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的思考空间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的困扰,同时也能使我们具备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平衡感。
一天早晨,嘉瓦仁波切舒适地坐在椅子中,开始解释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保持平衡,不走极端,是现代人生活非常需要的最高指导原则。这样的观念也适用于生命中的每个阶段。譬如在种植一棵树苗时,一开始你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太多的水分可能会淹死它,太强的阳光可能会晒死它。但是太少的的水分或阳光也可能使它死掉。所以你必须保持平衡的环境,这株树苗才能健康的长大。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说,太多或太少的营养都会造成问题。譬如说太多的蛋白质是不好的,但是太少也一样有问题。
「保持中庸与平衡,避免走极端,对精神与情绪的健康也很重要。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变得自大,或是自吹自擂时,矫正的办法就是想想自己的问题与痛苦,注意自己生命中不圆满的部份是什么。这会帮助你情绪高亢的心冷静下来,让你更接近真实的人生。相对的,如果你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沉溺在痛苦忧伤中,这时你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一样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很沮丧、无助、消极,想着:「哦!我简直一无是处!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有必要提醒自己已有的成就与光荣,或是其他能让你精神振奋的特质,使你走出忧郁沮丧的情绪。所以保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巧。
「保持平衡不只对一个人的精神与肉体健康有帮助,对个人的灵性成长也有助益。在佛家的修行中有许多的技巧与练习,但是最重要的是熟练这些修行的方法,却不要走极端。在这当中就需要用到平衡的技巧。当你展开佛家的修行课程,经由不断的沉愚、冥想与学习,让自己的心更圆融,而要完成这样的修练,就必须保持不偏不倚的平衡感。否则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再不然就是过于强调修练的技巧,而没有实质的理解与学习,也会功亏一篑。总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他沉思了一阵子,然后又说:
「换句话说,佛家的修行,也就是真正的灵性的修练,像是一种电压安定装置一般,是要避免突发或过强的电流,以保持稳定而持久的电力。」
「你一直强调要避免极端的重要性,」我打岔说,「但是如果没有走极端,如何找到生命的乐趣与刺激呢?如果我们一生都避免极端,永远保持中庸,岂不是让我们的生命显得平淡乏味、毫无色彩?」
他摇摇头说:
「我想你需要了解所谓极端行为的起源。以追求物质享受来说,不管是买房子、家具、衣服或任何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贫穷像是一种极端,我们当然有权利去克服贫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太过奢侈,过多的财富也是一种极端。我们追求财富是为了安全感与快乐,但是如果我们不断追求财富,永远觉得不满足,这时的不满足就不是来自实质需要,而是来自心理的状态。
「所以走极端通常都是因为不满足而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造成走极端。不过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体认走极端时所产生的刺激兴奋感只是表象,实质上对我们是有伤害的。有许多走极端造成危险的例子。我想你若是想像一些走极端的例子,就会发现结果很可能带来的都是痛苦。譬如我们很喜欢钓鱼,就不管钓鱼会有什么负面作用,只是拼命地钓,到最后可能影响到鱼群的生态,变得无鱼可钓了。其实性行为也是一样。当然,生理的需要与物种繁衍的天性使我们有性行为,性行为也能带来满足感。但是走极端的性行为,没有责任的性行为,只会带来问题……譬如性暴力或乱伦等。」
「你说除了不满足会造成走极端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会让人走极端?」
「没错!」他点着头说。
「你能举个例子吗?」
「我想心胸狭小也会让人走极端。」
「心胸狭小?」
「我前面说的钓鱼的例子,不管鱼群的生态,只知拼命滥钓,就是心胸狭小的想法,也就是一个人只顾到短期的利益,缺乏广大的视野与长远的关心。这可以用教育与知识来改善。」
嘉瓦仁波切拿起桌上的念珠,默默地转动着。他看着念珠,突然又说了:
「我想狭窄的心胸经常会导致极端的思想。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譬如西藏几千年来都是佛教国家,西藏人自然会认为佛教是最好的宗教,而且觉得世上的每个人最好都能成为佛教徒。想要每个人成为佛教徒的想法就是走极端。这样的极端思想只会造成麻烦。现在我们离开西藏,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宗教信仰,学习不同的宗教观点,这使我们更接近真实──了解到人世间有太多不同的思想层次。就算我们真想让全世界的人变成佛教徒,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与拥有不同宗教信仍的人接触过,你就能了解其他人思想中正面的价值。当你有了正面的感觉时,你对其他的宗教也有了正面的评价。我们会觉得如果有人认为其他宗教更适合他,更有力量,也是很好的事。就像是去餐厅一样──我们可以坐在同一桌,但是依照个人口味点不同的菜。每个人吃的东都不同,却没有人吵架。我想只要有意扩大我们的心胸与视野,就能避免因为走极端所造成的负影响。」
他说着将念珠串在手腕上,亲切地拍拍我的手,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更新于:2018-01-30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