谁 - 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 - 道场在哪 佛教名词:弥勒佛是谁 - 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 - 道场在哪

印度:越有地位、越有文化越吃素 印度:越有地位、越有文化越吃素

宏法利生 摩诃法王与大德们的修证地位 宏法利生 摩诃法王与大德们的修证地位

道德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济群法师:佛教经典里的概念术语 济群法师:佛教经典里的概念术语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略谈菩萨十地位 略谈菩萨十地位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理解劫运的概念 理解劫运的概念

第093集 除粪人尼提_善恶因缘_果报难思议 第093集 除粪人尼提_善恶因缘_果报难思议

​这有地位时对你很热情,没地位瞬间变脸,果报如何? ​这有地位时对你很热情,没地位瞬间变脸,果报如何?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除种种重障,必先行忏悔 除种种重障,必先行忏悔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张尚德教授:船子诚大禅师在中华精华文化中的地位 张尚德教授:船子诚大禅师在中华精华文化中的地位

其它:佛教中的“多闻”概念(冉云华) 其它:佛教中的“多闻”概念(冉云华)

慧光法师:慢慢说、且先行 慧光法师:慢慢说、且先行

业露华:慧远的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业露华:慧远的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净空法师:大乘教上隱現兩個字我們要有概念

昭慧法师:依佛法以观人类胚胎(胎儿)的地位 昭慧法师:依佛法以观人类胚胎(胎儿)的地位

当年你是四害之一,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地位都不一样了!

以量子力学解释佛教概念

净空法师:文殊、普贤怎么会有那么高的地位?

这个寺庙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受佛教界的重视

实际上讲根本就没有生死,学佛的人首先要承认这个概念

净空法师:念佛人没有明确这个概念的,想念佛往生有点难度!

越南是佛教国家,和尚尼姑地位很高她们结婚前都是吃素。

这个寺庙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受佛教界的重视!

愈是地位高的人,愈是谦虚、愈和气,没有什麽火气,

净空法师:我对数目没概念,一生没算过过账

唯一剿除妖王被降职的菩萨是谁?佛教地位不高,民间到处有庙宇?

宏海法师:除种种重障,必先行忏悔 宏海法师:除种种重障,必先行忏悔

为什么越是信佛的国家,女性的地位反而越低下? 为什么越是信佛的国家,女性的地位反而越低下?

中国的鬼概念和印度的轮回的鬼道是有区别的 中国的鬼概念和印度的轮回的鬼道是有区别的

本源法师:一定要多培养福德 来承载你的地位 本源法师:一定要多培养福德 来承载你的地位

时装界也开始流行“全素”概念 比如纽约这家新开男装店 时装界也开始流行“全素”概念 比如纽约这家新开男装店

仁清法师:往生西方和证果、开悟是不同的概念 仁清法师:往生西方和证果、开悟是不同的概念

一般人心目中的成功,离不开对财富地位等的追求。该怎么看待一个人是否成功? 一般人心目中的成功,离不开对财富地位等的追求。该怎么看待一个人是否成功?

道新概念素食自助营养餐厅 道新概念素食自助营养餐厅

拥有名声和地位对佛法修行人是否有益?

我们对鬼道的概念有些误解 我们对鬼道的概念有些误解

弥勒佛在佛教中的地位 弥勒佛在佛教中的地位

被误解的佛教概念:“三千世界”本意原来是这样! 被误解的佛教概念:“三千世界”本意原来是这样!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格鲁派地位最高的寺院:哲蚌寺 格鲁派地位最高的寺院:哲蚌寺

无我的空性概念,及与慈悲的关系 无我的空性概念,及与慈悲的关系

佛教的色与世俗常说的是一个概念吗 佛教的色与世俗常说的是一个概念吗

佛教的“色”与世俗常说的“色”是一个概念吗? 佛教的“色”与世俗常说的“色”是一个概念吗?

 从小故事中解悟哲学基本概念 从小故事中解悟哲学基本概念

修行并非我们概念中的样子 修行并非我们概念中的样子

美国第一家纯素食概念医疗中心即将开业 美国第一家纯素食概念医疗中心即将开业

莲素会——养生素食概念中环境最高雅的餐厅 莲素会——养生素食概念中环境最高雅的餐厅

不可不知:与“盂兰盆节”有关的三个重要概念 不可不知:与“盂兰盆节”有关的三个重要概念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香港首家绿色食品概念店Green Common来了!带你体验一站式绿色购物之旅 香港首家绿色食品概念店Green Common来了!带你体验一站式绿色购物之旅

需要澄清的概念:持斋并不等同于吃素

市场兴起“素食概念” 食素者多追求健美 市场兴起“素食概念” 食素者多追求健美

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万物生有机概念素食餐厅 万物生有机概念素食餐厅

《吉祥经》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 《吉祥经》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

《优婆塞戒经》在三藏典籍中拥有怎样的地位? 《优婆塞戒经》在三藏典籍中拥有怎样的地位?

素食名人:齐豫茹素 五行概念让身心更均衡 素食名人:齐豫茹素 五行概念让身心更均衡

齐豫茹素 五行概念让身心更均衡 齐豫茹素 五行概念让身心更均衡

动物保护 佛教应重回领军地位 动物保护 佛教应重回领军地位

竹炭食品”健康概念包装下的伪命题 竹炭食品”健康概念包装下的伪命题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希阿荣博堪布答: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素食是生命最佳的起点 素食的概念 就吃素素食网 素食是生命最佳的起点 素食的概念 就吃素素食网

佛教的概念,认识佛教 佛教的概念,认识佛教

传递环保概念,斯洛伐克的绿色素食餐厅 传递环保概念,斯洛伐克的绿色素食餐厅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