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发心”是一件初入佛门就被要求做到,可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做不好的事情。
一般来说,我们谈论“发心”时往往都会指明或隐含一个前提;如“发菩提心”、“发勇猛心”、“发长远心”等等。
这些前提代表我们对内心状态的期许,或者说,我们想要控制内心转向这些目标。
所以发心不仅关乎修行,更代表了我们对生命目标的选择,也是生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就像我们生活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一样,制定正念正业目标,懂得“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心呢?
佛家文化中,常教导我们要有忏悔心,要有惭愧自己许多不知现象。如很多的科技常识我不知道,很多的文学典故我不懂,很多的哲学理论我不明白, 如生活中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我都不健全,因而感到惭愧羞耻心。因为耻于自己不知道,这样才能激励自己发心多学。所以佛家教导我们要广学多闻,要博览一切常识,不懂的我们就要多去学习。就因为耻有很多不知,惭愧自己有所不能,如我做事不周全,我教书不能尽职,我领导人不尽圆满。
惭愧自己的无能,因此要发心,增强自己的能力,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时刻参会自己的心地不清净,心里常常充满贪瞋烦恼,常常有侵犯他人的意念等,起心动念之间,我们是否常常心怀阴谋诡计,充满种种贪欲等现象。
因此,要发心来改善自己、净化自己,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做的很好,那么我们就会松懈下来,不管是对于生活还是工作,每一件事都是如此。
懂得忏悔、惭愧自己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如没有尽力去做好善事,所以今后要多发心多做一点善事,在有能力前提下,多布施,多带给别人欢喜,也就成就自己。
更新于:2022-07-23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