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2023-09-01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诗曰: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为夫广说前身事,礼佛斋僧福慧宽。

又云:

心分十界任君临,六道升沉遍古今;

学佛善修超出速,恶因种堕罪根深。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每天都到居士的家中受供。

这位居士家里养了一只母狗,每当供养比丘时,狗都在眼睁睁的盼望,想得到一点食物。这位神通自在的出家人比丘,他知道这只狗的心思,常常捏饭团分给它吃。这位比丘天天去接受供养,狗也天天得到比丘的食物。因此,狗天天都欢喜想见比丘,这位比丘也知道狗的心意,每天去受供时,均拿一团饭给狗吃,狗更加喜欢看见出家人比丘。因为欢喜恭敬比丘,能消除一切罪业,狗就因此脱离了恶道。

经过一年多以后,狗就诀别命终了,命终之后,魂神投生到安息国王的王宫,生为王女公主。她出生以后,就知道自己的宿命,知道前世作某居士家中的狗,天天都受到比丘施给饭团。她禀告父王和母后说:我前世是中印度某居士家中的狗,每天都吃比丘分食的饭团,因此看见比丘就生欢喜恭敬心,由于恭敬比丘的功德,脱离了狗身而生为王女。当时安息国境内,均无佛寺和出家比丘。

有一天,月氐国的国王派遣一位使臣到安息国,安息国王看见这位使臣很贤明,就把公主嫁给他。

公主到达月氐国,看见国内有很多比丘,心里非常欢喜。她回忆前世作狗时,比丘拿饭给它吃,因此每见比丘即生欢喜心,又因为欢喜恭敬出家人,今生才得到人身且为王女。她心想:我应当大兴供养比丘僧众,以报答其救我脱离畜生道之大恩大德。

当时月氐国佛教非常兴盛,有很多出家比丘,公主每天都供养四、五百位比丘,并且亲自料理供养的一切食物,不肯让他人代为效劳。供养诸比丘完毕之后,她又亲自打扫。家中的佣人、奴婢等,非常赞叹她,都说女主人是王女公主,来到这里,不但天天斋僧供养比丘,又亲自扫除清洁,甚为难得,我们也应该做一点功德才是,奴婢们就暗中把扫帚藏起来,不让公主扫地。女主人找不到扫帚,就去拿她自己当初所穿的衣服,把它卷起来当作扫帚,她的丈夫看见公主以新衣扫地,便对她说:你恭敬佛法,怎么可以把衣服当扫帚来扫地?未免太可惜了吧!

公主回答说:我前生但以欢喜心,恭敬出家比丘二年,今生才得到这些衣服。以此衣作扫帚,又有什么可惜呢?我前世时,连一物布施也没有,只凭著用欢喜心恭敬比丘,种此善因,今生才有福报得生为王女。我又没有辛劳的去做苦工,赚钱来购买这些衣服。

丈夫说:你对佛法僧三宝这么恭敬,竭诚供养比丘僧,我从来没有看过比丘们给你一块钱,这些衣服都是我劳力得来的呀!

公主就向丈夫解释说:我的前世,本是畜生道中的狗,因为主人是佛教徒,每天供养比丘,比丘每天都把食物分给我吃,我便以欢喜心恭敬比丘,由于恭敬出家人的功德,而脱离狗身,出生为王家公主。我能够得脱狗身,今生我的一切,全都是比丘所赐。

丈夫说:你只对一位比丘生起欢喜心恭敬,就能够得到这么大的功德福报。恭敬供养三宝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

公主的丈夫本来不如此发心,自从他听闻公主叙述这福报因缘之后,即大发布施心,广种福田。他从此归依三宝,精进学佛,竭力兴建佛寺,供养三宝,并受持斋戒,发扬大乘佛法。

诗曰:

敬僧福德等虚空,毁谤轻憎罪亦同;

佛法若能修礼供,吉祥胜乐永兴隆。

附注说明:

(一)本故事详载于福报经中。

(二)佛教中每一位出家人(僧尼)的福德威力,都是无量无边,能够使一切众生灭罪生福。若能竭诚恭敬、供养比丘和尚,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相反的,如果对于出家人不恭敬,或轻慢、毁谤僧尼,此人的罪业也是无量无边!

(三)比丘是三宝之一的僧宝,他身穿佛衣,代表佛住世,为众生的福田;恭敬比丘就是恭敬佛,获福无量。如果有人毁谤出家人法师、僧尼,就是毁谤佛,罪过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达真堪布:利他才能快速圆满自己的福德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福德的力量 福德的力量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