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导师为我们开示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首先映入眼帘的——消极还是积极,末学脑海中马上闪现出:消极?知道!不就是消极厌世吗?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啥也不想做,一副活不下去的样子。这不就是消极的形象吗?佛教徒肯定不是这样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第一遍的法义阅读。导师独到的讲解,让末学的心随着法义跌荡起伏,时而跌入消极的低谷,时而推上积极的浪尖。到底是悲观、乐观,还是不悲不喜的中观?一环紧扣一环的分析,完全颠覆了末学之前的想法。
导师说,消极是对某事没兴趣,从而不努力,不争取,甚至有意识地回避、抵制,反之则是积极。就词本身,消极和积极是中性的,只有联系到具体事件才有是非对错之分。原来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应是积极且中观的。
对照法义,看看自己学佛以来走过的路,原来好多时候都是消极的,还好每个路段都幸遇善知识提携。
最初一起发心出家的表妹,虽然小小的年纪,却善根深厚!做小居士的她竟天真地说,我出家,就要做最大的,当住持!逗得师公呵呵笑。明显的对比是,末学做什么事都优柔寡断、被动,而她则是认准了这条路后,便勇往直前,决不拖泥带水。末学也经常被她纯真、积极进取的精神所打动,当年决定落发时,都是和她纯真的出家心有关系!学了此课才认识到,末学消极的心态还挺重的。
包括去年,末学还是抱着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的态度,不思进取。不仅如此,同学报名参加三级修学时,末学还拖她后腿:老大不小了,还学啥呀!旁听了一节课后,两位法师先后报名参加了,末学还在犹豫,同学就着急了,错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太可惜了!
导师开示时说,出家人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说他自己开始讲课时说的佛法,像摆在店里的水果,是批发来的。而现在,更多是长在自家果园里,需要时随手可摘。末学反思自己,也是在批发水果,而且还都赔本卖!哎!几十年过去了,好像还没积极主动地做过一件事。嗯!应该突破一回了,要改变这种不良串习!所以无论读书会还是班级共修,不管回答得好与否,末学都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这种感觉真的不错!
我们每天都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此四弘誓愿,真正体现了佛陀的广大愿心,也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当树立的人生目标。常人的目标往往局限于个人或家庭,而学佛是学佛所行,不仅要追求个人解脱,还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佛教史上,无数高僧大德,为了传播正法,舍生忘死。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佛法才遍布世界各地,使一代又一代人因闻法而受益。如鉴真和尚,决定东渡时,便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挫折阻挠。他所凭借的,正是为法忘躯,普度众生的积极追求。还有玄奘大师,无数次死里逃生到印度求法,又克服万难将智慧传回东土。他一生都在积极研究经教,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真正体现了大乘行者救世的精神。
作为佛弟子,我们也要见贤思齐,承担内修外弘的使命。因为佛法智慧具有普世价值,是一切众生都需要的。所以不论基于自身需要,还是芸芸众生的需要,我们都要积极研究经教,探索真理。虽然今天有了便利的学法条件,但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依然要以生命去践行,契而不舍!
更新于:2020-03-21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