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你的言行,使他人退转道心!

2023-09-10 清净的本源

制造违缘障碍了有些高僧大德、出家人或在家人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的善行,其下场也会堕入无有尽头的恶趣中。


不要说长期作损害,哪怕是在非常短暂的一刹那中,制造违缘障碍了有些高僧大德、出家人或在家人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的善行,其下场也会堕入无有尽头的恶趣中感受煎熬。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来不是特别严重,但实际上确实非常可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过失呢?因为佛经中说,若能帮助一个众生,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以前有位热译师(又名热罗多吉扎,意为金刚称),在他的传记中说:有一次他准备在寂静的地方长期闭关,安住于如如不动的禅定境界当中,此时本尊现身对他讲:“你纵然安住在寂静的灭定中千百万劫,也不如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种下解脱种子的功德大。”得到这样的授记后,他从此以后不断云游各方,度化众生。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坐在寂静的地方禅修,修几十年虽然功德很大,但如果能度化众生,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这个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这是从正面来讲的,从反面而言,假如一个人正在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此时我们不但不随喜,反以嫉妒心或嗔恨心对他制造违缘,那这个过失确确实实非常大。佛经中讲过:“若人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的财产,并杀害了所有众生,这个过失非常大。但若有人对别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团食物的善行作障碍,后者的过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无数倍。”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对他人的修行或弘法利生事业作障碍,人家讲经说法或是放生、建道场,这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若以嫉妒心来制造违缘,令其利益众生的发心遭到损害,这个果报,自己无数劫中在地狱里也是无法偿还的。


有时候我看到,一个大德在某地弘法,或者办佛学院、做慈善事业,一群佛教徒由于嫉妒心而关系不和,就到政府部门去告状,使这位大德的弘法事业受到限制。假如你造违缘的对境是个发了菩提心的人,那这种所作所为的果报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凡夫、哪些是菩萨,故应以清净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自己要精进地行持善法,见到别人行持善法时,千万不能制造违缘障碍,而要详察自相续,断除嫉妒心和嗔恨心。”这是修行过程中务必要牢记的一件大事。


我们平时如果有弘法利生的能力,那当然是非常好的,但若实在没有能力,也最好不要给别人制造违缘。有时候我们去放生,某些人就说:“不要去放生了,放生有什么用啊?不如拿这个钱来做什么什么……”这种话真是非常可怕,要知道,业因果极其细微,虽然只是一瞬间的语言,也许就成为你在地狱中生生世世受苦的因。所以在说话的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能信口开河。当然,自己不注意而犯错,这种现象是有的,但这个也没办法。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讲不放逸?就是希望大家平时小心翼翼,不管是说话也好,做事情也好,一定要看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不会违越因果的标准线,如果违越了,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利,不仅对自己不利,对所有的众生和整个佛法也不利,大家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按照无著菩萨和《广释》中的说法,刚才的教证(若有人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的财产,并杀害了所有众生,这个过失当然非常大,但若有人对别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团食物的善行作障碍,后者的过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无数倍。)是用来解释下一颂的,但大多数论师认为,这一颂是以教证说明舍弃菩提心之严重过失的合理性,下面则是用理证来说明这个道理。


毁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为什么对他人行善制造障碍有如是大的罪过,需要堕入恶趣感受无数劫的痛苦呢?原因是这样的:我们损害一个有情的快乐,果报就相当的严重,如《正法念住经》云:“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一中劫当中堕入地狱。”或者说,杀害一个有情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损害一个众生的快乐,都要感受如是的痛苦,假如对菩萨行善制造违缘,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所有众生安乐的根本因——菩提心,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别人发了菩提心,这颗菩提心就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源泉,如果我们对他制造违缘,说“你发菩提心没有意义,帮助众生也没有必要”,或者“你天天放生太浪费了,这跟把人民币扔到河里没什么差别”。他的这种说辞,没有智慧的人听来似乎言之有理,觉得“这些放生的众生过段时间也会死的,还不如用钱来做佛像等”,这样就损害了别人的菩提心。本来,真正帮助众生、救护众生,就是菩提心的一种标准,如果制造违缘损害了这颗菩提心,此人将永生永世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如同别解脱戒中所说:“一个人若发心出家,有人对其制造违缘加以阻挠,此过失是相当大的。”(《佛说出家功德经》亦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观察如是之士。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身盲。若出饿鬼中,亦常身盲。再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该经中还指出,如果破坏他人出家善因缘,不但所生常盲,且不能睹见佛之法身。《贤愚经》中也讲了阻挠他人出家,罪同毁塔的过患)。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准备发菩提心,我们去制造障碍,其果报更是无法言说。比如有人准备帮助一些可怜众生,看到乞丐想布施一点东西,旁边的人就说:“不要给!不要给!这些人讨厌得很,给什么呀?去去去……”把乞丐给撵走了,实际上也是对别人的菩提心不太赞叹。总而言之,自己没有能力的话,也不应该对别人的善行制造违缘!


节选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讲记》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放生文库:放生是为他人的生命负责任 放生文库:放生是为他人的生命负责任

亲戚贪夺他人钱财建洋房,结果却苦了自己 亲戚贪夺他人钱财建洋房,结果却苦了自己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家庭故事、职场话题揭分晓 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家庭故事、职场话题揭分晓

佛教故事:觊觎他人妻子的愚蠢国王 佛教故事:觊觎他人妻子的愚蠢国王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幸福不应伤害他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幸福不应伤害他人

助念他人,启示自己 助念他人,启示自己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学会感染他人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学会感染他人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难思

达真堪布:与他人交谈时,应该注意什么? 达真堪布:与他人交谈时,应该注意什么?

懂得体贴他人的窘境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和我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和我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达真堪布: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无论凡圣都应该发菩提心,都应慈悲助益他人 无论凡圣都应该发菩提心,都应慈悲助益他人

佛陀教你不生气:尊重他人 佛陀教你不生气:尊重他人

索达吉堪布:假如修安忍,会不会沦为他人眼中的受气包? 索达吉堪布:假如修安忍,会不会沦为他人眼中的受气包?

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做人的佛法:不见他人过 做人的佛法:不见他人过

索达吉堪布:佛弟子平常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索达吉堪布:佛弟子平常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记住他人的好,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记住他人的好,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别轻易揣测他人的用意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别轻易揣测他人的用意

波斯匿王迷恋他人妻子

达真堪布: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达真堪布: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祈竹仁波切:我信佛却常令朋友及他人评谤,应怎么办? 祈竹仁波切:我信佛却常令朋友及他人评谤,应怎么办?

阿罗汉都还有习气,学会不要指责他人 阿罗汉都还有习气,学会不要指责他人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

寂静法师:发展自己时如何不伤害他人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善念使厉鬼变成菩萨!拯救了自己也解脱了他人!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善念使厉鬼变成菩萨!拯救了自己也解脱了他人!

生西法师: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属于说他人过失吗? 生西法师: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属于说他人过失吗?

受到他人尊敬赞叹是因为他的默默奉献无私利众 受到他人尊敬赞叹是因为他的默默奉献无私利众

达真堪布: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是布施,也是在消耗福报吗? 达真堪布: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是布施,也是在消耗福报吗?

生活中应如何面对他人的热嘲冷讽和不公平待遇? 生活中应如何面对他人的热嘲冷讽和不公平待遇?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十   言行不一,指导他人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十 言行不一,指导他人为表面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宽容看待他人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宽容看待他人

不必思索他人言语,只须培养自己的忍辱力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九节 见他人涂舍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九节 见他人涂舍

轻视他人造口业 一句戏言堕五百世猴身 轻视他人造口业 一句戏言堕五百世猴身

修行要在细微处反思,说的多做不到是“数他人珍宝”,危险 修行要在细微处反思,说的多做不到是“数他人珍宝”,危险

济群法师:是否不该计较他人的伤害 济群法师:是否不该计较他人的伤害

济群法师: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济群法师: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济群法师: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不为难自己? 济群法师: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不为难自己?

关怀动物而吃素的插画家 作品促进他人思考 关怀动物而吃素的插画家 作品促进他人思考

居士学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观

佛学修行:虚心倾听,反思言行,做一个“广慧”的佛弟子 佛学修行:虚心倾听,反思言行,做一个“广慧”的佛弟子

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六:自己念佛  他人免难 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六:自己念佛 他人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