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集 欲求二通,当求真善知识(一)

2023-12-16 宗通与说通

由 正元老师开示:欲求二通,当求真善知识(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继续为大家介绍欲求二通当求真善知识。

接下来我们说到想求二通也就是宗通与说通的人,必须要能够先求证悟如来藏;证悟如来藏以后,还要能够亲自领受八识心王每一种自性的差别,也要有办法对《般若经》及三论宗的义理生起胜解和胜行;藉由这些般若总相智、别相智的胜解行,所以才能渐渐通达教门的宗旨,因此才有办法得到宗通和说通。而且为了使这二通能够更深妙,所开示的法义能够跟三乘经论互相唿应,就必需要深入熏习唯识的经论,要能够一一加以领受和验证。

哪些是应该要修学的唯识方广经论呢?包括有这个《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藏经》、《华严经》、《无上依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和《集量论》等等。经过这些经论的修学以后,渐渐能够成就初地的道种智,能够住在初地的无生法忍,这时候祂的宗通与说通会更加的胜妙。

末法时代的学佛人之所以不能证入禅宗的明心境界,不能够亲自领受唯识宗门的道种智,不能够得到宗通与说通,这个原因是在自己;是因为自己福德、智慧不够,没有择法眼,有慢心以及执着出家、在家的表相的缘故。由这些原因,所以会有两种情形出现:第一种,没有因缘能够遇到大善知识;第二种,虽然能够遇到善知识,可是不会信受。如果是福德、智慧具足而没有慢心的人,必定能够遇到善知识,也能够亲自跟善知识来修学;佛弟子如果有善根,能够依法不依人,就能够对善知识生起清净信,能够不怀疑。因此,只要这一世能够依照善知识所说的佛法修学次地来精进用功,进入初地也不是不可能的。当证得初地的无生法忍以后,就能通达三乘佛法的义理,能够亲见各方大师乃至古今大师的证量,能够有法眼知道大师们有没有断我见、有没有证悟如来藏,都能够加以简择而不会怀疑;而且能够对于其中有鱼目混珠、误导众生的假名善知识,能够加以破斥和辨正,来救护众生的法身慧命。

所以想求二通的人,都应该虔诚修集福德资粮以及修集智慧资粮,要能够降伏慢心,要能不着表相,能依法不依人;而且应该要谨慎口业,对于闻所未闻的法不要轻易诽谤,以免遮障自己的道业。那么经过这样的努力以后,等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遇到大善知识,能够被善知识所摄受,能够不退转于佛道。另外在五浊恶世,我们每一生每一世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邪知邪见的假名善知识。不能说他们是恶人,只是说他们会把外道法、会把人天善法当成三乘菩提的佛法来误导众生,只是说他们会以相似佛法、错误的佛法当成正法来误导众生。所以佛弟子必须要修集福德、智慧资粮,而且修集以后,还要应该小心辨别各方善知识所说的法以及所写的书籍,选择跟经教义理相同的善知识来亲近修学。

可是古今假名的善知识很多,所说的相似佛法也很多,佛弟子如果没有慧眼、没有法眼,或是没有证得真见道,乃至刚刚证得真见道而还没有证得相见道,也都是没有能力来辨别真假的;这时候就有需要真实善知识的摧邪显正,来作法义辨正,辨正各方的假名善知识他所传似是而非的错误知见,让佛弟子能够从这里面来加以比较、辨别。如果佛弟子有福德、智慧,没有慢心,不着表相,能够依法不依人,经过法义的辨正以后,就能知道谁是真善知识,就可以跟随他来修学。因此说,摧邪显正、作法义辨正,对佛法的护持以及弘扬上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而且观察经典的记载,以前 世尊在弘法的时候,也常常跟在六师外道的脚后面,到印度各个大城一一来破斥辨正六师外道他所误导众生的种种邪知邪见,让一切修行的人来分辨。所以摧邪显正、作法义辨正,让众生来分别比较,就可以知道谁是真实善知识,谁是假名善知识。世尊如果不作这些法义辨正,那么广大的众生就会因为六师外道的误导,而进入邪见深坑当中来修学,永远没办法得到解脱。所以大家要知道,法义辨正是善法不是恶法,跟恶口、诽谤、自赞毁他、说四众过等等的恶法是截然不同的。这个道理大家也应该要了解。

但是那个时候,众生当中也有许许多多福慧不具足的人,他们是依人不依法的;他们对于六师外道是有情执的,不能够忍受他们的师长、他们的师门的法被 世尊所破斥,就诽谤 世尊说佛不应该跟众生来诤。在《杂阿含经》卷二第三七经有记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杂阿含经》卷二)

佛是不会跟世间凡夫诤的,而是世间凡夫才会跟佛诤。为什这样说呢?因为所说的法如果是如法的,所说的法如果是如理作意的,那就是无诤;如果所说的法是能够断我见、能证我空,那就是无诤;所说的法如果能让众生趣向解脱、趣向涅槃,这样的说法就是无诤;即使是为了救护众生回向正道,而作摧邪显正、作法义辨正,这样仍然是无诤。那什么是诤呢?诤就是:贪爱有我的存在就是诤,贪爱有五阴身心的存在就是诤;或是贪爱五阴的种种安乐就是诤;或是贪爱让五阴得到三界种种的法就是诤;凡是坚持这些看法,以这样的知见教导众生就是诤。世间凡夫或是外道所知、所行,都不离开五阴自我的贪爱跟执着,都不离三界六道的贪爱跟执着;因此说是世间与佛诤,是众生与佛诤;而佛世尊所知所行无非都是教导众生远离对世间的贪爱,无非都是教导众生远离对五阴自我的贪爱跟执着,因此而说佛不与世间诤。

平实导师也是这样,明明知道各方大师错说佛法误导众生,而众生不知不觉;为了救护众生回向正道,就效法 世尊,对各方大师错说佛法的地方作法义辨正。但是众生往往没有智慧,对于被辨正的诸方大师有情执、依人不依法,就诬指 平实导师是诽谤三宝,是与众生诤。平实导师想要挽救他们远离邪见的深坑,可是愚痴的众生反而诽谤 平实导师,说祂是说人是非、是恶口。这些人对于 平实导师所说的正法知见没办法了解,没办法察觉自己佛法的修学已经偏离了三乘菩提,自己的法身慧命已经因为佛法错误的修学渐渐枯萎了,自己还不知道。所以,正信的佛弟子要能够知道佛法是智慧的信仰,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因此,善知识虽然摧邪显正、作法义辨正,只要善知识所说的法是教导众生断我见、证我空,只要善知识所说的法是能让众生趣向解脱、趣向涅槃,这就是无诤。这些道理大家也应该要知道。至于各方大师是不是有证悟三乘菩提,平实导师已经在《邪见与佛法》以及公案拈提的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阅读,就可以了解。

因此,佛弟子如果想要求得宗通与说通的话,应该要先找到真实善知识;如果不依止真实善知识而能够亲证二通的人,只有过去世是已经证悟的,而这一世是乘愿再来的菩萨,这样才有办法;除此以外,如果不依真善知识而能够证得二通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要找到真正的善知识,应该要远离言说的表相,也不可以在家或是出家的表相来论断谁是善知识、谁不是善知识;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当中,只有六参的善知识是现声闻出家相,其余四十七参的善知识都是现在家相的。也不可以用着作等身、能言善道,就来认定他是真善知识,因为在《楞伽经》卷四,佛也说过: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所以真正的善知识,是善于把佛法三乘菩提的义理来告诉众生,能够教导众生如何断我见、证我空乃至证悟实相的人;而不只是能言善道、着作等身,而所说的法都只是人天善法;或是以种种意识境界,如离念灵知、一念不生,没有妄想、没有妄念的时候,认为就是开悟;或是只在佛法名相上面来绕圈圈,始终言不及义,说不到第一义如来藏,只能够让听闻的人觉得佛法很好,可是跟我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也没办法让跟随他修学的人能够有所实证,能够发起种种功德受用。

在《六十华严》也说: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六)如果大师虽然着作等身、善于言说,但是没办法让弟子们证悟真心本性;或是所说违背经典教理,把有我的法说成是无我的法;或是教导弟子要煮沙成饭,也就是要把妄心修成真心;或是所说不能够让弟子真正了解菩萨道的内涵以及次第,不能够教导弟子们悟后起修,迈向成佛之道;这样怎么可以名为善知识呢?

要能够得到宗通与说通的人,才是大德多闻,才可以名为善知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得到宗通与说通的人,他是能够教导弟子证悟本心进入宗门,也能够教导弟子进修佛道的缘故;因为得到宗通与说通的人,是善于义学而不是善于佛法名相言说的缘故。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放生问答:放生问答之基础知识篇 放生问答:放生问答之基础知识篇

放生仪轨:放生基础知识问答 放生仪轨:放生基础知识问答

第020集 为什么学佛要亲近善知识? 第020集 为什么学佛要亲近善知识?

第129集 谭崔密教(四)郭正益老师 第129集 谭崔密教(四)郭正益老师

如何选择善知识 如何选择善知识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8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高正龄老师

第027集 修学佛法当随真善知识 何谓真善知识?何谓恶知识?(下) 第027集 修学佛法当随真善知识 何谓真善知识?何谓恶知识?(下)

第026集 修学佛法当随真善知识 何谓真善知识?何谓恶知识?(上) 第026集 修学佛法当随真善知识 何谓真善知识?何谓恶知识?(上)

纵遇善知识,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纵遇善知识,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养(三)  正旭老师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养(三) 正旭老师

〈佛教咒语知识大全〉恭请十方善信布施传法,功德无量! 〈佛教咒语知识大全〉恭请十方善信布施传法,功德无量!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第130集 欲求二通,当求真善知识(二) 第130集 欲求二通,当求真善知识(二)

有关佛教上香有关的知识 有关佛教上香有关的知识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达真堪布:智慧和知识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智慧和知识有什么区别?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沩仰宗知识 沩仰宗知识

《华严经》教导承事善知识的21种心 《华严经》教导承事善知识的21种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真正的善知识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真正的善知识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六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知识答问集六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佛教基础知识-二:六度法 八正道 断绝凡情二十法 佛教基础知识-二:六度法 八正道 断绝凡情二十法

佛教基础知识-一:三业 六根 佛教基础知识-一:三业 六根

达真堪布:可以轻易评论陌生的上师善知识吗? 达真堪布:可以轻易评论陌生的上师善知识吗?

佛教基础知识-七:三界 佛教基础知识-七:三界

达真堪布:如何选择、依止善知识? 达真堪布:如何选择、依止善知识?

星云法师:善知识 星云法师:善知识

佛历小知识 佛历小知识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鬼神知识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鬼神知识

佛教基础知识--什么叫菩萨? 佛教基础知识--什么叫菩萨?

佛教基础知识--什么是魔?魔有多少种? 佛教基础知识--什么是魔?魔有多少种?

达真堪布:怎样才是对上师善知识具有恭敬之心 达真堪布:怎样才是对上师善知识具有恭敬之心

《学佛群疑》03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学佛群疑》03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防溺水安全知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防溺水安全知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素食营养的搭配知识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罚点球的物理知识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罚点球的物理知识

发心后首应亲近真善知识 发心后首应亲近真善知识

随真善知识修学佛道 随真善知识修学佛道

真善知识实难值遇 真善知识实难值遇

满一上师:密宗修持知识问与答 满一上师:密宗修持知识问与答

地藏菩萨感应录:幸遇知识赠圣典 感应迅速发大愿 地藏菩萨感应录:幸遇知识赠圣典 感应迅速发大愿

近百名晚报小记者了解素食养生知识 近百名晚报小记者了解素食养生知识

佛教名词:【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 佛教名词:【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

【长知识】| 每年11月25日,是什么节?——国际素食节 【长知识】| 每年11月25日,是什么节?——国际素食节

佛教法器:佛教知识普及:法器 佛教法器:佛教知识普及:法器

佛教法器:关于藏传佛教各种法器的使用知识 佛教法器:关于藏传佛教各种法器的使用知识

佛与人生:广行法师:为什么遇不到善知识?福德不够 佛与人生:广行法师:为什么遇不到善知识?福德不够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