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佛教概念:“三千世界”本意原来是这样!

2017-01-12 佛学入门

“三千世界”的本意原来是这样!(资料图)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因为教义依据《妙法莲华经》而来,所以又称法华宗。

天台宗把世界众生分成了十类,称为“十界”,从低到高分别是: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和佛界。

这个划分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和大乘佛教大部分宗派的世界观都差不多。前面六个是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后面四层说的是超越了六道轮回的修行得道者。

特别的地方在于,根据“八不中道”的观点,不是说事物之间没有差别么?

那么,这十界之间的区别本质是不是一种虚妄,一种假相?

就像唯识学说的那样,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才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生活在六道等不同的世界里。天台宗也认为,我们以为世上存在不同的十界,是一种偏执的表现。其实每一界,本身已经具足了全部的十界。用白话说,就是人界里也有地狱界、天上界等十界。这个观点的术语叫做“十界互具”。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既然事物之间没有大小的差别,那么,我们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不也应该没有大小的差别吗?我们一个细微的个体不也应该具足十界吗?

对的。天台宗就是这样认为。

它认为人的一个念头就能具足十界。因为每一界都具足十界,那么十乘十,一共有一百个法界。又因为天台宗认为一切法具有十种属性,叫做“十如是”。一百个法界再乘以十如是,就成为千如法界。天台宗又认为,千如法界中的每一如法界又包括“三世间”,因此组成了“三千世界”。这里的三千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万法。

众生一念之间包含了三千世界,用术语来说,叫做“一念三千”。照此推论,不光是我们的一念,实际上,世上万物,哪怕是一粒微尘,都应该具足整个世界。

还可以更进一步说,既然事物原本不存在时间的概念,那么我们不仅一念包含此刻的三千世界,还应该包含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时间里的三千世界。

这叫做“一念三世”。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可以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部的一切事物。这听上去很神乎其神,却是在消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之后理所当然的推论。

十界都包含在众生的一念之中,这也就意味着,地狱和佛国之间其实没有距离。理论上,我们一念之间就可以进入佛国。而之所以众生还没有成佛,是因为众生无明,没有体悟到一念三千等佛学道理,起了偏执之心,误以为自己生活在某一个法界之中。

一念三千,还可以推导出一个很让人惊讶的推论。

众生一念包含十界,那也就是说,最恶的一阐提的一念中也包含了佛国,最善良的佛一念中也包含了地狱。

前一句我们好理解,这正好证明了“众生皆可以成佛”。但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佛是最纯净的,怎么内心中还能包含了地狱、凡尘这些污染了的世界呢?

再者,众生和佛的内心都包含了全体世界,那众生和佛还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天台宗的理论中最惊人的部分了。

天台宗说,佛的一念中不只有纯净的佛国,也有被污染的其他十界,这些都是佛的一部分。所以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大师说,佛是“性具善恶”的。

佛不仅具有善良,也具备邪恶!

当然,佛和众生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佛虽然和众生一样“性具善恶”,但佛能“通达性恶”。也就是说,佛虽然具备善恶,但不会被恶所控制、所左右,不会被邪恶污染。智顗说,只有认为佛具善恶,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佛为了教化众生,会去做一些“恶事”。只是佛做这些“恶事”,却不会被恶污染控制,也就不会堕入轮回之中。

天台宗还有很多其他观点,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一念三千”说。

在传统的佛教里,无论是中观还是唯识,都给众生成佛的路上设置了层层关卡。

传统的佛教讲六道,讲众生脱离六道后要成为阿罗汉、成为菩萨、再成为佛,道路漫长。

唯识学虽然表面上和天台类似,认为六道都是人的内心变化出来的幻相。但是在唯识那里,心识对外界的变现是由有漏种子决定的,并不是主观想“净”就“净”,“转染成净”的道路同样也漫长崎岖。

而天台宗说“十界互具”,说“一念三千”,等于打破了十界之间的巨大的鸿沟。虽然天台在实践中,仍旧强调佛和众生的区别,强调人要成佛应该刻苦修行,但是起码在理论上,“一念”和十界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而且,全世界的万物都包含在我自己的一念之间,可以让人体验到极大的自由。用劳思光先生的话说:“永远无限制亦无保证,凡可作圣,圣亦可堕凡,念念之间,自我随时升降。”

这一方面是给修行者们指出了一条便捷的道路,只需一念就可成佛,远比传统修行的层层努力更为“轻松”。另一方面则是告诫众生,无论人的根基如何,一念之间就可能直堕地狱。众生要时时警惕,勿辍修行。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看电影《西虹市首富》感受无奈世界,善良才是最大财富 看电影《西虹市首富》感受无奈世界,善良才是最大财富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这样念佛就不老实 这样念佛就不老实

这样打坐才有意义! 这样打坐才有意义!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夏季素食减肥食谱 窈窕不节食这样吃 夏季素食减肥食谱 窈窕不节食这样吃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原来,女人要的温暖本不在丈夫那里,而在自己身上 原来,女人要的温暖本不在丈夫那里,而在自己身上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