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三

2020-09-08 达照法师

《楞严大义》修道之三

2、三种相续

如何感召了这个世界?佛在《楞严经》里面有详细地说“三种相续”。

第一是世界相续,这是佛教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是本觉妙明当中,觉明明故,明暗对立,而有动摇;由于动摇,而有风轮;由于风轮,风吹鼓动,更有地轮;由于这个地轮,然后有水,水轮、地轮,然后有火,是这样子。整个归根结底,是我们“觉明明故”而生起来的。

那么这个觉明是什么?就是“觉”本来就是明的,我们的本觉真心,本来就是从来未曾间断。比如我见你、你见我;我听话、我做事,非常明了,在这中间不需要有任何的执著、任何的局限。但我们这个凡夫心,关键的是最初的一念他注意在某一个点上的时候,本来是觉明的,本来是本觉的,但是他在本觉当中产生了一个“我知道本觉了”,“我现在知道这么一回事了”。只要他“知道了这一回事”的一念产生了,这一念就叫做无明。表面上,他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实际上他是反而把自己的本觉掩盖住了。由于这样子的一个从觉到明,有明就有暗,明暗相对就有动,有动摇就会有风,有风然后才形成了 “地水火风”这样一个四大组成的这个世界。

“世界本空,空生大觉”。世界本来它的本面是空的,在空当中,我们产生了很多的明明了了的这个觉知性,所以这样构成了一个世界相续。世界在这里相续不断、迁流变化。当初明朝蕅益大师读《楞严经》这段话,当他读到“世界本空,空生大觉”,恍然若失,整个世界一下子就消陨了,然后就见到了本性。所以很多人读《楞严经》里面的语句都能开悟的。世界的本来面目是空性,是空。但这个空呢,并不是眼前的这个虚空,不是对立的空,而是它的本质从来不曾有生,不曾有灭。在这个空中,我们产生了念头,我们产生了一念无明。这一念无明就是:“我现在认识到这个空了。”

从昨天所说的这个“自行车的技术”上,你清清楚楚地看到,每个人都有他各种各样的技术。举手的技术、抓痒的技术。在这个技术上面,你再增加“他是用手在抓他的脸”,这就是明,这就是你明白了其中的一项。而这个明,一旦你注意到这个手,把它的技术忘记掉了,就变成无明了,就这么简单。一个是你明明了了地知道这个技术,一旦知道了这个条件、这个材料以后,你把它的本来面目给忘记掉了,然后就变成无明。因此就开始分别抓的是手还是脸,还是什么,然后才产生了动摇。这无明会有动摇,有动摇就会有轮转,就会有轮回,就会有生死。有动,一定是无常的。无常的法,就说明它生死已经开始,就是世界构成为成、住、坏、空四大劫的最初动力,是这个缘故。

2024-02-04 21:55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广化法师:一心修道报亲恩 广化法师:一心修道报亲恩

达照法师:莲花的果实 达照法师:莲花的果实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觉悟要在身心功夫上点滴做起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觉悟要在身心功夫上点滴做起

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达照法师:发愿为生命做好选择 达照法师:发愿为生命做好选择

达照法师:佛法是要用身心行为去衡量、去测量、观察世界 达照法师:佛法是要用身心行为去衡量、去测量、观察世界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达照法师:要想不二,就学佛法 达照法师:要想不二,就学佛法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缘起大悲咒 达照法师:缘起大悲咒

达照法师:欲 达照法师:欲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一讲 正宗分——大心普济觉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一讲 正宗分——大心普济觉

达照法师:改我们的缘,消我们的业障 达照法师:改我们的缘,消我们的业障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一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一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六讲 正宗分——知足守道觉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六讲 正宗分——知足守道觉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讲 正宗分——出家梵行觉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讲 正宗分——出家梵行觉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智者大师:达照法师:智者大师说的度众生的三个锦囊妙计 智者大师:达照法师:智者大师说的度众生的三个锦囊妙计

宣化上人:修道人为什么不能有情爱的思想 宣化上人:修道人为什么不能有情爱的思想

宣化上人:修道人不可自私 宣化上人:修道人不可自私

宣化上人:修道人要无所求 宣化上人:修道人要无所求

宣化上人:修道不须向外求 宣化上人:修道不须向外求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宣化上人:修道目的;为成佛 宣化上人:修道目的;为成佛

宣化上人:修道人,天天所行所做都不离这六种条件 宣化上人:修道人,天天所行所做都不离这六种条件

达照法师:我们的每个念头象无线电波传遍虚空法界,心只要动 达照法师:我们的每个念头象无线电波传遍虚空法界,心只要动

修道之人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 修道之人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

宣化上人:佛就因为见到这四种的苦,所以发心修道 宣化上人:佛就因为见到这四种的苦,所以发心修道

开悟是真正修道的开始 开悟是真正修道的开始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四、圆教的修证次第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四、圆教的修证次第

为人师表首重自身道德修养,学道修道则应尊师尊教 为人师表首重自身道德修养,学道修道则应尊师尊教

达照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四 达照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四

第66集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第66集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修道的第五难 修道的第五难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非常好的学佛修道基础(不长)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非常好的学佛修道基础(不长)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一人修道全家蒙佑 一人修道全家蒙佑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160岁的修道老人吴云青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160岁的修道老人吴云青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妙祥法师:看破病苦好修道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二十三则·龙施女出家修道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二十三则·龙施女出家修道

观世音菩萨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大悲咒 观世音菩萨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大悲咒

用何心修道? 用何心修道?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修道_修道是什么意思_佛教修道的意思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修道_修道是什么意思_佛教修道的意思

修道的秘密窍门 吃饭睡觉 修道的秘密窍门 吃饭睡觉

黄柏霖警官:赵阅道修道有得的一生 黄柏霖警官:赵阅道修道有得的一生

修福与修道 修福与修道

一个一心想要出家修道的人 一个一心想要出家修道的人

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 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

修道怎么会有个第一呢? 修道怎么会有个第一呢?

修道就有魔 修道就有魔

在什么地方修道? 在什么地方修道?

成就人修道 成就人修道

出家修道要发愿 出家修道要发愿

万佛圣城的修道人 万佛圣城的修道人

修道不要太聪明 修道不要太聪明

修道的秘诀:节食、寡欲  修道的秘诀:节食、寡欲 

富贵修道难! 富贵修道难!

这三样,是最障碍我们修道的东西! 这三样,是最障碍我们修道的东西!

修道人的绊脚石 修道人的绊脚石

修道修的是什么 修道修的是什么

魔是来帮助你修道 魔是来帮助你修道

修道在圣城 修道在圣城

修道的六大宗旨 修道的六大宗旨

修道,就是要“倒过来”,怎样做呢? 修道,就是要“倒过来”,怎样做呢?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求这个事跟修道没关系,地藏王菩萨能管吗?(梦参老和尚) 求这个事跟修道没关系,地藏王菩萨能管吗?(梦参老和尚)

修道人不可自私 修道人不可自私

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 慈悲喜舍是修道的基础

修道要惜福求慧 修道要惜福求慧

出家修道要摄持身心 出家修道要摄持身心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贪瞋痴障碍修道 贪瞋痴障碍修道

修道人不可打妄语 修道人不可打妄语

修道不可错因果 修道不可错因果

修道不可生瞋心 修道不可生瞋心

佛菩提道开始修道 佛菩提道开始修道

佛菩提道的修道正因 佛菩提道的修道正因

修道要念念清净 修道要念念清净

佛菩提道的见道与修道 佛菩提道的见道与修道

修道要学基本法 修道要学基本法

修道不须向外求 修道不须向外求

修道人不可自我宣传 修道人不可自我宣传

修道要断欲去爱 修道要断欲去爱

七情障碍修道心 七情障碍修道心

修道要有恒心 修道要有恒心

修道目的为成佛 修道目的为成佛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不要为了求感应而修道 不要为了求感应而修道

为何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 为何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副经中的正经 副经中的正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