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把贪嗔妄想都布施出去!

2023-06-09 修伏性障

接着,还有六法能够自利、利他,这六个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一般来说,佛子们对于应该要念佛、念法、念僧,心中都能信受不疑;但是对于为什么还要念施、念戒、念天,则是心中有疑无法信受。各位菩萨!我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瞋,就应该把瞋给布施掉。能够这样时时念施,难道你不能得到利益吗?对于财物的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得要常常念着有没有机会布施给众生,有机会就赶快去做,这也叫作布施。菩萨如果不能修布施行,那他就不是菩萨。菩萨不管是在内门修六度万行,或者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第一度都是檀波罗蜜,都是必须从布施开始修行。而这六度是有次第性的,佛在后面会告诉我们。既然布施这么重要,那我们当然得要时时刻刻念着布施,所以六念的第四念就是念施。

第五、要念戒,要常常注意自己有没有犯戒。在还没有证悟之前,要以表相戒、有戒相来受持戒法;证悟以后则是依止于道共戒而住;如果是有禅定上的修证时,则是以定共戒为戒。一个已经找到生命实相的人,他对于戒的看法有四种:第一、不着有戒。所谓有的戒,就是指佛教以及外道的那些正戒,这都是以五阴为根本来制订的戒,所以称之为有戒;五阴是有,这个五阴在世间活动也不离有,所以从五阴的有而制订的各种戒,就称为有戒。已经明心的菩萨不再执着这种有戒,所以他不受五戒,而以道共戒为戒。第二、不非戒取戒。所谓非戒取戒,就是指外道邪戒,譬如六十二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等等有很多的戒,拢拢总总非常之多。施设这些戒,是因为那些外道由于不明白实相而施设的戒法。而一个已经证悟的菩萨,自然能够了解:这些戒都是外道不明白实相而施设的戒,因此能够远离非戒取戒的施设。第三、不取相戒。不取相戒的意思,是说他以道共戒摄心而住。一般佛子受持戒法都有戒相----那就是从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式叉摩那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一切戒都有戒相,规定人们不可以做什么,或必须做什么,都有戒的表相。但是找到如来藏以后,他发觉到这些戒都是因为五阴而有,而他从实相心的立场来看这些戒,认为这些戒其实对他没有意义,所以他就以道共戒为戒,摄心而住。他从所证的真实心出发,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做,不会被一切戒相所束缚,这就是不取相戒。第四、不取佛戒。对已经证悟的菩萨来说,佛戒也是一种施设。戒是 佛所制订的,但是 佛制订了这些戒是为了一切佛弟子的五阴而施设。如今你已经明心了,是谁在持戒呢?持戒是妄,持戒是色身持戒,是受、想、行、识持戒;在真如佛性之中没有戒可犯、也没有戒可持,即使 佛所制订的戒也是一样。所以明心见性之后,对于戒的看法,他是不着有戒、不非戒取戒、不取相戒、不取佛戒,他以摄心为戒、依道共戒而住。像这样的胜妙戒,菩萨要常常忆念着,能够不违背才是真持戒,这叫作念戒。以上介绍的是念戒。

接下来,继续说明念天。为什么要念天呢?那是因为天比人有较大的福德;我们想想看:欲界天人,他们为什么能够生欲界天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但持五戒,还兼修十善,所以才能往生到欲界天中。色界天人,为什么能够生色界天呢?因为他们除了修五戒、十善以外,还要加修禅定,证得初禅到四禅的定境,所以往生后生到色界天。我们如果没有证得禅定,就得要忆念色界天人的功德,使自己未来有机缘时也能修证禅定。色界天的三禅以下诸天,或者有身乐,或者有心乐,或者身心俱乐;那我们反观自己:有没有身乐?有没有心乐?乃至有没有身心俱乐呢?结果都没有,或者只是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菩萨既然要广度众生、要统领众生,当然也应该多多少少有些禅定的证量才行;否则当诸天来到人间,看到菩萨虽然智慧很胜妙,但是禅定功夫却远远不如他们时,他心里就会有些瞧不起你了,那你又如何摄受他们呢?因此,菩萨如果四禅八定都能具足,他当然就不敢瞧不起你了,因为他的境界你都知道,而他却不知道你的四空定境界,他还能瞧不起你吗?而且,菩萨因为有无生法忍,所以证得的禅定境界虽然同样是四禅八定,但比起天人们要超胜多了!所以天人们讲不出来的境界相,菩萨还能讲给他们听,这时他们还敢瞧不起你吗?当然得要让你在正法上来统领他们了!譬如当今的佛教界,有谁敢来跟 平实导师讨论禅定呢?以前曾经有人自称说他证得初禅、二禅,但是都不敢来和 平实导师谈论;纵使准备了许多资料,也是不敢来谈的。因为 平实导师可以完全不必准备数据,就可以从欲界定、未到地定,一直讲到初禅、二禅的证境,对于这里面所有的过程、内涵以及演变的状况都了如指掌呢!换句话说,忆念天人的境界而努力修证禅定功夫,当和天人一样有禅定功德时,天人就不敢轻视你;纵使你没有神通,他们也不敢轻视你。因此,菩萨应该要常常忆念天人的境界,也应当努力修证自己的禅定功夫。

以上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六法如果都能具足,就能自利、利他。然而,佛有什么样的功德呢?佛有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一切种妙智等等,总有一百四十种不共声闻、缘觉、菩萨的功德,当你越了解就越会想要忆念佛。而法有什么功德呢?二乘菩提的法可以使人出离三界生死,功德很大;而大乘菩提则可以使众生究竟成佛,那功德可就更大了,当然你得要心心念念忆念着法。僧宝的功德也很大,譬如二乘声闻僧能度人得解脱,大乘菩萨僧能度人得般若以及解脱,那你为什么不念僧呢?所以应该要常常忆念三宝的功德,也要忆念施、戒和天,菩萨如果能够具足这六念,就能够自利也能利他。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分别布施经 分别布施经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牛腹蓄乳 布施应随心随力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牛腹蓄乳 布施应随心随力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语言行布施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语言行布施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第59集 如何布施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第59集 如何布施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老天爷让人类吃素!看完的人马上都转出去了! 老天爷让人类吃素!看完的人马上都转出去了!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回事 「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回事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虚云法师开示录-断除妄想 虚云法师开示录-断除妄想

虚云法师开示录-布施 虚云法师开示录-布施

不用财物的布施 不用财物的布施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海涛法师: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 海涛法师: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

〈佛教咒语知识大全〉恭请十方善信布施传法,功德无量! 〈佛教咒语知识大全〉恭请十方善信布施传法,功德无量!

佛教咒语大合集,转发也是法布施 佛教咒语大合集,转发也是法布施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第051集 菩萨转依如来藏之布施  正祺老师 第051集 菩萨转依如来藏之布施 正祺老师

佛教短故事:持斋之法与一月布施 佛教短故事:持斋之法与一月布施

这样去布施功德很大 这样去布施功德很大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永远布施欢喜心 永远布施欢喜心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何不往生兜率疑 何不往生兜率疑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离了妄想,你在什么地方 离了妄想,你在什么地方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道证法师:戒律是去除我们烦恼、妄想、执著最好的清洁剂 道证法师:戒律是去除我们烦恼、妄想、执著最好的清洁剂

称念佛号的功德比布施大亿万倍 称念佛号的功德比布施大亿万倍

布施一月 布施一月

布施的功德

宽运法师:布施的方法 宽运法师:布施的方法

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王菲广行布施结佛缘 王菲广行布施结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