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论”并非正确的因果观

2024-06-22 学佛正见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准备之三乘菩提之系列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进行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则佛典故事是金铃比丘之梵呗与法会真实义,这则故事原始经文出自《贤愚经》卷11〈无恼指鬘品〉。因为时间的关系,经文部分我们就不为大家读诵,直接就故事的内容为大家说明。

这故事在说:以前有一天,波斯匿王带领着士兵们浩浩荡荡地前进,怒气腾腾地准备要逮捕杀人魔王央掘魔罗。在路经 佛陀的祇洹精舍,空中忽然传出天籁般的音声,回荡在整个山谷当中,所有人、马剎那间都停止动作,大家屏息聆听这圣洁高雅的音声,都没有办法再移动半步。侍卫赶紧向波斯匿王禀报说:精舍有一位比丘,他的梵呗音声,让前面的士兵、象马都驻足聆听,不知道要前进了!

到底是谁能够唱出这样动人的音声,高远悠扬,连牲畜都被感动,我一定要亲自供养这位比丘!波斯匿王马上作了决定,一方面也想要亲见这位比丘的容貌。于是就驱车前往精舍来拜见 佛陀,希望能够供养这位比丘十万钱。但是,当这位比丘出来的时候,波斯匿王简直没有办法忍受再多看他一眼,想说:天啊!天下竟有这样丑陋的人啊!心中很后悔刚刚要作供养的承诺。

奇怪!到底是什么样的果报,会让这位比丘有这么样圣洁的音声?但是,又是造作什么恶业,导致如此丑陋的容颜呢?波斯匿王很疑惑,长跪合掌请求 佛陀来解答他的疑问。于是,佛陀为他说起了这位比丘往世的因缘所在。佛说:在久远劫前,有位虔诚的机里毘国王,他刚刚得到刚入涅槃的 迦叶佛舍利,准备要起塔来供奉。这时候,四方的龙王一同化作人形,前来拜见国王说:我们是四方的龙王,听说您要起塔供养佛舍利,所以特来共襄盛举。那么造塔所需的珍宝,您可以在四边城门外四口井汲水和泥,就可以造出青琉璃、黄金、银、白玉四种材质的砖头。喜不自胜的国王,立刻派遣四个监工来负责营造。

不料当中有位监工有了牢骚怠慢,不是很愿意配合。国王气冲冲地要挟这个监工说:如果你再不用心做,我就要加重刑责处罚你!监工心里埋怨说:这个塔这么样巨大,什么时候才做得完啊!但是迫于会被处分的要挟,只好带着工人日夜不停地赶工。但是当整座塔将要建好的时候,看到了佛塔宝光晃耀、高耸宏伟,这位监工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也为自己造塔时所生的不恭敬感到忏悔;于是很恭敬地把一只金铃悬挂来供养佛塔,从此发起誓愿说:愿来世能得音声清妙,令众生欢喜听闻,也能够生在佛世,见佛得度,解脱生死。这位监工因为先前嫌恨佛塔过于巨大,感招了五百世的肤疮面陋,令人嫌恶;但是也因为虔诚地发愿,至诚地供养,不但获得五百世清净动人的妙音声,更感招今世随佛出家成道的果报。

这则典故中的金铃比丘,因为往世造作了用钟铃悬挂供养 佛陀的善业,而感招胜妙的梵音;又因为造佛塔时候心生怨恨,嫌佛塔过大不易完成而造作了恶口业,感招五百世的肤疮面陋,令人嫌恶。所以众生会轮转生死,而且世世受用不同的善恶业报,都是对法界的因果不能如实信受,所以在有意、无意间会造作诸业,而于来世受用业果。

可能有人听完这样的典故,不太能信受说,为什么用一只金铃来供养佛塔,就能得到五百世胜妙梵音果报?供奉钟铃能够得到胜妙梵音善业果报这个道理,佛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经中就有开示说:【若有众生奉施钟铃、,可得十种功德:一者,得梵音声;二者,有大名闻;三者,自识宿命;四者,所有出言,人皆敬受;五者,常有宝盖以自庄严;六者,有妙璎珞,以为服饰;七者,面貌端严,见者欢喜;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这位金铃比丘因为奉施钟铃,得到了梵音等十种功德,可是又因为同时嫌恨佛塔过大,造作恶口的业,使本来应该得到面貌庄严,又因为恶口的缘故,而有了恶口的业报,变成肤疮面陋,令人嫌恶。所以,典故中的金铃比丘,他的音声跟面貌,是因为往世善恶业因的造作,彼此间相互影响,而有了后世不同的果报。

这当中在告诉我们,佛法它不是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样的宿命论思想,因为宿命论的说法,正是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6当中,所破斥的十六种外道论当中的宿作因论这样的外道思想。佛陀跟诸大菩萨在经论当中常开示,告诉我们说因跟果之间还有诸缘的生起,会使果报有所转变。这中间的因缘关系,牵动非常的复杂,也会使因地的造作,不必然会产生因地造作时所应得果报;而对于中间的业因果报,到底会怎么样成就的真实法相,也只有诸佛能够究竟如实了知。

弥勒菩萨在所造《瑜伽师地论》卷5有这段开示,谈到因、缘、果之间的关系,总共有十因、四缘跟五果。弥勒菩萨开示说:【因等差别者:,谓十因、四缘、五果。十因者:一、随说因,二、观待因,三、牵引因,四、生起因,五、摄受因,六、引发因,七、定异因,八、同事因,九、相违因,十、不相违因。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五果者: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离系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十因、四缘、五果这道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在此为大众详细说,菩萨们可以请阅论本来研读,也可以依止真善知识 平实导师座下来修习这一部菩萨根本大论,就能够更了解中间的因缘果报的道理。

另外典故当中,我们也看到金铃比丘因为唱诵庄严胜妙梵音,不但令全军大众立足聆听,连畜生道的象、马都受到感动而停下来听受。所以,很多菩萨们,在这一世刚接触佛法时候,也会因为法会当中胜妙的赞佛偈颂梵音所感动;这都是因为往世已经经常熏习梵音的缘故,在他如来藏识中有这样的法种含藏着,所以这一世遇缘就有识种流注,心中就有莫名的相应跟感动。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真圆法师答:正确念佛的方法? 真圆法师答:正确念佛的方法?

觉真法师:宿命论是什么意思?缘起可破除宿命 觉真法师:宿命论是什么意思?缘起可破除宿命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嘎玛仁波切:这是佛法的因果论和宿命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嘎玛仁波切:这是佛法的因果论和宿命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法宣法师:印光大师十念法的正确念法 法宣法师:印光大师十念法的正确念法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静波法师:美好生活是一种过程 并非永恒 静波法师:美好生活是一种过程 并非永恒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正确盘玩老蜜蜡的技巧 正确盘玩老蜜蜡的技巧

梦参法师:逆境并非坏事 梦参法师:逆境并非坏事

“吾日三省吾身”,你的反省正确吗? “吾日三省吾身”,你的反省正确吗?

如何正确去除蔬菜中的“毒” 如何正确去除蔬菜中的“毒”

正确理解“粗茶淡饭”的含义 正确理解“粗茶淡饭”的含义

拜佛当注意:你应当如何正确拜佛? 拜佛当注意:你应当如何正确拜佛?

宣化上人:发露忏悔的正确做法 宣化上人:发露忏悔的正确做法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二、自然呼吸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二、自然呼吸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六、心念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六、心念

班迪达尊者:用正确的方法来挣脱烦恼的束缚 班迪达尊者:用正确的方法来挣脱烦恼的束缚

喝绿豆汤解暑并非人人皆宜 喝绿豆汤解暑并非人人皆宜

你熟知的美容秘方都正确吗? 你熟知的美容秘方都正确吗?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向炫富者说“不,其实你并非真富有!”

命运虽坎坷,幸福也并非那么难 命运虽坎坷,幸福也并非那么难

信心圆满并非易事 信心圆满并非易事

放生问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生? 放生问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生?

第48集 佛法因果的道理,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相同? 第48集 佛法因果的道理,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相同?

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正确佛法 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正确佛法

正确念读佛教三大心咒,福报无限 正确念读佛教三大心咒,福报无限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达真堪布:发不出慈悲心?你没有正确的方法 达真堪布:发不出慈悲心?你没有正确的方法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达真堪布:即使是人天的安乐,也要正确的方法去修行才能生生世世获得 达真堪布:即使是人天的安乐,也要正确的方法去修行才能生生世世获得

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十种最简单有效的正确念佛方法 十种最简单有效的正确念佛方法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法宣法师讲解:印光祖师十念法的正确念法! 法宣法师讲解:印光祖师十念法的正确念法!

素食不会营养不良的道理与正确吃法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一、二章引言;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一、二章引言;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

如何正确的书写牌位? 如何正确的书写牌位?

达真堪布:我们该如何正确的放生? 达真堪布:我们该如何正确的放生?

上香的正确方法 上香的正确方法

海涛法师:让小孩从小就吃素的做法,正确吗? 海涛法师:让小孩从小就吃素的做法,正确吗?

正确的走路健身法 正确的走路健身法

海涛法师:父母考虑让小孩从小就吃素的做法,正确吗? 海涛法师:父母考虑让小孩从小就吃素的做法,正确吗?

海涛法师:有出家的心非常好!但是发心正确与否,这个很重要! 海涛法师:有出家的心非常好!但是发心正确与否,这个很重要!

抗癌第一菜的正确吃法 抗癌第一菜的正确吃法

如何正确布施? 布施有何果报? 如何正确布施? 布施有何果报?

佛教名词:【拜佛】_如何拜佛_怎样拜佛_拜佛的正确姿势 佛教名词:【拜佛】_如何拜佛_怎样拜佛_拜佛的正确姿势

海涛法师:如何正确看待感应及神通? 海涛法师:如何正确看待感应及神通?

修忍辱并非仅是忍受别人的侮辱

释智坤法师:如何正确使用占察轮(六) 释智坤法师:如何正确使用占察轮(六)

释智坤法师:如何正确使用占察轮(二) 释智坤法师:如何正确使用占察轮(二)

释智坤法师:如何正确使用占察轮(一) 释智坤法师:如何正确使用占察轮(一)

雍正帝再来的大菩萨,是否代表他所做的都是正确无误? 雍正帝再来的大菩萨,是否代表他所做的都是正确无误?

佛教法器:佛教早晚课法器怎样敲_佛教法器怎样敲正确 佛教法器:佛教早晚课法器怎样敲_佛教法器怎样敲正确

三个佛教公案:龙的存在并非传说 三个佛教公案:龙的存在并非传说

道证法师:如何正确助念 道证法师:如何正确助念

佛学修行: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_如何正确地与出家人相处 佛学修行: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_如何正确地与出家人相处

佛学修行:学习佛法的正确态度_学佛人对待佛法应有的观想 佛学修行:学习佛法的正确态度_学佛人对待佛法应有的观想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分辨不了正信和迷信,如何正确的修行? 佛学修行:明朗法师:分辨不了正信和迷信,如何正确的修行?

如何正确的运用药师法门治病 如何正确的运用药师法门治病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正确理解?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正确理解?

济群法师: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济群法师: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济群法师: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济群法师: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佛学入门须知:十种念佛方法_简单有效的正确念佛方法 佛学入门须知:十种念佛方法_简单有效的正确念佛方法

佛学入门须知:佛教开光是什么意思_对佛教开光的正确解读 佛学入门须知:佛教开光是什么意思_对佛教开光的正确解读

佛学入门须知: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佛学入门须知: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佛学入门须知:为得保佑而皈依是正确的心态吗? 佛学入门须知:为得保佑而皈依是正确的心态吗?

佛学入门须知: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_烧香祈福的正确打开方式 佛学入门须知: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_烧香祈福的正确打开方式

佛学入门须知:初学佛者如何正确练习打坐_如何打坐? 佛学入门须知:初学佛者如何正确练习打坐_如何打坐?

佛学入门须知:如何上香才能有求必应_上香的正确方法_礼佛三拜的含义 佛学入门须知:如何上香才能有求必应_上香的正确方法_礼佛三拜的含义

佛学入门须知:教你如何正确许愿还愿 佛学入门须知:教你如何正确许愿还愿

佛学入门须知:如何正确的书写牌位_正确书写牌位的格式和要求 佛学入门须知:如何正确的书写牌位_正确书写牌位的格式和要求

美国大学生越来越爱吃素 并非为了省钱 美国大学生越来越爱吃素 并非为了省钱

佛教名词: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_初入佛门怎样正确的修行佛法 佛教名词: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_初入佛门怎样正确的修行佛法

佛化家庭:佛陀教你如何正确经营爱情 佛化家庭:佛陀教你如何正确经营爱情

佛化家庭:家长必看!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 佛化家庭:家长必看!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

佛与人生:如觉法师:当别人获得利益与福报时应有的正确态度 佛与人生:如觉法师:当别人获得利益与福报时应有的正确态度

佛学修行:打坐念佛的正确方法是什么_打坐念佛入定的诀窍 佛学修行:打坐念佛的正确方法是什么_打坐念佛入定的诀窍

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佛学常识:恒传法师:怎样才能完全正确理解佛经的含义呢? 佛学常识:恒传法师:怎样才能完全正确理解佛经的含义呢?

拜佛的正确方法 拜佛的正确方法

正确吃素才能吃出健康来

什么叫作回向?如何正确回向? 什么叫作回向?如何正确回向?

对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这样的学佛观念是否正确

会让我们生气的,并非外面的境界,而是内心的运转 会让我们生气的,并非外面的境界,而是内心的运转

精进修行并非要远离众生! 精进修行并非要远离众生!

佛教是宿命论吗? 佛教是宿命论吗?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有何不对?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有何不对?

第五章 第四节 应印行正确之显教经典 第五章 第四节 应印行正确之显教经典

初学佛时三种不正确的心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