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世间】“禅法”对现代生活的价值

2017-03-14 新闻资讯

“禅”对现代生活的价值(资料图)

一、“禅”的价值

在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心灵和精神上却受到了严重的缺陷,使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畸形,严重影响了我们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惊觉和重视。由于物质生活的诱惑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利益”、“名誉”、“健康”、“事业”等,而在佛法中认为这些都是建立在“贪瞋痴”的根本上,人们要达到自己这些目标,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就必须离不开贪瞋痴这三个条件。而正由于这三种对他人不利的因素,使每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却造成了对他人无法估量的伤害。所以这种以损害他利益,而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认为是“才能”。

但站在“禅”的人生角度而言,那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所以把这种心态称为“三毒”,如同毒蛇不仅能伤害他人性命,同时也会伤害自身性命。我们今天的人们如果能对“禅”的真实含义有所正解认识和了解,并且运用“禅修”的方法去对治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就会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社会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形成有利保证。本文就是想通过这种“禅修”的方法来启示人们对“禅”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禅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祥和温暖、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使得“禅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能够使将“禅”在今天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现实社会中,成为拯救人们心灵的良药,创造一个安定祥和、互爱互助的社会环境。

二、“禅”的意义

禅是一种体现自然的生活,是人的精神世界,是宇宙与人生的总体。禅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它是一种直接认识事物本体,超越物我的精神世界。从而把握人类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真谛,是一种大彻大悟、物我平等的至高境界。禅是以心传心,通过心灵的顿悟方法获得,而并仅限于文字意义上的禅法,禅主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使人们通过生活来体验禅的超越性。禅是智慧的体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观,不是建立在逻辑和分折为基础的哲学上,而是超越思惟、语言、形相的表达。禅也并不是神秘主义,禅也不是虚无主义,禅也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理论,是一种超越宗教性否定人们对事物现象上的认识,通过事物的现象对物质世界本质上的真实认识。通过禅的功能启迪人类封存已久的潜意识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一种本能的智力,而不是通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所以说禅能正确认人们日常生活的事实,显现在最平凡、最普通、最平定的人的生活里,人们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对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就会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自性平等物我一体,说有实不可得、说无又有名字相,这就是“禅”的境界。所以说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语言、文字、形相所能表达。禅是一种实际的、平凡的、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也各具风格无一类同,这种境界和感觉唯有禅修者本身能以心有所悟,而他人是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正如克勤圆悟禅师所言:“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沧海,不知水之阔。”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认为“禅”不需要文字、语言、经教的描述,只要直接地把握生命事实的核心,求得“心”的安住即是“禅”。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在“禅”的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唯有心的体悟进入“禅”的境界。

关于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两种。世间禅是指色界根本四禅,也叫色界定,为凡夫所行之禅。出世间禅又分为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两种:出世间禅为二乘所行之共禅,出世间上上禅为菩萨所行之不共禅。《注维摩经》卷九谓,禅有大乘禅、小乘禅、凡夫禅三种。宗密在《禅源诸诠集序》内,分示禅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如来清净禅)五种。唐代有牛头禅、北宗禅、南宗禅等,后来有念佛禅、默照禅、茶禅等,今天更有人生禅、生活禅、一行禅、耕耘禅等等,所以说禅的种类非常繁多,但其修行的方法和作用基本相同,都是为了令心寂静,断除烦恼为目的。所以说“日常生活就是禅,禅就是日常生活;用禅体验日常生活的嗞味,以日常生活体现禅的境界”。这就是“禅”的最基本的意义。

三、“禅法”对现代人们身心的调协作用

1、安心自在

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可以说是“身心疲惫”,为什么?四个字:衣、食、住、行。“衣”者,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繁荣,可以说在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无论男女老少,就连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穿衣方面,无论是东西南北、国内国外、城市乡村,花样其多、质量高低有所尽有、无所不有。有时你出门走在大街上会让你眼花缭乱,看的望记东南西北、晕头转向,真让人很难想象到如果没有这些花样其繁的衣服,我们的这个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不要说能穿过来这些衣服,就是看上一遍这些衣服也能让你身心疲惫不堪,你说人活着能不累吗?“食”者,更加重要了,古人都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对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可少。还不要说真的那个人不吃饭能活着,再说不吃饭人活着干什么!好向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更有盛着,有人尽然说我这么累死累活的挣钱就是为了吃着好一点。可见得人们为了吃活的多累!“住”者,本来一个人睡觉也就只有两米长一米宽的一张床,可在今天人们的生活富欲了,对于“住”也有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住好而且还要住的宽敞、住的舒服、住的心情舒畅,由过去的平房变为楼房,由楼房变为公寓,由公寓变为别墅。人们为了能够住上最好的住房而费心劳神、废寝忘食。“行”者,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在出行时也越来越先进,由过去的骑马、马车变为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由原来的出门自行车变为今天的高级轿车。如今走在街上整个街道快要成了停车场。虽然说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也在不同程度上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人们正是由于这四个字而不惜余力的劳碌,也正由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原理使人们失去本质上的生存价值观。

而我们如果能以“禅法”及时与以相应的调协,将会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因为人们对衣食住行如此执着追求不舍,所以人们虽然衣食无缺但却在心灵上无比的空虚和不安,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富有,就必须要物质和精神得到平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使人们在今天物质生活富有的情况下,却使人们在心灵上变成了残疾。能够医治人们心灵上的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人们在一整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如果能够忙里抽取一点时间,利用禅修来清除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烦躁,使心能够保持平静的状态,消除人们无为对物质生活的无止境追求,在心灵上就能得到一定的安静和依附。智者大师在《童六止观》中说:“提婆那问佛:何扔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佛言:杀嗔则安乐,杀嗔则无忧,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禅”能够使人们对事物进行正确真实的认识,不会因事物的变化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使“心”无论在对物质的得与失都不会有喜乐爱憎取舍之变化。使这颗被名利所诱惑的“心”得到一时的平静,当我们在心安时就会于事处境皆能自由自在,不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或诱惑所左右,所以说如果人们能够进行一些禅修,通过“禅法”使人们真正得到“安心自在”。

2、放下知足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到的都能顺其自然,即学会“放下”。然而由于物质的诱惑和名利的追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为此舍身忘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种种手段,甚至有人不惜代价触犯法律。因为人们物质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也无法达到最满足之时,当你得到达到百万时还想亿万,当你有汽车时还想有别墅,当你是省长时还想做总统,如此无穷无尽永远不会满足。作为人类作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应当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克服障碍创造未来,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和愿望,执着于物质和名利上的追求,勿必会损坏他人利益,给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带来危害。

但是,如何才能使人们克制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将人们精进向上的精神完全运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这就需要通过“禅法”的修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的追求和名利的诱惑,皆是有限不能永久常存,并且往往事与愿违,你所要追求的往往会得不到,而你不想要的也许常常伴随你时刻不离,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八苦”之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使人们知道物质的富有是短暂的和有限的,无论你有多少金钱和财产,当生命结束时你只能带走一只小小的木盒,其它的一切对你都无能为力。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学习“禅法”,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物质的无常,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和名利的诱惑,你会感悟到现实生活满足,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佛教教人“放下知足”,能够远离物质的诱惑。如《童蒙止观》所说:“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沉沦三涂,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离。”

3、止恶扬善

善与恶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两种表达方式。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有人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而洁身自好,有人却因为五欲之乐的诱惑而堕落不堪回首。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金钱和地位面前有几人能不动心,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最初的那颗赤忱之心。正因物质的诱惑使人们的内心都变得自私自利,才会使我们的社会有如此之多的腐败,打砸抢社会犯罪分子,以此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使得社会风气日下,人心越来越变得自私。为了拯救这种社会的弊端,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佛教的“禅法”的含义就是“静虑”,即静思己过的意思,所以说“禅法”的真正目的在于“止恶扬善”。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善恶不分,常常将恶反以为善而努力追求不放,反而把善的当作恶不敢去做。这里所说的善与恶不是指现象上的善恶,而是指本质上的善恶,如对五欲的追求是恶人们却以为是善是好,而把吃亏与人为善认为是坏事。人们之所以善恶不分是因为五欲的诱惑,所以说我们要通过“禅法”的修习,使人们正确认识到五欲对自己的坏处,而树立起一种正信和正念,消除人们以自私而起的虚妄分别对事物的错误判断。“禅法”就是要人们通过禅修驱除妄心,使内心始终能保持清净无染。引导人们发菩提心救助他人,做一些有利于众生和社会的事业,以此而起到止恶扬善、净化社会的作用。

4、除病安康

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正好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引起了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及,心理素质的缺乏和失调导致身体疾病的起源。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当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唯有生活水平和心理健康双轨道运行,才能达到人们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可是人们往往由于对物质生活上的追求,而失去了心理素质的健康,使得人们虽然享有物质生活的富有,却在心理上严重空虚而导致身体的疾病。在佛法上讲身体是由五阴众因缘组合而成,是众生业力受报的依靠,所以心理的健康无形中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修习“禅法”就是要人们在心理得到永久的安宁,俗话说:“心安则体宜”。我们身体上的种种疾病虽然体现在四大不调,但其根源出自众生的内心的心理作用,如果心理素质强则病不可侵,心理素弱则诸病易入。所以禅宗在修禅定时,最主要的就是强调“调心”,禅定的目的就是要调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现象,当你在禅定状态下时,心理方面的显着现象是“心注一境”,无波动式妄念起伏的现象。生理方面的显着现象是呼吸作用。运用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减慢,甚至于绝对的停止,来调解人们日常生活中劳累不堪的身体各个生理机构系统。在禅宗认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等,都是为了支持神经系统的作用而设的。最终神经系统也只是为了做精神(或心识)活动的依靠(缘)而已。当修禅定者在进入禅定时,心识已几乎停止其活动,其时神经系统已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这时为了支持神经系统而设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跳动等作用,都得到了全面绝对性的休息,这样就能够通过禅定来回复人们疲惫的身体。使得身体再次回到一种完全健康的状态下。

四、“禅文化”对丰富现实生活文化的影响

“禅”既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文化,生活文化一般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有形生活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而无形生活文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精神思想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要有物质上的享受,而且还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空虚那就不能成为生活美满幸福。所以无论是古人还是今天,人们在吃饭时要有音乐、歌舞、文艺等文化,有时工作、坐车等也喜欢听音乐、歌曲,有的人甚至睡觉也会听上一段音乐,由此可见,文化生活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是息息相关。而在我们很多的生活文化中都吸收了“禅”的文化,由于“禅”的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诗歌、诗词、舞蹈、散文及书法等,这些人们的生活文化中无不包含着“禅”的文化,所以说“禅”对于丰富我们的现实生活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有形的艺术形式文化,二是无形的内心世界心灵上的文化。文化艺术只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思想,但“禅”能够净化和陶冶人们的心灵世界,只有人们的心灵世界变得清净无染超然物外时,我们的精神思想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宁。所以禅者的风范给我们总是萧洒飘逸,虽然同样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给人们的感觉是不食人间烟火,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生活。在今天这种快节奏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如果能有凡分禅者的精神劳而不累心底坦荡,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处事对人皆能作到游刃有余。运用“禅”来调解我们紧张工作的心理,在精神思想得到一种放松,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进行“禅修”。

总的来说,无论从那方面来看,“禅”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利而无害,我们希望通过种种不同方式,多方面进行对“禅”的宣传,使“禅法”能够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更多更大幸福。“禅”的文化在人类传播两千多年,在人类社会中聚积了丰富而深厚文化意蕴,在人们的生活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与我们的生活文化血脉相连不可分离。我们今天只所以谈“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者,是想唤醒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封存了记忆,使我们重新认识到“禅”这种无形的文化,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所起到的作用。希望“禅”文化能带给人们更多的丰富生活文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那一种诗一般的生活 那一种诗一般的生活

对生活报之以歌,需真修行淡看人间路 对生活报之以歌,需真修行淡看人间路

费尽心机骗低保,600 元炸燃了我的平淡生活 费尽心机骗低保,600 元炸燃了我的平淡生活

秋风吹过那片白桦林,我忆起生活的苦 秋风吹过那片白桦林,我忆起生活的苦

新疆齐善素食销售中心:倡导轻肉重素的健康生活 新疆齐善素食销售中心:倡导轻肉重素的健康生活

回归“素生活”,回归更健康的自己 回归“素生活”,回归更健康的自己

生活中最适合你的减肥法 生活中最适合你的减肥法

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放生文库:在世间,所有生命都值得尊敬 放生文库:在世间,所有生命都值得尊敬

现代版“袁了凡”,我在学佛中破了大师“神算” 现代版“袁了凡”,我在学佛中破了大师“神算”

真信因果了吗?在生活中检验 真信因果了吗?在生活中检验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疫情下我的观心念、正行为修行生活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生活从来没有欺骗过谁 生活从来没有欺骗过谁

生活中最益于排毒的食物 生活中最益于排毒的食物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生活不容易,别再期盼《如果岁月可回头》 生活不容易,别再期盼《如果岁月可回头》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素缘”引领生活新境界,5月4日全新上线 “素缘”引领生活新境界,5月4日全新上线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第52集 佛法和生活间的关连与应用? 第52集 佛法和生活间的关连与应用?

第47集 物质生活、现代科技,与修持佛法是否有冲突? 第47集 物质生活、现代科技,与修持佛法是否有冲突?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第024集 为什么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世间觉? 第024集 为什么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世间觉?

第022集 什么是直心 要如何在生活上行此直心呢? 第022集 什么是直心 要如何在生活上行此直心呢?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金山活佛神异录:活佛的形状与生活行动 金山活佛神异录:活佛的形状与生活行动

在人群中修行,在生活中悟理 在人群中修行,在生活中悟理

佛教故事:过真正快乐的生活 佛教故事:过真正快乐的生活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简单生活,做自己的“时间管理大师” 简单生活,做自己的“时间管理大师”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生活中会遇到逆境,您用何种心态面对呢? 生活中会遇到逆境,您用何种心态面对呢?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寂静法师:生命究竟如何才能产生价值? 寂静法师:生命究竟如何才能产生价值?

寂静法师:工作和生活中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寂静法师:工作和生活中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对生活不执着,并不是随波逐流 对生活不执着,并不是随波逐流

静中的生活才是安详富有的 静中的生活才是安详富有的

虚云法师开示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虚云法师开示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和鬼的辩论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和鬼的辩论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