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2024-03-28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密宗常识

思想渊源

密的意义

此宗依三密中的口密〈真言〉立宗, 所以称为密宗, 又名真言宗。

大日遗教

载籍相传, 此宗的始经典乃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 上首弟子金刚萨埵将其教法结集为《大日经》、《金刚顶经》等, 藏于南印度的铁塔中待人传弘。 释迦佛涅槃后七百年时, 有龙猛菩萨开铁塔, 亲礼金刚萨埵, 受「金刚界」〈依《金刚顶经》〉、「胎藏界」〈依《大日经》〉两部大法。 龙猛菩萨又传给他的弟子龙智, 从此以后, 由于流布的先后和区域不同, 密宗分为两大流派︰一派于唐代传来我国, 称为「唐密」;一派流行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一带, 称为「藏密」。

唐密概况

唐代传入

龙智把密法传给善无畏及金刚智二人。 善无畏于唐开元四年来华,译出《苏悉地经》及《大日经》;金刚智于开元八年偕弟子不空同来,翻译《金刚顶经》。其后传于日本, 再分为「东密」及「台密」。

再传日本

日本僧人空海〈世称弘法大师〉, 入唐留学, 获不空门下惠果的青睐, 尽传两部大法仪轨。 回日本后, 弘扬于高野山东大寺, 故称为「东密」。 它的教团有严密组织, 系统又完备, 故在日本盛行一千多年, 凌驾在各宗之上。

其后, 日本僧人最澄〈世称传教大师〉, 来唐学佛, 初期研习天台宗, 后就学于善无畏法脉的晓顺大师, 回国后, 弘法于根莱山高雄山寺, 因受天台宗思想影响, 故称为「台密」。

流行于中国的密宗, 遭唐武宗会昌法难, 变得无人继承。 惠果以后九十年唐代灭亡, 接着是五代的战乱, 学者著述, 荡然无存, 部份仪轨流入民间, 但精华尽失, 只剩为瑜伽焰口、渡亡超荐的法事。

藏密概况

晚期佛教

西藏自治区所流传的是印度晚期的密教, 它在形式上深受婆罗门教的影响, 在教理上则融合瑜伽〈唯识〉和中观学派, 故其组识较初期密宗更为完备, 而以中印度摩揭陀国的超岩寺为根据地。

分成五派

公元八世纪, 西藏赤松德真王在位, 大事引入佛教, 除了派遣学僧留学印度外, 又从印度聘请很多硕德高僧, 从事翻译与弘传。 其中密教以寂护及莲花生最负盛名, 他们建立桑耶寺作为西藏密教的根本道场。 不久, 莲花生回印度, 但其高徒二十五人则仍留西藏, 终于密教普及于全藏。 由于师承不同, 结果演变为五大派︰

一、宁玛派

宁玛, 意为古旧。 是莲花生所传来未改的密教, 以「大圆满」法为最高。 由于此派僧人皆红衣红冠, 故俗称「红教」。

二、噶登派

噶登, 意为教诫。 公元十一世纪, 东印度僧人阿底峡, 博通显密, 尝为超岩寺上座, 受聘入西藏。 他努力宣扬显密贯通, 观行并重的大乘学, 树立新风范。 以「上乐」及「密集金刚」法为最高。

三、噶朱派

噶朱, 意为教敕。 创自公元十一世纪的马尔巴, 他曾三度游学印度, 就学于超岩寺, 回西藏后, 传给弟子密勒日巴, 因密勒日巴终生苦行, 常穿白衣, 故俗称为「白教」。 此派以「大手印」为最高的法门, 并首创「转生法」作为继承制度, 转生者称「活佛」, 于是西藏各派争相仿效。

四、萨迦派

萨迦, 意为灰地, 以地名作为宗派名称。 创自公元十一世纪的西藏王族昆恭初波, 他从释迦智译师学显密经典, 后来萨迦地方建寺讲学, 故称萨迦派。 此派以中观思想作为密宗教义, 提倡显、密对合而修, 最高的法门为「道果」。 因用红、白、蓝三色作为徽号, 故俗称「花教」。 元代时有发思巴得世祖忽必烈的尊崇, 封「DB法王」, 创造蒙古文字, 并统领各国佛教。

五、格鲁派

格鲁, 意为善行, 即能谨守戒律之意。 公元十五世纪有宗喀巴目睹僧徒疏于戒律, 有改革的大志。 他一面尊崇阿底峡融合显、密的学说;又采取各学派所长, 合为一说;而且严守戒律, 故成为一种新风气, 流传至今, 成为西藏佛学的正宗。 他及门人皆黄衣黄冠, 故俗称「黄教」。 宗喀巴二大弟子为弘法方便, 亦用转生的方法, 分别得「***」〈大海〉、「班禅」〈大宝师〉之封号, 后来更统一西藏, 成为政教合一。

晚近概况

再度流行

民国以后, 密宗在中国渐见蓬勃。 日本僧人权田雷斧把东密金、胎两部大法反哺中国,并曾莅临香港;西康、西藏的大德如班禅、贡噶、诺那等人纷纷来中国弘化。 而国人方面, 王弘愿、程宅安、释持松等曾亲到日本学习唐密;太虚大师派遣大勇、法尊等留学西藏, 学习黄教密宗, 他们俱得阿阇黎位, 回汉土从事弘传, 翻译或著作。

唐密思想

金、胎两部

初期的密宗是依赖《大日经》和《金刚顶经》而成立, 从《大日经》所展开的境界叫做「胎藏界」, 象征大日如来的理性。 众生本来具有如来的一切功德, 但却隐覆在烦恼中, 有如子体含藏在母胎中;要经过修道才可以显露出来。 由《金刚顶经》所展开的境界称为「金刚界」, 象征大日如来的智慧。 此智慧虽然沦没于生死之中, 但并不朽坏, 还能够摧破一切烦恼, 有如金刚的坚锐。 这两界合称为「金、胎两部」, 它们在结构上虽然有异, 但只在迷悟的分野,根本都存在于生的身心之中, 只是不自觉吧了!

即身成佛

这两部的主尊都是大日如来, 是一切如来功德的总体;是宇宙的根源。 由他而生出其他的佛、菩萨、金刚等。 六大是他的体;四曼是他的相;三密是他的用。 众生本来就是六大所成, 有四曼之相, 经过自己三业的修行, 与大日如来的三密合一, 便能即身成佛。

即事而真

所谓六大为体者︰此宗立六大缘起说。 六大就是地、水、火、风、空、识。 前五种是物, 后一项是心, 彼此都不相障碍。 一切圣人、凡夫、器界都是六大所成。 六大所成之物无不是法身的标帜, 是如来智慧的表现。 这种以现象界的事物不异于本体的观念, 称为「即事而真」。

所谓四曼为相者︰六大所造成的世界可概括为四个范畴, 称为四曼陀罗。 曼陀罗译为坛城, 是圆满具足的意思。

一、大曼陀罗︰指万物的色相, 包括众生的身体乃至佛菩萨的色身。

二、三昧耶曼陀罗︰指万物的外形, 包括佛菩萨所持的法器, 所结的手印等。

三、法曼陀罗︰指万物的名称, 包括一切声音、语言、文字、真言、经典等。

四、羯磨曼陀罗︰指物的作用, 一切众生的行为, 佛、菩萨的度生事业等。

所谓以三密为用者︰大日如来的身、语、意三业非凡夫所能了知, 所以称为三密。 六大的体相就是大日如来的身密;一切音声尽是大日如来的语密;一切心念, 都是大日如来的意密。 这三密包含万法的业用。

三密加持

行者修法时, 手结契印即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 以自己的三业和佛的三密「入我我入」, 融为一体, 而得到佛的三密加持, 速能证得佛果。

藏密思想

无上瑜伽

以上所说的是唐密的通义。 至于藏密, 则其教理不离中观、瑜伽两宗的学说, 只有修行的方式和他们不同。 又因为藏密所保存的印度超岩寺晚出的经轨, 多为唐密之所无, 西藏密宗大师一般是将密法由浅至深分为四级的︰一、作密, 二、修密, 三、瑜伽密, 四、无上瑜伽密。 特尚「无上瑜珈」的独特修法, 贬唐密所修的为下三部密而不加重视。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43个必知的健康常识 43个必知的健康常识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赵朴初答:密宗的教义是什么? 赵朴初答:密宗的教义是什么?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往生咒的常识 往生咒的常识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密宗自创之果─密宗如何窜改佛教的五果 密宗自创之果─密宗如何窜改佛教的五果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所证标的相同吗?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所证标的相同吗?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的内容是甚么?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的内容是甚么?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一: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不可遗忘的历史!之一:佛学院教材破斥密宗

第115集 密宗无密(五)谤无赖耶—毁中道 吴正洁老师 第115集 密宗无密(五)谤无赖耶—毁中道 吴正洁老师

第114集 密宗无密(四)活佛法王 吴正洁老师 第114集 密宗无密(四)活佛法王 吴正洁老师

第113集 密宗无密(三)正信佛教—四种修 吴正洁老师 第113集 密宗无密(三)正信佛教—四种修 吴正洁老师

第112集 密宗无密(二)即身成佛—房中术 吴正洁老师 第112集 密宗无密(二)即身成佛—房中术 吴正洁老师

第111集 密宗无密(一)活佛转世 吴正洁老师 第111集 密宗无密(一)活佛转世 吴正洁老师

第109集 “密宗观想”是兔无角戏论 郭正昌老师 第109集 “密宗观想”是兔无角戏论 郭正昌老师

第108集 修学“密宗观想”不得解脱 郭正昌老师 第108集 修学“密宗观想”不得解脱 郭正昌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第102集 密宗(二)+净土宗 第102集 密宗(二)+净土宗

第101集 密宗(一) 第101集 密宗(一)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佛教常识:佛学宇;宙观 四劫 佛教常识:佛学宇;宙观 四劫

郭富城:看佛学书籍获益良多 郭富城:看佛学书籍获益良多

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 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

2011年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 星云大师与青年人接心 2011年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 星云大师与青年人接心

索达吉堪布:是否学密宗的人着魔的机会,比学显宗的人更多? 索达吉堪布:是否学密宗的人着魔的机会,比学显宗的人更多?

《西游记》暗藏佛学妙理:孙悟空能大闹天宫为何却跳不出五行山? 《西游记》暗藏佛学妙理:孙悟空能大闹天宫为何却跳不出五行山?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