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路上,同愿同行

2020-03-01 庆生沙龙

2018年1月29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对我来说,却刻骨铭心。那天当我手里拿着乳腺彩超报告,听到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检查,估计不好的可能性很大时,清晰地记得,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有点迷茫和失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难道无常这么快就示现了?

学习佛法快两年了,刚学会按照八步骤做观念和心态的调整,能够比以前更自在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对如何坦然接受死亡这件大事,还没有准备好。内心隐隐感受到恐惧。害怕自己死了,可能下三恶道,万一下一刻就是死亡,我该怎么办?

第一关:菩提伙伴暖相伴,决定接受化疗

在这样的心情下,我打电话给辅导员慈珊师兄。师兄一个劲地鼓励我,让我随念三皈依,不要害怕,师兄们和我在一起。在治病的过程中,很感恩班级师兄和北京的觉筏师兄,他们就像菩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很感恩济群导师创办的三级修学,有这么一群修学伙伴,不但是菩提路上的同修道友,在遇到困境时,他们如亲人一样细心关怀着我。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闯关,接受相关的辅助化疗和放疗。

从手术到化疗等辅助治疗,需要将近9个月,非常感恩十方三宝和导师的加持,经过两年的修学,我的观念和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没有这样学习佛法的经历,生了这场病,自己也会跟很多病友一样,有很多抱怨,抱怨“老天如此不公平啊,我这么好的人,怎么会生病啊”等等。是佛法教会了我遇到逆境时,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一切都是因缘因果,种善因得善果,而且是三世因果。生病肯定跟我平时爱生气,工作太劳累,还有累世的杀业有关。明白了当下需要做的是修善业,多放生,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更加要好好地修学佛法。

第二关:忆三宝,思法义,观苦度化疗

记得手术时,刚好学到《道次第》中“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我明白了拥有这样难得易失的暇满人身,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唯有利用今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好好修学佛法,才有希望走出六道轮回,走向解脱,成就无上菩提。

思维着这期法义的内涵,难道我还要为病苦自怨自艾浪费宝贵的时间吗?无常随时都会到来,对三恶道的恐惧之心更加真切。每一次去医院,每一次化疗,都是在做观苦的修行。每一期的化疗开始都在体验地狱轮回之苦啊,每次化疗的第一周都是最痛苦的,呕吐,头晕,全身乏力,睡不好,吃不下东西。

深深感到堪忍的人道众生,实在是不容易。佛法说,不接纳苦难就是第二支毒箭,众生都有趋乐避苦的习性,而这种避苦是苦上加苦,用无常来观身体苦的觉受,我体会到这些苦也是无常,是生灭变化的。

记得当时慈珊师兄曾代我请导师开示,第一时间里让我感受到了导师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导师嘱咐我时刻保持正念,要多忆念三宝功德、让心安住在三宝的功德里。还有艾灸专家范老师跟我说:保持正念,心才会有力量。人不管活多久总归会离开这个世界,对于修行人来说,要学会转念和放下。

在医院里,我都会随念三宝功德、念佛号,让心安住,带着一颗慈悲心去观周围病友的苦,想引导他们。感恩善知识给我的宝贵开示,如果没有参加三级修学,我怎能今生遇见他们呢?感恩十方三宝的加持!

第三关,三皈依,树信仰,度化疗最后关

人世间的一切在病痛和死亡面前真的显得苍白无力。学到《道次第》“三士道的建立原理”时,导师开示,只有真正体会苦,去体会三恶趣和轮回的苦,才能对其他众生生起同体大悲心,也才能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观无常足以得道,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自己没生病之前,虽然学习着佛法,但还是做很多世俗的美梦,以为生命还长着呢,如今无常就这么和我不期而遇。

通过法义的学习,我知道了无常是真理,我们要去体会无常时刻在身边,死是最大的无常现象,如果不了知这个道理,依旧执著于现实利益,就不能真正生起出离心,还会觉得很多事放不下,还会以自我为中心去生活,那么,所学的佛法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生命品质不会有多大改变。感恩三宝加持和师兄们的帮助,化疗快接近尾声了。

现在学习到《道次第》“皈依三宝”,三宝是人生中最大的福田,我们要时时忆念三宝功德,念念安住在三宝的功德里,便会得到三宝的加持,内心才会有强大的力量。如果能时刻保持正念、让心安住的话,世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场病魔让我真切体会到:今生有信仰,而且是正信的佛教,能值遇善知识济群导师,加入三级修学,有次第地学习佛法正见,还有一群像菩萨一样的同修伙伴,是多么开心幸福的事啊!

正因为有了这一切,我才能勇敢地面对无常的病痛,没被病魔打倒,反而让这场病魔成为修学的增上缘,是多么幸运的事。也明白今生最有价值的事,不再是世间的功名利禄、儿女情长,以前几十年所执著的财富、情感,都变得很虚幻,没有太大的价值。

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利用这有限的暇满人身,好好修学佛法,至诚皈依三宝,勤行供养,时时忆念三宝的功德。按照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去修行,发菩提心,做更多利他的事,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正信的佛法。只有这样,自己有限的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才会令生命品质发生改变,向佛菩萨的品质靠拢。

阿弥陀佛!感恩十方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师兄们!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第107集 菩提从大悲心生 郭正昌老师 第107集 菩提从大悲心生 郭正昌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第099集 佛说的菩提非密宗之菩提 林正仁老师

什么是菩提 什么是菩提

第024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四 第024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四

第023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三 第023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三

第022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二 第022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二

第021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一 第021集《广论》所言与三乘菩提佛法圣教相违背,全无殊胜可言一

第029集 须菩提问疾(下)  正超老师 第029集 须菩提问疾(下) 正超老师

第028集 须菩提问疾(上)  正超老师 第028集 须菩提问疾(上) 正超老师

第022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四)  正彝老师 第022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四) 正彝老师

第020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二)  正彝老师 第020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二) 正彝老师

第019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一)  正彝老师 第019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一) 正彝老师

第072集 二乘菩提与如来藏(下) 第072集 二乘菩提与如来藏(下)

第071集 二乘菩提与如来藏(上) 第071集 二乘菩提与如来藏(上)

第043集 三乘菩提异同 第043集 三乘菩提异同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每天像修整鲜花一样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结菩提之果! 每天像修整鲜花一样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结菩提之果!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同行相忌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同行相忌

诵此佛号,让您身出香气不曾休息。亦不废忘菩提之心! 诵此佛号,让您身出香气不曾休息。亦不废忘菩提之心!

达真堪布: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 达真堪布: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障碍大乘的32种因缘与速得成就菩提的32种因缘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6: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6: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一个善念就是一颗菩提的种子|小女孩的善良举动, 改变了妈妈 一个善念就是一颗菩提的种子|小女孩的善良举动, 改变了妈妈

菩提之心,凡有三种 菩提之心,凡有三种

菩萨异生性深且广,仍然有可能退失佛菩提 菩萨异生性深且广,仍然有可能退失佛菩提

如何增长佛菩提种子? 如何增长佛菩提种子?

妙华法师: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达真堪布:清净心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是这样吗? 达真堪布:清净心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是这样吗?

佛教名词:大菩提 佛教名词:大菩提

一只乌龟—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一只乌龟—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邱天道居士说与佛菩萨同行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邱天道居士说与佛菩萨同行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佛教音乐-大悲咒-除恶运 解千愁 了生死 证菩提 佛教音乐-大悲咒-除恶运 解千愁 了生死 证菩提

人人都知菩提好,可菩提心究竟怎么发? 人人都知菩提好,可菩提心究竟怎么发?

一"植"同行-植物基饮食体验活动(深圳站)品牌推荐 一"植"同行-植物基饮食体验活动(深圳站)品牌推荐

菩提代表什么意思?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代表什么意思?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

净土之修行法门,最后也不离于佛菩提之亲证 净土之修行法门,最后也不离于佛菩提之亲证

知足的人才能转烦恼为菩提

能令众生解脱于三界牢狱之苦的唯有三乘菩提 能令众生解脱于三界牢狱之苦的唯有三乘菩提

第三章 第一节 大菩提道--般若 第三章 第一节 大菩提道--般若

种下菩提 种下菩提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菩提道场出圣人 菩提道场出圣人

菩提自性 菩提自性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31 附录四: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31 附录四: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三乘菩提】实证佛教 [英文] The Positivist Buddhism 【三乘菩提】实证佛教 [英文] The Positivist Buddhism