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心无外物一身轻松

2023-08-02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

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要想远离世俗,就要修身养性,心中空明,不为外界所干扰,真正达到净心的境界。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对身边的事不要过于执著,只要认真过好属于你的每一天就足够了。

禅宗主张人生在世,不要被世中之情所染,虽然在世,但要保持本有的空心,以空心入世,虽入世而不觉入世。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广大,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和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的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在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的猴子一起玩耍?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赞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而这里的无心迹,并不是具体时空的无,而是超越了有的具体性的无。

六祖慧能出身贫寒,无钱读书,只字不识,但却恪守孝道,每日上山打柴养活老母。

一日,他在打柴回来的路上听到有和尚在念经,于是驻足倾听。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和尚看在眼里,便告诉他这是金刚经所载,黄梅山弘忍禅师正在讲授该经,教人见性成佛的道理。他听后决定出家,带上老母来到了黄梅山。

初来乍到,他只能每日在米房舂米,但却不忘暗中修行。日久天长,他终于领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存在皆不离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弘忍终于知道了慧能的求道之志,于是将他叫到自己的房中,告诉他:不知心,学佛无益,看清此心便为佛。慧能听后更加用心修行。

有一天,弘忍禅师对弟子们说:我将不久于人世,想把禅法传给你们其中的一位。谁能够把自己的悟境用偈语表达出来,且能切中禅之精髓,我就将禅法传授与他。当时弘忍弟子八百,却无一人敢去做偈。后来弘忍的一位高徒神秀终于想出了一首偈子,于是写出来贴在了禅壁旁边: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此偈一出,众人交口称赞,连弘忍看后也表示赞赏。

但是慧能却说:神秀的偈子虽然点到了真实,却仍称不上绝好。

大家对他的评语不以为然,因为神秀既通内外之学,又常代弘忍讲道,威望很高;而慧能只不过是一介樵夫,舂米小僧。大家都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

慧能见状立即和韵做偈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众人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小小舂米僧,竟然一语道破禅之天机。最后弘忍禅师终于把禅法传给了慧能。

本来无一物这就是禅宗的智慧,有无论多好,总有缺点,因此都不可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最好的只能是无。达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完成了从人性向佛性升华的过程,而佛性,就是超越人的一切具体性的本真人性。

庞蕴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目睹人们为了追逐名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至于六亲不认,手足相残的场面。

他感到这样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决心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来体味人生的真谛。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德行高深的石头禅师,说明了来意,禅师答应收他为徒。

庞蕴问石头禅师道:禅师,何人不与万法为侣?石头禅师笑而不答。

庞蕴以为石头禅师没听清,张口再问。却被石头禅师伸手捂住了嘴巴,无奈他只能把话咽到了肚子里。

也就在这一刹那,他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想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刚才心中好像有千军万马,被围困山坳,奔腾跳跃却找不到出口。现在心中突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明亮起来。他微笑着望着石头禅师,默不作声。禅师脸上笑容依旧灿烂。

过了片刻,他还是念念不忘刚才的问题,再次问道:禅师,不与万法为侣的到底是什么人?

石头禅师见他如此执著,便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你一口吸尽西江水,我就会回答你。

庞蕴听了这句话茅塞顿开,于是写了一首偈子道:十方同豪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山水君居好,

城隍我今沦。

静闻钟鼓响,

闲对白云村。

唐法眼文益

2024-02-04 21:53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23条排毒秘笈让你轻松减肥 23条排毒秘笈让你轻松减肥

这样活着就轻松舒适、快乐无忧啊! 这样活着就轻松舒适、快乐无忧啊!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染布师傅转儿讨债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染布师傅转儿讨债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太子割肉记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太子割肉记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施僧得报的故事三则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施僧得报的故事三则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三个瞎姑娘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三个瞎姑娘

早起几件事,惹来一身病 早起几件事,惹来一身病

长寿洗澡法轻松活百岁 长寿洗澡法轻松活百岁

护肤食物排行榜,夏季轻松美肤 护肤食物排行榜,夏季轻松美肤

让你轻松排出毒素的5大清肠绝招 让你轻松排出毒素的5大清肠绝招

饮食养生小妙方,让肌肤轻松减10岁 饮食养生小妙方,让肌肤轻松减10岁

业重福薄导致现世所求不得,苦难不顺!抄此经绝对轻松迅速改 业重福薄导致现世所求不得,苦难不顺!抄此经绝对轻松迅速改

消斑大计 七大对策轻松搞定 消斑大计 七大对策轻松搞定

初夏护肤秘籍:轻松消灭痘印 痘痘族摆脱烦 初夏护肤秘籍:轻松消灭痘印 痘痘族摆脱烦

吃十种爽脆的蔬菜轻松美白 吃十种爽脆的蔬菜轻松美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胆小的出家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胆小的出家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理入和行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理入和行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上善若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上善若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缠缚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缠缚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醒谁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醒谁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强盗弟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强盗弟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汤解网(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汤解网(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难化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难化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没毛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没毛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立地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立地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永嘉玄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永嘉玄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有老婆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有老婆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作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作佛

老三轻松胜过两位哥哥降服了盅虫 强大和勇猛却不能制服盅虫? 老三轻松胜过两位哥哥降服了盅虫 强大和勇猛却不能制服盅虫?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茶饭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茶饭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叶县归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叶县归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以头为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以头为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万里无寸草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万里无寸草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冷暖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冷暖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洁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洁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山是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山是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像牛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像牛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楚圆慈明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楚圆慈明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弥勒下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弥勒下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做一个最好的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做一个最好的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三界谁为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三界谁为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灯芯将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灯芯将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与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与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未到曹溪亦不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未到曹溪亦不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宗公案妙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宗公案妙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修善积福得升天(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修善积福得升天(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要到哪里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要到哪里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无住涅槃的境界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无住涅槃的境界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留平常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留平常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出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出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求不死之火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求不死之火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定上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定上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无道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无道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观音菩萨在念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观音菩萨在念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多捡一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多捡一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棺两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棺两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救蚁延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救蚁延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色即见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色即见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自悔自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自悔自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尘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尘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咸淡有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咸淡有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愧对禽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愧对禽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皮肉骨髓(菩提达摩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皮肉骨髓(菩提达摩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性空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性空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龙潭崇信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龙潭崇信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一牛杀三人——因果不爽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一牛杀三人——因果不爽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养生袪病法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养生袪病法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小蛇感恩救母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小蛇感恩救母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孙瑾孝感天晴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孙瑾孝感天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俱胝竖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俱胝竖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坦山与醇酒美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坦山与醇酒美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拈花微笑和衣钵传承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拈花微笑和衣钵传承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要之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要之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别无所获,只修得一颗柔软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别无所获,只修得一颗柔软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信为真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信为真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郭子仪转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郭子仪转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画饼成禅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画饼成禅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松云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松云禅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有伎俩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有伎俩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佛是什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佛是什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肉身菩萨托梦开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肉身菩萨托梦开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狮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狮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切皆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切皆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懂得空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懂得空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出污泥而不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出污泥而不染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机不可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机不可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到地狱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到地狱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