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21-01-26 净界法师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从假入空观。也就是说,其实《楞严经》的思想是偏重在摄用归体,怎么从一个有漏的五阴身心回到我们的真如本性。《楞严经》是讲这个观念。

《法华经》是依体起用,当你找到真如本性以后,怎么用你的真如本性来创造更大的功德,跟三宝结缘,积功累德。所以《法华经》是依体起用。这两个思考不一样。《楞严经》偏重在破妄,摄用归体;《法华经》偏重在显真,显你自性的功能。

所以这两个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是相互作用的。

身为一个首楞严王三昧,它能够破除我们的妄想执取,这件事情是非常希有难得。因为它彻底地破坏,不像我们在过去修无常观、无我观只是个体的破坏,这个是整体的破坏。所以,从首楞严王三昧当中我们能够称性起修。

蕅益大师说,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性修二德来发明这个偈颂。说是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是众生本具的性德,而首楞严王三昧是修德。我们能够依止现前一念心性来生起修德,最后再开显我们的性德,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这样子解释也可以,性修不二,或者是赞美人法也可以。

更新于:2021-01-26 14:17

《楞严经》 《法华经》

点赞 4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人不同的果报(非常重要)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人不同的果报(非常重要)

不同的粗粮有不同的功效 不同的粗粮有不同的功效

阿姜查:不同根基的人学佛,会有这几种不同表现 阿姜查:不同根基的人学佛,会有这几种不同表现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佛说阿罗汉也会生病但和凡人大有不同 佛说阿罗汉也会生病但和凡人大有不同

达真堪布:一位普通人讲法和一位阿罗汉讲法,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达真堪布:一位普通人讲法和一位阿罗汉讲法,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放生文库:吃素与放生的不同 放生文库:吃素与放生的不同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 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吃出健康:不同的蔬菜营养会随季节变化 吃出健康:不同的蔬菜营养会随季节变化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念诵《法华经》的六种功德利益 念诵《法华经》的六种功德利益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楞严经》卷一 《楞严经》卷一

《楞严经》卷二 《楞严经》卷二

《楞严经》卷三 《楞严经》卷三

《楞严经》卷四 《楞严经》卷四

《楞严经》卷五 《楞严经》卷五

《楞严经》卷六 《楞严经》卷六

《楞严经》卷七 《楞严经》卷七

《楞严经》卷八 《楞严经》卷八

《楞严经》卷十 《楞严经》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