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系统学习佛法之前,我也能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出行比较低碳等,但为了一时的方便或怕麻烦,就没有坚持下去。这是为什么?
从我的经历来说,我是在缺水的大西北甘肃长大的。那时企业家属区七八栋楼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家家都有一口盛水的大缸,我爸爸每天去挑水。当地的农民去渭河提黄黄的沙泥水回来,沉淀了以后再用,他们说我们的水特甜。当然后来政府也为农村安装了自来水供水系统。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们自小对水还是很珍惜的。
后来企业迁到多水多雨的江西,家家都有自来水,加上经济条件好起来了,我的节水意识也淡了许多。但每每看到关于水污染的报道,就又会注意节约用水。看到电视公益广告:“别让你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触动很大,就买来塑料桶和盆储水,合理利用洗米水、洗菜水浇花拖地。日常生活中我也本着知足常乐的心态,朴实生活。我还保有用手绢的习惯,去超市都会自带布袋,出行尽量不开车,去旅行都会自备一家人可重复使用的餐具。
但即便是这样,我对地球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在心底生起多少强烈的紧迫感。近几年看到人们大谈特谈空气污染,我在感慨的同时,庆幸在深圳还能享受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狭隘又缺乏慈悲心的我只关注自已的生活环境,加上受唯物主义断灭论的影响,便想儿孙自有儿孙福,百年后我也操心不到,只要我自已管好自己,不浪费、不奢侈、爱护环境,不伤害动植物就可以了。
通过学习导师的《佛教的环保思想》,深深感恩导师从佛法角度为我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理念,也深深感受到导师的慈悲,全文关注的是整个人类,不是局部的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通过学习,我才觉得环保不仅有益家庭,更有益全人类、有益地球,关乎到未来际的我的福报。从个人来说,一生的福报有相对的固定性;从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我的认知,应该是更深刻、更全面的。结合本期法义,我要让正见在心中稳固,让环保观念落实在心中,让环保行为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1.克服欲望和贪婪。我们一定要知足惜福,净化心灵,克服我们的贪嗔痴。不攀比,不浪费,坚持过朴素生活。
2.要纠正我们的幸福观。财富决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幸福离不开良好心态、健康身体、和平的世界以及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保护自然也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
3.环保,要改变生活方式。人类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定位为简单的自然人,不买动物皮毛制品,不追求时尚和奢侈品。
4.环保,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人类中心论的观点。我们和自然是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她不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但她需要一份爱心、一份珍惜。只有这样做,人类才不会在背弃自然的任性中走向毁灭。
5.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前面4项正见的基础上,对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一切生起感恩心、尊重心、爱心。联想到没有水,就没有一切生命,没有森林、草原、农田……没有了田园风光、鸟语花香、宁静祥和的大自然,我们日益浮躁的心,靠什么去滋润?从爱惜“一桶水”延伸到爱护大自然的一切馈赠,自觉生起要过简单环保生活的信念。,包括省电,不用一次性筷子,不随便扔电池,拒绝时尚潮流,抵制转基因蔬果,垃圾分类,多乘公交车或步行等等,我们谨记“莫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地球人,我们有一份义务和担当,我们在竭尽所能去做的同时,还要积极影响身边的人,用佛法的观念影响他们,让环保成为我生命的必备品质。
更新于:2016-09-11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