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篇 第八章 实相念佛(念佛三昧)第1~2节

2022-11-27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一节 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

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

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阶段还不是保任的时候。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识,就会跟他指导应该再继续体究。

体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讲的大略相同。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游之中、从风吹树梢里面、人来人往里面、从狗吠猫叫里面、乃至猫咬狗、狗追逐猫也好,一切动态之中去体究。体究之时不可完全外放,一面向外直观,同时将心内照,方容易相应。此阶段必须无相念佛功夫很强方得相应。

黄龙禅师讲过一句话非常的好,叫作生缘处处,这一个阶段的体究,真的是生缘处处。每一个动的境界里面,都有帮我们亲见佛性的因缘。所以,如果佛子没有得善知识的指戳而见性的话,那么应当在此一切的活动之中去观察。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开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自己的佛性,就同时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佛性。

这个见性是以眼见为凭,若不是眼见分明,就不是亲见佛性,就不叫亲见自性弥陀。一旦亲见了,方知佛法大意就在一切六尘之中。众生若觉,何物不说解脱法?何处不说解脱法?哪一条路不是解脱之路呢!然后从眼见佛性的这个境界,深入去观察思惟,便见那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虽然空无形相,却能够在一切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之中自在运作,并且经由佛性,在一切的相上示现。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

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于中道,而没有中道可行。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无取无舍、不来不去,但是却能够在一切的表相上面,随顺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示现来去、示现取舍、示现凡圣。

实相念佛人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叫作超凡越圣,而不住于凡夫和圣人的境界之中。从此,体和用非常清楚的分开,体是真如、用是佛性,真心是体、性用是它的作用。然后由于体用分明,所以能够以各种方便善巧来帮助真正要学佛法的人,那么这个境界就是实相的境界。这个境界又称作念佛三昧。所以在前面观想念佛的第九观里面,我们说:悟明真如眼见佛性,称之为念佛三昧。也就是说念佛三昧就是实相念佛。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佛,不论是有相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都称之为实相念佛。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

念佛人到这个境界,他重新来阅读念佛圆通章所知的见解、见地如何?我们留到下一周再来说明,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第二节 实相念佛人对于念佛圆道章的见地

佛子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以后,再重新来阅读念佛圆通章的原典,就会了解到楞严经是理、事、权、实,圆满分明,更能够判别念佛圆通法门不是持名念佛的法门,而是无相念佛的法门,叫做忆念念佛、忆想念佛。现在我们就以念佛圆通章所属经典的全名(经名),配合这一部经的大意来说明,就能够很容易了解亲证实相念佛境界的人的一些见地。

念佛圆通法门,源出于密教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现在先就经名分析如下:

一、大: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是大。因为过去无量无边,未来无量无边;而现在的心性也是无量无边,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叫做大。

二、佛:佛是真如显现出来的灵明觉了;所以佛就是报身、应身、化身。真如并不是佛,只为了方便说法,施设一个名称叫法身佛,这个才是真实的佛。但对于一般的众生而言,所说的佛就是报身佛,就是应化身佛。

三、顶:顶是说当体不可得。如果可得,就必定可见,所以十方三世诸佛三十二大人相里面,有一种相叫做不见顶相。为什么不见顶呢?因为当体不可得的缘故。真如之中无有顶,亦无有相,没有东西南北,也没有处所,如何说他有一个顶呢?所以当体不可得就叫顶。大佛顶指的就是真如,大佛顶心指的就是本来面目,又叫做本地风光,又叫做菩提涅槃。他无形无相,他不可见。因为真如是世间与出世间的最高无上,所以叫做大佛顶。因此,大佛顶就是指真如。

四、如来:楞严经所讲的如来有三种,第一种如来为: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个就是法身如来,就是真如。第二种如来为:明极即如来,也就是如来的报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灵明觉了至于究竟,这个是报身如来。(灵明觉了的心是一心三身的报身,不是法身、不是真心。)第三种如来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这就是应化身的如来。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加毗罗卫国释种皇宫里面出生为悉达多太子,然后入相成道转法轮,这个就是如来应世。为应世间众生因缘的成熟而降临世间,自觉圆满而又能够觉悟有情众生,这叫应身如来,是楞严经里面所讲的第三种如来。我们平常感应或梦中感应所见的如来是化身如来。

五、密因:密因有两个解释,第一种解释:楞严经里面讲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这里指的因地心,就是真如、真心。如果以有生灭的、能觉的这个心,做为真如的话,这个心不可能成为将来果地、佛地的因地心。因此,经上讲,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指的就是这个因地发心不真实,以生灭的、能知能觉的这个心,要想发心成佛。因为发心时的这个心不真实,所以要成就果地无上正等正觉,就很迂曲,要不停的轮回多生多世,不停的再去探索。我们必须以无生灭性的真如做为因地心,来圆成果地的修证。因为这个因地心,是外道、凡夫所不能知,所以叫做密因。密因的第二种解释:佛子开悟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要再假藉四禅八定、首楞严定等等无量百千三昧,做为事修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以四禅八定里面所生的各种神通、境界和乐受做为目的,这一种知见和修学四禅八定、首楞严定、无量百千三昧的修证境界,是基于真如为根本而修,这个也是凡夫外道所不能知,所以叫做密因。

六、了义:所谓了义,楞严经说: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因此一个人修得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的时候,应当很详细的去加以审查、观察,我现在所谓亲见自性弥陀的这一个真如,跟我以后究竟成佛时的那个心,是不是同一个?如果不同,那就不是了义。如果我现在亲见自性弥陀所护的这个真心,和以后究竟成佛的那个真心,是同一个,这就是了义。既然这一部经所讲的,是了义的法,因此念佛圆通的修行法门,必然是了义之法。所以我们可以用持名念佛做为方便,来接引佛子进入这个法门,但不可以把念佛圆通解释为持名念佛的法门,因为念佛圆通法门是了义法门,而不是方便法门。

七、诸菩萨:诸菩萨是指一切已经觉悟了,而来自度度他的有情众生。所以楞严经所讲的诸菩萨,是指已经亲见自性弥陀的人,乃至亲见自性弥陀的其它五道的众生。

八、万行:所谓万行,是借著事修来圆成果地觉--无上正等正觉。楞严经里面说: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那就是说,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现在已经得到初果了,已经断了世间三缚结的见惑,但是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累积著过去无量生以来的各种虚妄的习性,这些习性,要从事修上来断,才能够到达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事修指的就是四禅八定、首楞严定等等无量百千三昧。

楞严经一开始是讲修证二十五种圆通法门所应该知道的关于真如佛性的知见,然后再由二十五位菩萨说明他们各自证得圆通境界的二十五种法门,这个就是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接下来就讲事修的各种三摩地,包括四禅八定以及证入五蕴空的境界在内,这个就是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在事修方面,就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开示这些原则之后,就开始讲:戒杀、戒盗、戒淫(在家戒邪淫)以及戒大妄语,这叫四种清净明诲。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的三种渐次的阶段:第一要断五辛,不要吃五辛。第二要受净戒,渐渐断除杀、盗、淫、妄的心,不是断除杀、盗、淫、妄的行;这四种心如果能断,行就能断,就能够修学正定。第三要能够摄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这一些全部都属于事修,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萨万行。所以依照楞严经的经旨,若还没有开悟而修集福德资粮,不能够称为菩萨万行。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

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具足了无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这就是首楞严三昧,这就是妙觉。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经文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所以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念佛圆通章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四个字,但他是净土法门的心要。佛子们学念佛法门而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无生法忍、就是念佛圆通,叫做不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念佛圆通法门是了义的法门,不是持名方便的法门,所以修学念佛法门得到念佛三昧,入了实相的境界之后,再来看楞严经的全名,就可以贯通整部楞严经。另外从念佛圆通章的这个章名,也可以贯通念佛圆通章的意旨。

点赞 3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 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

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性弥陀 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性弥陀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好丑部 第八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好丑部 第八章

“实相念佛”——蕅益大师 “实相念佛”——蕅益大师

念佛三昧~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念佛三昧~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第75集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一) 正德老师 主讲 第75集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一) 正德老师 主讲

第68集 果地实相念佛(六)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8集 果地实相念佛(六)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7集 果地实相念佛(五)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7集 果地实相念佛(五)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6集 果地实相念佛(四)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6集 果地实相念佛(四)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5集 果地实相念佛(三)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5集 果地实相念佛(三)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3集 果地实相念佛(一) 正伟老师 主讲 第63集 果地实相念佛(一) 正伟老师 主讲

第32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师主讲 第32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师主讲

第31集 念佛三昧入门--资粮 正文老师主讲 第31集 念佛三昧入门--资粮 正文老师主讲

庐山净土集 问念佛三昧并答 慧远法师问 鸠摩罗什答 庐山净土集 问念佛三昧并答 慧远法师问 鸠摩罗什答

庐山净土集 念佛三昧诗集序 庐山净土集 念佛三昧诗集序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7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7)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7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7)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注释书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注释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八章:大祸来临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八章:大祸来临

具行法师念佛三昧真火自化感应事迹 具行法师念佛三昧真火自化感应事迹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八章 指微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八章 指微

第二篇 求道与进学 第二篇 求道与进学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什么叫做念佛三昧 什么叫做念佛三昧

第八章:让门都开着 为什么多种选择使我们迷失主要目标 第八章:让门都开着 为什么多种选择使我们迷失主要目标

10 第八章 觉醒 10 第八章 觉醒

09 第八章 安慧妄言识无见分相分 09 第八章 安慧妄言识无见分相分

06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1~2节 06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1~2节

04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1~2节 04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1~2节

09 第八章 般若空义 09 第八章 般若空义

23 第二篇 第九章 后续之修行 23 第二篇 第九章 后续之修行

22 第二篇 第八章 实相念佛(念佛三昧)第3节 22 第二篇 第八章 实相念佛(念佛三昧)第3节

20 第二篇 第七章 果地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20 第二篇 第七章 果地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19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三节 19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三节

18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二节 18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二节

17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一节 17 第二篇 第六章 体究念佛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