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万法汇归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根本,若无阿赖耶识,即无识蕴,更无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由此当知阿赖耶识绝非生灭法。分述如下:
一、色蕴五根及意根皆依阿赖耶识而有:云何色蕴五根依阿赖耶识而有?谓色蕴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是往世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因于业种、无明、悲愿故,而入母胎中,所以藉由阿赖耶识所有之大种性自性,方能执取受精卵,方能执取四大微细物质而造色身,方有此世之五根也;由是缘故, 佛于四阿含中说:识缘名色。又说:识入母胎而住的缘故,使得受精卵或渐渐形成的色身不烂不坏。(语译)因有阿赖耶识故,方得有色身五根,故说五根从阿赖耶识出生,由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故,能执持受精卵及摄取母血中之四大种而制造吾人身根,然后才有五根、才有六识及万法。又,一切证悟者在理证上,都可以从阿赖耶识心体对三界法之被动性、不贪取性,而知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者,必须有意根为其主导,方能运转;若非意根为主导,则不运转,则入涅槃,故二乘菩提解脱道之修证,在于修除意根之我执。故《成唯识论》中亦说:【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第七末那)识若无,定不转故。】意谓:此阿赖耶识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必定有一俱有依,即是末那识;若无此意根为助伴,若无此意根作为导引之动力,则阿赖耶识必定不会自行运作故,则万法即不可能现行。由此缘故,而说意根是现识──意根正是一切法现行的动力故。
《成唯识论》又言:【此第八识自性微细颂中初半,显第八识为因缘用,后半显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界是因义,即种子识无始时来展转相续亲生诸法,故名为因;依是缘义,即执持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等为依止,故名为缘。谓能执持诸种子故,与现行法为所依故,即变为彼及为彼依。变为彼者谓变为器及有根身,为彼依者谓与转识作所依止,以能执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识依之而转。又与末那为依止故,第六意识依之而转。末那意识转识摄故,如眼等识依俱有根。】
语译如下:《《这个第八识的觉了的自性极为微细颂中的初半颂,是显示第八识即是诸识的因缘,能有出生诸识的因缘的作用;后半颂是显示第八识能作为众生流转的依持作用,亦能作为众生修证解脱境界的依持作用。颂中的界字,即是因缘的意思,也就是说阿赖耶种子识自无始时以来,展转相续而不间断的亲生色身等诸法,所以称之为诸法的因缘;依字的意思就是缘的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又名执持识,无始时以来一直都是给一切法平等的作为依止,所以说是诸法的缘。也就是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能执持一切种子的缘故,所以祂能给诸法作为现行时的依止,所以祂变现七识心王等诸法以后又作为七识心王等诸法的所依。变现的意思是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能变生器世间及有根身,为彼依的意思是说祂能作为七转识所依止的处所,因为祂能执受五色根的缘故,所以眼等五识也就依止于阿赖耶识而运转。又阿赖耶识也能给末那识作为依止的缘故,所以才能有意识依止于阿赖耶识而运转。因为末那识与意识都是会转变、生灭的识,就如眼等五识要依俱有依的五色根而运转,所以末那与意识也须依阿赖耶识这个俱有依而运转。》》这也就是说:第一、第七识意根与意识等六识,都是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者;并且出生而现行时,也必须有阿赖耶识作为依止及配合,才能继续出生、现行、运转;由此可知阿赖耶识是六根之根源。而六根是万法生起之俱有依缘,若无六根,则一切都不能从阿赖耶识中生起现行,所以说阿赖耶识出生了六根,即是万法之根源,所以万法都要汇归阿赖耶识心体。
二、色蕴五尘及法处所摄之一分色尘,亦依阿赖耶识而有:色蕴含摄色身五根及五尘,五尘为何是吾人之色蕴所摄?谓吾人之七识觉知心,既是心体,然心体无色,焉能触五尘色法?故由阿赖耶识变生五色根以后,阿赖耶识即能藉祂自己所生之五色根来接触外五尘,随即如镜现像而变现内相分五尘,七识心才能触到内相分的五尘;由此内五尘而与外五尘相连结,才能在世间生活及与彼彼有情互动。故说吾人见闻觉知心所触五尘皆是内相分五尘,从来不曾接触过外五尘,故吾人觉知心所触五尘亦是五蕴中之色蕴所摄,摄归吾人五蕴中。非谓外五尘是吾人五蕴中之色蕴也。吾人所触五尘既是阿赖耶识所变生而摄归吾人之色蕴中,外五尘又是共业有情的如来藏种子所共同变生者,当知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根源也,当然万法都要汇归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
三、识蕴依阿赖耶识而有。由有六根及五尘故,吾人见闻觉知心方能觉察五尘上所显之法尘:由有五根故,阿赖耶识心体就在胜义根中变现出内相分的五尘,由内相分五尘上的法尘故,意根可以触此法尘,可以根据法尘而生起作意等心行,眼识乃至意识因此可得出生,则有识蕴六识出现。若无阿赖耶识心体藉五色根而变现出来的六尘,则识蕴六识即不可能出生、现行、运作。识蕴六识由阿赖耶识变生的五根与六尘而出现了以后,配合意根末那识,则能了知六尘等法,故说识蕴依阿赖耶识而有,故说识蕴以阿赖耶识为所依、为根本,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故说万法都应该汇归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
四、受想行蕴依阿赖耶识而有:以人间法界而言,由于阿赖耶识出生了意根及五色根,所以出生了七转识;八识心王具足时,则有八识心王之心所法各各运行不断,则色蕴、识蕴自性具足现行,方有五受、三受等受蕴现行;受蕴现行后,则有了知六尘诸法之想蕴现行(想阴即是了知性、知觉性);由有行蕴现行故,则有种种的观察、思惟、分别、取舍等,则根本烦恼与种种随烦恼等法随之而起。乃至出世间法之二乘菩提,以及世、出世间上上法之大乘菩提,亦由五蕴之故而辗转生起,由觉者转为大众渐渐宣说。如是追根究柢,其根源仍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外于阿赖耶识心体,尚无一法可得,何况万法?由是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五、真如无为、虚空无为等,悉依阿赖耶识而有:清净法界即是真如故,由七识心王转依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法性而称为清净法界故,真如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所显性故。此谓:一切佛子次第渐修而至佛地时,其清净法界即是无垢识连同纯净七识所显示之究竟清净境界,非唯第八识心体是真如性故,其所含藏之佛地七识心体种子亦皆究竟清净而成为纯无漏之有为法故;由此内外俱净故,佛地六、七识究竟转依第八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能令佛地八识心王显出究竟清净法界之境界,因此始能出生四智圆明之一切种智;然而如是清净性之真如性相,绝非修行而得者,而是因地阿赖耶识时即已如是显示,而且永不改易识体自身之真如性。由是缘故,可证六无为或者细分而说九无为、十二无为等者,亦皆是依于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之六根、六尘与六识心王等一切法,方能有之。推其根源,仍是阿赖耶识心体,故说阿赖耶识心体是万法之根源;若是万法之根源者,当知即是实相心体,当知必是常住法,绝非生灭法。
六、佛地真如无垢识依阿赖耶识而有:佛地真如者,谓诸佛之无垢识藉佛地应化之有根身等法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而佛地真如所依之无垢识,则是由因地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而净除七转识之分段生死种子,改名异熟识;再经由修行而净除七转识相应之无始无明等尘沙惑,转生四智心品等无漏有为性之大功德法,而改名为无垢识,永远不灭、不断,恒示无垢识心体自身之真如法性。佛地具足之四智心品由无垢识为体而生,复由无垢识来生、显佛地之一切无漏有为法上无量无数大功德法,广利众生永无穷尽。归根结蒂,仍是阿赖耶识心体,由此而知:阿赖耶识心体永无暂断之时,永无断灭之时,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不是杨、蔡、莲等妄想者所诬谤的生灭法。
七、二乘涅盘及二乘菩提都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二乘所证之生空真如,即是灭尽我见与我执之后,所显示出来之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然而 佛说不回心之二乘圣者不能亲证异熟识,所以不证实相;又从理证上观之,断我见、断我执者,只须在三界世俗之蕴处界法上现观其缘起性空即可,只须如是断除蕴处界我常住不断之我见,只须断除对于蕴处界我之自我执着即可,不必亲证蕴处界我之根源阿赖耶识,不必亲证万法实相心体阿赖耶识;若已断我见与我执,不必证得真如法性,即可名为证得生空真如(这是依菩萨所证的真如法性来现观阿罗汉所证的涅盘而说的,阿罗汉自身则不知生空真如之内涵);要待亲证第八识心体,现观万法皆从第八识生起之时,才可名为证得法空真如;故说声闻缘觉不证阿赖耶识异熟识。若能亲证第八识心体,则知法界之真实相即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也。然而从大乘菩萨所证般若,以观二乘圣人所证之有余无余涅盘,其实二乘菩提仍然是依异熟识(阿赖耶识心体)而有;若非尚有第八识独存不灭,则二乘圣人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之后,舍寿而入无余涅盘时,即成断灭境界,无异断见外道言论。今者 佛说无余涅盘之中确有本际、实际不灭,在四阿含中称之为「我、如、本际、实际、如来藏、心」等,当知即是第八异熟识,即是阿赖耶识心体也。二乘涅盘及二乘菩提既然都依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而有,当知阿赖耶识心绝非断灭法。
八、大乘菩萨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依阿赖耶识而有:大乘菩萨所证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即是证得阿赖耶识之后,现观第八识心体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盘性;涅盘性者即是不生不灭性也。是故大乘菩萨所证得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仍是第八识性,乃是识性所显。由是缘故,说第八阿赖耶识是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之所依理体;若离阿赖耶识心体,即无大乘法中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可知、可证。由因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是常住法,是不生灭法,故说所依之阿赖耶识是常住法。而二乘圣人所证得二种涅盘之本质,既然仍是大乘法中所证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仍以本来性净涅盘为体,而此涅盘复是阿赖耶、异熟识性所显,当知二乘圣人所入无余涅盘境界,其实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只是二乘圣人不能证得第八识,是故不能了知何为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是故不能了知无余涅盘中之实际境界,是故不知法界之实相,不能通达般若智慧,不知菩萨智慧。由是缘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九、佛地之无住处涅盘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佛地之无住处涅盘,乃是依不住无余涅盘境界,而又已经断尽分段生死现行,又再进断二乘圣人所不能断之变易生死种子,是故成佛之后虽然仍在三界广利众生而不断受生于人间天上,然而却已不住于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之中,故名不住生、死;如是不住于生、死之中,又不住于无余涅盘之中,故名无住处涅盘。而如是不住涅盘亦不住生死之境界相,其实仍是因地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只是经由悟后之不断进修,渐断思惑及尘沙惑,究竟圆明一切种智,成就四智心品等无漏有为法,故有佛地之无住处涅盘证得。而此无住处涅盘,其实是依果地无垢识心体而有;果地无垢识心体则是由因地阿赖耶识心体净除二障而来,追根究柢,仍然是阿赖耶识心体,是故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非是生灭法。
十、佛地四智依见道智慧而有,修道智慧则依见道智慧而有,然而不是因此初始见道就具足佛地四智圆明,要由因地的见道智慧渐次进修而有,因地见道智慧则依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而有,因此见道智能即是修道成佛之基本故。由是缘故,说证得第八识者,由有根本无分别智故,即能发起下品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之初分,即能渐次提升下品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经由修诸胜行而渐次引发后得无分别智,若至初地之入地心时,则能具足下品二智;既然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等根本无分别智,以及部分后得无分别智,都是由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所在,于现观心体的真如法性时所生起,当知初明心之时即是大乘真见道位之菩萨。有论为证,《摄大乘论释》(二智差别章第十)云:【〔摄大乘〕论曰:「若菩萨如此入初地已,得见道,得通达,入唯识。」释曰:此下显见道为修道依止。由先成立见道故,修道得成。若菩萨于愿乐地中,具修诸方便,得入初地。所以得入初地,由得见道故,见道即无分别智。所以得无分别智,由通达真如及俗谛,故知「尘无所有」,是通达真如;「唯有识」,是通达俗。复知「此识无有生性」,是通达真如;「此识是假有」,为通达俗。若不通达俗,无以能得见真,以离俗无真故;若不通达真,无以遣俗,以俗无别体故。所以能通达真俗,由能解唯识理故。此文即显四义:一、出世果,二、出世行,三、出世境,四、出世方便;初地是果,总「有为无为法」为体,福德智慧行是有为,真如及烦恼不生是无为。初地是假名,由是总故,见道是行,所通达真俗是境,入唯识是方便。由入唯识为方便故,能通达真俗境;由通达真俗境故,得无分别智行;由得胜行故,得初地果。】
语译如下:《《在《摄大乘论》中有如是说:「如果菩萨如此修行而入初地以后,就称为得到见道功德、得通达见道内涵、真入唯识位。」解释如下:从此这一句话以下,是显示「见道为修道之依止」的道理。由于先成立见道内涵的缘故,所以后面的修道位才能成立。如果菩萨于三贤位之愿乐地中,能够具足修集种种方便的话,就可进入初地。菩萨之所以能进入初地,是由于先得见道功德的缘故,见道所得的内涵即是无分别智。之所以能够发起无分别智的原因,是由于通达真如及俗谛,所以了知众尘皆无常住不坏性、皆无所有,只有第八识体常住不灭而恒常住「真实性与如如性」之中,这就是通达真如;了知「一切都唯有识」:「都从第八识体中出生,所以一切法都不真实」,这就是通达大乘法中的世俗谛。复由于了知「此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从来都不曾出生过,也不可能有出生之体性」,这就是「通达真如」;这个第八识其实无形无色,不可名状,所以所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都只是假名施设;亲证此识而了知这个道理,就是通达俗谛。如果不通达俗谛,不知道俗中有真的话,就不能见到真谛,因为如果离开俗谛、离开蕴处界的话,那就没有真谛可说了;如果不能通达真谛的话,就没有智慧能排遣世俗法中认假为真的邪见,因为世俗法的五蕴并没有别的本体故,都同样是以第八识为主体故。菩萨所以能通达真谛与俗谛者,是由于能证解万法唯识之正理故。这段论文中已经显示出四种真实义:一、出世间果,二、出世间的正行,三、出世间的境界,四、出世间的方便法,而初地就是「行、境、法」的果,总括而包含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作为初地果的体;福德与智慧的修行都是有为法,识体所显的真如法性,以及因为见道而导致的烦恼不生等事实则是无为法。这个初地也只是假名施设,由初地这种总含无为法及有为法的缘故,而说见道是出世间行,所通达的真俗谛智慧即是初地的出世境,真入万法唯识的行门即是方便法。由于初地菩萨能以进入唯识性的行门作为方便法的缘故,所以能通达真谛与俗谛二境;由于通达真俗二谛境界故,能获得无分别智的出世行;由于获得出世间的殊胜行的缘故,所以才能证得初地的果位。》》
如是论文及释文中,已经明说:由见道故方能有诸地之修道事行与理行。又说:在大乘法中,必须了知外尘都无所有,才算是通达真如;必须了知万法皆空,都由第八阿赖耶识所生,才算是通达俗谛;必须了知此第八阿赖耶识从来无生,才算是通达真如;必须了知第八识离言、离名、无形、无色,不可名状,不是三界有法,假名说为实有法,才算是通达大乘法的世俗谛,大乘法的世俗谛是以亲证如来藏为基础而作现观故,不同于二乘世俗谛单依蕴处界而不必依如来藏来作现观故。由此已可了知:初悟之时绝非初地,尚未完成如是俗谛、真谛之种种观行,尚未通达故。若已通达如是种种观行,即知此第八识是本来无生,故永不灭,怎可能还会否定祂呢?由此故知初见道、真见道,绝非已入初地也。杨、蔡、莲等人不知此理,自抬身价,初时妄谓初见道时之真见道位,即已证得佛地真如;或如后时之改言初见道时已入初地,皆是大妄语也(后来推究其所谓之初地真如,则是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正是我见未断,返堕常见外道知见中);后来虽然改口说我不承认萧平实帮我所悟的阿赖耶识是如来藏、真如,我现在全部归零,从头再求证如来藏、真如,所以现在是尚未见道的凡夫。但是初离正觉同修会时宣称已证佛地真如、初地真如而示现为佛果、初地菩萨之大妄语业,已经成就;若未公开悔除及得见好相,其罪不灭,当受苦果,应当详审思之,莫作轻易观,当速忏悔求灭重罪,方是有智之人。求灭重罪之最好方法,则是一改以往之无根诽谤,大力拥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正法。
复次,此论文及释文中,既说菩萨能入初地者皆由见道故,又言见道所得者即是无分别智,而见道位所得无分别智有二:根本无分别智与后得无分别智。后得智要依真见道时所得的根本智为基础,再转入相见道位中,向前不断进修与观行,方能通达圆满;然后还须永伏思惑如阿罗汉,并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方始入地(此后即须进修一切种智),不可如杨、蔡、莲等人甫离同修会时之妄言一悟即可进入初地也。
复次,彼等妄言第八识之上、之外,另有一个实体法之心,能出生阿赖耶识,谓之为真如;彼等后来虽然辩称此一实体法之真如不是心、不是识,但彼等所言之真如体性,却是真实不假之心体、识体,以彼等所说之真如、如来藏,是能生阿赖耶识之实有性故;如是则知必定是心、是识,不可狡辩为非心非识也;非心非识之法则无心识之用,既无心识之用,当知不可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也,只有心识方能出生所附属之心体故。彼等既言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当知彼所说之真如必定是心识,如是则堕八九识并存之种种过失中,进退维谷、陷入两难之局,无法自解困境。
复次,彼等妄谓另一个能出生阿赖耶识之实体法,名之为真如,或名如来藏;谓人曰:证得这个真如、如来藏时,才是真见道;真见道当时即可成为初地菩萨。然而诸经诸论中皆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本身,并没有另一个如来藏;经论中又说真如唯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真实性,乃是识性所显,纯无为而无任何作用,是故不能生起任何一法;而彼等诸人当时所谓之已证初地真如,后来证实仍是平实所预料的离念灵知意识心;意识离念灵知心尚且不能出生六根、六尘,反而要依六根与六尘才能出生与存在,又焉能出生六根六尘根源之阿赖耶识心体?故知彼等所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或者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之说法,皆是虚妄邪见法,乃是因为文字障、无明障而误会经论之后,又转信印顺对《起信论》曲解后的邪见以后,心生妄想所作的妄语,不可为凭。
理证上如是,教证上亦如是,全无任何经论中曾说过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的圣教;而且所有说到阿赖耶识的经论,都说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已有,从来不生,亦永不灭,唯有经由证道而改名异熟识、无垢识,然后利益众生永无穷尽、永不坏灭,绝无心体灭失之说,故说杨、蔡、莲等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谤为生灭法,别立另一阿赖耶识以外、以上的真如、如来藏者,既违理证、亦违教证,皆是自意妄想、凭空想像。
今据此段论文所说,亦可证实彼等所说者皆是妄语也,论释中言:【复知此识无有生性,是通达真如。】意谓:亲证第八阿赖耶识以后,亲自现观而了知此第八识的体性从来不生,永无出生之时,永无他法能出生之,亦恒时显现其真如性;如是现观者,即是通达真如。既如是说,当知亲证此识而现观其能生万法而常住不灭、而从来不曾被他法出生;又现观此识于六尘万法一向如如不动其心,故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真如之理体,故知真如亦是假名施设,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如是方可名为证真如,名为通达真如,方入初地通达位中。《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中,既然皆说:证知阿赖耶识心体从来不生,一向都是无生之性者,方是通达真如者。则知唯有从种种别相智上证知阿赖耶识心体恒显无生之性者,方是通达位之初地菩萨;如今杨、蔡、莲等人却是不能现观此识之无生性,谤为有生有灭之法,怎有可能是已经安忍于大乘无生之人?七住贤位之忍尚且不能安住,又怎有可能是证得初地真如的初地菩萨?彼等不能通达初地真如即是初地菩萨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性故。彼等诸人外于阿赖耶识、上于阿赖耶识,别求永不可证的想像真如、想像如来藏,妄想证得想像中才会有的另一真如、如来藏,而在妄想妄证当时,竟然对人宣称一悟即入初地,非慢而何?
此论及释中复言,要由真见道之后,进入相见道位再作观行,于通达真谛与俗谛之后,方得成为初地菩萨,要非初见道之时便得入地也;杨、蔡、莲等人何得妄言初见道之时即得入地?如是自高、自抬身分,非唯违教、亦复悖理,所说虚谬,有何实义?
亦如《成唯识论》卷九 玄奘菩萨云:【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善达法界,得诸平等,常生诸佛大集会中。于多百门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证大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语译如下:《《前面的真见道位中,证得万法唯阿赖耶识所生之唯识性;后面的相见道位中,证得万法唯阿赖耶识所生的种种法相;真见道与相见道的这两种功德,以初时的真见道为胜(因为这个真见道是发起相见道与修道功德的基础,能使后面的相见道功德得以发起,所以殊胜),所以在唯识三十颂中,世亲菩萨偏说真见道的部分(因此而少说相见道的部分)。但是前面的真见道位所得的智慧,只是根本无分别智;后面相见道位的悟后观行进修所得的智慧,则是后得无分别智所摄。菩萨具足获得真见道与相见道时,就是出生在如来家的真实佛子,就是住于极喜地的入地心菩萨;这样的菩萨善于通达一切法界的真实相,获得种种法相上的平等观,未来世中常常都会出生在诸佛的大集会中。这初地菩萨于许多种的百法明门已得自在,能作众生的依怙,他自己可以知道:不久以后(再经过二大阿僧只劫)就会证得大菩提而成佛,能够尽未来际而利乐一切的有情。》》
平实以往诸书所说正理完全符合如是《成论》 玄奘菩萨所言,是故所谓证真如者,实际内容仍是证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然后现前观察此心体真实不坏性与如如不动心之体性,名为证真如;而此证真如,尚未通达见道位中所应有的全部见地,要再作相见道位中所应作之种种观行以后,现观而确定阿赖耶识心体的从来不生,并且通达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实与如如法性,方可名为通达位的初地入地心菩萨也。凡夫菩萨初悟时所证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心体在万法中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阿罗汉回心大乘修学禅宗之法而证真如者,即是亲证异熟识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最后身菩萨所证真如者,即是亲证无垢识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都不离第八识心体如来藏;由是缘故,证真如者即是亲证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由证此第八识心体故,方能于万法中现观此第八识心体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方得名为证真如;如此所证真如,方是真正之证真如也。
若有人外于第八识,或者上于第八识而另觅能出生阿赖耶识之真如者,其人即是将非道见以为道之愚人;若有人如同杨、蔡、莲等人一般,在善知识助其亲证第八识之后,不能生忍,因而否定第八识心体,妄行求觅另一能出生阿赖耶识之真如者,即是将道视为非道之谤法者,佛在般若系经典中曾说真如乃是识性所显故,真如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心行法相故,真如非是能有作用之法故,真如非能出生任何一法故,真如只是第八识心体之相分故。
亦如《成唯识论》卷十 玄奘菩萨云:【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后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断,法云地后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
语译如下:《《平等性智相应之清净末那识及其心所法等,是在菩萨真见道功德初现前时,由于初违我执与法执故,方得首次现起;在随后的十地次第进修的过程中,由于我执与法执尚未断尽的缘故,由于在七地前尚有有漏种子的缘故,有时会出现间断的情况;但是都得要到法云地以后的等觉地中,才能与修除二障种子随眠的清净第八识相依相续,尽未来际,永不间断。》》
由此可见,平等性智在初见道、初观阿赖耶识的真如行相时,就已经初起了,只是尚未具足初地所有的下品平等性智罢了;而初地菩萨的真如,仍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识性。既然初证阿赖耶识之时,即能发起下品平等性智的少分,即能现观一切众生之根本心悉皆同一清净性、同一涅槃性、同一真如性、同一能生万法性、同一无生性、同一不坏性、同一具足万法性、同是本来而有不从他法出生之自性皆同一性而无差别;如是现观一切有情依此根本识而平等平等,唯有事相上因为往世之造业受报而有此世之种种差别,由此现观而得发起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而此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现起,皆由初证第八阿赖耶、异熟识方得发起,所观平等性亦是依众生第八识心体之平等性而现观,并非单观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而已,是故,七住菩萨初次亲证第八阿赖耶、异熟识时,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见道,不可妄说初地入地心时才是真见道。
而此平等性智有上中下三品,而且必须进修到初地入地心时才能具足下品平等性智,以此当知:亲证阿赖耶识而现观其真如法性时,即是真见道;杨、蔡、莲等退分菩萨,焉可诽谤亲证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人为非真实见道?此非诽谤贤圣而何?
亦如《成唯识论》卷十 圣 玄奘菩萨云:【妙观察智相应心品:(1)生空观品,二乘见位亦得初起,此后展转至无学位;或至菩萨解行地终,或至上位,若非有漏或无心时,皆容现起。(2)法空观品,菩萨见位方得初起,此后展转乃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智果,或无心时,皆容现起。】
语译如下:《《妙观察智相应的清净意识心与心所法等,有两种空观:1.生空观相应的清净意识与心所法等,在二乘人断我见时的见道位中,也可以初次现起,不必一定要亲证大乘法中所说的实相心才能发起;或者大乘行人进修到菩萨解行位终了而证得第八识的时候就会现起,或者在进修到上位时,在非有漏位,或者在非无心位时,都可以现起。2.法空观相应的清净意识与心所法等,在菩萨依大乘菩提而得见道时方能初次现起;此后辗转乃至地上各位中,如果不是有漏心位,不是在通教菩萨的生空智果位中,不是生空智的二乘果位中,不是在无心位时,都可以现起的。》》
由是缘故,说二乘圣人依世俗谛而观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法,无常故其性空,证知三界世俗法之蕴处界悉皆虚妄,因此而断除对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之我见与我执,由是而成圣道,名为证得生空观等法品。然而二乘人唯断我见与我执,所观行之对象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须证得法界实相心,不须观行第八识体性,是故从菩萨的智慧观之,方便说他们唯得生空智果,即是断烦恼障的现行;由于不须亲证万法实相心的第八识故,不知万法皆由第八识心体中出生,误以为万法在心外实有,不知万法皆是自心阿赖耶识所生,是故不得法空智果,不能现观一切法悉皆由如来藏所生,皆是有生有灭之法,无常故空;不能现观一切法皆是自心所现之现量境界,所以不得法空观,误以为心外实有诸法存在而能被五蕴之自己所领受,不知蕴处界我所领受之一切法皆是自心异熟识所出生者,不证第八识自心现量,故以为心外实有诸法能被自己所领受,故不能了知一切法空,执著心外之法为实有。菩萨由是亲证,而信 佛语,而入种智;诸佛由是亲证之具足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佛道,而为诸利智菩萨说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而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由是缘故,二乘人观苦、断集、证灭、修道,皆是依于三界世俗法之蕴处界空而观、而灭、而修、而证,都是依众生我缘起性空之观行而证,从来不曾证知蕴处界所从来之根源:第八识如来藏。由因二乘菩提之亲证者,不须亲证法界实相之如来藏心故,不须观行第八识心体自性故,不知一切法皆是第八识自心现量,由是缘故,不知心外一切法空,是故圣玄奘菩萨说二乘人不证法空观,只证生空观。然而不论生空观或法空观,都是意识心所观、所修、所证,若离意识心,即无可证者;由此缘故,正当意识心眠熟而灭时,生空观与法空观所起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便皆不起;生空观与法空观之智慧,要依意识同时现行时方得运为故,若住眠熟等五位中,即皆不得现起。
据实以观,不论生空观抑或法空观,皆须汇归于阿赖耶识;若无阿赖耶识,尚无包括意识心在内之七识心,尚无识蕴存在,何况能有意识心所证之生空观与法空观?若无阿赖耶识,何况能有蕴处界?若无蕴处界,何况能有蕴处界缘起性空、一切法空?故说二乘菩提仍以大乘菩提之如来藏阿赖耶识为归,二乘菩提依于生灭无常之蕴处界而有故,蕴处界则依如来藏而有故,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故,异熟识、无垢识亦是阿赖耶识之异名故。
生空观如是,法空观亦复如是;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者,所观一切法谓:蕴、处、界、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一切无为法、山河大地、一切三界万法等,实无一法非由如来藏所生、所显;但随菩萨证量深浅广狭之别,而得随力分别、随力了知其中实相正理:或者少分亲证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或者分证一切法自心现量,乃至具足证得一切法自心现量而成佛道,具足了知众生其实从本以来未曾亲触自心如来藏以外之一切法,无量劫以来一直都是住在自己第八识心体所出生、显现的境界中而修种种行;如是具足修行而亲履自心如来藏之一切功德境界以后,名为具足行普贤行之菩萨,即可成就佛道,如是名为具足了知众生所触知之一切深广微细万法皆是各人第八识之自心现量。
二乘圣人中之定性不回心者,由不能亲证实相故,误认为:除了二乘菩提所说的蕴处界皆是生灭法,是故缘起性空,以外就没有别的佛法了。因此缘故,二乘定性圣者,舍寿时由胎昧未除故,畏惧来世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不能了知此世所证之解脱慧与解脱果,畏惧因为发愿受生而被胎昧所障、再有生死,所以一心一意取证无余涅槃;虽知取证无余涅槃者实无取证,只是灭了蕴处界自己而已,却不知剩下的仍然是自己的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存;由此缘故,定性二乘圣人因为慈念众生的悲心不够,以及挂念正法能否久住的护法愿不够坚强,所以在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后,舍寿必入无余涅槃,尽形寿不知无余涅槃实际之如来藏何在。
菩萨则不然,由于已经亲证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之故,了知涅槃实际即是如来藏,了知蕴处界及一切法皆是从如来藏中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了知一切法实即如来藏之局部自性,是故发心欲证如来藏所含藏之一切法种,发心求欲成就一切种智;亦因慈念众生不得解脱生死苦、不了法界实相,以及挂念正法能否久住以利众生,由是种种缘故,不似二乘定性圣人一心取灭,所以效学诸佛永不入灭,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是故悟后虽犹未离胎昧,而能不畏永劫所受生死众苦,上求下化,由此而世世受生于三界中,故能成就大白牛车之乘,而非二乘羊车、鹿车之乘。
然而观察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之异处,唯在是否亲证实相而有别异,非因是否断除我见与我执而有别异,大乘法亦须断除我见与我执故,乃至进断二乘圣人所不能断之我执习气种子故;大乘菩萨所证如来藏,以及悟后所证般若之别相智及一切种智,皆非二乘圣人所能证得故;唯除后来回心而入大乘法中,随世尊或随胜义菩萨僧修学亲证者。大乘菩萨所证妙观察智中之生空观,同于二乘断除我见与我执之观行,内涵并无差异;大乘菩萨妙观察智中之法空观,则非二乘圣人所能稍证、稍知者,法空观要依亲证如来藏后,再作万法皆从如来藏出生之确实观行方得初起故,二乘圣人尚且不能证得如来藏,尚且不知如来藏的所在,从何观行?故说定性阿罗汉不证法空观。
既然菩萨所证妙观察智中之生空观,要依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所生之意识心观行所得智慧而有,而意识所观行者则是生灭无常之世俗法蕴处界,然蕴处界要依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有,当知生空观不得外于阿赖耶识而有,是故二乘菩提既是妙观察智二观中之生空观所摄,当知二乘菩提要依阿赖耶识而有。菩萨所证之法空观,仍要依蕴处界中之意识心而有,意识心则仍然要依如来藏而生;而妙观察智之法空观所观行之自心现量实相,则是由亲证实相心阿赖耶识而有,是故法空观仍然不得外于阿赖耶识而有。
如是世间法之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皆依阿赖耶识而有;生空观与法空观亦皆依阿赖耶识而有,当知万法悉皆汇归于阿赖耶识心体,实无一法能离阿赖耶识心体而有;由是故知大乘菩提之亲证与观行者,悉皆不离阿赖耶识心体。乃至断尽我执后之异熟识,亦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者;断尽我执习气种子之佛地无垢识,亦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者;佛地之一切种智之建立者,亦是依无垢识心体所含藏一切种子之具足证得而有者;佛地真如亦是由无垢识假藉万法之运行,于诸佛示现于三界中之无垢识所现行诸蕴而显示者,而无垢识即是阿赖耶识心体净除二障后所改名者,由是故说一切世、出世间法,皆是阿赖耶识心体自心现量,皆汇归于阿赖耶识心体。
十一、法身即是阿赖耶识心体:佛地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无垢识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者,非别有一心可名无垢识故,亦非别有一法可名清净法界。此谓法身者,如经所说:【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亦如经说:【此如来藏者名阿赖耶识,而与七识共俱。(《入楞伽经》)】亦如 金刚藏菩萨所示:【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亦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所说:【钝根小乘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
此谓清净法界者,即是阿赖耶识净除二障习气种子、随眠以后,成为无垢识时之清净境界,名为清净法界;而此清净法界者,实以阿赖耶识心体之本来所显真如法性为体,经由净除二障习气种子、随眠后,所显示之佛地无垢识心行与种子绝对清净之境界,名为清净法界;究其实体,仍是阿赖耶识心体。由阿赖耶识心体恒显真如法性,而含藏著七识心相应之种种不净法种及无明、烦恼种子,故名阿赖耶识为不净众生之法身;由阿赖耶识心体净除所含藏之七识相应之烦恼障不净习气法种及无明随眠以后,改名无垢识而显示佛地之究竟清净境界时,即名清净法界,由是故说阿赖耶识改名为无垢识时即是诸佛之纯净法身,其实仍是因地阿赖耶识心体,并无二心,唯是种子等改变后而改名尔。阿赖耶识心体既可以是众生之法身,亦可以是诸佛之法身,故说清净法界以无垢识为体──即是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其法体──是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众生之法身,亦是诸地菩萨之法身。阿赖耶识心体既是众生、诸地菩萨、诸佛之法身,焉可说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所以安慧将阿赖耶识心体归类于生灭法的识蕴中,是无智的行为。
复次,清净法界是 佛所安住境界,如是清净境界法,则是由无垢识心体所显,故清净法界非是心体,绝无出生任何一法之作用,绝无无漏有为法之体性,杨、蔡、莲等人焉可建立为能生第八识之法?绝无斯理! 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成佛品第十二云:【尔时薄伽梵能善安住清净法界,三世平等无始无终,不动凝然常无断尽,大智光明普照世界,】所言即是佛地八识心王所显所住清净境界,乃是表显佛地八识心王所显的清净境界,绝非实体法,更非是心;若非实体法,亦非是心识者,杨、蔡、莲等人焉可建立为能生第八识之法性?
复次,《佛说不增不减经》卷一有云:【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者,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清净真如法界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如来藏),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如来藏)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者,此本际来离脱不相应烦恼所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 舍利弗!我依此烦恼所缠不相应不思议法界,为众生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名众生。所以者何?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等异名,以是义故,我依彼(如来藏)法说名众生。】
语译如下:《《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如来藏这个本际相应的实体及其所显示之清净法,这个法如实而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境界;这个清净真如法界不可思议的法,是无始本际以来就有的这个如来藏能够与真如法界相应的法体,舍利弗!我依这个烦恼所缠的七识心不曾相应过的不可思议的如来藏所显真如法界,为了能令众生听得懂的缘故,说是客尘烦恼所染的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舍利弗当知:这个如来藏本际──七识心从来不曾相应过的自性清净心──却又不断的出生了烦恼等不清净法,而被这些七识心相应的烦恼所缠缚、不能出离三界生死的第八识如来藏心;而这个如来藏心从无始本际以来就一直都远离、解脱于第八识如来藏所不相应、却被缠缚住的不相应烦恼等不清净法(也就是凡夫的八识心王都不相应的无始无明等过恒河沙数上烦恼),但是这种心不相应却被缚住的不清净法,只有如来所证得的佛菩提智慧才能断除净尽。舍利弗!我依这个烦恼所缠又是七识心不曾相应过的不可思议法界如来藏,为利乐众生的缘故而说如来藏是被客尘所染污的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的法性。舍利弗啊!你应当知道:如来藏在无尽的未来际中,平等的、永远的能够与一切三界有种种法互相触及,所以如来藏即是一切三界有诸法的根本;所以祂具备一切法的种子,具足了一切法;于世间法中运行作为之时也是不离不脱真实法界的一切法,祂能住持一切法,能摄持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而可归依的不可思议的如来藏自己的清净法界,而说三界有情名为众生。为何这样说呢?我所说的众生,其实也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常恒清凉不变、归向依止的法界,也就是不可思议清净法界,有如是等种种异名,由于这个真实义的缘故,我依上来所说的如来藏种种法而说如来藏名为众生:众生界就是如来藏。》》
如是证明,清净法界只是佛地八识心王所显示的清净境界罢了!如果取清净法界一名来代表心体的话,也只能说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罢了;不可如杨、蔡、莲等人执言取义,妄将如来藏所有多名、异名,建立为另一心体,或者建立为另一能生万法之实体,否则不免他人责之为执言取义也!经中如是说清净法界,诸论亦复如是,多有如是注释者,皆同一味。是故清净法界只是如来藏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所显示之清净境界,只是一种心体所显示之现象,非是实体法,故说清净法界非心非识,绝对不可能出生任何一法,何况能出生出生万法的阿赖耶识?绝无是理也!是故杨、莲等人曾私下改口而再度传言:清净法界才是不生不灭法,才是万法的根源;阿赖耶识不是清净法界,是生灭法。真是妄说、妄想之法。
如是,诸经诸论等悉如是说,唯除未悟示悟者所造论,唯除古时二乘法中论师所造破坏大乘正法之邪论。略查经论同此所举正说者,约如下述:《佛说无上依经卷一、七佛经卷一、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方广大庄严经卷九、佛说佛地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佛地经论卷二、卷三、卷六、卷七、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广释菩提心论卷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卷一、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二、金刚般若论会释卷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二、妙法莲华经玄赞卷二、大方广佛华严经演义钞卷七十六有二处、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二、宗镜录卷一、释净土群疑录卷一、梵网经古迹记卷一、摄大乘论释卷三、卷十三。》
亦如圣 玄奘菩萨于《成唯识论》中所示:【一、所显得,谓大涅槃;此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槃。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涅槃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余依涅槃。】
语译如下:《《一、所显得,也就是说大涅槃;这个大涅槃虽然是由阿赖耶识的本来自性清净而有,然而由于客尘所障的缘故,由客尘所遮盖而令此大涅槃不能发显;直到真正的圣道出生了以后,断除了烦恼障与所知障的缘故,而使得大涅槃的法相分明的显现出来,由此而名为证得大涅槃。这个大涅槃其实是依无垢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性已经永离二障而施设为大涅槃,所以大涅槃的法体其实就是无垢识所显示的清净法界。涅槃的真义分别而言大略有四种,第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说一切法相中所显示出来的第八识的真如自性的正理;虽然因地一直都有客尘所染污而导致所含藏的种子不清净,但是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的自性却一直都是清净的,这个阿赖耶识具有不可数说的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然清净犹如虚空,一切有情平等的、共通的都有这个自性清净心;而这个自性清净心与一切法是不一不异的,这个自性清净心远离一切相、远离一切分别;是凡夫以意识寻思而不能亲证的,是意识思惟所不能到的,一切的名言到了这个第八阿赖耶识本际时都是用不著的,所以说语言道断;这种智慧境界,是只有真正的圣者才能够获得的自内所证,由于所证得的这个阿赖耶识心体,其性本来寂静,永远不曾与世间语言相应,永远不曾与六尘喧闹境界相应,故名涅槃。二、有余依涅槃》》
如是论文中,圣 玄奘菩萨明说清净法界只是第八识的真如行相(清净法界就是无垢识的真如法性继续存在而显示出来的过程),是由第八识心体藉著三界诸法而显示出来的真如行相;又说大涅槃以清净法界为体,而清净法界则是依真如离障而施设;佛地大涅槃的真如离障,则是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除二障种子随眠以后的境界,而佛地的真如又是无垢识所显,无垢识则是阿赖耶识净除二障种子随眠以后所改名者,所以真如离障所显出的清净法界,仍是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无垢识。如是可知:清净法界者,其实仍是由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本具的真如性相而成就,由是缘故,圣玄奘菩萨开示说真如法性、真如行相是【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
由于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共有之意非是共同拥有,而是共同都有),故说初始证得阿赖耶识的人,能发起下品平等性智的初分智慧;由于因地众生的清净法界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行相,而阿赖耶识又与一切法不一不异,故说阿赖耶识平等恒及一切三界有之法,故说阿赖耶识法身具无量数微妙功德。由此可知,三界有之一切法都以阿赖耶识为主,都由阿赖耶识而生,乃至佛地常住不灭而能利乐众生永无穷尽的无垢识,四智心品所依的无垢识所显清净法界,亦都是阿赖耶识心体所辗转出生、显示者,以此证知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本源,亦是清净法界之主体,亦是真如性相之主体;真如既非生灭法,则真如所依主体的阿赖耶识心体,焉可诬谤为生灭法?所以安慧造《大乘广五蕴论》,将阿赖耶识心体归类为生灭性的识蕴所摄,是荒诞的说法。
复次,佛地一切种智既依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一切无漏有为法种子而命名,当知阿赖耶识即是佛地一切种智之所依、之根源,焉可是生灭法?二乘涅槃亦是以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为体,焉可诬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世间万法亦是从阿赖耶识中直接、间接、辗转出生,显见阿赖耶识是世间、出世间万法之根源,即是一切佛法之根源,焉可诬谤万法根源之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既然万法悉皆必须汇归于阿赖耶识,当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心体恒常、不间、不断,永离刹那生灭,当然更不可归类为生灭性的识蕴所摄。
十二、证得阿赖耶识已,得通禅宗诸祖之见道功德,能通禅宗诸祖开悟公案,唯除较深之重关与牢关公案:证得阿赖耶识已,若不退转者,亦得二乘见道所能获得之功德,谓断三缚结;亦通般若系经典所说密意,亦通唯识系经典所说内涵而可以懂得唯识系经典之局部,因此而可渐渐进修唯识系经典所说一切种智增上慧学之全部。由是诸理,故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真见道者;既然从理证上及教证上,都已证明真见道之内容是以亲证阿赖耶识为标的,当知阿赖耶识绝不是可坏灭之生灭法。是故阿赖耶识不可归类于识蕴中,阿赖耶识是世、出世间万法之本源故,亦是清净法界真如之理体故,若离阿赖耶识心体即无所显示之真如清净法界故;识蕴亦是阿赖耶识所生之法故,所生法不应含摄能生之法故,所生之法含摄在能生之法中故。由是故说,安慧与其徒弟般若趜多,将阿赖耶识摄在阿赖耶识所生之识蕴中,真是荒唐无稽之说法;唯有无智之人方会信受其理,有智之人悉皆不受。
十三、如《成唯识论》所云:【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亦可证知真见道必是证得阿赖耶识而现观真如所依之实际即是阿赖耶识也,名为亲证唯识性:真如唯识所显。是故真见道即是初证阿赖耶识而现观其真如法性之时,因为是初见道故智慧粗狭;相见道则是真见道后之悟后再作更深细之观行,了知阿赖耶识能生诸法,以及现观阿赖耶识在诸法上所显示之更深细之真如法性,故其智慧深广,故说相见道智慧深广于真见道位,名为后得无分别智,不是真见道时较为原始而粗略的根本无分别智。由此亦可了知,真见道在前,相见道在后;真见道之智慧较粗浅,相见道之智慧较深广;由是可知,初证阿赖耶识而现观识体所显之真如性者,必是真见道位;然而真见道之智慧较浅,相见道之智慧较深。而且证真如者,唯有亲证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者,方能证之,除此无别真如法性可以现观、可以亲证故,真如法性只是第八识心体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所显示出来之第八识真实性、如如性、清净性之行相故,真如摄属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相分故。
譬如《摄大乘论释》(二智差别章第十)云:【(摄大乘)论曰:若菩萨如此入初地已,得见道,得通达,入唯识。释曰:此下显见道为修道依止。由先成立见道故,修道得成。若菩萨于愿乐地中,具修诸方便,得入初地。所以得入初地,由得见道故,见道即无分别智。所以得无分别智,由通达真如及俗谛,故知尘无所有,是通达真如;唯有识,是通达俗。复知此(第八)识无有生性,是通达真如;此识是假有,为通达俗。若不通达俗,无以能得见真,以离俗无真故;
若不通达真,无以遣俗,以俗无别体故。所以能通达真俗,由能解唯识理故。此文即显四义:一、出世果,二、出世行,三、出世境,四、出世方便;初地是果,总有为、无为法为体;福德智慧行是有为,真如及烦恼不生是无为。初地是假名,由是总故,见道是行,所通达真俗是境,入唯识是方便。由入唯识为方便故,能通达真俗境;由通达真俗境故,得无分别智行;由得胜行故,得初地果。】
语译之文详如前面第三三一页,今不重译。然由此论意及释意中,可以证知:真见道即是证真如,而真见道所证得的真如法性,却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在世俗万法中所显示出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又说证得通达真如果位─初地─的证量,是以证知阿赖耶识心体无生的体性作为基础的;所以主张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的安慧及杨、蔡、莲等人,绝无可能证得初地果位。乃至七住位中尚未通达阿赖耶识心体无生的人,都知道阿赖耶识心体本来无生,然而自称已证初地真如、通达真如的杨、蔡、莲等人,竟然不能忍于阿赖耶识心体的无生,连七住位功德都保不住,岂能示人以初地之果相?岂非所称与所证自相颠倒?
由是故说,非唯世间万法以阿赖耶识为归,乃至出世间一切无为法,以及诸地诸位亲证无生忍、无生法忍所证之果位,亦皆汇归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二乘圣者所证一至四果之施设,亦是依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我见烦恼种子现行、我执烦恼种子现行之断除而立名故,二乘罗汉所取证之无余涅槃亦是依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心体而立名故;最后身菩萨所证得之佛地真如,亦是依阿赖耶识所改名为无垢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不动性而立名者故。由是缘故,说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汇归于阿赖耶识心体,无有一法可以离阿赖耶识心体而有。
又,犹如《成唯识论》中圣 玄奘菩萨所言者,佛地所生四智心品,非一亦非四:皆由八识心王之配合运作而出生了能作观察、思惟、分别、了知的意识心,再由意识觉知心观察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而了知第八识心体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方得出生意识所有之妙观察智,方能在意识觉知心上显示第八识心体恒处于真如法性中,因此而显示佛地清净意识之清净法界故;亦由佛地清净五识相应之成所作智心品,而显现佛地五识之清净法界故;亦由佛地之清净意根相应之平等性智相应心品所行境界,而显示佛地意根之清净法界故;亦由第八无垢识相应之大圆镜智心品,作为四智之所依,因此而显示佛地无垢识之清净法界故;如是四智心品所行智慧境界、所显清净无杂境界,与第八无垢识心体合名清净法界。亦说无垢识心体犹如虚空而不能染污其体性,说为清净法界故,是故清净法界非是心法,只是佛地八识心王所显示之清净智慧境界;清净法界既非心、非识,则无出生任何一法之功德,焉能犹如杨等诸人所说而出生阿赖耶识?故说杨等诸人心行颠倒、执言取义,于诸佛经及菩萨论生颠倒见。
既然四智心品及佛地清净法界,皆是由于真见道及相见道的通达般若,发起增上意乐而入初地;皆是由于进修阿赖耶识心体所含一切种子之智慧,以及修集无量福德,净除第八阿赖耶识所执藏之二障种子随眠,方得成就佛地清净法界及四智心品,当知世间万法与一切佛法都须汇归于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若舍阿赖耶识,若否定阿赖耶识而欲别觅另一能生阿赖耶识之法者,即是心外求法之外道见,同于当代外道所臆想之真如、如来,同于 世尊未降生人间以前诸外道依过去佛所遗留下来而失传之传说中之真如、如来而作之种种臆想,皆是外于实相心而求解脱、而求佛法者,故名心外求法之外道,杨荣灿先生等人皆不能自外于此。
如今且于书末公开请问杨先生、蔡先生、法莲师、紫莲师、等人:尔等诸人认同安慧法师《大乘广五蕴论》之邪说,取作教材来误导众生,因此而将阿赖耶识归类在阿赖耶识所生之识蕴中,公开出书主张阿赖耶识是识蕴所摄、是生灭法,亦皆以言语而对正觉同修会诸同修公开否定阿赖耶识,诬谤为生灭法,并谤证得此识之同修们为错悟、为大妄语。今且请问尔等诸人最简单之问题:阿赖耶识心体既言是生灭法,请问是在何时出生?而说为有生之法?阿赖耶识心体又在何时可以灭除?而说为可灭之法?有何教证上之证明?有何理证上之证明?有请汝等自认是更高层次之大修行者以文字公开流通说明之。当知尔等诸人对此极简单之问题,皆不能置一词也!皆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只能正问偏答也!
乃至仅问最简单、而且你我皆无诤议之问题:阿赖耶识所有、能令众生流转生死的阿赖耶性种子──一念无明种子──是何时出生的?是不是无始即有此阿赖耶性?或者是有始方有此性? 若是有始者,请说明始于何时? 若是无始本有此阿赖耶性者,如何可谓阿赖耶识性是有生之法?阿赖耶识性尚且不曾有生,更何况含藏一念无明阿赖耶性之阿赖耶识心体,焉是有生之法?有劳尔等自认为修证层次远高于平实,而拒平实于千里之外、不屑接受平实之求见──于平实六度求见之时仍不肯垂赐一见面谈法义之地上大修行人──请举示教证与理证,用以证明尔等所说非是邪理;有请尔等诸大菩萨对那些追随你们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公开说明之;或者在追随之四众提出请问时公开回答之,并恳请书于文字上公开流通之,以弘汝等大法,以护佛之大法、以救吾等大妄语者之地狱业、以利今时后世佛子,不是单利此时追随尔等之佛弟子。
若不能从教证与理证上证明之,则请尽速公开忏悔,改易谤法之言而说护法正言,改易所行破法之行而作护法之行,莫再心中明知所言是诬谤正法,却仍顾虑面子而继续诬谤正法,以免来世七十大劫之地狱罪;以免枉受七十长劫地狱尤重纯苦之后,再入饿鬼道中饱受饥火中烧及苦、渴、饿之苦受多劫,然后再入畜生道中受苦多劫,求食难得而又世世逢杀被食;初回人间之五百年中又复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余报尽已,生到中国时初闻深妙法,又将因为往世谤法所熏恶见种子未灭故、再度谤法,又坠地狱;如是不断重复沦堕三恶道,难以重得正法修证之实益。
平实诚恳吁请杨、蔡、莲等诸人,夜半人静时,冷静审细而思惟之;为自己及追随者之今世与未来无量世之实质利害得失,审细思量,万勿只顾短短一世面子而漠视之、而拒思之!此事关乎自己及追随者未来无量世切身之利与切身之害故。平实诚恳呼吁尔等:请勿视作马耳东风,漠视自己及追随者未来无量劫之重大利、害!若不如是,误导追随之四众弟子同造破法共业,陷害彼等同堕地狱业中,扪心自问:于己岂能无愧于心?对他复又于心何忍?
平实复又在此诚恳呼吁杨先生之支持者:支持破法、谤法之人,即是成就破法、谤法共业者。未来世中将如彼等诸人一般正受种种尤重纯苦长劫重报,平实既已见之,不能知而不言,诚难自忍于心中,今于此处明言告之,请您务必正视此一对自身有深切利害之重大课题;务请细心思惟,速谋补救。
如 佛所说,五蕴十八界之一一界皆应灭除已,方得成就二乘所证无余涅槃;今者杨、蔡、莲三人,妄将阿赖耶识心体摄归识蕴而谤为生灭法,则五蕴十八界灭已,识蕴灭尽之后的无余涅槃应成断灭;因为除了八识心王以外,别无第九识可独存于无余涅槃中故,因为佛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故,因为 佛说真如只是假名施设:只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的清净真实自性,只是第八识心体行相的相分,不是心也不是识,尚且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何况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由此则知安慧《大乘广五蕴论》所说之无余涅槃及灭尽定等,皆是断灭法,同于断见外道无二无别也。由此可证安慧论师及其徒弟般若趜多,正是佛门内之外道破法者,正是以小乘法师之心态而冒充大乘法师,而妄造广五蕴论,并虚妄的冠上大乘之名,以欺骗大乘法中之法师与居士信受其谬说。由是故说安慧将能生五蕴之阿赖耶识心体,摄在阿赖耶识自己所生之五蕴中,有无量无边大过也!乃是心行颠倒之恶见、邪见也!在阿含部《长阿含经》卷九舍利弗尊者说:【或有众生生于中国,而有邪见,怀颠倒心,恶行成就,必入地狱。[0055c13]】又如《杂阿含经》卷二十,阿那律尊者说:【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0140b12]】
乃至为人称说世间邪见者,尚且不免恶趣地狱之报,何况诽谤出世间最了义法之真实如来藏阿赖耶识者,而能不入地狱?何况以常见外道所执之离念灵知心,取代佛所说真正真如法性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而妄说为佛地真如、初地真如者,正是最严重破坏 佛正法者,岂能不入地狱?
有何教证而言世间邪见者当堕恶道?且观阿含部经典 佛如何说:【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儿能令大众欢乐喜笑,以是业缘生欢喜天者,是则邪见;若邪见者应生二趣:若地狱趣,若畜生趣。(《杂阿含经》卷32[0227a25])】起世间邪见而误导众生者,尚且堕落畜生或地狱中,何况谤大乘法中之最究竟法者?
复次,【佛云:若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命终之后生饿鬼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与邪见相应;命终之后生畜生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诽谤贤圣;命终之后生地狱中。(《增一阿含经》[0674b25])】造作身口意恶行者,不过堕落饿鬼中;以恶心谤诸贤圣者,则不免堕落畜生道或地狱道中。又如佛告比丘:【彼云何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邪见趣泥犁路,正见向涅槃之道。(《增一阿含经》[0755c12])】不舍邪见者,往往因己所执所邪见而谤贤圣所说正法,谤为非法;以诽谤贤圣及诸贤圣所说正法故,趣向地狱。是故一切邪见皆当尽速弃舍而勿稍留,是故举凡教授邪见之师长,皆应尽速舍而远离,免为邪见之师所害。
由此缘故,总结云:安慧论师及其徒弟般若趜多创造《大乘广五蕴论、破大乘论》等,皆是以二乘法而破斥大乘诸菩萨所弘扬之大乘正法者;而且安慧与般若趜多对二乘菩提法义复又错会,不能使人实证二乘断我见之功德。如是谬行,古时有密宗之月称、寂天、阿底峡、宗喀巴、克主杰、历代***喇嘛等人,以及今时之***喇嘛等人,一贯的使用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说,以小乘法内涵来解说大乘法的手段,令人误以为彼等所说已经误会了的小乘法即是真正的大乘法。显教中的印顺法师及其继承者,近年来为求生存故,也沿用此一手段,开始在有线电视台上广说唯识增上慧学,将真实唯识门弃而不言,单取唯识增上慧学中之虚妄唯识门,用以诽谤唯识方广经典所说是不了义法、是虚妄法,暗示一种邪见予修学者:万法唯识是虚妄见,三界不应是唯心而有。再妄以二乘菩提之一切法缘起性空之理,倡言即是大乘般若之全部正法,倡言唯识学中不说实有如来藏,倡言唯识学中所说的如来藏是假说、方便说,扭曲唯识正义,据以否定第七识意根的实有及存在,据以否定第八识如来藏正法,如是取代胜妙之唯识增上慧学,如是破坏佛教中最胜妙之第三转法轮大乘方广正法。此一假藉弘扬唯识学之表相而实质上抵制唯识学之事实,应当加以披露,普令大众了知。
复次,古时之月称、寂天、阿底峡、宗喀巴、克主杰,今时之***喇嘛、印顺法师及其继承人,如是作为,其实亦间接的破坏了二乘菩提正法。因为他们所说的唯识学等法理,都是以二乘菩提之本质,并且是误会了二乘菩提以后所说的二乘菩提,用来取代真正的大乘般若正理,极力的否定第七、八识,公然的说如来藏并不存在,将 世尊诸经中所明说如来藏实有、如来藏出生一切法的圣教加以否定。如此一来,将使大众随之误会二乘菩提正理,误以为二乘菩提的涅槃果中所住的无余涅槃境界,仍然是他们所说的意识细心的境界,则将永无修断我见的时候,则将永无取证二乘菩提之时候,将永远是未证二乘菩提的凡夫,将会久修佛法而永远都不能取证佛所开示的解脱境界,更何况是大乘菩提所说的般若实智的见道境界?
由是缘故,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曾修习密教之双身法而毁破所受戒法者,余皆不欲指陈姓名而说之,自有护法善神慈愍而警觉之,自有拙著《狂密与真密》可警觉之;自有因果报应,能令破戒者反思当受其报而有所警觉故;唯除故意诽谤余所弘传世尊正法者,唯除彼等四众所破之戒,乃因邪见而坏正法、而谤佛教大乘广大法宝所依之阿赖耶识者;彼所破戒乃是缘于恶见、坏正知见而生者故,摄属坏见者故。由经中 佛所指示之圣教,遵循经中 佛所指示之圣教:对于破坏正法者,一切佛子皆应当摧伏之,并须依于自己所得之般若智慧,尽引破法者之恶见邪理而分析之,令其邪谬之处广为人知,以护学佛者;并须尽引正见之理而阐释之,当令众生皆得知所远离、知所趣道。亦因此故,余今不辞劳苦,于弘法繁忙之际,更造《识蕴真义》一书,摧破恶见,降伏彼诸坏见者,以救彼诸追随者。
又,后来有人在读了《宗门密意》之后,见到台湾南部某大法师的邪说被平实所评论,只因为崇拜名师的缘故,情执深重、心生不满;请托杨先生要求平实不再出版《佛教之危机、学佛之心态》二书,而不能成功,心生极度不满之愤恨心,故作种种事相上之无根诽谤。亦有名师座下之出家法师,因为其师被评而不能答覆一语,彼法师因此而心生唇亡齿寒之想,欲制止平实对彼名师之评论,是故请托彼人威胁平实,希望以后不再评论彼名闻中外之大法师;便因受托之故,在网站上,故意以其先前在平实帮助下所证得之阿赖耶识心体所在密意,倡言欲加以公布,以如是作法,欲使大乘佛法密意广被外道及盗法者所知,以如是破坏正法、亏损法事、亏损如来之手段,要胁正觉同修会,不再出书评论暗中破坏正觉同修会的某大法师。但是正觉同修会宁可玉碎,不求瓦全,绝不可能接受此种威胁,其原因有六:
一、不论是直接或者间接随从平实修学而得到般若密意,却因某种原因而将平实遵循 佛语所不断交待的不可明说的密意,意欲加以公布、明言广说,用来威胁平实,那正是世间法上所说的忘恩负义、欺师灭祖,正是世间法中一切人天所不能容忍的;这样作的人,只会招致世人的不齿,正是毁坏自己弘法前程的愚人。
二、这也是一切天人、天神、鬼神、护法神所不容的,如果因此而招致护法神的惩罚,只能怪自己造作了欺师灭祖的恶行,只能怪自己故意违背 佛诫而造作了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的恶行,不能怨怪护法龙天。而且已经有人因为离开正觉同修会之后,由于公开以言语宣说正法密意、或者破坏正法的缘故,因此而瞎掉一眼,或者忽然无故耳聋,或者爆炸伤身,或者撞断双腿,或者撞断一脚,或者谤法之后生子严重残障,或者事业忽然一蹶不振;或者欲闻我法而寻过失转向彼等宣说以破我法,导致当日小车祸而断二牙;或者无故忽然罹患紧急重病、救治无效而亡种种现世苦报现报,不一而足;所以平实特地在这里再度吁请大众特别小心,千万不可人云亦云,皆当明哲、善保自身,以修正法。这些都是现世报的事实,都是真实确有人、事、时、地的事实,愿彼等诸人千万勿再轻忽之。
三、如果有人得到了 佛所遗传的般若密意以后,却故意将 佛所一再咐嘱不可泄露的密意,公开宣布,那又会成为亏损法事及亏损如来的重罪。这在经中佛已经明言开示。亏损法事及亏损如来的人,不论护法神再怎么慈悲,都不会坐视他们继续亏损法事、继续亏损如来的;所以有智慧的人,绝不会造作这种亏损如来的大罪。
四、正觉同修会对这种因为误会或者因为所求不遂,便公布密意而戕害学人智慧发起的事,而为害佛教、亏损如来的事,虽然并不乐见;但并不是没有能力处理这种事件,所以正觉同修会永远不会因为害怕被公布密意而妥协谤法的人。即使他们强行再作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的大恶业,宁可谤法、宁可公布密意来亏损法事、亏损如来,愿堕地狱七十大劫,愿在七十大劫后再转受饿鬼、畜生数十劫的余报、及接受初回人间的五百世诸根不具的下贱人恶报,强欲继续亏损如来,欲令正法永灭而公布世尊正法之密意者,正觉同修会还是会继续破除少数无根诽谤正法的大法师的邪说,宁为玉碎而不求瓦全,绝不会因此而妥协、而坐令诸大法师继续破坏佛教的正法。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与其坐视佛教正法被诸大法师转易为常见、断见外道法,导致佛教名存而实亡,终至走上天竺密宗灭亡佛教的旧路;反不如直接破斥诸大法师之邪说,尚能在此世中救得具有慧根、善根之佛弟子;虽然被公布密意之后佛教不免灭亡,但却不是灭在吾人手中;这种情况也仍然胜过被全面外道化的佛教。
五、本会如果接受了此次的伙胁,以后任何退转的人皆可如法炮制,以同样手法不断威胁正觉同修会;则如是威胁之事件,必将层出不穷而难以杜绝。此时接受了威胁之后,虽然暂时相安无事;然而未来,彼诸破法者若因挣扎图存而不能成功,再度或再三、再四以此公布密意之手段而相伙胁,要求本会以后永远不再破邪显正救护众生时,仍然不能不面对,仍然逃避不了彼等之威胁。既然如是,不如现在即予严拒,不令得逞;彼等若因此而正式公开佛教般若之密意,导致众生不信佛教正法,则佛教正法从此永灭于人间,吾人仍可转生其他星球以弘正法;而此界正法灭绝之极重业,由彼诸人自行承担;佛教从此永绝于此地球人间,亦是无可奈何之事;此界众生只能怨怪自己福德不足,只能怨怪此界之五浊事实,只能怨怪此界众生之心性恶劣,不能怨怪于吾人也。
六、住持正法之一切在家及出家菩萨,宁可丧身舍命,亦绝不能受人要胁;若接受要胁者,则有大过。此谓住持正法之人,必须为后世住持正法之出家、在家菩萨考虑故;若现在接受了威胁,后世亦将有心性恶劣之人,效法如是恶行而再三、再四威胁之;若现在建立不受威胁之风范与教风,则未来世之住持正法菩萨,即可援引此例而不受威胁也,则反将因此而使正法得以在此人间广利众生也。反之,若真有恶人在得到佛法密意后,却因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尚未断尽故,由于私心不能得遂,而故意造作亏损法事、亏损如来之公布佛法密意恶事,致令众生闻之生疑不信,致令此界人间佛法不能继续弘传者,亦尚有娑婆世界中之其余星球可以弘传正法,何需为此挂碍?由是诸多因缘,不能接受任何在我正觉同修会中得法之人,因私心不遂而以公布密意作为威胁之手段。
如果正法因为他们公开宣布佛法的密意而断绝的话,那个恶业就由他们自己去承担吧!正觉同修会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善后的能力,但是仍需先提醒他们考虑思惟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的长劫尤重纯苦果报,以及正报后所应再受之多劫饿鬼道、畜生道之种种苦报,以及最后受生人身时,仍将因为种子未曾忏除而继续谤法、堕落、永无出期,亦永无重新见道之时。 并且请他们思惟:公布密意戕害众生,导致众生同他们一样因为明闻密意之后不能发起深妙之般若智慧,不能深观阿赖耶识心体是不生不灭的法体,以致心不信受而走向他们所走的谤法覆辙,再度造作破法的地狱恶业,也可能使得佛法永灭于人间,陷害众生与自己同样的成就世间最大恶业及苦果。这样执意破法,执意陷害众生,有何意义? 为了一世之私心与意气之争,而以自己及广大众生未来无量世之长劫尤重纯苦果报相博,岂是有智慧的人?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私心,而公开宣布 佛所告诫不应明说之密意,陷害其数众多的当代及后代无辜众生,慈悲心又何在?有智慧的人,由此即可了知事实的真相了!即可正确的作出抉择了!
有智慧的人,最好不要去听他人明说阿赖耶识的密意,否则将会同他们一样:因为那些早期从平实明闻密意的杨荣灿先生等人,由于没有经历参究过程的磨练,所以不能发起深妙的般若智慧,所以无法现观万法皆由阿赖耶识而生、而显;由于欠缺参究过程的启发故,所以无力深入观行,导致心中始终怀疑:阿赖耶识是不是万法的根源?即使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但是他们心中始终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对于平实所注解、所举示《楞伽经》中 佛语明文记载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的圣教,仍然不肯信受,所以才会有二○○三年初的杨、蔡、莲等人,大胆的公开诽谤阿赖耶识,谤为生灭法,诬谤阿赖耶识心体不是如来藏;成就谤法及谤贤圣的大恶业,令彼诸人至今难以收拾、善后。
凡是听闻他人明说阿赖耶识所在的密意者,都无法发起深妙的般若智慧,就会因此而不能消除所知障中的异生性,而同他们一样的把谤法当作护法,成就谤法的地狱业。因为参禅的辛苦过程,其实正是厘清意识心种种变相境界的好机会,正是断除意识心我见的好机会,也正是启发悟后深利智慧的必要过程;如果放弃了参究的过程,而从别人口中明闻,即是放弃这些好机缘的愚痴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占了便宜,但从长远的修行过程中所必将出现的障碍上来看,却反而是得便宜处失便宜;所以劝请有智慧的人,认取前车之监,不要因为好奇而去读那些人所写的书,不要去读那些人在网站论坛上面的不负责任的话,不要去听闻那些人为你明说的密意,以免加害自己不能发起深妙智慧,乃至将来可能因为不能发起深妙智慧的缘故而不能简别法义之正讹,而随同他们一起谤法,造作地狱业,得不偿失。
支持那些人,让他们有能力继续造作亏损如来的大恶业,就是大恶业的共业者;有智慧的人,还是应该赶快远离才好!因为支持他们也就是支持谤法者,就是造谤法的共业;若不赶快修正,继续成就更深的谤法共业,将来再怎么后悔,都不及了!帮助那些人印书,出资助印、帮助流通、提供场所共修,也都是谤法的共业,而且是三界中最大恶业的共业;为了赚一些小钱而帮他们印书,为了多年相处的情份难以推辞的缘故,就得提供场地帮助他们谤法坏法而成就大恶业的共业,未来世在地狱中,再怎么怨叹,都将于事无补!为了人情而不能舍离,而不得不继续前往共修帮他们壮大声势,却正是使他们继续破法行为的动力,正是害他们不能早日结束破法恶业的人。但是有人却不能想到这个事实真相,真令人感叹!所以平实不忍心,不得不再次诚恳的呼吁,请大众细思、深思!
复次,为救退失菩萨道之百余人众(今已所余无几),特别是想要救护法莲、紫莲、慧广三人,于此应当提示佛在阿含中之圣教,促使三人速离恶知识、令生明慧。《增一阿含经卷41》 佛云:若有比丘成就九法者,于现法中不得长大。云何为九?与恶知识从事、亲近,非事恒喜游行、恒抱长患,好畜财货、贪著衣钵,多虚乾妄、乱意非定,无有慧明、不解义趣,不随时受诲,是谓目连:若比丘成就此九者,于现法中不得长大、有所润及。设有比丘能成就九法者便有所成办。云何为九?与善知识从事,修行正法不著邪业,恒游独处不乐人间、少病无患,亦复不多畜诸财宝,不贪著衣、钵,勤行精进无有乱心,闻义便解、更不中受,随时听法无有厌足,是谓、目连: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是故,目连:当念勤加往诲诸比丘,使长夜之中致无为之处。[0771b17]
愿彼等三人速离恶知识,恶知识者谓印顺法师之一切著作,及杨先生、蔡先生等人无根诽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之邪说;愿彼等三人速离无明、广发大明。无明者谓:不解真义、迷于诸经文字,误解真义。
更新于:2023-01-10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