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2023-07-30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

无法过苦行的生活而还俗

吉答(Citta,古译:质多)比库是个驯象师的儿子。他小时候遇见过一位老比库,他正托钵乞食回来,钵中有样非常美味的食物。老比库对它并无贪欲,便将它给了小男孩。吉答非常高兴,便加入僧团,以为成为比库之后,每天无须工作谋生,就会有人供养美食。然而,出于这样的动机,根本不可能过苦行的生活,不久之后他就脱下僧袍还俗了。

但圣僧团(sangha)的精神,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且难以抹灭的印象,他很快地就对在家生活感到不满,并要求再次出家。出家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再度还俗。这种情况又发生了第三、第四与第五次,之后他结婚了。

结婚后的有天晚上,他辗转难眠,看著正在熟睡的怀孕妻子,欲乐的悲哀强烈生起,他立即抓起黄色衣袍跑向寺院。在静夜的路上,先前出家所种下的所有善种顿时展现,他当下便证得入流果。

第六度出家

然而在寺里,从前的同修比库们才刚取得共识,拒绝吉答可能的第六次出家。他们觉得已对他够容忍,并认为他是僧团的耻辱,完全不适合梵行。就在他们如此商议时,却看见吉答走来,脸上泛发光采,带著一种崭新的喜悦,举止平静祥和,这使他们无法拒绝他再度出家。这次,他很快就成功地达到四种禅定与无相三摩地(samadhi)①。

这使他充满喜悦,觉得很想将自己的成功对别人说。有一次,一些阿拉汉(arahant)聚会谈话,吉答一再地打断他们。聚会的长老比库马哈果提答(Mahakotthita)尊者②,建议他等到长老们都结束必须的谈话后再说。吉答的朋友们却认为他不应受到责备,因为他有智慧,且能从自己的经验解释佛法。

俱絺罗预见吉答第六度还俗

马哈果提答(Mahakotthita)说他可以看见吉答的心,然后继续举例解释,有些心的状态只要持续可能很好,但仍无法避免比库再次还俗,他以几个譬喻来说明这点。一只牛被拴在牛棚似乎很平静,一旦松脱,它立刻就会践踏农作物。同样地,一个比库在大师或圣僧面前,可能很谦虚并表现良好,但离开之后独自一人,就很容易故态复萌并离开僧团。

再者,人可能拥有四种禅定与无相三摩地(samadhi,定),只要禅定持续就很安全,但是一旦他禅悦消失走入人群,由于多嘴与不自制,骄傲地夸示自己的成就,心会变得充满贪欲,并放弃出家修行。他在禅定中可能觉得安全,但正是此事导致他崩溃。当国王与军队,伴随鼓声与马车驻扎林中时,没有人会听到蟋蟀的叫声,每个人可能都以为它们很安静;但当军队离开后,蟋蟀声就能再次轻易地被听到,即使人们以前相当确定那里并无蟋蟀(AN 6:60)。

之后,吉答果真第六度还俗。于是他的比库朋友们问马哈果提答(Mahakotthita)尊者,是他自己预见吉答会如此做,或是天神告诉他的,他回答两者都是。在惊讶中,那些朋友去找佛陀说明这件事。世尊告诉他们吉答很快地就会回来,以此来解除他们的疑虑。

第七度出家,成为阿拉汉(arahant)

有一天,吉答由外道的游方行者布吒波陀(Potthapada)陪同去看佛陀。布吒波陀提出一些关于三界中不同生起模式的深奥问题。

吉答接著进一步问这些存有形式之间的差异,因为经历过禅定之后,他熟悉其中一些境界。世尊的回答完全满足他们,因此他请求第七度加入僧团,后来证明这是最后一次。佛陀同意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吉答也成为阿拉汉(arahant)(DN 9)

译注

① 「无相三摩地(samadhi)」即三解脱门之一的「无相解脱门」,是透过思惟无常,而了知一切法的自相都不可得,实相即无相,是空相、寂灭相,而获解脱。其他两个解脱门分别是:「空解脱门」思惟无我,了达诸法本空,而获解脱;「无愿解脱门」思惟苦,了知诸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② 马哈果提答(Mahakotthita):沙利子(Sariputta)的舅父,未出家前即长爪梵志。为将舍利带回家而和佛陀辩论,佛问他以何为宗,他回答「一切法不受」,佛再问:「一切法不受的见解你受不受?」俱絺罗自知理屈,而求出家,得阿拉汉(arahant)果,是佛弟中「答问第一」。

◎作者

何幕斯。海克(Hellmuth Hecker)

何幕斯。海克是德国重要的佛教作家与巴利藏经译者。他的著作包含《相应部》(Samuutta Nikaya 第四与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译,以德文写作的两册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国首位佛教比库(bhikkhu)三界智大长老的传记。

◎英文版编者

菩提比库(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库是来自纽约市的美国佛教僧侣,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兰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兰卡佛教出版协会(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会长与编辑。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见网经》(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达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与《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为共同译者)。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 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

译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禅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慧》等。

编注: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汉传佛教译为为比丘、苾刍等,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汉传僧众。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sava,断尽烦恼者),

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巴利语新音译,参见《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的方案》、《巴利语汇解》。

【巴利佛典略语表】

本书所出现的巴利佛典经文,都将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语来标示其出处,因此,以下列出这些惯常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语,供读者对照参考。

AN=Anguttara Nikaya《增支部》(标示节号与经号)

Ap.=Apadana《譬喻经》(i=长老譬喻,ii=长老尼譬喻;标示章号与段落;缅甸文版)

BL.=Buddhist Legends《佛教传奇》(法句经注释)

BPS=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佛教出版协会(康堤,斯里兰卡)

Comy.=Commentary注释

Dhp.=Dhammapada《法句经》(标示偈号)

DN=Digha Nikaya《长部》(标示经号)

Jat.=Jataka《本生经》(标示号码)

Mil.=Milindapanha《弥林达王问经》 (弥兰王问经)

MN=Majjhima Nikaya《中部》(标示经号)

PTS=Pali Text Society 巴利佛典协会(牛津,英国)

Pv.=Petavatthu《饿鬼事经》

SN=Samutta Nikaya《相应部》(标示章号与经号)

Snp.=Suttanipata《经集》(标示偈号或经号)

Thag.=Theragatha《长老偈》(标示偈号)

Thig.=Therigatha《长老尼偈》(标示偈号)

Ud.=Udana《自说经》(标示章号与经号)

Vin.=Vinaya《律部》(标示卷号与页数)

Vism.=Visuddhimagga《清净道论》(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的章号与段落)

Vv.=Vimanavatthu《天宫事经》(标示偈号)

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本书所有参考资料皆依巴利佛典协会的版本为准。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一个佛弟子的濒死体验:所有记忆竟只剩一句佛号 一个佛弟子的濒死体验:所有记忆竟只剩一句佛号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佛弟子最好不与宠物结缠缘 佛弟子最好不与宠物结缠缘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慈满中秋温暖福利院,孺尊圣僧率佛弟子探访关爱智障残疾众生 慈满中秋温暖福利院,孺尊圣僧率佛弟子探访关爱智障残疾众生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胆小的出家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胆小的出家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理入和行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理入和行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上善若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上善若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缠缚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缠缚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醒谁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醒谁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强盗弟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强盗弟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汤解网(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汤解网(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难化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难化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没毛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没毛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立地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立地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永嘉玄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永嘉玄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有老婆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有老婆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作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作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茶饭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茶饭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叶县归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叶县归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以头为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以头为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万里无寸草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万里无寸草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冷暖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冷暖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洁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洁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山是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山是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像牛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像牛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