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年,我们由于傲慢、颠倒、固执、牵挂和恐惧,一再错过机会,直到今天。尽管我们依然褊狭,依然不知珍惜,却有人依然持佛陀的智慧明灯,在无尽的夜里等待为我们照亮前路。如果我们还是错过,他说他会停留,他会再来,直到我们不再错过。这就是上师的慈悲。”——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2017年新版)
上师知道我想的一切,从皈依开始,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第一次皈依,念得磕磕巴巴,该怎么想、怎么发愿也不知道。没想到没过几天,又有通知:上师又一次要在线开示,这次有皈依,请提前准备。这次心里提前准备好了,认认真真听清了上师的每个字,跟着念,最后磕头。
嗯,我是佛弟子了,我有上师了。
至于有了上师,意味着什么,我仍然完全不明白。从那时候起,每天注意看上师在公众号上发的文章。对上师的感觉,一直停留在上师是位藏地的法师这个层面,至于上师的事迹、功德、智慧等等,都还没有概念。直到一天的午后,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位师兄,离家很久之后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上师,还来不及跪下就一头扎进上师的怀里。那紧紧抱住的一瞬间被抓拍下照片,好像真的发生在我眼前一样。我觉得自己看见了整个场景:师兄的思念、欣喜、泪水和激动,更有上师的慈悲与温暖——还是那样笑容满面,一手扶着师兄的肩膀,一手轻拍着师兄的后脑。真的,有些温暖,不需要语言,有着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比阳光还绚烂。我的泪水喷涌而出,啊,有了“上师”原来是这样的感受,好像小船漂泊中有只大手抓住了它,稳稳的,不再害怕,这是心灵的港湾,是生命前进的方向。
上师,感恩您,不辞辛苦,在红尘中,找到了我。
跟着上师,认识了菩提洲,接着和本地的师兄们结了缘。与师兄们慢慢接触,觉得越来越开心。学修一段时间后才明白,原来师兄们身上散发出的亲切、温暖、熟悉,各种温柔的体验,都是上师的加持。
我开始跟着师兄们一起听课,初期有些紧张,生怕说了什么不恰当的话,但这里温和欢喜的氛围让我逐步放松。直到偶然一天,一位师兄问我,能不能给师兄们的听课情况做考勤记录。我心里想:表格记录嘛,对我来说很简单的,举手之劳,能为师兄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当然很好。所以欣然接受了。我的身份也逐步从课程的参与者变成了服务人员,角色的转换让我体会到了责任的份量。
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帮助师兄们尽量听课圆满。微信随身互动方便,但毕竟不是面对面交流,师兄们的很多情况我也都不了解。如何与师兄们衔接,怎样表达不唐突,怎样联络让师兄们觉得欢喜,如何能与陌生的师兄拉近距离?平时自诩表达能力不错,但这一刻我竟然觉得不会了。
学佛法不能耽搁,再愚钝也得做。一边从比较熟悉的师兄们开始,一边观察了其他发心师兄的方式,他们点点滴滴细致的服务真的让很多师兄欢喜学习,我打心眼里觉得很赞叹。对比一下,发心师兄们能做到对自己服务的每位师兄都熟悉又亲切,像家里人一样聊天,表面上是聊天,其实是在打开心结。哦,我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考虑怎么做工作;其他师兄是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破我执,自他交换,心胸就开阔了,真心地考虑师兄们的境况,多好的法子呀!这不正是寂天菩萨说的“出言当称意”——相合于他人心意吗?
一点点的模仿与尝试,我原来那颗紧绷的心慢慢放松、开阔。从一开始每次提醒自己开口要心怀喜悦,到现在和师兄们讲话,不讲先笑,自己心里能体会到愉悦和放松。当第一次有师兄主动告诉我补课情况,询问补课资料,与我交流听闻佛法感受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担忧是多么重的分别念,以至于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课程传播的是殊胜的佛法,是佛陀与上师智慧慈悲的凝结,是法师们的心血,有无穷的魅力和光芒,只要能来听,就会被深深吸引;能有因缘来报名听课的师兄,他们趋向佛法的因缘已经慢慢成熟,意乐在逐渐增长。我需要做的是按照所学的佛法教义尽量适度地传递,能让师兄们接触佛法、亲近佛法。众生皆苦,每位师兄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里经历不同的体验,把我的欢喜带给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依据师兄们的需要顺势而行才是该做的事情。
“悦意离贪嗔,柔和调试中”,上师曾说:“在好的修行人身上,柔和是一种力量。”法师上课多次介绍:“上师确实把‘柔和’的力量用到了极致,他从未疾言厉色、粗暴地批评过我们,就算是指出缺点,话语也让人感到温暖,让人由衷地愿意改正,这就是柔和的力量。 ‘调试中’,指时时关注和调整语速、声调等,方便对方倾听。总之,说话时要有利益他人的发心,柔和的方式,懂得换位思考,照顾他人的感受;所讲的内容符合事实与正法,相应于己之身份和场合,能帮助到他人。”
上师的智慧金刚语与身体力行的示范就是行持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最恰当准则。每次遇到问题,找到上师的开示,都能直指心灵。
我没有任何理由再逃避轮回的真相。无以为报,从此生此时开始,至今后的生生世世都要一直修行,为自己、也为众生的前生后世负责,再没有比这更光明的人生选择了。
文章节选自菩提洲网站——佛子心语
更新于:2017-04-16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