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更多文章
体老昭明寺2月24日早开示
八关斋戒是出家人的清净戒律,也是出家人的清净梵行。
在家人没有办法修佛陀的清净戒律,佛陀的清净梵行,所以佛陀权巧方便,就像有一句话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就是说佛陀用种种的方便引导众生来学佛,佛法有分方便法,还有真实法,方便法就是给你方便,站在你的立场方便,就像师父讲,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先以欲钩牵。你喜欢什么,佛陀就给你什么,因为佛是大智慧者,大慈悲者,就像一个有钱人,他会满足你那些贫求的欲望,很容易的,佛陀是最富贵的,具足福报的,所以他能给众生方便,给你消灾免难,有求必应,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这就是世间种种的希求,这都是要满足众生的欲望,但是这些都不究竟呀,真正的佛法就是让你了脱生死的苦海,所以八关斋戒是佛陀最真实的佛法,最真实的东西就是八关斋戒,三归五戒十善法界只是个方便法,只是给大家在世间消灾延寿的,但是不能了脱生死的轮回,纵使你是一个信佛人,想要念佛到极乐世界,也是要八关斋戒,为什么?受持八关斋戒在来念阿弥陀佛,绝对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所以一个念佛者想要到极乐世界,就要靠受八关斋戒,人家说信愿行,行就是实行,老实念佛,也要持戒来念佛,那是真实的佛法,所以大家能来这里参加佛七,又能受八关斋戒,不容易,很多佛七没有办法现在都有了,他们只是给你来念念佛,但是他不知道,佛陀最真实的东西就是八关斋戒,唯有真实的清净戒律,修清净梵行,你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就像师父讲:无意苦行当远离,就是以清净戒律,以八关斋戒为我们修行的根本,有时你所修的就是方便,都是种种的苦修还是不真实的,所以有时你修的苦行,都是很难解脱,这个八关斋戒就是叫你无意苦行当远离,好好持戒,就能解脱,所以这个是最真实的佛法。能好好持戒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可以给你得到究竟涅槃成佛。所以佛陀制定八关斋戒,就是让在家居士得到真实佛法的利益,脱离生死六道轮回的痛苦,就是八关斋戒,你要了脱生死,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受八关斋戒,就像在家居士最殊胜的法,就是八关斋戒,就像佛陀在八关斋戒中讲:就算你供养全地球七十亿阿罗汉的功德大的不可思议,你假如说供千僧斋,千僧斋就有一个罗汉不得了,何况是七十亿的阿罗汉,那佛陀讲,还不如好好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大,持戒功德是不可思议,可以成佛,可以做菩萨,可以做声闻缘觉罗汉,那你供养全地球的阿罗汉,那只是福报,福报不能了脱生死,你持戒就能了脱生死,道理就在这里,持戒能成佛,不要把福报当成了脱生死,六祖大师说迷人迷人,迷惑的人,光要修福,不修慧,那就不能解脱,所以真正了解佛法要修慧,三世诸佛,以波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很重要,佛陀来这个世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求成佛果,究竟圆满成佛。
那怎样来求成佛果,究竟圆满成佛,根据八关斋戒就是要你明白因果,深信因果,观无量寿经讲,修行要修三种福报,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要修敬业三福,哪三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是人天果报。第二就是出离世间,阿罗汉,二乘人。受持三归,具足重戒,不犯威仪,就是声闻缘觉的果报。第三种就是大乘人,菩萨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多诵大乘经典,劝念佛的进行者。意思说一个念佛的行者,应该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所以我们来持戒,持戒目的,就是让你深信因果,真发菩萨心,深信因果,就是引导你入门。师父讲:信为无上菩提本,信为道缘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就是让你深信因果,如果你不深信因果,学佛就没有用,所以不管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第一就是让你深信因果,善得善报,恶得恶报,十法界唯心所造,就像地狱,恶鬼,畜生,都是造了上品十恶业,上品十恶业就是堕落地狱,中品十恶业就是堕落恶鬼,下品十恶业就是堕落畜生,这些都是离不开你的心,因为你这一念心,迷惑了起贪嗔痴了,造了上品十恶业,中品十恶业,下品十恶业,所以你就堕落三途,那上品十善业就是天道,天上的人,享受天福,我们人间就是中品十善道,所以我们来人间,下品十善道就是阿修罗道,这就是三善道,都是我们这一颗向善的心造出来的,那我们要想了脱生死,就要持八关斋戒,就像八关斋戒讲,你受持八关斋戒,再来修定修慧,可以证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我们想了脱生死,那就要持,就像这个超越世间,出离世间,那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脱生死,脱离六道的苦海,虽然三善道比三恶道快乐,但是又怎样呢,三善道还是有生老病死苦,你说你修行,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出世间三世最高顶,那禅定功夫退失,又堕落生死苦海,又从天上堕下受苦,还是脱离不了生死轮回的病苦,所以最聪明的人还是要了脱生死的苦海,那才是根本之道,所以我们今天修的是脱离六道,极乐世界就是成佛的地方,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要修成佛,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容易堕落,因为在这个世间光要持戒就很不容易,今天我们来昭明寺这个清净道场持戒就很容易,可居士在家里持戒,那有很多的阻碍,家庭的阻碍非常大,因为佛陀要持清净戒律,就做了一个示范给我们,他要出离他的家庭,出离皇宫,到雪山出家,持清净戒律,修清净梵行,才有办法成佛。就像在家居士在家持戒不容易,只有在这里才有办法持清净戒律,修清净梵行,修行不要忙修瞎练,也不要修一些无意义的苦行,那怎样远离这些忙修瞎练的苦行,就是以戒为师父,戒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戒就是成佛的根本,成佛要以戒为修行的根,才能修成功。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但是你要持戒用什么心来持戒,师父有讲,佛法第一观念,就是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诸恶莫作。第二就是众善奉行,用什么心来修善,就是因地心,我们有戒的规范,戒为我们修行的根,但我们要找一个修行的因地心出来,就像禅宗,为什么叫你要明心见性,像楞严经讲,叫你找出自己的心,你看佛陀叫阿难找出心来,可阿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佛陀最后还是用八关显现找到的,最后阿难明心见性,原来我自己也有心呀,只是无使劫以来迷在贪心上,所以就找不到,我们的心本来都有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这颗心都和佛一样,但是我们无始劫等于说有一颗摩尼宝珠,但我们这颗摩尼宝珠掉在厕所里,怎么也找不到,最后经过有智慧的人在厕所里找到,但是这颗摩尼宝珠脏兮兮的,所以要洗刷,这个洗刷的功夫就是持戒,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可我们的心掉在贪嗔痴的粪坑里你看多脏呀,我们众生都是以粪坑为快乐就像人家讲笑话说,厕所的虫,你把它放到干净的水里,他就会死,但你有把它放回去他就会很快乐,这是什么意思,众生他是以苦为快乐,他认为在这五欲六尘中,在这三界的苦海中不求出离,那我们现在因为闻到佛法,才知道六道轮回太苦了,六道轮回就是一个粪坑,我们应该要出离这个粪坑,拿出来怎样,还是很脏。
就像阿罗汉出来还是很脏,所以还要修行,要发菩提心,所以你看维摩诘经。就是叫二乘发菩提心,一心行菩萨道,你才有办法成佛,因为你做阿罗汉还没有成佛,你不要把阿罗汉当成究竟的佛法,究竟的佛法就是让你求成佛果,究竟圆满成佛了,那才是我们修行佛法的目地。所以佛陀把这个心找出来,叫阿难去悟,最后阿难悟到了我们这颗心原来和佛一样,没有差别,六祖大师所悟到的也是这颗心呀,想不到我这颗心和佛完全一样,那我们为什么现在有差别,差别在我们有烦恼,我们的心都在贪嗔痴的烦恼里,所以我们要找回来,那怎样才能找回来,就是要大家天天发菩提心:“嗡菩提吉达母多叭打呀咪”。
我弟子今天在十方三宝面前,发阿罗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广度一切众生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都是要你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出来,就是以菩提心为自己的因地心,修行的因地心,众生众生为什么一直做众生,因为一直在贪嗔痴,我们现在要把贪嗔痴甩掉,找自己本来的心,和佛一样的心,这个心就是修行的心,这才是重点,要你去发菩提心,就是存好心,说好话,南无阿弥陀佛的好话,好好修行,用功办到,我们就能一直走向成佛之道,就像我们每天都在讲心,那有的人问师父心在哪里,那你没有心,你会看吗?你没有心你会听吗?你没有心你会彼此嗅吗?这个香那个不香,你没有心你会说话吗?我现在一直在说话给你听,讲话给你听,这是谁在讲话,假如你会嘴巴在讲话,那死人为什么不能讲话?为什么死人不会听?为什么死人不会看?为什么死人烧那么好的檀香他没有反应?那到底是谁?其实就是我们的心那这心不是找回来了吗但是我们的心有真心,妄心,佛陀是让你用真心,不是用妄心,不要用贪嗔痴的心,把贪嗔痴的心甩掉,用真诚心,孝顺心,知恩报恩的心,大慈悲的心为我们自己的心,就像我们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要记住,性本善就是佛陀所说的,所以儒家和我们有一些都是相应的,就是我们本性是善良的,那有的人为什么本性一直在贪嗔痴,不善良,都是我们的妄心,但是你要记住真和妄,是一体两面的,就像我们的手心就是真心,手背就是妄心,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一念悟了就是真心,一念迷惑了又在贪嗔痴,但是大家要存好心,你要说好话,南无阿弥陀佛的好话,所以为什么过去的佛也叫你念佛,道理就在这里,三藏十二部经典,浓缩起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好话,就是让你要修行,所以大家要记住,你要去悟这颗心,这颗心一悟了,戒自然就成就了,本性的戒,本性的定,本性的慧,这个戒定慧就是我们的心修持的。
所以我们是修这个的,存好心,说话话,做好事,就是让你去修最好的好事,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把贪嗔痴舍掉,那戒定慧是谁,波浪是贪嗔痴,波浪一消灭,一平静就是回复清净的水,所以大家不要怕贪嗔痴,他原来是假象,因为你不认识假象,所以你被他所迷惑,所以就跟他相应,迷失原来清净的水,水就代表真如的本性,波浪像代表众生相,贪嗔痴的相,所以你要去认识他,认识什么是佛相,什么是众生相,什么是魔相,魔就是波浪相,魔就是贪嗔痴相,所以叫做魔,这些都不离开我们的心,所以心最重要,无量寿经讲怎样念佛,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要找回自己的心-菩提心,很重要,如果你能用菩提心,能得到八种功德:
第一种就是受生的利益,发菩提心得到四种功德,一个是种子乘,以菩提心为种子,二是生母胜,波若智慧为生母,三是胎藏胜,大禅定的快乐为胎藏,四是乳母胜,大悲心为母故,来长养我们的心,你看菩提心那么重要,所以你不找回自己的心你会很吃亏,找回自己的心也不要贪嗔痴不要打妄想。
第二种就是出家的功德,维摩诘经讲,在家人能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在家的出家人,如果在家居士不能出家,那你能发菩提心,佛陀就承认你是在家的出家人,虽然身没有出家,但是你的心已经出家!恭喜诸位因为你不搞贪嗔痴,你的心是菩提心,所以你就是在家的出家人,在家的出家人早安!你就是佛陀的真实佛子,各位在家的真实佛子早安!你发菩提心得到出家的功德!
第三就是具足佛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发无上菩提心的人,一切佛法都具足!就是发心要成佛,用个比喻:就像一个人拿着弓箭射这个大地,箭箭都能射中,发菩提心绝对成佛,意思就是让你存好心绝对成佛。
第四就是入劫超劫的功德,很多人说常嫌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有没有办法,不历僧祗,就超三大阿僧祗劫成佛,那你就要发菩提心,才有办法超越三大阿僧祗劫成佛,把成佛时间表缩短,大家要不要,要,要用好心,菩提用得好,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孝顺、感恩,大家要记住。
第五就是十方一切佛来给我们授记成佛,就像我们刚才念的“嗡菩提吉达母多叭打呀咪”。
还有我们向佛前发愿:我要渡众生,那就恭喜大家,十方一切佛给大家授记成佛,就像我在十方佛法圣三宝面前发愿,要广度一切众生,度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凡我所修,六度万行等一切皆为证得,发阿罗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波若波罗密同愿同行,愿阿弥陀佛证明正知,大家要真正去发这个菩提大愿,那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大家记住,菩提心是一切佛的种愿,那阿弥陀佛就是别愿,释迦摩尼佛有五百个大愿,菩提大愿就是四弘誓愿,也就是菩提心,我们这个心就是心愿,心就是愿,愿就是心,师父常讲发菩提大愿,就是告诉大家发菩提心,这就是名词不一样,给大家讲清楚,大家就了解了。
第六就是能转女身,女众要转男身才有办法修行。
第七往生上品,恭喜大家将来往生上品。
第八就是远离所有的灾难。大家的灾难全部远离,阿弥陀佛!
广化法师:出家以持戒为本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看完就明白,为什么经常拜佛,佛不佑你?
宁为持戒而死,不为犯戒而活
宣化上人: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
拜佛有什么感应
拜佛的感应事迹
守戒律得感应
大安法师:用平等广大心拜佛
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附录:念佛与拜佛
惟贤法师:怎样算是三宝弟子_三宝弟子的戒律有哪些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不是对人的约束,戒律是一种解脱
贪官拜佛,为什么不灵?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解“贪官拜佛”
虚云法师:持戒的功德和犯戒的过失_持戒的功德与犯戒的过失
诵戒的意义戒律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
达真堪布:受戒、持戒以后,心有没有变柔软
拜佛当注意:你应当如何正确拜佛?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九十四节 持戒
戒律中有三种善男子,具足色力捷
饮酒和其他戒律的关系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净土法门法语:戒律里面有三聚净戒
界文法师:第八届静修营戒律讲座
拜佛的十功德
钱包“胖”着进去,“瘦”着出来,网友:拜佛真的“拜不起”
菩萨戒的十四条戒律。
星云大师: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达真堪布:戒律清净有窍诀
明真法师:论修心以持戒为本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邓家佳拜佛错拜送子观音
为什么人们拜佛时都要稍微垂头?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九讲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十四讲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前言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十八讲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十五讲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二十二讲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这对奇葩夫妻,人家虔心拜佛他俩专心偷供品
因车祸而获大福报,拜佛为师的奇遇
这样的拜佛方式才能显示虔诚,寺庙拜佛的四大禁忌你都知道吗?
亲历观音菩萨海上救度,因缘殊胜拜佛为师
礼佛要领|拜佛及问讯动作图解
别再迷信拜佛了,唯有虔诚学佛才能解开“命运锁链”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饮食新时尚 素食不再是戒律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的重要性
虚云法师开示录-经律论三藏律藏戒律
虚云法师开示录-释迦牟尼佛 _ 出家 _ 戒律
持守戒律之人皆有善神守护庇佑
达真堪布:拜佛的秘诀,您知道吗?
戒律衰落之原因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赎命猴儿拜佛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
道证法师:戒律是去除我们烦恼、妄想、执著最好的清洁剂
拜佛时为什么要烧香点灯
念佛三昧宝王论|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拜佛有标准动作和先后顺序吗?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及注意事项
你为什么不想拜佛?
无相拜佛的由来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释门法戒录: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
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
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为什么不想拜佛
无相拜佛、念佛,真好!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保健脊椎的平背拜佛功
在网上烧香拜佛有用吗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破戒果报故事: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无相拜佛的入手行门(上)
无相拜佛的入手行门(下)
关于无法用功拜佛的建议
无相拜佛图解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