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6 汉传法师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现现在很少有人听二磬。我想是不是有人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我有眼不用眼,有耳不用耳,这就是修行。我在修行,所以我不用听你外面任何的声音,也不用看你怎么样的指挥。
曾经有外道请问佛说:我的师父告诉我,有眼不看,有耳不听。
佛说:如果有眼睛不看,和盲人有什么两样?有耳不听,和耳聋有什么区别?
在修行当中,怎么样来善用六根,我想,也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有位大德曾说过一首偈:
捏不成团掰不开,何需南岳有天台。
六根门头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六根门头无人用”,就是说,修行如果不会在六根门头用功,实在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都知道,有眼睛就能看到东西,有耳朵就能听到声音。对修行和不修行的人来说,其中的差别在哪里?当我们不知道修行的时候,一看到东西就要去打妄想,流入了识田当中。正确的方法是,你看到这个东西就看到了,听到这个声音听到了,而在这个里面,能如实的去了知:这些都是苦空无常的,它连个主宰的“我”都没有,何有所谓的真实呢?所以,看到以后,不要经过我们的凡夫的再造作;听到以后,只是清清楚楚的听到,并不加上我个人的妄自对他的判断:这个声音我爱听,那个声音我不爱听,或这个声音对我没关系等等。
那些老修行,他在用功的时候,用的什么功?人家让他去做什么,他不敢违背,在一定的环境下他去了,但是,不管给他看戏也好,做什么也好,他能如实的了知:这些外境都是无常的。所以,在这里面,他没有加上个人的所谓的判断。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如果被境所迷,不如实地去了知,对它就会产生执著:好看的就要看,继而产生贪著;不好看的,不愿意看,乃至于排斥。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先修第一步,你来用一下心:二磬响了,提醒自己要随着二磬弯腰下去,二磬再响,你就起来……
修行人不是说如木石无心,而是要有止有观的。为什么祖师大德一再地说:光有止的话,犹如死水一潭,死水是不养鱼的,一定还要有观,要有智慧在里面。这个声音来了,我听到了,我如实地来了知它。好的我不贪著,不好的我不排斥,谈不上快乐,谈不上嗔恚。
六根门头,怎么样来用?怎么样来守护?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但很深的学问,用起来又特别简单。所以,要能够认认真真的去实践,就从现在的吃饭来说:当这碗饭来到跟前,看到它,如果你把它当成真实的,好吃,你贪心就起,不好吃,嗔恨心就生,谈不上好吃不好吃,愚痴心又来了。这样你一直被你的感官所迷惑,则永远得不到智慧,也没办法解脱。如果你如实地去了知,不要相信你的感官,则不会被它所牵引。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很难的:来个张三,我马上就辨别他,他对我好,或他对我不好……所以,慢慢地懂得这些道理,我们就要用智慧来观照,任何的境界来了,我不要去排斥或贪著,我只有如实的了知。这样才能得到我所要的。否则,你用你的那种思维方式,你想得的,恐怕得不到。反而会有求不得苦等等种种的苦难出来。我们可以去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不管老和尚讲经也好,或者以前的古大德的著作也好,或者印度的那些高僧来东土也好,无非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守护六根,善用其心。
善用心,善用心,我们不单单停留在一个层次,当产生一定的作用的时候,我就会用慈悲心去对待一切人。因为刚才看到了旁边的人问讯不整齐,有感而发随便说了这些。
2024-02-04 21:58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四回 试金刀斩断六根 入空门静观三界
佛教名词:【六根】_什么是六根?_佛教中的六根指的是哪六根?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五、浴佛节上的讲话: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你读过比这还孤独的诗词?
古风歌曲:胡彦斌《月光》无人敢唱,刘珂矣《半壶纱》,霍尊胡海泉
怀旧经典!一首《青藏高原》李娜原唱,歌声悠扬嘹亮,至今无人能超越
外国人最爱研究的两本“中国奇书”,一本无人能懂,一本无人能悟
李娜一首《青藏高原》经典歌曲,至今无人超越她的高音,好听至极!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3.六根互用
听听,这才是李娜的原声《信天游》,至今无人敢超越,好听经典!
无人酒店来了!扫码睡觉、无服务员、不用押金、不用登记身份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