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2023-04-09 正如法师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密,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一、放逸的含义是什么

放逸,是佛教的专用术语,社会上的汉语辞典还没有收入这个词组。放逸,放就是放纵,它侧重指人的举止行为放纵不羁;逸,是散失,它侧重指人的思想放任自流,随心所欲。

放逸,在俱舍宗里是七十五法之一,它是指放纵欲望,不勤奋学习、实践善法的一种精神状态。人们的这种精神状态,是由于人们的染污心所产生的。它在七十五法的类别中,属于大烦恼地法。同放逸相对的,则称不放逸,属于大善地法。

放逸,在唯识宗里,是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八大随烦恼之一。随从贪嗔痴等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就叫做随烦恼。平常我们讲,烦就是烦忧,恼就是苦恼。但是,烦恼,还有扰乱的意思。因为,这些法能扰乱我们众生的身心,而令我们做出种种危害自己他人的恶法;这些法能使众生烦忧、苦恼,而不得解脱生死,所以称烦恼法。相反的,能约束自己的不善行为,而勤奋学习修行善法的精神作用,则称作不放逸。

《成唯识论》说:云何放逸?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什么是放逸?就是于染净品,不能防修,就是对污染的恶法不能防犯,对清净的善法不能修行。纵荡为性,性是体性,就是事物的本体。纵荡是放逸的本体。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业指事物的作用。放逸障碍不放逸,产生、增长污染恶法,不做善法乃至破坏善法,这些都是它的作用。

中国古装戏里,公子哥出场,右手拿把折扇,左手提个鸟笼,摇头晃脑,言语荒唐,吊儿郎当,行为不规,这就是放逸。放逸,用我们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的词语讲,就是放纵、放诞、纵欲等等。

放逸是恶法,因此,它自然给我们造成种种不良后果。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挂单 就是到寺院住宿。他来到客堂,顶礼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

谁叫你来的?

弟子我自己来的。

不经师父,就擅自出来!知客师拿起香板就打过来,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马上回答说:师父叫我来的。

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知客师拿起香板又打过来,并且大声说:把贼给我抓起来。把贼给我抓起来,你们说这是什么意思?

挂单僧以为客堂来了个贼,立即转身想去帮忙捉贼,还没等他转身,知客师的香板又向他打过来,说:罚你劳动三天!

挂单僧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请教其他法师,这才明白。原来,他当时眼睛到处看,嘴巴乱说话,思想多妄念,知客师要他把贼抓起来,就是要他将眼睛守住不乱看,将嘴巴守住不胡说,把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贼看守好,不要到处偷东西。眼睛接触色境,心起妄念,这就是眼贼在偷东西。守住眼耳鼻舌身意,这就是将六贼抓起来。守住眼耳鼻舌身意,这就是不放逸。

以上说的只是贼偷了小东西,犯小过错。假如,放逸五根,放纵胡为,偷得是大物品,那可不是罚劳动三天,就可以解决的!偷的是大物品,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二、放纵如牛犯人苗稼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

在上一段经文中,佛说了戒之后,大家已能住戒,已经能够安住在戒之家中,已经明白了持戒之功德。为了持戒无犯,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应当控制五根,不要让五根放纵,而陷入五欲之中。大家知道眼耳鼻舌身是五根,也就是我们通常称的五官。根,以能生为义,如草木之根,能使草木生长。这里是指眼睛、耳朵等器官能产生感觉、辨别等作用。如,眼是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有视觉能力,这在佛经中就称为根。

五欲,有两种,一种是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种外境而产生的五种情欲;另一种是指财色名食睡人们所贪求的五种欲望。这里,所说的五欲是指色声香味触,当然,其中也包括财色名食睡等。

①色欲:色,一般特指男女形貌色相,但也包括红、黄、蓝、紫等种种的形相色彩。众生乐此无厌,迷恋颠倒。

②声欲:特别指男女音声,但也包括歌咏音乐、美言赞语等种种音声。众生迷恋于此,乐此无厌。

③香欲:指男女身体之气味,及世间一切香气。它能使众生爱恋无厌。

④味欲:指各种水果、蔬菜、饮食、食品等等的味道。它能令众生贪求无厌。

⑤触欲:指男女身体相触,以及能让身体感触舒适的衣服等种种物品。众生对此,贪爱企求。

欲,是情欲,是欲望。五欲,泛指心理活动的情欲,以及心理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欲求。人们贪求五欲,五欲诱惑人心。学佛的人应该守护五根,不要让五根深入五欲,放纵非为。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佛讲经说法,善用譬喻。佛在本段经文中,就为我们举了10个譬喻。这是第一个牧牛喻。牧牛,又称放牛、看牛。

大家有没有牧过牛?没有!在20年前的中国许多农村里,还用牛耕地。一般一个几百户人口的村庄,只有几户人家拥有牛。拥有一头牛的人家,可以称是村中富有人家。绝大多数的农民,家里没有牛,因为买不起也养不起。需要耕地时,去租用耕牛。还有许多家庭要耕地时,连耕牛都租不起,只好手把锄头挖地耕种。如今,许多偏远山区还是手把锄头挖地耕种,不能用耕牛。因为山地一块田地大多只有五六尺见方,无法用耕牛。有的地方,一年种谷两次,夏天酷热农民在田里劳动,冬天严寒水成冰农民光着脚在田里劳动。现在,我们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还叫冷啊!热啊!苦啊!恼啊!

山区农夫挑粪便肥料登山到田地需要几个钟头,收割好粮食挑下山回家需要几个钟头。有的农民70多岁还在干这样的农活。遇上风调雨顺,农民辛苦忙了一年,交完税,剩余的粮食农民一家可以吃上几个月。剩下的半年多只好吃杂粮、野菜等。如果,遇上干旱等天灾,生产的粮食还不够交税。

在那个年代,风调雨顺也好,风雨不调也罢,绝大多数的农民都是粮食不足,寅吃卯粮,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所以,那个年代粮食是非常可贵。在名山古寺斋堂内,我们常常会看到描写粮食可贵的对联词句,如某寺斋堂内有一副对联写着:五叶花光丛法宝;十方饭粒惜珍珠。十方饭粒惜珍珠道尽了粮食之珍贵。过去,中国粮食不足,现在全世界粮食充足吗?最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执行理事莫瑞斯表示:全球还大约有8亿5000万人缺少粮食。目前,全世界粮食依然严重不足。

还是说回到牧牛。养牛的人家,家里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劳力,他平常除种田外,还要割草养牛,负责牛的粮食。到了春天,草木生长季节,一般牛的主人就叫十三、四岁的小孩,或者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去放牛。这就是牧牛。牧牛的人,放着牛经过庄稼时,一只手一定要牵着牛绳,另一只手紧拿着鞭子,执杖视之,两只眼睛注视着牛,不令纵逸,牧牛人思想不敢走神。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牧牛人思想走神,思想放纵,牛也就放纵了,而犯人苗稼,吃路边的庄稼幼苗。牛吃他人庄稼幼苗,那是个严重的、不可犯的大错误,足可以闹出人命案。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是这样,二千五百多年后的中国也是如此。

那个时代,庄稼就是农民的命根,甚至比农民的生命还要重要。有的农民,田是向他人租来耕种的,你的牛把他的庄稼幼苗吃了,他的庄稼毁了,没有收成,自己没粮食吃,还不能向地主交租。交不了租,租上又加租,利上又加利,也许他这一辈子都还不了租了。大家说,这犯人苗稼的问题严重吧?!

20年前,福建周宁县一带的进香客,过桥时有过桥歌,进寺院有进寺歌,烧香有烧香歌,等等。歌词内容大多是跟人畜平安,五谷收成有关。一天,一群老大妈们到我住的寺院烧香,有一位老大妈烧香时唱:

南无-阿弥-陀-佛!保我前门一坪麦,

好好长大无虫害。保我后门一头猪,

不吃会大有人买。南无-阿弥-陀-佛!

老大妈烧香祈求佛保佑她养的猪不会吃,又要会长大,还要有人买。那个时候的猪是吃野草的,猪吃的野草,人们也找来当主粮。因此,在那个年代连猪吃的野草也不容易找到,所以,只好祈求佛保佑猪不吃,会大,有人买。猪吃的野草都不容易找到,更何况是人吃的野菜呢?五谷杂食更是难找啊!有的人初读这段经文时,可能没什么感觉。现在,理解了这个牧牛喻,以及上面的这首朴素的歌词后,应该看出牛犯苗稼的问题确实是非常非常之严重!

守住五根,不要让五根放纵于五欲,就好像牧牛人,小心谨慎看牛,不要让你的牛吃掉他人的苗稼庄稼幼苗,犯下严重错误。否则,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 假如,你一定要让你的牛放纵,随便吃掉他人的庄稼幼苗,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后果是毁庄稼、出人命。假如,你一定要放纵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五根,无休止地去追寻五欲,那么将无涯畔,不可制也!涯,是水边,泛指边际。无涯,是没有边际,如一望无涯。畔,是(江、湖、道路等)旁边。无畔,也是没有边际的意思。

欲,成语有曰:欲壑难填,佛教更以海来形容,而称欲海,欲海无涯。放纵五根,沉迷五欲,就好比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欲海中无休止地漂流,到那时不可制也!到那个程度,五根不可制伏了!放纵五根,沉迷五欲,就好像一辆刹车失控的汽车在漫漫且多弯的斜坡途上,是十分的危险。也好像一只船舵失灵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随风浪而漂流,必将是危险非常。

三、恶马放纵坠入陷坑

经文说: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这便是恶马喻。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为了便于驾御马,在马的嘴里横放上小铁链,两端连在笼头上,这就是嚼子。将马安上辔,则能按辔徐行。

马,有温驯的,也有凶恶难调的野马。五根犹如五匹野马。野马本来就难以制伏,如果再不安装上嚼子和绳索,驾驭起来,野马必将乱跳狂奔,甚至载人坠入陷坑之中。坑同坑,坑陷就是陷坑,就是陷阱。

放纵五根,入于五欲,真的有这般严重吗?是的!譬如,眼睛喜欢看电影,这本是很正常的娱乐。但是,放纵眼睛,追寻色欲,沉迷电影,沉迷某影星,崇拜偶像,继而走向极端,将当牵人坠于坑陷。

大家都还记得,几个月前,香港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张国荣的影迷某人得知,也效法张国荣跳楼自杀。心中的偶像都走了,我还留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

2003年6月21日,辽宁省大连市一位姓刘的16岁少女,也是张国荣的影迷。只因为她的母亲没有让她买张国荣的CD唱片而自杀。这位少女自杀后,她的母亲在她的日记里看到她在日记里这样写着:这不是喜欢,这是爱。我想他,哪怕一天看一眼他的样子,我就满足了。听到同学提张国荣(我)就会激动。有人说张国荣不好,我就难过。据说,这名少女成绩优秀,英语流利,擅长演讲,电子琴还弹得很好。

据报纸报道,去年,浙江温州一名初中生,因为没钱买入场票无法亲眼看看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四川一名13岁女孩一连看了八遍《流星花园》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这些就是放纵眼根、耳根,崇拜偶像而坠于坑陷,铸成人间悲剧。

初中生年纪小小的,就以自杀结束生命,这就是坠于坑陷。 坠于坑陷的含义有深有浅,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好结果。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我们千千万万不可放纵五根,盲目地、感情用事地、不思后果地、拼命地一味追寻,沉迷某一物,坠于坑陷无法挽回。所以,我们应当视五根,犹如凶恶野马,为它们装上辔制,好好制伏才是。

四、放荡不羁殃及累世

青少年放纵五根,追寻五欲,误入歧途,坠于坑陷,成年人放纵五根,追寻五欲,也一样 坠于坑陷。《礼记乐记》中说: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桑间、濮上,是春秋时卫国的地名。当时,青年男女经常歌舞幽会在此。后来以濮上之音作为靡靡之音的代称,泛指颓废、色情、低级趣味的音乐。颓废、色情、低级趣味的音声,能使人堕落,能让国家灭亡。不要说是濮上之音,一个人若放纵耳根,极端沉迷于健康的音乐、好的名闻等声欲,亦当坠入坑陷。

一般人沉迷五欲,坠入陷坑。就是英雄好汉,如果放纵五根,沉迷五欲,也同样坠入陷坑,不能自拔。古人云: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还没有放纵五根的情况下,就难过美人关。如果,英雄放纵眼根,追寻色欲,那更是栽倒在美人关下,入于陷坑,至死不悟。吴王沉迷西施,丢失江山,就是色迷的典型的一个例子。

英雄沉迷五欲,坠入陷坑。就是有五神通的神仙,如果迷于五欲,也将失去神通,沦为低级生命载体。《大智度论》卷十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婆罗奈国的仙人山上有位独角仙人,修习禅定,得五神通。后因受扇陀妓女引诱,接触女人手,感觉柔软而动心,欲心转生,遂成淫事,立即失去了好不容易修成功的五神通。具足五神通的独角仙人因触欲而丧失五神通,何况一般凡夫俗子放纵身根,沉迷触欲,那有不坠入坑陷之理?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中说: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筋肉。世间人邀名射利,争名闻夺利养,聚毒攻神,聚集名利剧毒攻入心神,因而夭亡早死,不得健康长寿。争名夺利,是人体最厉害的病毒。

根据《黄帝内经》中说,沉迷美色的人容易损害肝脏,沉迷音声的人容易损害心脏,沉迷香气的人容易损害肺脏,沉迷口味的人容易损害肾脏,沉迷触觉的人容易损害脾脏。《摩河止观辅行》第三十二卷上也说到,一个人沉迷色,或者是沉迷声,或者是沉迷香味触,都会产生五脏六腑等疾病。

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譬如愚人贪着好果,上树食之不肯时下。人伐其树,树倾乃堕,身首毁坏,痛恼而死。这段出自《大智度论》卷十七的语句,更是譬喻形象生动。一个人沉迷色、声、香、味、触,必将心智蒙蔽,失去智慧,稀里糊涂,道德堕落,人格丧失,成为名副其实的愚惑之人。

大家看经文,经文说: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上面说的牧牛喻,着重点在看守五根。恶马喻是告诉我们制伏五根的重要。现在这个劫贼喻,则提醒我们要防范五根。这五根,又恰如劫财害命的贼,因此称它为劫贼。

劫,是抢劫,是明抢,一般指强盗而言。贼,是暗偷,暗地里拿走他人东西的人。贼,一般来说还怕人。这里,譬喻五根,好比盗贼。人世间的劫贼,偷走抢走你的财物,再严重的也只能让你一生痛苦,因此说苦止一世。可是,这五根劫贼,它们所制造出来的祸害,不但害苦我们这一生,而且,危害到我们未来、累世的许多生。可见,五根为害相当严重,不可不慎矣!

这五根,是贼子是强盗,又称内贼,又号外贼。所谓外贼,是说五根能够偷抢外面的色声香味触五欲。我们经过偷抢,想尽办法去偷抢,得到五欲,由此而产生种种罪恶,自然也就坠入陷坑。所谓内贼,是讲五根这贼能够蒙蔽我们的心智、覆盖我们的真如法性,使我们内在的智慧清净心蒙蔽,使我们身体多病、让我们道德败坏、令我们生命堕落,轮回六道,生生世世遭受无尽痛苦。它偷走了我们的真如法性。此五根贼祸,为害甚重吧!所以,佛说,不可以不谨慎!

经文说: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你是不是智者?你不用开口,我们就能知道。我们怎么能知道呢?佛在这里又传授我们一种测试智愚的方法,那就是你是否放纵五根,纵情五欲。如果你放纵五根,纵情五欲,那便是愚人;相反的,制而不随,你能够控制五根,不让五根追随于五欲,并且持之如贼,能够以防犯盗贼的方式来把持五根,不令五根放纵五欲,这便是智者。智者,就是偶尔一时放松五根,假令纵之,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放纵,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恢复到制而不随,持之如贼的状态,这就是智慧的人。

五、心喻毒蛇狂象猿猴

经文: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密,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这五根,虽然是厉害,但只能称作贼子贼民。这五根贼民,还有一个贼王,用本段经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些贼子,还有个共同的主人。它们的主人叫什么?它们的主人就是鼎鼎大名、不好对付的心。

什么是心呢?佛教对心的分析非常精细透彻,但概括归纳起来则有这么几种:

①肉团心,就是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心脏。

②精要心:心,指心脏,引申为中心、精要。如《般若心经》之心。《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

③坚实心,就是一切法都具有的坚固不坏、真实不变、本来清净的法性。它又称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心、真如心等等。

④集起心。佛教说心法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种。集起心,是聚集一切事物的种子,又能生起一切现行法。集起心,就是八识中的阿赖耶识,它是有情众生的根本心识。

⑤思量心,就是八识中的末那识。因为末那识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惑相应,时刻思量阿赖耶识的见分为真实本体,执着为我,因而做出种种染污不净的恶法,所以,它又名为染污意。

⑥缘虑心,就是心识攀缘外境而起的思考分别之心。如眼识攀缘色境而起见。因此,心识又称能缘,外境称为所缘。缘虑,八识都有能缘思虑的作用,但一般习惯上特指八识中的意识而言。

眼耳鼻舌身五根,以心为主。心是眼耳鼻舌身五根的主人。这个心是什么心?这个心,就是上面说的缘虑心,又名意根。五根再加意根,就是佛经中常说的六根。五根时刻追寻五欲,时刻在抉择五欲中的喜爱之境。在这追寻五欲、抉择扬弃五欲中起主导作用、发号司令的就是心。因此,经中说:心为其主。这个心,也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心理活动。

由于我们有心,因而对事物起分别取舍。心的活动,造成我们的一切行为。有人在客人面前,一直用手指挖鼻孔,或者用手玩弄脚趾,这种不雅行为,就是心所指使造成的。

我们之所以做出善恶的行为,是由于我们起善恶之心的结果。《胜天王般若经》第七卷中说:心不自见,若善若恶悉由心起。心是无形无相,因而自然不能自见,但是,人们的一切善恶言行,都是由心生起。心既然是导致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因此,若能伏心,则伏众法。(同上)所以,俗话说擒贼须擒王,要想制止五根放纵,防止做恶业,就必须当好制心,应当好好地制伏我们的心。

然而,我们这个心,不是你想制伏,就被你乖乖制伏的,它非常调皮捣蛋,非常厉害难调,非常难以对付。这个心,厉害可怕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勉强说,则是: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怨贼,是说到你家,偷你家东西的那个贼,原来又是十分怨恨你的人。他是强盗贼寇,又是跟你有冤有仇,这个盗贼可畏吧!这个心可畏,非常可怕,它的毒性,胜过毒蛇的毒液;它的凶恶,胜过狮子野兽;它损人利己、阴险残忍,胜过强盗贼寇;它凶猛激烈、冷酷无情,胜过大火。

越逸,未足喻也,越,是超出的意思,如超越。逸,是超过一般的意思,例如逸群。心的可怕程度超过毒蛇、恶兽、怨贼、大火的厉害。未足喻也,用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还不足以形容这个心的狠毒凶恶、冷酷无情。

佛为了我们加深对放逸的理解,又作了个譬喻说: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密,不见深坑。动转,是指身体在转动中向前走。躁是躁动,指心理活动而言。轻躁,是指手执蜜器时的一种得意忘形的躁动心情。五根放纵,追寻五欲的人,就好比一个人手拿着装有蜜糖的蜜器,得意忘形地转动着整个身体而向前走动。但观于密,这个人两只眼睛注视着那蜜器,不见深坑,没能见到身边有个大窟窿,于是理所当然地坠入深坑之中。

经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踔,是跳跃。踯是徘徊。佛为了我们再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领会,又以狂象、猿猴作譬喻说明。佛说,放纵五根,追求五欲的人,就好比一头没有上钩的狂象,又好比一只猿猴爬上树,腾跃踔踯,跳跃徘徊,这时想要制止狂象不要狂奔、想要制止树上的猿猴不要跳跃是很难的了,难可禁制也!

六、思想清净一切成就

经说: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心猿意马,我们凡人的心意思想,就像猿猴野马一般,一天到晚跳动不停。现在,我们不去管它,反而放纵它,结果必将是习惯成自然,难以制止。所以,当急挫之,无令放逸,应当赶快挫败心主意根,不要让思想放任自流。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如果,不听佛陀所说的,而一定要放纵这个指使五根、发号司令的思想,那么注定这个人要身败名裂,那么注定这个人的功德善事要消失,那么注定这个人产生不了功德善法。这是真实不虚的,一点也不夸张的。

大家应该记忆犹新,阿富汉神学士政权总统奥玛、回教头领宾拉登,本来一个做皇帝威风凛凛,一个当头领有财有势,可是他们放纵心主,放纵五根,于2001年3月2日用炸药炸毁将近有两千年历史、世界上最高的立式石雕佛像。他们尚不知当急挫之,无令放逸,更变本加厉地放纵心主,放纵五根,制造911客机撞世贸的悲惨事件,终于招来恶报,让自己坠入陷坑。一个皇帝没得做了,一个教头也没得当了,双双自取灭亡。大家说说,这不是纵此心者,丧人善事?那是什么?纵此心者,丧人善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耳闻目睹。

佛说,如果能制之一处,则无事不办。能将这个心安住在戒中、定中、慧中,使心集中到一处,不生妄想,则一切烦恼无明自然消灭,思想自然清净。思想清净,无上的佛道也就成就了。思想清净,一切成就,天下一切功德善事没有办不成的。

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心,于是做事情、处理问题常常从枝末着手,结果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返。现在,不是提倡环保吗?要想真正作好环保,首先得作好心灵环保。大家不是提倡人的言语行为要文明吗?要想人的言语行为真正文明,首先必须作好我们的心灵文明。大家不是提倡世界和平吗?要想世界和平,首先必须作好心灵和平。其他的问题,都可以以此类推。不从心这个根本处下手,许多问题都将得不到彻底圆满的解决。

这个制之一处,在《阿弥陀经》中称作一心不乱。念佛人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密宗米拉日巴《道歌》云:若欲即身成佛位,无散专一观自心。无散专一,便是本经所讲的制之一处。禅宗百丈怀海大师《传灯录》第六卷说: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心地若空,就是这里说的制之一处。《菩萨戒经》中说: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自心见性,说的就是心制之一处。

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佛说:当勤精进,折伏汝心。折,是折断,用以形容将心折断。心原本无形相,自然不可能有折断之言。然而,这里用折字,非常形象生动,仿佛我们听到了妄心被降伏的声音。妄心被降伏,就好比心被折断。大家了解了六贼的厉害、纵情纵欲的危害以后,应该精进不懈地去降伏汝心。众生心放逸,则坠入陷坑。众生心制之一处,则一切事成就。众生轮转六道是这个心,众生成佛还是这个心,所以,我们应当好好制心。

如何折伏汝心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树立乐善厌恶思想。其次,将思想行为放在善法上努力上进。学习有利于社会民众的知识,以及对社会民众有益的事都是善法。然后,运用上面所讲的牧牛喻。折伏汝心就好比放牛,当你心起妄念时,你立刻将妄念消灭,再起妄念时,你又立刻将妄念消灭。好比放牛时,牛的头刚刚朝向苗稼时,你立即将牛头拉回来,走一段路,牛的头又朝向苗稼时,你又立即将牛头拉回来。如此反复,最终你的妄心被折伏了。依照本经修行,自然折伏汝心。

更新于:2023-04-09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