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心中存在“都想要”的妄念,这往往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当下具体想要什么。
注意“当下”“具体”两个词!在面临究竟选择时,它们非常地重要,这意味着如果自己想做好很多事、很多事,不如先根据自己的能力、环境,从当下能做好的一件事开始。
比如要慈悲对待众生,不如学会先对一个人慈悲。如果连慈悲面对一个人都做不到,那又怎样去对众生慈悲呢?
当每天纠结为什么放不下而产生苦恼时,不如当下先学会好好地提起,愉快地享受。如果我们当下都无法提起,那到了能放下时,真的有能力好好放下吗?
佛陀依众生根基不同,将佛法分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教法。
人、天乘:重于积集世间福行的精进心,遵循五戒十善,使我们成为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声闻、缘觉乘:重于解脱的出离心,以涅槃解脱乐为最终的目的;
菩萨乘:重于利他济世的菩提心,以悲智究竟乐为修行的极致。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有梦,要有更长远的目标。
但解决当下的烦恼最有效的方案,是完完全全利用好自己当下的根基、当下的环境,而不是另起炉灶。
如果我们当下的目标不够具体,不够实际,就会因为想解决一个烦恼,而生产了更多新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