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人生》从建立道德、精神追求、保有超然心态、拥有慈悲大爱、认识生死归宿、找回自己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佛教信仰对人生的重要性。
谈到信仰,常会听到一句话:“很多人缺乏信仰”。是的,我就是一个无信仰之人。这与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我被告知,宗教信仰等同于迷信。作为祖国的年青一代,我应该与迷信保持距离。
那么,我应该相信什么呢?坚定不移地相信什么呢?
我相信“好好读书,跳出农门就能过上好日子”;我相信“努力工作、好好攒钱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虽然是父母那一辈的信念,也成了我的信念。
我相信“友谊是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终有一天爱情会到来”,这是小伙伴们的信念,我也欣然接受。
我相信“只要努力朝着幸福奔跑,终有一天幸福就会到来”,这是我的信念。是,我信仰幸福!
三十岁之前,我相信财富、地位、情感、家庭都可以带来幸福。后来,一件一件却都变得不那么坚定了。
我不禁问自己:“幸福是什么”?
导师说,幸福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种不稳定的感觉,固然与物质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心态,在于我对自身需求的定位,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幸福还跟我对人生的认识有关,拥有什么样的认识模式,对我所要追求的幸福非常重要。
我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佛法称之为“无明”。它造成的结果是让我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找不到我要的幸福。
中国古人有“五福临门”之说,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除了“长寿”“富贵”和“善终”外,对幸福来说,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内心、健康的精神。
我渐渐认识到,幸福不是外在的,因为外在的幸福是肤浅的,也是不确定的。真正的幸福是我可以认识到“我是谁?”,找回“迷路”的自己;我可以安抚自己迷茫、躁动的内心,使之安宁;我可以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心中有慈悲大爱;我可以重建自己的生命信仰,而不是人云亦云。
很多人说信仰是形而上的,并不是生活必须品。可是,由信仰而建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和人生追求。如果生命没有信仰,就如同前行路上没有明灯,我不知该何去何从?
四十岁之后,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幅画面:远远的,我看到一个疲惫、无助的大孩子,背着书包,走进一间他从未进过的教室,教室的名字叫“生命教育”。他打开书包,捧起书本,书本的名字叫《佛法与人生》……他知道这跟幸福有关。
更新于:2020-03-01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