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证真如应具备的福德、定力、正见及四加行!

2023-05-20 明心见性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地所证涅槃则要藉真见道之证真如方能得之,但真如是第八识如来藏于一切法中运行时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是故真见道之内涵即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其真如性,名为证真如,即是证得一切法真如。于此真见道位之前,必须精修六度波罗蜜多,要把第六住位前所应修的六度修学圆满,方能求证真如而得见道。在真见道位前,虽已圆满六住位应修之六度波罗蜜多,求入真见道位前仍有四加行必须修持;如是四加行,乃以二乘四圣谛观行所断我见为基础,接著应在大乘真见道前对二取皆属如来藏空性之正理有所认知,并须心得决定,方可成为比量观察能取、所取皆属空性如来藏之菩萨,始能名为四加行已经修证完成的菩萨,即是双观能取所取空;其后方能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证真如,如是证后方能不退转、不偏空,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智慧与解脱功德方能运转,名为真如之证转者。若未修此四加行来确定能取心与所取境皆归属于空性心如来藏,或修此四加行而心中未得决定,或修此之时仍未具备深厚未到地定定力以致未能降伏性障者,纵使善知识慈悲助其证得真如,亦将无法运转其真如智慧而成为干慧,不具有真见道之实质,即是对真如法性及其智慧都无法运转者,不能称为证转真如者,即不是大乘教中真实开悟之人。

在进入大乘佛菩提道中求证真如之前,必须先修得定力;见道后方有真见道时应有之功德受用现前,否则皆只是干慧而无实益,乃至成为大妄语人,舍寿后下坠三涂,诚可怜悯。以是缘故,《大宝积经》卷57 云:【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1

根本论《瑜伽师地论》卷53,弥勒菩萨也说:【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2

《大般涅槃经》卷31〈师子吼菩萨品 第11 之5〉也有如是开示:【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3

这就是说,众生的烦恼,不论是二乘见道、修道所断的一念无明烦恼,大乘见道所断的无始无明烦恼,都是牢不可拔的;必须先有修定过程而生起定力以后,刚强难调的心性已被定力降伏了,再以智慧实证而能运转时,才能如实断除烦恼结使。犹如声闻法中五停心观实修之目的在于发起未到地定,藉定力摇动或伏住烦恼结使;然后继之以声闻菩提的见道断我见时,声闻见道之后的智慧自然即可运转,才能名为已经证转之初果圣者。大乘法中亦复如是,须先有未到地定之定力,然后求断我见,继之以参禅求证真如;以未到地定支持的缘故,证真如以后才能免于退转;以此缘故,平实于弘法伊始乃至今时,一贯不变地主张必须有定力相应,才能真的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果、智慧果。

复次,真见道前的四加行,其内涵为名、义、自性、差别,与入地前应修的四谛十六品心、九品心的加行内涵全然不同。这是第六住心圆满后,欲入第七住位者必须修习的内涵。在第六住位中,必须圆满观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生灭,都非真实不坏的自我,至少必须断除我见而断除三缚结,令初果人所得的解脱道智慧得以证转,这是在修学大乘见道前四加行以前就必须先实证的。若是阿罗汉回心大乘修菩萨道,就不须先修这个内涵,可以直接修习大乘见道前的四加行,藉此四加行的观修,如实建立能取、所取皆空的正知见。这就是心中必须先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能取的七识心是空性如来藏的一部分,所取的六尘及色身五色根也是空性的一部分。能如实建立这个正知见,才有可能积极求证空性如来藏;未来实证空性如来藏时才能如实观察,自行印证能取、所取空的正义;在已得未到地定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时自然心中无疑,即能证转大乘真见道位的智慧。

于菩萨所修习的唯识增上慧学中,世亲菩萨曾为这个四加行的道理,造了《唯识三十论颂》,其中一首颂说道: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正是指四加行过程中的菩萨应先建立的正知正见,寻觅能生万法的第八识时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往往有人在这个段就自以为实证真如了,但在确认已证如来藏而非错证之前,都是想象意识如如不动的假真如,误以为即是真实唯识的境界,其实尚未脱离识阴范畴,仍属四加行位的菩萨,未得真见道功德。这首偈的意思,对于禅宗想要求悟的人而言非常重要,是故应该略加解释:于现在自己所知的境界中,先建立一个万法唯识的认知,就好像真的有一个东西名为真如,是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存在现前的境界中;有这样的认知,而说这是真实的万法唯识的体性。但因为仍只是一个想象的建立而非实证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仍然是住在意识境界中而有六尘境界所得的缘故,并不是真实的住入万法唯识法性的境界中。

意思是说,要在心中先建立正确的认知:每一个人都有八个识,除了识阴六识及意根末那识以外,还有一个自己从来都不知道的第八识如来藏,名为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恒时显示其真如法性,是每一个人都各各本来自有,而这个真识能执持各人所造作的全部善业、恶业、净业、无记业种子,舍寿时依所造的业种而转生到下一世去,由祂变生各人下一世的色身与识阴觉知心,具足五阴而再次成为一个全新的五阴身心,然后就有五阴身心所附生的万法一一出生和运行;由此第八识如来藏有能生五阴身心与万法的功能,所以能取境界的觉知心七个识,与所取境界的六尘相、五根身,都汇归于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函盖了意根末那识及前六识,当前七识被第八识出生而使八识心王具足时,就能辗转出生万法,就把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个能生的识性,称为万法唯识;所以唯识学的祖师们说摄数归王,故说一心唯通八识、摄所归王,说一心唯通八识。也就是说,假使有人说有情唯有一心时,这个一心指的就是八识心王和合具足时的心;就是把七转识摄归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所以若要主张有情众生都只有一心时,必须说这个一心就是阿赖耶识。

假使能够这样建立心中似有阿赖耶识存在,而自己现在还不能证得,所以努力参禅寻觅自心阿赖耶识;后时终于证得阿赖耶识时,即能现观色身觉知心等万法皆是从阿赖耶识心中出生;而阿赖耶识于此等万法中运行时,自始至终都显现真如法相。如是亲自证实五阴身心(含十八界中的六尘境界及色身)以及万法,全都是由阿赖耶识直接出生、间接出生、辗转出生,便能确实观察万法唯识的道理而非思惟或想象所得,这时才能称为亲证唯识性的菩萨。在如是亲证之前,纵使亲近善知识而听闻正理,自己也如理作意思惟而无错误,仍然不是实证唯识性的菩萨;因为这时仍然不知道真识如来藏的所在,仍无能力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如何出生五阴身心及万法,依旧落在现识与分别事识等七转识中,所以虽在知解层面已经知道了,但所住的境界毕竟仍在意识或识阴六识的境界中;而这六识的境界全都是有所得的不离六尘境界的领纳,因此仍然不是真实证得唯识性的人;因为唯识性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所住的境界性,是不在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性境界,又能随缘任运而出生万法,如镜现像。此外,真见道时必须先有断我见、未到地定,以及菩萨修到第六住位应有的福德作为条件,才是可以证转真如、证转唯识性的菩萨,才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否则只是干慧(知识)而无实质,久后必将生疑而不能心心无间,必然退转;现时虽自认为未来绝对不会退转,但仍然无法实现未来永不退转的保证。犹如无数劫前的净目天子法才与王子舍利弗曾经悟得真如,般若正观现在眼前,同样自认为永不退转;但因无佛菩萨善知识摄受,本身又无见道前应该先具备的条件,于是依旧退转;世尊说这一类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4 是故求证真如之前欲求真见道之前,应该先把见道前应有的福德修集完成,再把性障修除大部分,再努力修学见道应有之佛法正见能取心与所取境皆是空性如来藏;具备了这个正见而无犹豫之后,并且必须先修成坚固之未到地定(不论是静中定或动中定,但以动中定最佳),然后摄取参禅应有之知见与看话头功夫,才开始参禅求证第八识如来藏,以免将来悟知如来藏时成为干慧,未能生起证转真如、证转实相般若之功德。这是菩萨道真正修行者在寻求真见道功德的实证以前,必须先建立的正确认知。大乘见道之标的是证真如,而真如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由于祂有真如法性,所以能出生万法而自己如如不动;也因为祂能出生五阴身心及万法,恒住不坏,所以《楞伽经》中 佛陀说祂是真识;并说意根是现识,识阴六识是分别事识。又说色阴及七识心犹如波浪不停地摇动,而色阴及七识心全都是由真识阿赖耶识所出生,依附于这个真识而运转,这就是真实唯识性的略说。意根有遍计执性,是促使诸法从真识如来藏中现行的动力,导致众生流转不停,所以名为现识;而识阴六识则是专门在六尘境界中广作分别的妄识,故名分别事识;把现识与分别事识等七转识合起来说明七转识的自性,就是唯识增上慧学中的虚妄唯识门;合此虚妄唯识与如来藏真实唯识等二门,才是圆满的唯识增上慧学,否则即是抱残守缺而且必然是误会诸地增上慧学成为虚妄想的唯识学,都是凡夫所坠而不能出之属世间学问的虚妄唯识。所以大乘的见道就是要证真如,真如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若想要证真如,就得先证第八识如来藏。在实证如来藏以前,应先在心中建立正确的观念,知道自己也有第八识如来藏,是真实存在而在因缘成熟时可以实证的,祂是能够出生五阴身心及万法的真识。依唯识增上慧学的教导,建立了这样的正知见以后,就懂得去寻求有能力帮助自己具足证真如条件的善知识;依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具足了实证真如的条件以后,有朝一日自然可以实证真如,就能依真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现前观察真识确实是出生自己五阴身心及万法的心,这样才是初步证得唯识性,名为初证真如的菩萨。

---------------------------------

注1《大正藏》册11,页334,下3-4。

注2《大正藏》册30,页590,下1-5。

注3《大正藏》册12,页548,中6-8。

注4《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 ,《大正藏》册24,页1014,下11-13。

-----平实导师《涅槃21-22》正觉电子报第119-120期 2024-02-04 21:54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随喜功德,具有无量无边福德,改变现世命运! 随喜功德,具有无量无边福德,改变现世命运!

宣化上人 :这样布施,就是舍一分钱,福德也无量无边 宣化上人 :这样布施,就是舍一分钱,福德也无量无边

重邪淫者,教你快速戒除邪淫的18个方法,积极行善提高福德 重邪淫者,教你快速戒除邪淫的18个方法,积极行善提高福德

智海法师:善知识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智海法师:善知识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蕅益大师:学道要想成就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蕅益大师:学道要想成就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宣化上人:你念佛,就是广种福德了 宣化上人:你念佛,就是广种福德了

体方法师:正见 正行 体方法师:正见 正行

近代果报见闻录:慧德胜过福德 近代果报见闻录:慧德胜过福德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肆、正见慧解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肆、正见慧解

宗萨仁波切:积聚福德的三种方法。 宗萨仁波切:积聚福德的三种方法。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8)人人都需要的因果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8)人人都需要的因果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3.释正见(4)正见观察圆满的标准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3.释正见(4)正见观察圆满的标准

净土法门法语:哪一种人是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 净土法门法语:哪一种人是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

一次小施舍的福德 一次小施舍的福德

净土法门法语:这个果,是无量无边无尽的福报,智慧福德圆满 净土法门法语:这个果,是无量无边无尽的福报,智慧福德圆满

身无正气福德,戒邪淫难以为继 身无正气福德,戒邪淫难以为继

正如法师:做善事是福德还是功德? 正如法师:做善事是福德还是功德?

“一福压百祸。”有了福德,便能遣除一切违缘。【索达吉堪布】 “一福压百祸。”有了福德,便能遣除一切违缘。【索达吉堪布】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三、正见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三、正见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福德的力量 福德的力量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所证标的相同吗?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所证标的相同吗?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的内容是甚么? 密宗四加行与佛法四加行的内容是甚么?

空有不二契真如 空有不二契真如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福德和功德的有什么共同点? 福德和功德的有什么共同点?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第084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二)+之二—无量三昧 第084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二)+之二—无量三昧

第083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一) 第083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一)

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这个不是福德 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这个不是福德

第061集 显扬正见 坏诸恶见 第061集 显扬正见 坏诸恶见

第053集 教授学人 建立正见 第053集 教授学人 建立正见

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 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学佛应具备的三点 学佛应具备的三点

修了多少世的福德你才能闻佛法入佛门? 修了多少世的福德你才能闻佛法入佛门?

发菩提心:积德修行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发菩提心:积德修行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贤者五福德因缘

林心如:具备忍的力量,才能化解困境 林心如:具备忍的力量,才能化解困境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达真堪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修本尊法 达真堪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修本尊法

达真堪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修本尊法? 达真堪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修本尊法?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如何才能得到?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如何才能得到?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福德绵长健康长寿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福德绵长健康长寿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福德绵长、健康长寿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福德绵长、健康长寿

往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愿+善根福德” 往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愿+善根福德”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达真堪布:学佛初期应该希求世间的福德和往生的功德吗? 达真堪布:学佛初期应该希求世间的福德和往生的功德吗?

达真堪布:学佛初期应该希求世间福德吗 达真堪布:学佛初期应该希求世间福德吗

一个人才的成功,要具备内因的才能与备外缘的帮助 一个人才的成功,要具备内因的才能与备外缘的帮助

第08集 积集世间福德之行 正礼老师主讲 第08集 积集世间福德之行 正礼老师主讲

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福德等同于称六十二亿诸佛名号 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福德等同于称六十二亿诸佛名号

有福德的罪人 有福德的罪人

佛陀故事:有福德的罪人 佛陀故事:有福德的罪人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禅定就是定力

怎样布施才可以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 怎样布施才可以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福德浅薄、心浮气躁,有什么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 福德浅薄、心浮气躁,有什么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广积福德,改变命运 广积福德,改变命运

海涛法师:有福德的罪人 海涛法师:有福德的罪人

供佛:每天增广福德的方法! 供佛:每天增广福德的方法!

福德的重要性 福德的重要性

福德够了,智慧就能生起 福德够了,智慧就能生起

如何修百福庄严?行十善时的十种思惟,让福德快速飙涨无量倍 如何修百福庄严?行十善时的十种思惟,让福德快速飙涨无量倍

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 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

培植福德广结善缘 培植福德广结善缘

三十二大人相的修集要以百种福德来作为围绕 三十二大人相的修集要以百种福德来作为围绕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历代高僧大德说吃素、不杀生的百种福德 历代高僧大德说吃素、不杀生的百种福德

即使遇到一个冒充的乞丐,你也可以修福德 即使遇到一个冒充的乞丐,你也可以修福德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