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梵法师:《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九

2020-09-08 更多文章


lt;华严五教止观
gt;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九

释华梵 著

(续:第五、华严三昧门)

【《华严经·性起品》云:“为饶益众生令悉开解故,以非喻为显现真实义。”】

上则直述法义,今则引经证以证义启信也。

所引经证乃旧译六十卷本《华严经·性起品》文,经云:“为饶益众生令悉开解故,以非喻为显现真实义。”即是说为饶益众生,欲令众生皆开解故,故以非喻(帝网喻,仅一分相似真实而已,故说“非喻”。)为显现诸法真实义也。

所引经文意思很容易理解,下面我们详加解释一下何谓“性起”?“性起”与“缘起”又有何不同?

“性起说”是华严宗最精彩的理论。华严宗说法界缘起,以法界事法:有为无为、色心依正、过去未来,互相融通而成一大缘起。即宇宙的森罗万象,都互为因果。所以以此一法为能缘起,则其他一切万法都是所缘起。又以其他一切万法为因,则此一法便是果。自它互为能缘起所缘起,相资相待,圆融无碍,总收法界为一缘起。华严宗为了把法界缘起的宗义,简别于其他宗派的缘起论,依“一乘法界缘起之际,本来究竟离于修造”(《华严·孔目章》卷四《性起品·明性起章》)的义旨,叫它作性起。

性起的意义是体性生起。具体地说,即是不等待其他因缘,但依自体本具的性德生起。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说:“依体起用,名为性起。”一乘法界缘起之际,本来究竟离于修造,所以,“起即不起”。但所谓离修造,意味着离相,法性要在离分别心中方现前,所以说为起,此即以不起为起,非有起相之起,所以“不起即起”。

性起这个术语,源出晋译《六十华严·宝王如来性起品》,本品在于显示如来以无量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故唐译“八十华严”把它译作了《如来出现品》。依贤首宗的宗义,此如来即是《华严经》的十身佛,亦即十身具足的法身佛。十身佛有两种:一解境十佛,一行境十佛。现在指的是解境十佛。即: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均大体就众生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三种建立,所以叫他融三世间十身,或者叫作圆满无碍法界身。此即圆行菩萨以解了心照宇宙法界时,不论有情非情森罗万象都是佛身,因此用十数束表无尽的深意,说它作十身。亦即网罗法界全体称为如来。所以法藏大师于《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六)中云:“不改名性,显用称起,即如来之性起。又真理名如名性,显用名起名来,即如来为性起。”此亦即是说,法藏大师将“性起”分为了人、法二种解释,即:

一、从不变的佛之本性显现教化之作用,即“如来之性起”。

二、真理本身起作用,即“如来为性起”。

同书中又举示理、行、果等三义,即:

一、理性起,谓万有本来真实之本性(理性)依智而显现。

二、行性起,谓闻教而起行、成果。

三、果性起,谓完成佛果而起教化之作用。

换言之,宇宙万法乃性起之“果体”,其理、行则为性起之“起用”,此为果佛之说法。如此有三种性起,但法藏大师所明主要是果性起。就是在如来果上,真如法性不等待其他因缘,顺自性全体起为世出世间、迷悟、情非情一切诸法,所谓性海无风,金波自涌。

又于慈恩宗(法相宗)说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所以无性起义。华严宗反之,说真如法性湛然灵明,全体即用,所以法尔常为万法,法尔常自寂然;寂然是全万法的寂然,这和虚空断空不同;万法是全寂然的万法,这和遍计倒见定相的事物有异。既然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就性外更无别法,所以宇宙万有虽森然差别,而浑然圆融,横尽十方,竖穷三际,一一法都彼此互收,一一尘都包含世界相即相入,无碍溶融,主伴具足,重重无尽。

而与“性起说”相对之“缘起说”,则有二义,即:一、系应众生根机而说不可思议之佛果境界(缘起因分)。二、一切现象之存在依因缘而生起。有关后者之缘起,据法藏大师之《华严经问答》(卷上)所说,谓三乘之缘起,若诸缘集聚则“有”,诸缘离散则“无”,此称修起之缘起;相对于此,而一乘之缘起则谓缘之集聚实非有,缘之离散亦非无,故称性起之缘起。亦即对华严一乘之缘起而言,乃以“无自性”空之理为因,以有力、无力为缘之重重无尽之缘起;此系就事物皆无固有自性、随缘而起之观点而说缘起也。又“无自性”即谓事物本来具足之真实本性,非随缘而有所增损,常显自在之作用,故就此点而言,即称性起。

今举譬喻以明。譬如海水起波,波无别波,全是海水;海水以外,更无别波;此喻如性起。因风起浪,浪因风而起,此是喻缘起。然而虽因风起浪,浪无自性,全浪是水;故缘起虽见次第,但其结果,与性起同一法界也。若明同一法界,则知无起而起,起而无起,是谓不思议缘起。是知性起者,起是法界自体功能,起不从缘;言缘起者,是入法界之近方便,谓缘起无性,即入法界也。

如上所述,“性起”与“缘起”不同,二者乃相对而言。“性起”即从性而起之意,亦即从佛果之境界说事物之现起;“缘起”为依缘而起之意,亦即从因位之境界论说事物之现起。据《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所说,性起属果,乃卢舍那佛之法门;据《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说,缘起属因,乃普贤之法门。

然关于性起是否包含烦恼所污染之现象(染法),则有异说。染法依真如法性(事物真实之本性即无自性)而显现,乃不离法性,然系违法性而起,故对性起有二说,即:

一、唯有性起而不含染法之性起唯净之说;

二、染净诸法悉为性起所作用之性起两通之说。

二说一般以前说为主。

此外,天台宗之性具说,基于现象即实在之理,主张一切现象本来具足三千诸法,视佛界之果德与九界之迷皆相同,依此而说法界。反之,华严宗之性起说,主张法性为唯一之理性,称为一心法界,以性起之自体说万象之缘起,欲将九界之迷导向佛果。换句话说,即天台、华严两宗尽管都阐明法界圆融义,但华严宗站在佛的果智上谈诸法的融通,说法界森罗诸法,都是毗卢遮那如来果满的本性所起;天台宗谈因心的本具,说在迷因位的凡心本来法尔圆具十界三千色心诸法。所以天台宗以性具法门自许,而华严宗树立性起法门和他对垒。

【如是微密法,无量劫难闻;精进智慧者,乃闻如来藏(云云)。经云以非喻为喻等也,诸有行者,准喻思之。】

文义显见。

此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无量劫难以得闻;唯有于佛道精进有智慧的人,方能听闻受持此甚深如来藏。此大缘起法界,即甚深如来藏性也。

经云:不可喻之法以非喻为喻而明之也。诸修行者,根据譬喻思之,则得其法也。

【卢遮那佛过去行,令佛剎海皆清净;无量无数无边际,彼一切处自在遍。如来法身不思议,无色无相无伦匹;示现色相为众生,十方受化靡不现。一切佛剎微尘中,卢遮那现自在力;弘誓佛海震音声,调伏一切众生类。】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一卷。】

【华严杜顺和上略出记】

“卢遮那佛”,梵名 Vairocana。为佛之报身或法身。又作毗卢遮那、卢舍那、流舍那、净满。各宗说法不一,如华严宗以卢舍那乃毗卢舍那之略称,二者均为报身佛之称号,译为光明遍照,乃华严经所说莲华藏世界之教主;至于天台宗或其它各家,则以“毘卢遮那”为法身佛称号,“卢遮那(或曰卢舍那)”为报身佛称号,“释迦牟尼佛”为化身佛称号。故有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之说。

其实报身圆满,即是证得法身也,所以华严谓毘卢遮那与卢遮那,只是梵名具略之别而已。化身佛示现生灭,报身佛有生无灭,法身佛非关生灭。故知报身圆满,即是法身真实成就也。

“卢遮那佛过去行,令佛剎海皆清净,无量无数无边际,彼一切处自在遍。”谓菩萨久远劫修习十度万行,烦恼尽性德圆,净佛国土,圆满菩提,证佛法身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自在无碍,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以今文云“无量无数无边际,彼一切处自在遍。”“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如来法身不思议,无色无相无伦匹,示现色相为众生,十方受化靡不现。”此是言法身无相,无相随缘现一切相,所谓实相无相一切相也。故由法起化,普度十方,为度众生,示现色相,化现十方者也。此说明以法界缘起故,佛由法起化,能普化十方,无剎不现身也。“法身现色”之义,如《大乘起信论》所云:“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以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之所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一切佛剎微尘中,卢遮那现自在力,弘誓佛海震音声,调伏一切众生类。”法界缘起,性海圆明,备具众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相即,摄入重重,主伴具足,事事无碍,即能调伏度化、究竟利益一切众生之类也。是故今文云如一切佛国土碎为微尘,于此无量无数无边微尘中,卢遮那佛能不违大宏誓愿,而自在示现无碍力用,调伏度化一切众生之类也。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一卷。”总结上文。

“华严杜顺和上略出记。”明其出处,并尊华严宗主。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六)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六)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七 不思议品第六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七 不思议品第六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

静权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 静权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 入不二法门第九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 入不二法门第九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一 香积佛品第十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一 香积佛品第十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二 佛国品第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二 佛国品第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八 观众生品第七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八 观众生品第七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四 弟子品第三或或叹大褒圆品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四 弟子品第三或或叹大褒圆品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界诠法师:菩萨戒讲义(3)(视频) 界诠法师:菩萨戒讲义(3)(视频)

副经中的正经 副经中的正经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八地菩萨所破所悟的是什么 八地菩萨所破所悟的是什么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菩萨行利生之道 菩萨行利生之道

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地藏菩萨早就可以成佛,为什么永远示现菩萨相 地藏菩萨早就可以成佛,为什么永远示现菩萨相

地藏占察前,为什么要念一千声地藏圣号 地藏占察前,为什么要念一千声地藏圣号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浪费时间在世间事,那你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浪费时间在世间事,那你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 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助念团以亡者身体柔软诓诱家属学佛,这样做对吗 助念团以亡者身体柔软诓诱家属学佛,这样做对吗

冤亲债主鬼神障如何破 冤亲债主鬼神障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