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张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然而,对于活在当下的理解可能有二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
几个朋友聚会,常常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如:某某刚被检查出了癌症,某某前两天还在市场买菜,昨天突然心肌梗塞去世了唉!该吃就吃,该耍就耍,过一天算一天。这是悲观的、无奈的、消极的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另外一种同样是感悟人生苦短,但它不是消极面对,而是珍惜每分每秒,努力为大众服务,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快快乐乐、无忧无虑过好每一天。这是乐观的、积极的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两种生活态度都是活在当下,看是相似,实质上截然不同。消极的活在当下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理不能正确认识,认为人死如灯灭,一切皆空无所有,无因无果无业报。既然生命无常,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今生,倒不如过一天算一天,抓紧时间享受。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一种断灭见。
佛教主张的活在当下是建立在缘起法则的基础上的。佛教认为,一切现象皆由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成立,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般人喜欢怨天尤人,哀叹自己运气不好,不能正确面对,不但不能改变现状,反会雪上加霜,愈演愈烈。深明佛法之人知道今天的苦果由过去的错误作为而来,故能坦然面对,然后多种善因,多结善缘,以求善果。
活在当下要只讲耕耘,不讲收获。种地的目的当然为了收获。但是,没有好的耕耘,就不会有好的收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犁地、播种、施肥、浇水正是为获得好收成而实施的必要步骤。
佛门弟子的最终目的是成正等正觉,而修行证果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华严经》讲,大乘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到修行圆满成佛须经五十二个阶位,历三大阿僧祇劫。《菩提道次第论》讲,成就菩提正觉,须经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次第修持。禅宗的顿渐之分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祖慧能如果没有过去世修持的积累,怎能有一闻《金刚经》心即开悟的上根利智?法相宗的转识成智,强调修行人必须多闻正法,如理作意,依教奉行,通过闻思修长期辗转熏习,不断增胜乃至圆满。佛国大厦不可能一蹴而就。修行人必须认认真真砌好每一块砖头。
活在当下要面对、处理、看破、放下遇到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问题来了,不要回避,要正视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作出适当的处理。同时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依一定的条件而生成,认真分析问题生成的原因,消除问题形成的条件,处置得当,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即使暂时无法解决,也不要紧。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过不了的桥。放下它,不要让它搁在心头,整日心绪不宁,忐忑不安。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当中,一个老干部、一个知识份子、一个老和尚同被关进监狱,造反派为了从精神上摧垮他们,把他们关进了单人牢房。数月后,老干部和知识份子一个割腕自杀,一个疯了,而老和尚神色依然。问之答曰:心头无事一床宽。故事告诉我们,烦恼忧虑都是自心造成。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宽则天地宽。
有一首诗说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心明眼亮,烦恼就不会滋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活在当下,不要为过去耿耿于怀,也不要为未来忧心忡忡,努力承担起人生的每一过程。
更新于:2022-12-12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