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9.佛陀会到那里去?

2023-07-18 佛教故事: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69.佛陀会到那里去?

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

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会有一天灭亡的?

佛陀微笑说:郁低耶头陀,如果你允许的话,我不会答你这个问题。

郁低耶又问: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我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身体和精神是一还是二?

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回答。

你死了之后,仍会继续存在吗?

这个问题,我亦不会回答。

也许你是认定了死后并非继续存在或停止存在,对吗?

郁低耶头陀,我是不会答这问题的。

郁低耶觉得莫明其妙。他说:沙行乔答摩,你对我所问的问题,全不回答。那么,有什么问题是你会回答的?

佛陀答道:我只会回答那些可以使身心苦恼得以消除的修行问题。

佛陀答道:我只会回答那些可以使身心苦恼得以消除的修行问题。

你认为你的教化,可以拯救世上多少的人?

佛陀默然端坐。郁低头陀再没有多问。

看到头陀正在怀疑佛陀是真的不想回答他,还是不知道怎样回答他,阿难陀对他有点同情。他于是说道:郁低耶头陀,或许以下的例子,会帮助你明白我师父的用意。试想像一个住在四面都有围墙壕满巩固着的王宫里的大王。他的王宫只得一个进出口,而且又日夜都有巡逻守卫。陌生人是绝对不许内进的。守卫更在围墙上时作检查,以确保墙上没有任何缝隙可让小动物穿过。大王在他的宝座上坐着,全不需要理会有多少人进入王宫。他知道守卫是一定不会让不速之客进来的。这个情形就像沙行乔摩了。他不用理会有多少人追随大道。他只知道教导正法能帮助学道的人熄灭贪、瞋、痴,而证得平和、喜悦和解脱。如果你问我的师傅有关怎样做才可以替自己身心作主的问题,他一定会给你答覆。

郁低耶头明白阿难陀的比喻。但他实在被太多形而上学的问题困扰着,所以便再没有发问了。他离开的时候,仍是对这次与佛陀的见面不感满意。

数日后,另一个名叫瓦卡瞿他的苦行头陀,也来造访佛陀。他向佛陀提出的问题,也是与郁低耶的同一性质。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沙行乔答摩,你可否告诉我,究竟有没有自性我体?

佛陀默然而坐。他没说一句话。跟着问了几个问题都全没有回应后,瓦卡瞿他便离开了。他离开之后,阿难陀尊者问佛陀:世尊,你曾在法会中谈过无自性的问题。为什么你刚才不答瓦卡瞿他有关自性的问题?

佛陀答道:阿难陀,我所教的空无自性,是用来引导禅修的。它并不可以当作一种学说教论。如果把它这样看待,便很容易的纠缠其中。我常说教理只是用来渡河到对岸的木筏,又或指向月光的手指。我们是不应该被教理缚住的。瓦卡瞿他头陀想把我说的当作学说看待。但无论是关于我或无我,我都不想见他被困于其中。如果我告诉他有个我体,那便与我所教的互相违背。如果我告诉他没有我体,而他却执着此说,这也对他无益。因此,我认为不答他比答他要适当。人们以为我不懂答这些问题,总比他们被困于边见狭见为好。

一天,阿耨楼陀被一群苦行者拦着去路。他们要阿耨楼陀答了他们的问题,才让他通过。他们问道:我们听闻沙行乔答摩是个已经彻悟的大师,而且他的教理更是极之深奥。你是他的门徒。因此,我们要你答这个问题,沙行乔答摩死后,他会继续存在还是停止存在?

他们要阿耨杰出陀从以下的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继续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停止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同时存在和不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不会继续存在,也不会停止存在。

阿耨楼陀比丘知道其中没有一个答案是与正法相符的。他于是保持缄默。他们想尽办法,也不能使他选出一个答案来。最后,尊者说道:我的朋友,以我的了解,这四个答案之中,没有一个能准确地反映沙行乔答摩的正教。

苦行者不禁大笑起来。其中一个说:这个一定是新受戒的比丘。他根本就没有力回答我们的问题。也难怪他这样推搪的。我们放过他好了。

数日后,阿耨楼陀尊者将苦行者的问题向佛陀提出来,说:世尊,请你给我开示,她使日后再被问起这些问题时,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应付。

佛陀说:阿耨楼陀,从意念的知识上,是找不到沙行乔答摩的。沙行乔答摩在那里?阿耨楼陀,从色相上,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从感受中,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找不到,世尊。

从思想、行念和意识上,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在感受以外,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在思想、行念和意识以外,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佛陀望着阿耨楼陀。那你从那儿可以找到乔答摩?阿耨楼陀,就是你现在正站在乔答摩前面,你也无法抓住他,更何况在他死后!阿耨杰出陀,乔答摩的真髓,一如万法的真髓,都不可以用意念的知识或分别心的类别来衡量和捉摸得到的。视每一样的法,都要以它与其他法的相互因缘关系为本。要领会乔答摩,必要从所有平常当作是非乔答摩的事物着眼,才可以见到乔答摩的真貌。

阿耨楼陀,如果你想见到莲花的真髓,必先从平常认为是非常莲花的东西里见到莲花。这些东西包括太阳、池水、云、泥土和热力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撕破狭见的罗网,这分别心所形成的生、死、这里、那里、存在、非存在、垢、净、增、减等牢狱。要能见到乔答摩,也是同一道理。那些苦行者的四个概念,存在,不存在、同时存在和不存在、非存在非不存在,都是蜘蛛网中的蜘蛛网,永远都不能抓持住实相的世鸟。

阿耨楼陀,实相并不是文字言语或意念知识所能表达得到的。只有禅定所生的智慧,才可以使我们确认到实相的真髓。阿耨楼陀,一个从未尝过芒果的人,你是没法可以用言语来表达芒果的真正味儿,让他知道是怎样的。我们只有从亲自的体验,才可以掌握到真象。这也是我时常劝比丘们不要在理论上浪费宝贵的时间,百应多实习彻观一切的原因。

阿耨楼陀,一切法的性体,都是如是的,这是万法之妙性。莲花从如果而生起。阿耨楼陀从如是而起。乔答摩也从如果而生。我们可以称所有从如果生起者为如来,一切法从如是生起,又将回归何处?一切法都回归到如果。归到如获至宝,也可称为如去。其实,一切法都没从那儿来或到那儿去,因为它们的本性如是。阿耨楼陀,如是的更正确意思,应该是无从来者和无所去者。阿耨楼陀,从现在开始,我将叫自己做如来。我喜欢这名词,因为它可以避免因分别而生起的字眼,像我或我的。

阿耨要陀微笑说道:我们都知道我们全都从如是而生起。但我们会只让你专用如来这个名号。每次当我们如此称呼你的时候,便会提醒我们所有众生都具有这无始无终的如来本性。

佛陀也微笑。他说:阿耨楼陀,这个如来很喜欢你这提议。

阿难陀尊者当时也亲闻佛陀与阿耨楼陀这番对话。他随阿耨楼陀到房外的时候,提议他们应与其他的僧众,在翌日的研讨会上分享这天的话题。阿耨楼陀欣然答应。他说到时会以在舍卫城初遇苦行者的对话作序。

2024-02-04 21:53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白云禅师:不要眼高手低 白云禅师:不要眼高手低

白云禅师:白云小语 白云禅师:白云小语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照我解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那里还有什么迷悟?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照我解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那里还有什么迷悟?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为佛陀理发 为佛陀理发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一行禅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行禅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行禅师:月下之笛 一行禅师:月下之笛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佛陀的道场 佛陀的道场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原来,女人要的温暖本不在丈夫那里,而在自己身上 原来,女人要的温暖本不在丈夫那里,而在自己身上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无畏与鼓声:两位孩童发心,获得佛陀授记 无畏与鼓声:两位孩童发心,获得佛陀授记

虔心祈请佛陀加持,我救的不只是一只准备炖汤的鸡 虔心祈请佛陀加持,我救的不只是一只准备炖汤的鸡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佛陀返乡宏法 佛陀返乡宏法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略谈佛教对外道的论析--佛陀所行 略谈佛教对外道的论析--佛陀所行

第五十五、佛陀的无记回答 第五十五、佛陀的无记回答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陀开示出家的真正含义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陀开示出家的真正含义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佛陀为什么拒绝应用神通传道? 佛陀为什么拒绝应用神通传道?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