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集 善巧方便与菩萨戒(二)

2022-10-15 佛典故事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善巧方便与菩萨戒单元中,我们总结受菩萨戒的目的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使自己成为一个在佛菩提道上迈步前进的真实义菩萨,为将来成佛作准备。这个目的也可以说,就是学人开始从内心中更为具体地履践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因此依著四宏誓愿的核心精神,就建构了菩萨戒持守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违背解脱;第二、不违背菩萨的慈悲;第三、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接下来我们就逐一加以说明。

首先是不违背解脱。佛道修学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常听学佛人说要自度度他,度是指度到解脱的彼岸,就是要了生脱死。众生之所以一直在生死的此岸轮回,就是因为我见、我执和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不能断除;因此学佛既是要度到解脱的彼岸,当然就得在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上用心。而大乘菩萨在受菩萨戒前,归依时既然已经发了四宏誓愿,其中烦恼无尽誓愿断,就不只要断除二乘人所断的一念无明、我见、我执、我所执的这些起烦恼,更要断尽不共二乘的如尘沙数无始无明上烦恼;因此说,菩萨戒持守的第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不违背解脱。

以《梵网经》菩萨戒来说,杀人、偷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瞋、故悭、谤三宝这十重戒,广义来说,都具有不违背解脱的意涵,因为造作这些违戒的行为,都多分少分缘于贪欲、瞋恚、愚痴、憍慢、怀疑、恶见六根本烦恼;也就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烦恼未断除所致。我们不妨举经典中的故事来说明: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譬喻的故事:说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天有一群人一起在屋内聊天,谈著谈著就说到村子里另外一位当时不在场的人,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处事不偏袒、无私心,算是一个公正的人,只是有两个不好的缺点。这时候有人说:第一、他很喜欢生气,很容易起瞋;第二、他作事总是匆匆忙忙,缺乏思虑。谁知当他说到这人缺点的时候,这人刚好从门外经过,听到人家说他的缺点,无明瞋火就冒起来,冲进屋子里抓住那个数落他缺点的人,二话不说就很生气地出手痛打他。这时旁边的人就问他:你为何无缘无故打人呢?结果他大声地回答:我几时喜欢生气?我又什么时候作事匆忙、缺乏思虑?他怎么可以这样说我。理直气壮地说完了,旁边的人就反问他:你如今很生气地一进门不分青红皂白抓著人就打,喜欢生气并且作事匆忙、缺乏深思熟虑的习性,都已经如实显现在大家面前了,根本无从狡辩,你又想要隐瞒什么?

这个故事中所说喜欢生气的那个人,不就像是喝醉酒的人,满口胡言乱语地跟人家争辩自己没有喝醉一样,全然不知道自己的瞋恚、急躁的习性早已显露无遗。众生贪瞋痴等等这些六根本烦恼的习气种子,都是这样不由自主地就会现行冒出来,而且行相极为微细,众生常常自己都没有办法察觉。正如《阿毘达磨俱舍论》中说:【根本烦恼现在前时,行相难知,故名微细。】(~《阿毘达磨俱舍论》卷20)而烦恼习气种子现行,如果没有像戒律这样的对治之道,紧接著造作杀盗淫妄语等等的身行口行,未来世恶业果报就成就了,长此以往,想要解脱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接下来我们来说,不违背菩萨的慈悲。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开示:【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毘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可名为妙;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得名为妙。】(~《瑜伽师地论》卷41)因为菩萨的首重就是慈悲,所谓大悲为上首。菩萨道修习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道,而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可以说没有不慈悲众生,并且努力不懈救护众生,而能成就佛国净土的。四宏誓愿中说要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看 释迦世尊怎么告诉我们祂过去生行菩萨道的事迹。世尊在《贤愚经》中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说:

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之前,在这南阎浮提洲有一个大国,国王名叫慈力,他统领了南阎浮提洲八万四千个小国王,手下有佐助大臣一万多名,王宫里也有后妃、眷属、侍女二万多人。慈力王人如其名,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永远都以慈悲心愍念一切众生,从来不曾有所懈怠厌倦,并且时常教诲臣民百姓要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的十善业道。因此他所化度治理的国度都是国土安乐,四方诸国臣民对他都极为钦慕仰望,无不庆赖有这么一位仁德崇高的君王。

但是娑婆世界六道众生中,疾疫鬼和夜叉之类都是以吃人类的血气为食来活命,由于这时慈力王统治下的人民,都遵从国王十善业道的教诲,严谨摄持自己的身口意行,身心清净了,诸天善神也都来守护著,导致这些吃人血气的疾疫鬼和夜叉之类邪恶有情,都不敢再靠近来侵害人类,结果一个个都变得饥饿、瘦弱、憔悴、无力。这时有五个夜叉就来到慈力王所在的宫中,向慈力王诉苦说:我们这些疾疫鬼和夜叉之类的有情,都是依靠吸食人类的血气,才能保全身体和性命。由于国王您的教导,全国人民都持守十善业道,以致我们不能再接近他们,从此就不再饮食了;现在饥渴困乏,都已经到了求活无路的境况。大王啊!您以慈力为名,是最为慈悲的,难道您不怜愍怜愍我们吗?慈力王听了五个夜叉这些话之后,心里面非常哀伤,想想这五夜叉确实不吃人血气就不能活命,于是就在自己身上刺了五个伤口放出血液来,让五个夜叉各自拿著器皿承接血液来饮用;等他们五个都喝饱了血,解除了不能活命的危机,都非常欣喜并且十分感谢国王救命的恩德。这时慈力王就对夜叉们说:你们都吃饱性命无虞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也应该要忆念著修十善业道,以这样来报答我的恩德。我如今以身上的血液,帮助你们度过身体的饥渴,让你们得到性命的安隐,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最初说法就要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法身之血,来帮助你们除去贪瞋痴三毒,舍弃对种种五欲的饥渴,让你们都能亲证而安处于清净安隐的涅槃境界中。

佛陀为阿难尊者开示到这里,进一步告诉阿难说:当时的慈力王就是我释迦牟尼的过去生,而五个夜叉就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我从那时开始,生生世世都忆持当时发的誓愿,许诺成佛时要先度化他们,因此他们五人在我最初鹿野苑三转十二行,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时,就闻法而次第证得解脱果了。憍陈如等五比丘闻 佛说法证解脱果,僧团最初成立,佛法僧三宝具足,开启了 释迦世尊度化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代时教。而其因缘正是起因于 世尊过去生为慈力王时,慈悲救助五夜叉。这也说明了不违背菩萨的慈悲,确实是菩萨戒的重要基本原则。

然而菩萨的慈悲,无非就是要施与众生利益与安乐,如果是对众生既有利益又有安乐,当然不会有问题,可是如果利益与安乐二者不能兼得时,该如何取舍呢?或许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不太容易了解问题所在,我们就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像小孩子生病了,通常是不喜欢去看医生的,因为怕打针,打针很痛;也怕吃药,药很苦很难吃。也就是说,看医生打针吃药这些会令小孩子担心害怕,会让他们不安乐;但是父母都知道,不看医生、不吃药、不打针孩子的病就不容易好,甚至会恶化,这很明显就是对小孩子不利益。这时候利益与安乐,就存在著矛盾与冲突,当然这个矛盾并不难解决,就是应该去看医生、吃药、打针,让小孩的病赶快好起来;也就是应该选择对小孩长远有利益的,而不是只顾惜他一时的安乐。还有对于吸毒上瘾的人,想让他摆脱毒瘾的长期残害,就不能心疼他毒瘾来时,没有毒品吸食的痛苦,也是同样的道理。菩萨慈悲众生的时候也是一样,应该选择施与绝大多数众生长远的利益,而不是只著眼于少数,乃至单一众生一时的安乐。

像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明确开示:【菩萨念与众生有利益品所有安乐,终不念与无利益品所有安乐。】(~《瑜伽师地论》卷35)弥勒菩萨甚至告诫菩萨们,对于什么是于众生没有长远利益的短暂安乐,而什么虽一时令众生不得安乐,但却有著长远利益,这些都应该要以不颠倒的实相智慧如实了知;然后要尽自己的能力,劝导众生能舍离一切没有利益的暂时安乐,甚至以种种方便善巧,从众生那里削夺掉这些不利益。所以 弥勒菩萨说:【若苦所随有利益事,众生于此虽无欲乐,菩萨依止善权方便,设兼忧苦应授与之;若乐所随无利益事,众生于此虽有欲乐,菩萨依止善权方便,设兼喜乐应削夺之。】(~《瑜伽师地论》卷35)也就是要以种种善巧方便,让众生于长远的未来确定能够得到安乐,而它的真实意涵,就是要施与众生恒久的利益。

那什么能给众生真正长远恒久的利益呢?当然就是能够让众生真实涅槃解脱、常乐我净的佛菩提大乘第一义。菩萨既要度化众生,当然就要施与众生这唯一佛乘之法,因此菩萨戒也就有它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既然不得违背,菩萨本身就得一一亲证,无所欠缺;当然也就必须法门无量誓愿学,让自己能真正成为众生的真善知识,不是恶知识也不是假名善知识。《杂宝藏经》中世尊就说了一则故事:

从前在山林里住著两只猕猴,各自拥有五百只大小猕猴眷属。有一天遇到王子上山打猎,一群猎人向猕猴栖息的山林围捕过来。这时有著正确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善猕猴,就向另外那只知识经验不丰富、不正确的恶猕猴说:我们现在应该赶紧渡过大河,到河的另一岸,这样就能免除所要面临的大灾患。但是恶猕猴却说:河太大了,我们都过不去。善猕猴对它说:河边那棵毘多罗树的枝干很长,足够让我们渡到河去。恶猕猴还是不听,于是善猕猴就带领著它的五百猕猴眷属,拉著树枝渡河逃难去了;反之恶猕猴跟它五百眷属,因为不愿意渡河,就全部都被王子抓走了。

故事说到这里,世尊就说:那善猕猴就是我的过去生,恶猕猴则是提婆达多。然后 世尊借著说这则故事开示说:【应当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长夜与人安隐快乐。以是之故,应当亲近善知识。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杂宝藏经》卷2)众生想要脱离茫茫生死苦海,最重要的莫过于有一个能指引正确方向,并善于在波涛汹涌,而又不时有巨大恶兽出没的大海,能为我们掌舵的舵手,祂是商队的大商主,也正是众生的大导师、大善知识。如果失去了祂,就会像《百喻经》中,杀了大海舟航的导航师来祭天的商人们,迷失津济终致困死一样,必定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

所以,众生需要通逹无量法门而能教导真正佛菩提大乘第一义的真善知识,菩萨持守菩萨戒,当然也不能违背大乘第一义。最后,菩萨持守菩萨戒,如果能具足不违背解脱、不违背菩萨的慈悲、不违背大乘第一义这三个基本原则,那也就一定能够逐渐履践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大宏愿。然而这三个基本原则之间,还存在著彼此权重比较的问题,就留到下次节目中,继续来为大家说明。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闭关修药师法成就的老菩萨 闭关修药师法成就的老菩萨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达真堪布:发个清净的大愿,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达真堪布:发个清净的大愿,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我以此大陀罗尼咒保护《圣大解脱经》,保护你。”【狮子吼菩萨】 “我以此大陀罗尼咒保护《圣大解脱经》,保护你。”【狮子吼菩萨】

简体注音|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栴檀恭诵) 简体注音|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栴檀恭诵)

达真堪布:求来的福报为什么不稳定?是佛菩萨不灵吗? 达真堪布:求来的福报为什么不稳定?是佛菩萨不灵吗?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不去看佛菩萨,佛菩萨就会不高兴吗? 不去看佛菩萨,佛菩萨就会不高兴吗?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这4生肖女佛缘深厚,一生受菩萨扶持,旺财旺夫,今生注定享福! 这4生肖女佛缘深厚,一生受菩萨扶持,旺财旺夫,今生注定享福!

简体注音|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栴檀恭诵) 简体注音|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栴檀恭诵)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

我一字一句教奶奶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后出现的奇迹 我一字一句教奶奶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后出现的奇迹

这么多菩萨在身边,你却选择视而不见 这么多菩萨在身边,你却选择视而不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菩萨本行经 菩萨本行经

为杜绝妄语,不言是方便 为杜绝妄语,不言是方便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肉身菩萨托梦开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肉身菩萨托梦开缸

一狂妄老赌徒竟在拉斯维加斯赌城与佛菩萨打赌,从此戒赌 一狂妄老赌徒竟在拉斯维加斯赌城与佛菩萨打赌,从此戒赌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菩萨藏经一卷 菩萨藏经一卷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这位护法神,独护地藏菩萨 这位护法神,独护地藏菩萨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良药苦口 真菩萨的心行与作略 良药苦口 真菩萨的心行与作略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欲海浮沉业障缠身的菩萨 欲海浮沉业障缠身的菩萨

菩萨化身淫女度众生 菩萨化身淫女度众生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