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二篇 第七章 果地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2022-11-27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一节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 必定心开

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

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是要一念相应”;无论动中与静中,当他一念相应的时候,他完全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个时候,他的疑情疑念豁然消失掉了,然后觉明现前,极为清明,他就能够去体验那个我们肉眼不可见的真心,以心眼来见到那个不可见的真心,称之为真如、称之为自性弥陀,然后呢!恍然得知,原来这个心就是我!可笑的是自己无量劫以来,一直都被妄知妄觉妄心所欺骗,所以在三界六道里面轮转生死、受苦无量。现在开始,终于一步一步地斩断了生死之流,无始无明从此打破。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

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的关系啊!居然把它忽略了,都没有注意到它。

然后呢!体验过一段时间,转过一个方向来思惟:我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个,而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来面目也是这个。然后呢!就观察到这个真如、这个自性弥陀,从来就不生不灭,从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它从来就没有来来去去,它一向就没有生没有死。有生有死是我们这个妄知妄觉、这个色身,而自性弥陀从来没有生死,所以它寿命无量。我们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一个大劫又一个大劫不停的延续,可是这个真如---自性弥陀从来没有生灭,从来没有出生嘛!所以从来没有死亡。它的寿命无量无边,过去无量无边,将来也是无量无边。而这个自性弥陀才是一切有情众生最后的归依处,也是最初的归依处。到这个时候就真实的、完全的知道,什么叫作归命无量寿佛,原来归命无量寿佛就是归命自己这个真如、这个自性弥陀嘛!

那么体究念佛的人,如果在这个娑婆世界体究很久,而仍然不能亲见自性弥陀,不能悟明真心的话,在往生极乐国后,见佛闻法,得到无量寿佛的开示以后,一样可以悟入、一样可以亲见,可以得无生法忍,到那个时候,也一样可以了知无量寿佛为什么叫作无量寿佛的原因。只是啊!没有悟之前往生,需要一段时间在花苞之中消除性障、增强定力,才能够到这个境界。

念佛人体究念佛到这个地步,就知道归命无量寿佛的真实义理,就是归命自性无量寿佛;因为一切有情生命,莫不是由这个永无生死的自性无量寿佛而出生。到这个时候就知道,诸佛法身就是这个自性弥陀,若无此自性弥陀,便无十方三世诸佛,亦无十方三世一切有情。我人忆佛念佛,今日得证自性弥陀,因此确知大势至菩萨即是空性,即是智慧。

大势至菩萨又叫作无边光菩萨,他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讲的就是体究念佛所修学的过程和所护的境界。所以,他摄受念佛人归于净土,就包括了极乐净土,也包括了惟心净土在内。

第二节 断三缚结、入圣道流

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就已经了知真如和妄心的差别,他可以随时随地清晰的照见真如,然后他就以这个真心来念佛;念佛的时候是念佛的真心,不是念佛的名号、不是念佛的形象。以我真心念佛真心;这个时候,能念与所念都是这个真心;不离这个真心,而念诸佛的真心。就以这个真心来看待色身、来看待妄心、来看待时间、来看待一切空间、一切的事、一切的物,都会跟无常、苦、空、无我相应,因为照见真如、真心、自性弥陀,它的真实、不变异、恒常不变,所以相对照之下,色身变得很虚幻,妄心、妄知、妄觉更虚幻。一般众生以为世界是永恒的,一个大劫虽然非常久远,但是从这个永无生死的自性弥陀来观照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是非常的虚幻、非常的短暂、非常的不实在,因为它终究会坏灭。因此呢!色身的真实感、识心的真实感、时间与空间的真实感都消失掉了。所以他得到了解脱之乐,从此不以五阴为我,从此观见世界的虚幻。

所以,以真心的这个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来观照一切色身、观照一切形象、观照佛号、观照音声、观照世界,就明白这一切都是假有,是因缘生,将来必定也会因缘坏、因缘灭。然后以这个见地来观照念佛的这个形象、佛号的文字和声音、一切诸佛的形相,都只是一种施设,知道这是人为的一种施设,那么心里面就得到一种解脱、一种自在。因为他证得真如的空性,明白一切皆是施设的缘故,便能依次断除身见(我见)、疑见、禁取见等三缚结,而进入圣道之流。

一般凡夫众生、有情众生都认为真实有一个我,从这个我出发,所以执著于五阴的世间和广五阴的世间。但是念佛人亲证真如之后,我们称之为亲证菩提。亲证菩提的时候,他以真如为我,从此不以五阴为我,而真如是一个空性。所以五阴的这个“我”的见解断除了,“以思惟心当作是我,以能听能知的心为我”的这个邪见断除了,以色身为我的邪见断除了,这叫作断我见或断身见。因为我见断的原故,所以疑见就断了,知道世间六十二种外道的那一些见解,都是人为的一种施设,不是真实的道理,所以疑见断了。疑见断除的缘故,接著,因人为施设而制定的各种戒禁取见也就消除掉了。戒禁取见断除了,便不取相持戒,而以道共戒为戒。

那么这三缚结断了,我们说这个念佛人就是出家人了,从此他念佛的时候,就远离一切的相;念佛的时候,真实无相。因为断三缚结、得初果解脱的缘故,所以称这个阶段的无相念佛,叫作果地无相念佛,也称之为真实念佛。这个境界相当于禅宗的开悟、明心。

点赞 3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 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这样念佛是修念佛三昧,不简单!大多数人不知道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

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性弥陀 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性弥陀

【无相恋爱】念佛就像谈恋爱:无相念佛、无相「谈恋爱」 【无相恋爱】念佛就像谈恋爱:无相念佛、无相「谈恋爱」

通过无相念佛,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 通过无相念佛,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寿命部 第七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寿命部 第七章

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念佛三昧~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念佛三昧~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第75集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一) 正德老师 主讲 第75集 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一) 正德老师 主讲

第54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四)正旭老师主讲 第54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四)正旭老师主讲

第53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三) 正旭老师 主讲 第53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三) 正旭老师 主讲

第52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二) 正旭老师 主讲 第52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二) 正旭老师 主讲

第51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一) 正旭老师 主讲 第51集 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一) 正旭老师 主讲

第32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师主讲 第32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师主讲

第31集 念佛三昧入门--资粮 正文老师主讲 第31集 念佛三昧入门--资粮 正文老师主讲

庐山净土集 问念佛三昧并答 慧远法师问 鸠摩罗什答 庐山净土集 问念佛三昧并答 慧远法师问 鸠摩罗什答

庐山净土集 念佛三昧诗集序 庐山净土集 念佛三昧诗集序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七章 佛教徒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七章 佛教徒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 第七章 欲望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 第七章 欲望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偈(gatha)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偈(gatha)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七章:勇猛精进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七章:勇猛精进

具行法师念佛三昧真火自化感应事迹 具行法师念佛三昧真火自化感应事迹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七章恶报1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七章恶报1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七章恶报2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七章恶报2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七章恶报3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七章恶报3

第二篇 求道与进学 第二篇 求道与进学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什么叫做念佛三昧 什么叫做念佛三昧

第七章:所有权的高昂代价 引言 第七章:所有权的高昂代价 引言

09 第七章 法义辨正──如何判断真假开悟 09 第七章 法义辨正──如何判断真假开悟

10 第七章 结论 10 第七章 结论

08 第七章 能持种者方能生六转识,能生六识者只有阿赖耶识 08 第七章 能持种者方能生六转识,能生六识者只有阿赖耶识

08 第七章 胡涂道次地广论 08 第七章 胡涂道次地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